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杆秤怎么看,最好有图解
回答如下:
在杆秤的挂钩(货盘)上面,会有两个提绳,用以秤不同重量,相当于万用表的两上量程档。
靠近前面的那个提绳,是“大量程”,刻度在秤杆的上侧,由于称量大,刻度稍粗,通常以“0.5斤”为单位;靠近后部的提绳是“小量程”,刻度在秤杆的近人体的侧面,由于称重小,刻度较细,通常以“两”为单位。现在的秤也有以“公斤”为计量单位,不再用“斤”、“两”。
『贰』 杆秤的原理能理解
原理就是众所周知的杠杆原理 .
具体来说,就说力矩平衡.杆秤从手体的各个连接处分为两段,可以把提点看做是杠杆的支撑点.这样当杆秤两端平衡的时候,砣作用于杆和物作用于盘的力矩相等.力矩=作用力*作用距离.而杆撑的砣重量是知道的,杆秤平衡是两端的受力距离(砣到提点和物到提点的垂直距离)是可以直观看出的.所以一个平衡式,已知3个参数求其中一个(就是物重)就很好算了。杆秤上的刻度就是这个物重的参数表,一看就晓得了.
很好理解的.
『叁』 杆秤怎么看图解
1、秤杆上有两排刻度,就是分别对应大提和小提的。
(3)秤的杠杆原理加图解扩展阅读:
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的文化内涵,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
随着时代发展,一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活,而电子秤的普及,则预示着杆秤将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民族的符号。
『肆』 案秤杠杆示意图
有;不是;可以 (1)有;(2)不是;(3)可以
『伍』 杆称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杠杆平衡原理。即 支点前后的“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对于杆称就是“秤盘中的重量×秤盘到提点的距离=秤砣的重量×准星的位置”
假设秤砣250g,秤盘离支点(或提点)5cm。则1斤的准星在离支点(或提点)秤杆一侧10cm,2斤在20cm,3斤在30cm。
(定盘星位置要看“秤砣”平衡“空秤盘”的位置,以下讲解不考虑秤盘本身重量)
道理就是秤盘中3斤东西,则阻力3斤,阻力臂5cm(秤盘离支点总是5cm) ,3×5=15。
则秤砣必须在30cm才平衡。因为0.5斤(250g的砣)×30=15。
同理称10斤东西,10*5=50, 0.5*100=50,砣在离开支点100cm才平衡,这一点就是50斤的准星。
问题出来了,秤杆太长了,怎么办?改变支点位置!所以一般杆秤都有两个支点。
新支点离秤盘1cm,10斤的准星在哪里?阻力臂边10*1=10,动力臂边0.5*20=10,即10cm处就是10斤准星位置。
明白了吗?希望能帮上你。
『陆』 用简单的话解释一下杠杆原理,最好有图解。。
杠杆又分称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内要使杠容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如下图所示为杠杆原理的最好解释。
『柒』 杆秤的工作原理
杆秤的工作原理是称重时根据被称物的轻重,使砣与砣绳在秤杆上移动以保持平衡。根据平衡时砣绳所对应的秤杆上的星点,即可读出被称物的质量示值。
精确的杆秤必须满足秤砣的质量×每增加1千克的刻度间的距离=提纽与秤盘悬挂点的距离。
杆秤的结构和制作工单,轻小,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廉,但准确度较低。按照中国国家标准的规定,允许误差最大为满量程的10%。
(7)秤的杠杆原理加图解扩展阅读
在中国湖南长沙东郊楚墓出土的公元前7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精制的砝码、秤杆、秤盘、系秤盘的丝线和提绳等。中国汉墓出土的公元前200年前的文物中,已有各种规格的杆秤砣。
1989年,在中国陕西眉县常兴镇尧上村的一座汉代单窑砖墓中,发现完整的木质杆秤遗物,其制作时间约在公元前1~公元1世纪。
古代杆秤的发展,长期停留在采用绳纽、非定量砣和木、竹、骨秤杆的基础上,并由手工制作。直到20世纪,杆秤才由传统的绳纽结构,逐渐改变为外刀纽与刀承或内刀纽与刀承结构。1949年后,中国为了加强计量法制管理,先后制订了杆秤检定规程和国家标准。
1985~1987年,中国对杆秤结构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原来的木质杆改为金属杆,从而解决了木质杆的计量准确度受地区及天气影响的弊病,并适应了半机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需要。但杆秤因其计量准确度低,已渐趋淘汰。
『捌』 天平所用到的杠杆原理的图
http://mt.nstl.gov.cn/commchannel/content.asp?contentid=16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