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汇率目标接近中心汇率

汇率目标接近中心汇率

发布时间:2021-07-17 03:20:27

『壹』 汇率政策所追求的目标

a b c e
汇率政策作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之一,总是具有一定的政策目标的操作规则。从理论上说,一国的汇率政策目标既可以是维持经济增长,也可以是充分就业、或者是维持币值稳定(控制通货膨胀),或者是以上几种目标的组合。在实际操作中,一国的汇率制度目标确定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但无论如何,在某一阶段,一国的汇率制度的目标总会相对固定。从目前来看,央行虽然没有明确宣布什么是我国新的汇率政策的操作目标。但可以看出,维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仍然是中国汇率政策追求的首要目标之一。

『贰』 汇率目标区的汇率目标区的涵义

汇率目标区的涵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定义。广义的汇率目标区是泛指将汇率的波动界定在一定区域的汇率制度安排(例如将汇率的波动限制在中心汇率的上下各10%)。狭义的汇率目标区是特指美国学者威廉姆森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以限制汇率波动范围为核心的,包括中心汇率的确定方法、维持目标区的国内政策搭配、实施汇率目标区的国际政策协调等一整套内容在内的国际政策协调方案。“汇率目标区”是一种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即一国允许其汇率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波动,一旦汇率的波动超出这个区间,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就要进行干预。
最早提出“汇率目标区”这一汇制改革举措的是荷兰财政大臣杜森贝里(Duilsenbery)。他在1976年曾提出过建立欧洲共同体六国货币汇价变动的目标区计划。1985年,美国著名学者约翰·威廉姆森(John·Williamson)和伯格斯坦(Bergsen)共同又提出了详细的汇率目标区设想及行动计划。1987年2月,七国集团中的六国财长在巴黎会议上将汇率目标区思想写入会后发表的《卢浮宫协议》。1991年克鲁格曼(Krugman)于1985年威廉姆森始倡的汇率目标区方案,创立了汇率目标区的第一个规范理论模型一克鲁格曼的基本目标区理论及模型(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并引起了学术界对汇率目标区问题的浓厚兴趣。
汇率目标区的种类很多,但主要可分为“硬目标区”和“软目标区”。“硬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很窄,不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也对外公开,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将汇率维持在目标区。“软目标区”的汇率变动幅度较宽,而且经常修订,目标区的内容不对外公开,不要求必须通过货币政策加以维持。
设立汇率目标区的建议问世以来,各方面的褒贬不一。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实行汇率目标区来实现汇率的稳定,而发达国家认为汇率目标区不现实。汇率目标区的特点是综合了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和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而且还能够促进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但实施起来也却是有许多困难,如均衡参考汇率的确定,维持目标的有效方法等等。
自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度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以浮动汇率制为主要特征的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以及中间汇率制度在内的混合汇率制度时期。汇率波动的频繁和剧烈,给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困难。为促进国际经济的交往和发展,同时也为寻求一种更合理的汇率制度,世界上许多学者和政府官员提出了许多汇率制度改革举措,汇率目标区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汇率制度。
按照十国集团的观点,汇率目标区是有关当局设计的一套可调整的汇率,这种汇率要与国际收支长期形态的基本平衡相适应,并且围绕着这一整套可调整的汇率设立较宽的波动幅度。弗伦克尔和戈尔德斯坦(1986)认为汇率目标区是一种混合体系,它兼有固定汇率制的稳定性和浮动汇率制的灵活性。它不同于完全浮动汇率制,因为在汇率目标区制度下货币当局要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在目标区内浮动,而不是没有限制的浮动。它又不同于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其区别有两点:(1)目标区中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的过度波动制定出比较确定的区域限制;(2)目标区中当局更为关注汇率波动,必要时要利用货币政策等措施将汇率的波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它也不同于可调整的钉住制,因为货币当局没有一个在任何情况下干预外汇市场以使汇率在目标区内波动的义务。它还不同于完全钉住制,因为在必要的时候,目标区也可以调整。

『叁』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制

汇率目标区制:是一种有管理的汇率制度安排,即一国允许其汇率在一个特定的区间内波动,一旦汇率的波动超出这个区间,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就要进行干预的制度。

『肆』 这是什么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
内容:
1、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事项进行磋商;
2、采用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3、通过“双挂钩”,确定美元和黄金并列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体制;
4、由IMF提供短期融资或在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调整汇率平价进行国际收支调节。
5、取消外汇管制。
6、制定稀缺性货币条款。
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种种缺陷:
1.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特里芬两难。
2.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3.外部平衡以牺牲内部平衡为代价,国内经济政策失去部分主动性。
4.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
结合中国情况分析,国际收支失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如何?
答:分逆差和顺差两种情况:
国际收支持续逆差的影响:1、导致外汇储备大量流失;2、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可能导致货币危机;3、不利于一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4、可能导致债务危机。(3分)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影响:1、破坏国内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2、导致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3、导致一国丧失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的权力;4、导致国际摩擦。(3分)
结合中国情况(2分)。

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一、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式体制必将导致经济过热等重重隐患,由此埋下危机的种子。
二、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出现急功近利思想,此外还导致国内经济过分依赖出口。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竞相放宽争夺外资的政策,在这一竞争中盲目地取消吸引外资的限制。
四、亚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造成出口形势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出现,同时造成该地区汇率波动的联动效应的出现。
五、僵硬的汇率制度所导致的双重效应,也是造成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
六.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

八.国际收支均衡的内涵
国际收支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在质与量两方面都能较好地促进本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国际收支均衡从质上要求国际收支的内容能最大限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有助于逐步建立一个适合现代化要求的经济结构。
在量上允许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经常账户有一定规模的赤字,承受一定的负债额,以满足经济发展对外资的需要。但是这种负债额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规模,考虑将来是否有偿债能力。 外资流入在时间上也应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相吻合,从而保持在一段时期内(3---5年)收支总体上平衡。
从长期的、动态的视角考察国际收支问题时,应当突破国际收支年度平衡的约束,做出战略性安排。
还有布置了5道习题,强调要看看。
1.弹性分析法的假定前提、基本内容和本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
2.表述国际平衡表的帐户构成
3.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和汇率波动的特殊规律
4.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汇率中的地位
5.从利率平价理论的角度理解利率和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七.目标区域制度:
广义的汇率目标区制:泛指将汇率浮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内(例如中心汇率的上下各10%)的汇率制度。
特征:
第一,在目标区制度下,货币当局在一定时期内对汇率波动制定出比较确定的区间限制; 第二,在目标区制度下,货币当局要更为关注汇率变动幅度,必要时要利用货币策等措施将汇率变动尽可能地限制在目标区内。 第三,目标区制下,政府并不严格承诺在任何情况下都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只有当汇率波动超过上、下限时,政府才会干预。 第四 ,在目标区制度下,汇率变动的范围较大。我们假定目标区是完全可信的,也就是交易者确信汇率永远将在目标区之内变动,政府仅在汇率变动至目标区的上下限时才进行干预,经济基本面的变动完全是随机的。 当汇率的变动逐渐接近目标区边缘时,交易者将会预期汇率很快将作反向调整,重新趋近于中心汇率。这一预期将会产生稳定性作用,汇率的变动在不存在政府干预时也不会超过目标区范围,而是保持在目标区边缘并且常常会自动向中心汇率调整。目标区制度下的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而上下变动,当离开中心汇率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发向之趋近,这一情形所以称之为“蜜月效应”。

『伍』 汇率协调机制的目标

汇率协调机制
从字面解释 有效调节协配汇率波动的组织和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汇率协调机制,来实现汇率稳定的目标.以达到内外经济均衡稳定发展,抵抗金融危机这样的作用.

『陆』 谁能跟我讲解一下,为什么今天瑞士央行设定汇率目标,就会引起黄金的大跌的

瑞郎被看作稳定的辟险货币, 与欧元绑在一起, 增加了欧元的抗风险能力, 减轻了投资者对欧元区经济的担优。

但历史证明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暂时的,投资者从中得到的信息是全球经济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境地,随后黄金和美元还是会进一步上涨。

『柒』 中心汇率的含义中间汇率的含义

中心汇率也称“外汇平价”。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官方对它们货币之间的汇率规定的固专定比价。
中间汇属率亦称“外汇买卖中间价”。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平均数。它是不含银行买卖外汇收益的汇率。银行在买卖外汇时,要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从中获取营业收入。中间汇率常用来衡量和预测某种货币汇率变动的幅度和趋势。

『捌』 如果目标汇率是6,现在的市场汇率是6.5。政务如何干预货币供给量如何变化

我的理解是,目前本币兑外币的汇率是6.5(标价方式:本币/外币:6.5),也就是一单位的外币兑换6.5的本币。要让汇率变成6,也就是说要舍得本币升值。
那么简单来说,货币也可以看作是商品。那么它就有和其它商品一样的特质:当供给量增加,价格就会下降;供给量减少就会,价格就会上升。那么此时如果减少了货币的供应量会不会达到本币升值的目的?答案是会的,但是很不明显。因为光是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供应量先发生作用的是利率的变化(货币在市场中的价格),还需要财政政策的配合才能有效。
依据Mundell-Flemming模型来看,在浮动汇率和高流动性的国家和地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加大支出)和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就可以达到短期的本币升值的效果。而在实行浮动利率和低流动性的地区,实行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达到短期的本币升值的效果。
长期的话,一切归于均衡,无任何政策可以调节。

『玖』 国际金融概论-汇率政策的内涵及其主要目标是什么

国际协调可以辽过国际融资合作、外汇市场的联合于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进行。在实际操作中,一国的汇率制度目标确定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也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但无论如何,在某一阶段,一国的汇率制度的目标总会相对固定。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为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金融法令的颁布、政策的规定或措施的推行,把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比价确定或控制在适度的水平而
采取的政策手段。汇率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目标和汇率政策工具。

汇率政策工具主要有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水平的确定以及汇率水平的变动和调整。汇率政策中最主要的是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对本国货币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的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汇率制度传统上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钉住汇率政策的基本观点:通过货币汇率钉住来引入锚货币国家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信誉,同时公众通过调整预期通货膨胀率使得通货膨胀率与锚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如果本国的通货膨胀率要高于锚货币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那么会引起本国的货币实际汇率升值,本国商品的价格相对来讲比锚货币国家商品的价格要高,本国商品的需求就相应地减少,经济活动相应就下降,随后会使本国的通货膨胀率和锚货币国家的长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

目标(1)保持出口竞争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增长的目标;(2)稳定物价;(3)防止汇率的过度波动,从而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粒粒贷客服竭诚为您服务—————

『拾』 下列属于中间汇率制度的是( )。 A. 管理浮动 B. 汇率目标区 C. 爬行钉住 D. BBC规则

a和d是的。

阅读全文

与汇率目标接近中心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每月还贷款 浏览:970
黄金查看软件 浏览:209
贷款还不起的后果 浏览:3
贷款买房利息比本金高 浏览:607
吉翔股份股票行情 浏览:230
武汉运输股票 浏览:196
联合证券手机交易 浏览:634
企业拖期货款 浏览:689
航班管家王江融资 浏览:485
资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33
银行理财产品不保本不保息 浏览:414
货车帮融资造假 浏览:917
经营杠杆就是成本函数 浏览:826
一套80年的人民币价格是多少 浏览:121
专访福期货 浏览:978
6分钟3万的贷款 浏览:784
小光股票 浏览:365
货运融资的最快方式 浏览:142
金隅股份最新消息 浏览:313
农业银行网上那个银行跨行转账汇率多少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