㈠ 杠杆平衡时,整体重心在支点上。那杠杆不平衡时整体重心在哪
杠杆不平衡时整体重心在哪由具体问题分析,
此时整体重心会产生力矩。
㈡ 当一个杠杆平衡时,支点是重心吗
重心在沿支点的垂直线上,否则会产生转动力矩。
不一定在支点处,可以想象起重机的模型,显然重心在支点以下
㈢ 利用笔的重心和杠杆的平衡原理为条件,可使笔围着手指转(转笔),求解释,最好能图解一下
要求是笔的重心在手指处,这时笔的两端相对于手指来说是平衡的,因此,给笔一个水平方向的力,笔就能在这个力的作用下不停的运转。
㈣ 杠杆倾斜平衡时的重心
你说的这种情况,杠杆的重心肯定是位于支点的下方的.
如果杠杆的支点与重心是重合的,则杠杆在任何位置都会保持平衡.就像你说的,F1*L1始终和F2*L2保持相等.应该指出,L1、L2是垂直距离,即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的长度.在水平的时候,垂直距离是和杠杆长度相等的,倾斜后就变短了.但在重心与支点重合的杠杆中,倾斜后L1、L2减小量是一样的,所以仍可以保证F1*L1=F2*L2,使杠杆平衡.
如果杠杆的重心位于支点的下方,在杠杆水平时F1*L1=F2*L2,杠杆平衡.再倾斜杠杆,根据几何上的推算,L1、L2减小的不一样,就是一边的F*L变大,使杠杆自动回到原来平衡位置.这种杠杆是稳定的,受到微小扰动后会自动回到平衡位置,所以生活中很多杠杆都采取这种,比如天平,杆秤(支点是提着的),等.
如果杠杆的重心位于支点的上方,在杠杆水平时F1*L1=F2*L2,杠杆平衡,在倾斜时,L1、L2减小的也不一样,就是一边的F*L变大,但这时的结果和上面的不一样,这会使杠杆更加偏离平衡位置.所以这种杠杆只要由一个小的扰动就会失去平衡.
上述三种情况可以用挂相框的例子帮助理我们在墙上钉一颗钉子,假如吧相框挂上,这是支点(钉子)在相框重心的上方,相框是稳定的,推一下它,摆动几下后又回到了原来位置;假如我们把相框小心放在钉子上,这是支点就在重心的下方了,不稳定,推一下它就会歪向一边,掉到地上;在假如,我们直接把钉子钉在相框的中心位置,一块订到墙上,则相框就能停在任何位置,倒着也行,斜着也行.
所以,你说的那个杠杆肯定是重心在支点的下方,才会稳定.
你明白了吗
㈤ 杠杆的重心与支点重合是什么平衡状态
是的.因为重心就在支点处,所以杠杆自身重力不考虑了.两物体的重力*力臂相等,说明距离相等的话,质量相等.能达到平衡,即不动,说明重力*力臂相等.
㈥ 杠杆平衡的原理
杠杆原理就是“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动力版和阻力)权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
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欲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6)重心和杠杆平衡扩展阅读:
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如欲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但是,要想省力,就必须多移动距离;要想少移动距离,就必须多费些力。要想又省力而又少移动距离,是不可能实现的。
杠杆原理基本有3种类型,第一类的杠杆例子是天平、剪刀、钳子等,第二类杠杆的例子是开瓶器、胡桃夹,第三类杠杆如锤子、镊子等。 杠杆分为3种杠杆。第一种是省力的杠杆,如:开瓶器等。第二种是费力的杠杆,如:镊子等。第三种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如天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杠杆平衡
㈦ 为什么求重心可以用杠杆平衡做
这是对长条形物体而言,这样的物体重心所在处可以看成质量的集中点,只要在重心处支起,它就可以平衡.
㈧ 杠杆水平平衡时重力重心
(1)实验前他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从而使杠杆的重心过支点,这样在归纳杠杆平衡条件时,我们就可以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2)A点对于的力臂为4、B点对于的力臂为6;在A点挂3个钩码,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则在C点应挂2个钩码;
(3)将A处的钩码移至B处,对于的力臂变大,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对于力臂不变的情况下,由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2;(3)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