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政府采取措施防止本国货币汇率下降带来的影响,举例具体的例子!800字
一、汇率变动及对经济的影响(一)汇率的定义和汇率变动。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因为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都是按本国货币来计算成本的,要拿到国际市 场上竞争,其商品成本一定会与汇率相关。汇率的高低也就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 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汇率的变动有两种:即汇率升值和汇率贬值。汇率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价升值,即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兑换的多了;汇率贬值与升值的意思相反。 (二)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1)加剧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与加强。某些发达国家利用汇率下跌扩大出口,争夺市场,引起其他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或实行货币对外贬值,或采取保护性贸易措施,从而产生贸易战和货币战,破坏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2)影响某些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使用,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由于某些储备货币国家的国际收支恶化,通货不断贬值,汇率不断下跌,影响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使用,而有些国家由于情况相反,其货币在国际结算中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因而促进了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形成。 (3)加剧投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同时又促进国际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汇率的不稳定,一方面促进了外汇投机的发展,造成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期货、货币互换和欧洲债券业务的出现,使国际金融业务的形式与市场机制不断创新。 2、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1)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A、影响物价的上涨或下降。汇率变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文/郭家鹏 三、措施与对策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这个项目总体上来讲还是基本可以的。但是,如果不抓紧对发展的研究、分析,则很快就会滑向劣势。因为它的优势是暂时的,随着市场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如果不迅速扩大自己的市场范围,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则势必会遇到强劲的挑战;如果不能适应,还会被淘汰。而制约市场和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管理,这样给这个项目的管理提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需认真考虑的问题:怎样针对主要问题加强管理,改变观念,适应形势,完善发展。 从内部讲,首先公司应充分利用自己目前的优势,如声誉好、层次高、有较高资质等。其次,应该抓紧时间,立即策划自己的企业文化,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观念,使单位和员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
❷ 针对汇率波动,企业采取哪些措施知乎
为了降低汇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以及使用外汇衍生品。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从结算方式来讲,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跟单信用证等,每种结算方式在降低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
通过预付货款方式结算,对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因为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预付货款属于经常项目收汇,企业既可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当然在出口商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
对于通过跟单信用证方式结算,当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或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
申请国际贸易融资
企业也可以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来降低风险。当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货物出口后,希望通过尽量快地收汇来规避汇率风险,为此可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等贸易融资来实现。
出口押汇指银行有追索权地购买出口商发运货物后提交的全套单据,即出口商发运货物后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则可提前取得该笔出口货物项下的应收外汇款项。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出口商办理出口押汇后所取得的外汇款项可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就达到了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票据贴现指银行保留追索权地购入已经金融机构承兑的未到期票据,即出口商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来实现远期收汇即期化,出口商提前获得的外汇,既可保留现汇,也可办理结汇手续,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出口保理业务指出口商发货后,采用商业承兑交单或赊销方式收取货款的情况下,由出口保理商对出口商出口货物后形成的应收账款,提供账务管理与代收、坏账担保和融资的综合性服务。在出口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出口商提前获得的应收外汇账款,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可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就达到了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使用外汇衍生品
企业还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来锁定及降低汇率风险。目前比较常见的外汇衍生品包括外汇远期、外汇期权及外汇掉期。
外汇远期允许客户与交易对手约定未来外汇交易的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从而提前确定汇率。外汇期权给予期权买方在一定时期内以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货币的权利,帮助企业锁定汇率变动引起的最大收益或损失。外汇掉期则允许企业和交易对手将自身承受能力较低的风险敞口替换为承受能力较高的风险敞口。
为了降低汇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使用以下三种方法: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以及使用外汇衍生品。
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从结算方式来讲,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主要有预付货款和跟单信用证等,每种结算方式在降低汇率风险方面作用不同,需灵活掌握。
通过预付货款方式结算,对出口商而言,在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可多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因为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预付货款属于经常项目收汇,企业既可保留现汇,又可随时办理结汇,企业可根据自己对外汇市场的判断决定何时办理结汇。当然在出口商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则少使用预付货款的结算。
对于通过跟单信用证方式结算,当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以便尽早收汇;当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时,应尽量多使用远期或延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推迟收汇。
申请国际贸易融资
企业也可以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国际贸易融资来降低风险。当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货物出口后,希望通过尽量快地收汇来规避汇率风险,为此可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票据贴现、出口保理等贸易融资来实现。
出口押汇指银行有追索权地购买出口商发运货物后提交的全套单据,即出口商发运货物后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出口押汇,则可提前取得该笔出口货物项下的应收外汇款项。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出口商办理出口押汇后所取得的外汇款项可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就达到了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票据贴现指银行保留追索权地购入已经金融机构承兑的未到期票据,即出口商通过向银行申请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来实现远期收汇即期化,出口商提前获得的外汇,既可保留现汇,也可办理结汇手续,从而达到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出口保理业务指出口商发货后,采用商业承兑交单或赊销方式收取货款的情况下,由出口保理商对出口商出口货物后形成的应收账款,提供账务管理与代收、坏账担保和融资的综合性服务。在出口商将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出口保理商后即可获得资金融通,出口商提前获得的应收外汇账款,根据现行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可办理结汇手续,这样就达到了降低汇率风险的目的。
使用外汇衍生品
企业还可以通过外汇衍生品交易来锁定及降低汇率风险。目前比较常见的外汇衍生品包括外汇远期、外汇期权及外汇掉期。
外汇远期允许客户与交易对手约定未来外汇交易的金额、汇率以及交割期限,从而提前确定汇率。外汇期权给予期权买方在一定时期内以确定价格买入或卖出特定货币的权利,帮助企业锁定汇率变动引起的最大收益或损失。外汇掉期则允许企业和交易对手将自身承受能力较低的风险敞口替换为承受能力较高的风险敞口。
寻汇由外资投行金融专家创立,借助金融科技为企业提供海外收款和汇率管理服务。
❸ 汇率波动的金融风险及其应对手段
摘 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形成机制,较之以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突出的特征就是汇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一年来的实战看,其直观的影响就是人民币的小幅升值以及对未来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强。从长远来看,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制度有利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但与以往钉住单一美元的制度相比,改革后的汇率形成机制,使汇率处在经常的波动中已成为现实。汇率的波动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汇率波动对进出口企业的冲击必然引发银行经营风险,从而带来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这一现象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共2页)
http://www.cqvip.com/QK/81931X/2006012/23446195.html
❹ 试述汇率风险包含哪些方面,并列举一些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
汇率风险主要是一个货币对另一个货币币值的变化而产生风险。主要包括持有外汇资产的汇率敞口风险,出口企业未来收汇即进口企业未来购汇的汇率风险。或者在外汇交易中汇率剧烈波动产生的风险。也就是说,你只要持有非计价货币的风险敞口,你就要承担汇率风险。
规避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买卖交易,在期初时对汇率进行锁定;也可以通过买入期权的方式规避市场波动风险;对于净出口企业,可以采用本币结算方式,来规避市场风险(国内进出口企业采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❺ 怎样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
1.换成美金、港元存在海外、香港户口
2.购买外币结算的债券
3.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买入主要业务在海外的股份
4.买高流通性资产如黄金
❻ 国家干预汇率的目的和措施有哪些
1.防止汇率在短期内过分波动
2.避免汇率水平在中长期内失调
3.进行政策搭配的需要
4.其他目的,如政府维持低汇率刺激本国出口
措施:
1.对银行利率进行调整
2.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3.干预股市以间接干预汇率
汇通外 汇
❼ 如何解决汇率的剧烈波动与严重失衡
一些人认为,由于美国趋势增长率仍较欧元区或日本高出3%,且从历史上看,美国消费者的边际进口倾向一直较高,因此全球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很小;其它人则认为,未来数年消费增长的差异可能会很大,从而对全球失衡产生重大影响。边际进口倾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进口商品的比例
“We are approaching a turning point in the global economy,” says Ken Rogoff, a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Harvard. He says US consumption growth is likely to grow very slowly for several years to come, as the housing boom subsides and the household savings rate moves back towards more normal levels. A sharp slowdown in US consumption, particularly if it were accompanied by a slowdown in China, would bring oil prices and surpluses down too.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罗格夫(Ken Rogoff)表示:“我们正逼近全球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他表示,由于住宅市场繁荣的消退,家庭储蓄率回到更为正常的水平,美国未来几年的消费增长可能非常缓慢。一旦美国消费水平大幅放缓,那将拉低油价,产油国经常帐户盈余也将减少。如果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慢,那将更是如此。
There is a near consensus, though, that to rece imbalances substantially without a global recession there will have to be changes in relative price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traded and non-traded goods, via exchange rates.
汇率困局
不过,有一个问题人们已接近达成共识:要大幅减少全球经济失衡而不造成全球衰退,就必须通过汇率变动,调整贸易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进出口价格。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hanges in exchange rates in isolation will not have a great effect on imbalances, but that they are required as part of a broader shift to bring the world economy back to balance.
哈佛大学另一位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表示:“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必须大幅减少,而美国经济增长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放缓将不足以实现这种变化,因此重新大幅调整汇率将是必要之举。这一点已基本得到一致认同。”
研究表明,孤立的汇率变化不会对全球失衡产生重大影响,但要进行更大范围的转变,令全球经济回归平衡,汇率调整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年,罗格夫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经济学教授莫里斯• 奥布斯费尔德(Maurice Obsfeld)曾估计,若想让美国贸易赤字彻底消失,美元实际汇率必须下跌33%,若想削减一半,亦须下跌17%。这些估计在今天仍基本适用。然而,就像这两位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美元贬值所需幅度可能会比这大得多。
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汇率调整负担的分配,取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是否与欧洲一起令本币升值。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变动,尽管还存在着未来将更快升值的希望。
失衡持续?
当然,失衡状况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倾向于认为它是可持续的。一些分析师辩称,美国发挥着全球金融中介者的作用,创造着发展中经济体所没有的资产。另一种说法是,美国通过发行债券和购买海外股票(并使其增值)获得了回报溢价。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融改革将使美国以外的金融资产增加,海外股票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比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率波动更为剧烈。由于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及利率水平都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投资者或许曾认为,汇兑损失的风险微不足道。然而,随着全球需求平衡的重新调整,在某个时刻,他们将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以抵消汇率和资产集中的风险,这一结果看来将不可避免。实行实际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各国央行将做出许多重要决定,而且它们也不可能轻松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将储备资产从美元转向其它货币。此外,全球利率水平普遍处于低位,说明储蓄要求仍高于投资。因此,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仍是均衡的结果,但这种均衡最终将是不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