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然发明了杠杆,为什么发明滑轮
因为用途不同。杠杆不适合连续长距离对同一物体使用不变的力,例如向高处提升重物,这种情况下杠杆就无能为力。所以人们 发明滑轮
2. 如何制作初中物理学具要简单的,过程要详细(关于杠杆或滑轮的)
楼主是个有良心的教师吧。
在教育产业化和市场经济的今天难人可贵。
如何制作初中物理学具?
找老书《自制教具》看看,里面有详细讲述。
3. 用滑轮,杠杆设计一个简单机械,要示意图
7月10日 03:55 设圆筒的质量为M,重力为Mg,浮力=500kgf=5KN。
作用在圆筒上的力有三个:1.重力加浮力P,垂直向下;2.斜坡的反力,垂直于斜坡,与铅锤方向夹角为30度;3.两绳的拉力2F*0.4,与铅锤方向夹角为60度。由力的平衡三角形可得:
(Mg-5)=4F*0.4=4*250*0.4=0.4KN,
Mg=5.4KN。
所以M=540kg。
4. 怎样用滑轮,杠杆设计一个省力,(最好是省距离)的组合机械告诉我示意图!
我,我画不出来
5. 杠杆和滑轮能做成一个怎样的小发明怎么做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根绳子的一端系在一个杠杆中间,另一端穿过滑轮边缘绳子槽中半周,然后将绳头固定在较高固定物上,这样就做好了省力的简单机械——杠杆一端支在固定台面上,杠杆另一端握在手中,让穿有滑轮的绳子悬在空中,这时,在滑轮轴的挂钩上悬挂一个重物,当用手抬动杠杆向上提重物时,感到很省力,但手抬高的距离远远大于重物被抬高的距离。这里面杠杆省一半的力,动滑轮又省一半的力。如果不计杠杆和滑轮、绳子的重量,不计摩擦力的话,用这个机械抬重物,只用1/4的力就够了。你能做这个实验吗?祝你成功!
6. 关于杠杆和滑轮的知识点。。
杠杆 、滑轮知识点总结李伟志的工作室杠杆滑轮知识点总结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实际滑轮组:机械效率η = W有用功/W总功 = Gh/Fs = G / nF,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9.忽略绳重和摩擦的滑轮组:η =G物*h /(G物*h+G动*h) = G /(G +G动),
拉力:F=(G +G动)/n
7. 有没有含有杠杆滑轮物理原理的小制作
简易起重机就是。这个比较简单好做的。
8. 杠杆 滑轮
杠杆的五要素 通常把在力的作用下饶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五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和支点支点:杠杆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动力:驱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用L1表示。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用L2表示。阻力在一段平直的铁路上行驶的火车,受到机车的牵引力,同时受到空气和铁轨对它的阻力。牵引力和阻力的方向相反,牵引力使火车速度增大,而阻力使火车的速度减小。如果牵引力和阻力彼此平衡,它们对火车的作用就互相抵消,火车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1]。物体在液体中运动时,运动物体受到流体的作用力,使其速度减小,这种作用力亦是阻力。例如划船时船桨与水之间,水阻碍桨向后运动之力就是阻力。又如,物体在空气中运动,因与空气摩擦而受到阻力。 阻力与摩擦力并不相同,因为摩擦力有时可以是动力(例如:传送带送货物)。使机械作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热力以及原子能。阻力臂与动力臂 阻力的作用线到支点之间的距离称为阻力臂 ,符号是L2。以支点为中心分开一块木头,那么你用力的那个位置到支点就是动力臂,而另一半便是阻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2叫作“阻力臂”。把从阻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阻力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因为对阻力臂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 F1L1=F2L2 书本上对杠杆的介绍</B>编辑本段杠杆的简介 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在生活中根据需要,杠杆可以做成直的,也可以做成弯的,但必须是硬棒。阿基米德[1]在《论平面图形的平衡》一书中最早提出了杠杆原理。他首先把杠杆实际应用中的一些经验知识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然后从这些公理出发,运用几何学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得出了杠杆原理。这些公理是:(1)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相等的重量,它们将平衡;(2)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相等的距离处挂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将下倾;(3)在无重量的杆的两端离支点不相等距离处挂上相等重量,距离远的一端将下倾;(4)一个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的作用来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变。相反,几个均匀分布的重物可以用一个悬挂在它们的重心处的重物来代替;似图形的重心以相似的方式分布……正是从这些公理出发,在"重心"理论的基础上,阿基米德又发现了杠杆原理,即"二重物平衡时,它们离支点的距离与重量成反比。"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也早有关于杠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两条专门记载杠杆原理的。这两条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编辑本段杠杆的定义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是杠杆(lever).杠杆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但是必须保证 物理书中的杠杆是硬棒。跷跷板、剪刀、扳子、撬棒等,都是杠杆。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且定滑轮是一种等臂杠杆,动滑轮是一种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的杠杆。编辑本段杠杆的性质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施力的点叫动力作用点)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施力的点叫阻力作用点)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但是杠杆平衡并不是力的平衡。注意:在分析杠杆平衡问题时,不能仅仅以力的大小来判断,一定要从基本知识考虑,做到解决问题有根有据,切忌凭主观感觉来解题。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从支点O到动力F1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1叫做动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做阻力臂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B>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不仅要有力的作用,而且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硬棒就不能成为杠杆,例如酒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受力物体都是杠杆,作用于杠杆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力臂的关键性概念:1:垂直距离,千万不能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2: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编辑本段平衡条件 使用杠杆时,如果杠杆静止不动或绕支点匀速转动,那么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动力臂×动力=阻力臂×阻力,即L1F1=L2F2,由此可以演变为F2/F1=L1/L2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假如动力臂为阻力臂的n倍,则动力大小为阻力的1/n 杠杆原理"大头沉"动力臂越长越省力,阻力臂越长越费力.省力杠杆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可以用它来称量。例如:天平许多情况下,杠杆是倾斜静止的,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几个平衡力的作用。编辑本段杠杆的分类 一类:支点在动力点和阻力点的中间。称为第一类杠杆。既可能省力的,也可能费力的,主要由支点的位置决定,或者说由臂的长度决定。例:跷跷板,剪刀,船桨,(运煤气罐等重物的)手推车,鞋拔子,塔吊,撬钉扳手等。二类:阻力点在动力点和支点中间。称为第二类杠杆。由于动力臂总是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 滑轮组杆。例:坚果夹子,门,钉书机,跳水板,扳手,开(啤酒)瓶器,(运水泥、砖的)手推车。三类:动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称为第三类杠杆。特点是动力臂比阻力臂短,所以这类杠杆是费力杠杆,然而能够节省距离。例:镊子,手臂,鱼竿,皮划艇的桨,下颚,锹、扫帚、球棍等以一手为支点,一手为动力的器械。另外,像轮轴这类的工具也属于一种变形杠杆。就拿最简单、相似于第一类杠杆的定滑轮来介绍,滑轮轴心好比支点,两端物体的拉力好比杠杆的两端施力,而如果滑轮是一个完美的圆,施力臂和阻力臂皆将是圆的半径。编辑本段生活中的杠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一根结实的棍子(最好不会弯又非常轻),就能当作一根杠杆了。上图中,方形代表重物、圆形代表支持点、箭头代表用,这样,你看出来了吧?在杠杆右 杠杆实验边向下杠杆是等臂杠杆;第二种是重点在中间,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第三种是力点在中间,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费力杠杆例如:剪刀、钉锤、拔钉器……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也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要看力点和支点的距离:力点离支点愈远则愈省力,愈近就愈费力;还要看重点(阻力点)和支点的距离:重点离支点越近则越省力,越远就越费力;如果重点、力点距离支点一样远,如定滑轮和天平,就不省力也不费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省力杠杆例如:开瓶器、榨汁器、胡桃钳……这种杠力点一定比重点距离支点近,所以永远是省力的。如果我们分别用花剪(刀刃比较短)和洋裁剪刀(刀刃比较长)剪纸板时,花剪较省力但是费时;而洋裁剪则费力但是省时。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杠杆的应用1.剪较硬物体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剪开硬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大。用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的剪刀。2.剪纸或布用较小的力就能剪开纸或布之类较软的物体,这说明阻力较小,同时为了加快剪切速度,刀口要比较长。用动力臂较短、阻力臂较长的剪刀。3.剪树枝修剪树枝时,一方面树枝较硬,这就要求剪刀的动力臂要长、阻力臂要短;另一方面,为了加快修剪速度,剪切整齐,要求剪刀刀口要长。用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同时刀口较长的剪刀。</SPAN></SPAN>
</p> 滑轮编辑本段滑轮的构造 滑轮组是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改变力作用方向的目的。使用中,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于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动滑轮被两根绳子承担,即每根绳承担物体和动滑轮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数,原则是:n为奇数时,绳子从动滑轮为起始。用一个动滑轮时有三段绳子承担,其后每增加一个动滑轮增加二段绳子。如:n=5,则需两个动滑轮(3+2)。n为偶数时,绳子从定滑轮为起始,这时所有动滑轮都只用两段绳子承担。如:n=4,则需两个动滑轮(2+2)。其次,按要求确定定滑轮个数,原则是:一般的:两股绳子配一个动滑轮,一个动滑轮一般配一个定滑轮。力作用方向不要求改变时,偶数段绳子可减少一个定滑轮;要改变力作用方向,需增加一个定滑轮。综上所说,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由可绕中心轴转动有沟槽的圆盘和跨过圆盘的柔索(绳、胶带、钢索、链条等)所组成的可以绕着中心轴转动的简单机械。滑轮是杠杆的变形,属于杠杆类简单机械。在我国早在战国时期的著作《墨经》中就有关于滑轮的记载。中心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中心轴跟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实际中常把一定数量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滑轮组。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工厂中常用的差动滑轮(俗称手拉葫芦)也是一种滑轮组。滑轮组在起重机、卷扬机、升降机等机械中得到广泛应用。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 ,组合成为滑轮组。(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定滑轮的特点通过定滑轮来拉钩码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秤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定滑轮的原理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L1、阻力L2臂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2)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动滑轮的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动滑轮的原理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3)滑轮组滑轮组:由定滑轮跟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滑轮组的用途: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省力的大小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特点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编辑本段定滑轮定义 塑料滑轮轴承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特点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改变作用力方向.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滑轮的半径,由于半径相等,所以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通过定滑轮来拉物体并不省力。通过或不通过定滑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一样的。可见,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原理 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臂(L1)、阻力臂(L2)都等于滑轮半径。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轮不省力的结论。编辑本段动滑轮定义 定义1 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定义2:若将重物直接挂在滑轮上,在提升重物时滑轮也一起上升,这样的滑轮叫动滑轮.特点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1/2力多费1倍距离.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钩码升高的距离,即费了距离。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它是变形的不等臂杠杆,能省一半力(不考虑滑轮的重力与摩擦力的情况下),但不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费距离。这是因为使用动滑轮时,钩码由两段绳子吊着,每段绳子只承担钩码重的一半。使用动滑轮虽然省了力,但是动力移动的距离是钩码升高的距离的2倍,即费了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原理 不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的原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L1)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杆。(省力)编辑本段滑轮组定义 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 用途 为了既节省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省力的大小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特点 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的自由端绕过动滑轮的算一段,而绕过定滑轮的就不算了.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重物移动的距离.费距离的多少主要看定滑轮的饶绳子的段数.用滑轮组做实验,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轮组虽然省了力,但是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大于货物升高的距离。关系 几个关系(滑轮组竖直放置时):(1)s=nh (2)F=G总 /n(不计摩擦)其中 s:绳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上升的高度G总:物体和动滑轮的总重力F:绳端所施加的力 n:拉重物的绳子的段数F=1/n×(G物+G动)在进行连接滑轮组时,要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的连,否则将连接失败根据F=(1/n)G可知,不考虑摩擦及滑轮重,要使2400N的力变为400N需六段绳子,再根据偶定奇动原则,有偶数段绳子,故绳子开端应从定滑轮开始,因为要六段绳子,所以需要三个并列的整体动滑轮,对应的,也需要三个并列的定滑轮,从定滑轮组底部的勾勾处绕起,顺次绕过第一个动滑轮,第一个定滑轮,第二个…直到最后一段绳子绕过第三个定滑轮,此时绳子方向即向下,且会使拉力为400N(不考虑摩擦与滑轮重)
9. -物理小制作 关于杠杆或者滑轮 配图和步骤丶
这类知识 在高一物理教材上讲得很详细 自己可以借这之类得书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0. 幼儿园有关浮力,杠杆,滑轮的科学小制作,简单,好做的。
自制热气球
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25~30个叶状的纸片。 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做成一个气球。 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床上。 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下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 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自制香皂纸
制作材料和工具:
1.吸湿性较好的白纸 2.小块香皂 3.罐子
制作方法:
先把香皂切碎以后放在罐里,加水做成肥皂水,将白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一张张涂透皂液,再取出白纸,晾干后就成了香皂纸。 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
两个雪碧饮料瓶、胶水、刻刀、剪刀、钉子一枚。
制作方法:
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 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 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 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 ,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 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写错了字,要用橡皮擦。擦完后,纸上总会留下不少碎屑。不管是用手拍还是用嘴吹,都不卫生而又麻烦。做一块干净橡皮擦就不会这样麻烦了。
材料:大橡皮、废毛笔。
工具:剪刀、胶水。
制作方法:
1.在橡皮的一头挖一个浅浅的小圆孔 2.把废毛笔的笔头拆下来,洗净晾干。
3.把毛笔头的尖端剪去,使它变成一把小刷子
4.把毛笔头嵌进橡皮的小圆孔里,用胶水粘牢
好,干净橡皮擦做成了。每当擦完橡皮后,你就可用刷子轻轻地把纸上的碎屑“扫”拢,再倒进废纸篓里。 创新小发明制作方法1、自制羽毛球
准备材料:空饮料瓶一只,泡沫水果网套两只,橡皮筋一根,玻璃弹子一只。
制作过程:
1.取250毫升空饮料瓶一只,将瓶子的上半部分剪下;
2.将剪下的部分均分为8份,用剪刀剪至瓶颈处,然后,将每一份剪成大小一致的花瓣形状;
3.将泡沫水果网套套在瓶身外,用橡皮筋固定在瓶口处;
4.将另一只泡沫水果网套裹住一粒玻璃弹子,塞进瓶口,塞紧并露出1厘米左右;
5.剪下半只乒乓球,将半球底面覆在瓶口上,四边剪成须状,盖住瓶口后用橡皮筋固定住。
6.美化修饰后,一只自制羽毛球完成了。用羽毛球拍打一打,看看效果怎么样?
自制蟑螂捕捉盒
取一张220×150(mm)的硬纸板。
捕捉盒最重要的部分为捕捉面。取一张塑料膜,剪成与盒底相同大小,涂上粘合剂铺在盒底上。蟑螂能否被捉,关键在于粘合剂。粘合剂有两个作用:一是将蟑螂引入盒内,二是将其粘牢在捕捉面上。引诱剂的调制:将40%的肉粉、50%的面粉、10%的豆饼混合,总量在20克左右,拌好待用。粘合剂是20克松香与10克菜油混合,加热至胶状后,把引诱剂与粘合剂混合搅拌均匀,即制成了粘合剂。
把调好的上述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已衬上塑料膜的捕捉面上,再按原先画好的虚线向内折,最后把舌片b插在凹口a内。
由于松香与菜油混合物的不干性,可使诱饵的粘性长达一个星期。将捕捉盒置于蟑螂出没的地方,因为盒内较暗,兼有蟑螂喜欢的诱饵,所以蟑螂会爬进盒内争食诱饵,被粘其上。粘满后,既可将纸盒压扁弃之,又可揭去塑料膜,调换涂有诱饵的塑料膜,使盒子得以再次利用。
若将捕捉盒的尺寸扩大,并将粘合剂的成分稍作调整,加厚涂层便能制成纸制捕鼠器 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
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
扩展成一个圆形。
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
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
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
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
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
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
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
6、自制 彩色蜡烛
材料:彩色蜡笔、蜡
制作方法:
1.找一个废弃的罐装饮料桶(如1.25升的可乐瓶子),整齐地剪去盖子的部分,把蜡削入桶中。
2.把桶放人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使之全部熔化。最好用开水。不过要请父母帮忙,或在父母的监护下进行这个步骤。
3.把熔化的液体倒人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比如放小块儿巧克乃的心形框)中。不要倒得太多哟。至于原因嘛,往下看。当然了,你要先在容器中放入作蜡烛芯的线。
4.原来的蜡冷却悟,阿依照卜面的方法把熔化的彩色蜡笔液倒入其中(彩色蜡笔这个时候派上用场了)。这样把不同颜色的蜡一层层加上去,好看的蜡烛就做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