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汇率是如何确定的
现在的国际汇率确定主要是通过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你在这个市场上必须花10人民币才能兑换到1欧元,你出8人民币是没人卖给你欧元的,而如果你出11人民币的话,马上会有人卖给你欧元,如果你所持的人民币不能撼动市场的话,马上兑换价格又会回到1:10.
而决定这个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因素很多:国内的经济形势,国际格局,各国政治关系,美元的走势,重大突发事件等等
汇率是个很宏观的东西,一般小事情是无法撼动的
㈡ 如何选择汇率制度
Fischer(2001)将以上的汇率安排归纳为三组:“硬”的钉住制(包括1和2,共有47个成员),中间汇率制度(包括3—6,有59个成员),和浮动汇率制度(包括7和8,有78个成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到2001年3月底,世界上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经济体,这其中大多是发展中经济,实行的是中间汇率制度。Fischer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随着“硬”的钉住制和浮动汇率制在比例上超过“软”钉住制,中间汇率制度正在逐步消失(见图1,在1991年实行硬钉住制的国家有25个,占16%,而到1999年则上升到45个国家,占24%;同样,在1991年,实行中间汇率制的国家有98个,比例为62%,而到1999年数目下降到63个国家,比例为34%;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数量在1991年为36个,比例为23%,到1999年的数量则为77国,占42%)。他预期“两极论”将适用于新兴市场经济。而在硬钉住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的选择则根据经济体的特征,特别是他们的通货膨胀历史而定。硬的钉住制对于有长期的货币不稳定历史的经济体或者对在资本与经常帐户交易几乎与其它经济体实现了一体化的经济体适用。Summers(2000)的研究也发现最近的货币危机的根源不是财政赤字和经常帐户危机,而是银行和金融部门严重的脆弱性和短期资本的流入。他指出在金融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固定汇率制的表现是非常糟糕的,他认为选择正确的汇率制度就意味着“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这样的中间汇率向两极汇率制度(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如果必要的话可通过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来支持”。
但也有人反对以上的“两极论”观点,因为两极论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分类标准来进行研究的,但是基金组织的分类方法,特别是1998年以前的分类方法,可能只简单的反映了成员国汇报的法定汇率制度。然而,基于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实际运行的事实上的汇率制度可能更准确。一些经济学家就是根据事实上的汇率制度研究来反对“两极论”的。Levy-Yeyati和Sturzenegger(2000,2001)根据汇率波动率(以一年中名义汇率平均每月的绝对变动百分比计算)、汇率变动的标准差(以汇率每月变动率的标准差计算)、以及外汇储备的波动率(以国际储备相对前一月的货币基础的每月平均变动率计算)这三个宏观经济变量,将经济中的汇率制度分为四类:浮动汇率制、中间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其他汇率制。这一分类方法又称为LYS分类方法。按照他们的分析,归为“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的数量仍然超过所有经济体的四分之一。Masson(2001)还指出中间汇率制度还将继续构成实际汇率制度一个可观的部分。另外,Frankel(1999)也强调,两极汇率并不是对所有国家普遍适用的,它只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国家适用。
㈢ 外币折算汇率如何选择何种业务用何种汇率
交易采用交易时点的。
购汇采用银行买入卖出价。
看看CPA《会计》
㈣ 外币业务中怎样选择折算汇率麻烦告诉我
在核算外币业务时,企业应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企业发生外币业务,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应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并根据一定的折算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这里的折算汇率即为记账汇率,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记账汇率应采用外币业务发生时的市场汇率,也可以采用外币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市场汇率。
企业主要外币业务共有四类,发生外币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共同之处是:外币账户记账时均需要采用记账汇率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不同的是,外币购销业务与外币借款业务发生时一般不会产生汇兑差额,而外币兑换业务与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业务由于折算汇率的选择可能产生汇兑差额,而且外币兑换业务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处理,接受外币资本投资产生的汇兑差额作为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记入资本公积。具体来讲,外币兑换业务中,企业卖出外币时,一方面将实际收取的记账本位币(按照银行外币买入价折算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入账;另一方面将卖出的外币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按照记账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实际收到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付出的外币按当日汇率(或当期期初市场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企业买入外币时,同理。
接受外币投资业务,对于资产账户,采用收到外币款项时的市场汇率(而非当期期初汇率)将外币资产折算为记账本位币入账;对于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应分别两种情况处理:一是投资合同对外币资本投资有约定汇率,则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汇率进行折算,外币资本按约定汇率折算的金额与按收到时的市场汇率折算的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二是投资合同中对外币资本投资没有约定汇率,按收到外币账款时的市场汇率进行折算,此时不会产生汇兑差额。
㈤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外汇指标
其一就是要选对正确的波段,一旦选择波段过短或过长,都会导致预测数据失真;
其二则是对于起止汇率的选择,无论是选择最低最高水平,还是选择阳线开盘阴线收盘汇率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实现匹配,否则同样可能造成预测数据的偏差。
另一个非常适合外汇市场的技术指标是RSI。之所以说它适合,主要在于这个指标是一个不牵涉到量的指标,是纯粹的买卖人气强弱的反映,这点符合外汇市场的特性。更关键的是在笔者的实践中感觉其敏感程度显着高于有类似作用的MACD,领先指示作用相当明显,虽然有效性会略逊一筹。RSI中文名称为相对强弱指标,以50为临界点反映市场人气,高于70往往代表超买,低于30则属于超卖。不过单纯地看数字可能没有太大的意义,运用这个指标可以从另两方面着手:
其一,结合汇率水平对于顶背离和底背离的判断正确率很高,外汇培训;同样以美元指数9月11日达到高点为例,14天RSI都不及8月15日和9月8日的两个前高点,和汇率水平呈现显着的顶背离状态,随后美元指数超过200点回调因此也在该指标的有效预测范围之内。
其二,不同参数值,比如14天RSI和21天RSI的指标组合比单一数据的有效性更高。RSI组合的使用往往需要关注不同天数参数值指标间的差距,外汇,尤其在两者相切时配合其他指标的使用会有不错的效果。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通用的指标SAR,通常被称为停损转向操作点指标。一般来讲,SAR指标有四条操作原则:
一、当汇率从SAR曲线下方开始向上突破SAR曲线时,为买入信号。
二、当汇率向上突破SAR曲线后继续向上运动而SAR曲线也同时向上运动时,表明汇率的上涨趋势已经形成,SAR曲线对汇率构成强劲的支撑,投资者应坚决持多单或逢低加码。第三第四条则基本是前两条的反向操作,同样比较好理解。
一般SAR指标在看盘软件中都有预设且在转折点通常会有颜色的改变,所以是一个相对傻瓜的操作指引,倒不用费太多的脑力。
外汇技术浩渺如烟海绝非笔者千字之文就能简单概括的,当然只要找对了适合自己的指标,无论其是简单还是复杂,相信一定能给你的外汇交易带来莫大的帮助。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你多做一段时间模拟交易,这个市场波动很大的,一不小心就爆掉了。如果你没时间慢慢学习,那我建议你要么别做,要做的话,也找一些交易高手带着你做,你可以去类似交易家之类的外汇喊单平台看一下,里面的喊单的老师很多,可以分享一些宝贵的经验给你。
㈥ 问:什么是参考汇率
参考汇率是指在港股通交易日每日开市前,由换汇银行提供,通过深交所网站向市场公布的汇率。参考汇率包括港币买入参考价、港币卖出参考价两项。深交所和境内证券公司利用该参考汇率对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前端监控。即,投资者买入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卖出参考价计算投资者需要冻结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卖出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买入参考价计算投资者可用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应事先咨询所在托管证券公司了解详情。
㈦ 汇率到底是怎么定的
影响汇率波动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种:
1、国际收支及外汇储备。
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人总额大于支出总额,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是国际收支逆差。
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反之,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2、利率。
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一国利率提高,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反之,该国货币贬值;
3、通货膨胀。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呐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当通货膨胀缓解时,人民币汇率上升,人民币增值,会引发出口商品竟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
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4、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7)怎么选择参考汇率扩展阅读:
分析汇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础分析和技术分析。
1、基础分析是对影响外汇汇率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状况,世界、地区与各国政治情况,市场预期等。
2、技术分析是借助心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通过对以往汇率的研究,预测出汇率的未来走势。
汇率的特性在于它多半是浮动的比率。只要货币能够透过汇率自由交换,依交换量的多寡,就会影响隔天的汇率,因此,有人也以赚汇差营利,今日以较低的比率购进某一外币,隔日等到较高的比率出现时,再转手卖出。
㈧ 一国如何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Exchange Rate Arrangement):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每个国家制定或汇率制度,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需要充分结合本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在选择汇率制度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经济规模与开放程度。如果贸易占GNP份额很大,那么货币不稳定的成本就会很高,最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
第二,通货膨胀率。如果一国的通货膨胀率比其贸易伙伴高,那么它的汇率必须浮动,以防止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如果通货膨胀的差异适度,那么最好选用固定汇率制度。
第三,劳动力市场弹性。工资越是具有刚性,就越需要选择浮动汇率制,以利于经济更好的对外部冲击做出反应。
第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金融市场发育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选择自由浮动制度时不明智的,因为少量的外币交易就会引发市场行情的剧烈动荡。
第五,政策制定者的可信度。中央银行的声望越差,采用盯住汇率制来建立控制通货膨胀信心的情况就越普遍。固定汇率制帮助拉丁美洲经济减缓了通货膨胀。
第六,资本流动性。一国经济对国际资本越开放,保持固定汇率制就越难,就越倾向于采用浮动汇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