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a
(1)设杠杆上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
根据杠杠的平衡条件可得:4×0.5N×4L=F×8L,
解得F=1N;
(2)当弹簧测力计在B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变大.
『贰』 (2011莆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所示,若杠杆在使用前左端低,右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
(1)杠杆的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调节完杠杆平衡之后,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
(2)经分析,探究杠杆平衡的步骤为:
A、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E、将钩码挂在杠杆的支上点两边,先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然后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D、记下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将数据填入表格中.
C、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重复实验.
B、计算每次实验中F1L1和F2L2的大小,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实验1:1N×8cm=2N×4cm,
实验2:2N×8cm=1N×16cm,
实验3:2N×12cm=3N×8cm,
杠杆平衡调节:F1l1=F2l2.
(4)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这时在两侧钩码下各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1N,杠杆上每格长度是4cm,3N×12cm>4N×8cm,
所以F1l1>F2l2,所以杠杆的左端下沉.
故答案为:(1)右;不可以;(2)AEDCB;(3)F1l1=F2l2;(4)左.
『叁』 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设每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
杠杆左边力和力臂的乘积:4G×3L=12GL,
使杠杆右边的力和力臂的乘积为12GL即可,
所以杠杆的右边第二格处挂6个钩码;或右边第四格处挂3个钩码;或右边第六格处挂2个钩码.
(3)由表格中数据知,第一组数据力和力臂的乘积都为10N?cm;第二组数据力和力臂的乘积都为20N?cm,第三组数据力和力臂的乘积都为30N?cm,可得杠杆平衡条件为:F1L1=F2L2.
(4)实验中多次测量设计为了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故答案为:
(1)左;水平;方便读出力臂;
(2)①杠杆的右边第二格处挂6个钩码;②右边第四格处挂3个钩码;
(3)F1L1=F2L2;
(4)寻找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肆』 如图为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1)开始时,总是让杠杆在水平平衡状态下进行实验,
(1)实验前,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杠杆左端偏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得出:
F2=
F1×L1 |
L2 |
1N×20cm |
10cm |
『伍』 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
解(1)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左端偏高,则重心应向左移动,故应向左调节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
(2)实验中,如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平衡是杠杆的左侧在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3)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第三个钩码的下方,即左侧的力是三个钩码;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G,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得,2G×3L=3G×nL,所以n=2L;即保持左侧第2格的钩码不动.
(4)乙图,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时,拉力力臂为OC,弹簧测力计倾斜拉杠杆,拉力的力臂小于OC,拉力力臂变小,拉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左;(2)C;(3)2;(4)变大;拉力的力臂变小了.
『陆』 如图所示是我们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数据,有的同学指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1)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实验步骤:
①取下一侧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保持水平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用刻度尺测出力臂;
②改变弹簧测力计斜拉的角度,重复①中实验步骤,多测几次;
③寻找力与力臂间的关系.
故答案为:
(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①取下一侧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斜拉杠杆,使其保持水平平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用刻度尺测出力臂;
②改变弹簧测力计斜拉的角度,重复①中实验步骤,多测几次;
③寻找力与力臂间的关系.
『柒』 (2013山西)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故选B.
『捌』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实验前,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
(1)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①第一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1.0N×0.24m=0.24N?m,阻力×阻力臂=2.0N×0.12m=0.24N?m
则得出的规律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②根据得出的规律F1L1=F2L2
所以L2=
F1L1 |
F2 |
1.5N×0.1m |
0.5N |
『玖』 活动11.2: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 1.检查你桌上的实验器材,试着写出它们的名称___、___、____。2.没个钩码的
小朋友,没有图,无法回答
『拾』 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1)小红在杠杆的A点挂2个钩码(重力都为1N).如图甲,杠杆会
(1)左端力和力臂的乘积=2G×3L=6G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使杠杆平衡,还可以在右端第二个格处挂3个钩码或在第1个格挂6个钩码;
(2)做出从支点O到F2的作用线距离,即为力臂L2,如图所示:
(3)图丙拉力的力臂小于图乙拉力的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2G×OA=F1L1
2G×OA=F2L2,其它条件不变,L2<L1,所以F2>F1.
故答案为:(1)在右边第2格挂3个钩码;(2)见上图;(3)F1的力臂大于F2的力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