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平衡》实验报告
1、两边所放的棋子要同样多2、塑料袋挂在竹竿左右两边的刻度要相同3、放3个(3×4÷4)4、放2个(6×1÷3)【左右两边棋子个数与刻度数的积要相等】5、【研究目的】研究左边在刻度4上放3个棋子并保持不变,右边分别在各个刻度上放几个棋子才能保证平衡【小组研究方案】①动手进行实验活动。②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活动具体情况】右刻度 1 2 3 4 6所放棋子数 12 6 4 3 2乘积 12 12 12 12 12【课外链接】杠杆原理亦称“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用力点、 杠杆原理 支点和阻力点)的大小跟它们的力臂成反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2.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的重力,方便记录动力和阻力.所以实验器材中需要有弹簧测力计.
(2)杠杆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为了进行多次实验,要多次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这样得出的实验结论才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弹簧测力计;平衡螺母;水平;位置和数量.
3.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
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器材:等臂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原理:F1*L1=F2*L2
步骤:1先将等臂杠杆调至平衡。2先称出一个钩码的质量。在分别挂在离支点的不同的距离挂上钩码,使天平平衡,记录数据。
结论:平衡条件 F1*L1=F2*L2
误差:可能是一开始没有调平衡,在读数时没有读正确
4.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名称×××
实验时要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时要使用弹簧测力计.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了使实验具有普遍性,要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或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
故答案为:弹簧测力计;平衡螺母;水平;个数或位置.
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在吗 QQ30812201
6. 6米平衡杠杆
设左端挂重物G 1 ,力臂L 1 =1.5m, 右端挂重物G 2 =mg=20kg×9.8N/kg=196N,力臂L 2 =6m-1.5m=4.5m, ∵G 1 L 1 =G 2 L 2 , m 1 gL 1 =m 2 gL 2 , 即:m 1 g×1.5m=20kg×g×4.5m ∴m 1 =60kg. 答:应在杠杆的左端内挂质量为60kg的重物容.
7. 杠杆平衡实验报告单怎么写 要有实验目的 原理 器材 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目的
1、通过本次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解到设计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2、获得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3、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状态的基本含义。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一盒钩码、固定在杠杆上的挂物环、弹簧测力计。
实验要求:1、会组装杠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步骤:
第一步、把杠杆安装在支架上,使其能灵活地绕支点转动,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水平静止。
第二步、先在支点左侧,20cm处挂一个0.5N的钩码,试一试需要在指点的右侧10cm处挂几个钩码,能够使杠杆再一次水平静止,杠杆水平静止后,将实验所测数据填入实验记录的表格内,将作用在杠杆左边的力,作为动力F1,则F1=0.5N,动力臂L1为20cm,F1×L1=10
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1N,阻力臂L2为10cm,F2×L2=10
(改变钩码的位置和钩码的个数,再做一次实验,)
第三步、将支点左侧,距支点5cm处,挂3个钩码,试试看,在支点右边15cm处,需要挂几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再次水平静止。
待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把实验数据填入记录表格内,动力F1,F1=1.5N,动力臂L1为5cm,F1×L1=7.5,作用在杠杆右侧的力为F2,F2=0.5N,阻力臂L2为15cm,F2×L2=7.5.
第四步、通过两次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知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结论:a、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匀速转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静止时的位置不一定是在水平位置。
b、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附表:
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M) 动力×动力臂 阻力(N) 阻力臂(M) 阻力×阻力臂
8. 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探究杠
1、把杠杆的重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3、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多次进行重复实验,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5、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故答案为:(1)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水平;(3)个数与位置;(5)向上.
9. 急求:初三物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报告
某同学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设计了一份探究性实验报告,报告的内容如下:
探究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 杠杆(含支架)、钩码盒一套、弹簧测力计、细线、和 A 。
探究假设 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有关。
实验方案
设计 步骤1.调节杠杆两端的 B ,使横梁平衡。
步骤2.在杠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用细线依次悬挂个数不同钩码,(假设左端砝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阻力F2,右端钩码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为动力F1,)先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再选择适当的阻力F2,然后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分别记录下此时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步骤3.固定F1大小和动力臂l1的大小,改变阻力F2的大小,再移动阻力作用点,即改变阻力臂l 2大小,直至杠杆平衡,记录下此时的阻力F2和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记录表格中。
步骤4.改变动力F1的大小,保持动力臂l1的大小以及阻力F2大小不变,再改变阻力F2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F1大小和阻力臂l 2的大小,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记录表。
步骤5.改变动力臂l1的大小,保持动力F1和阻力F2不变,移动阻力作用点,直至杠杆重新平衡,记录下此时动力臂l1、阻力臂l 2的数值,并填入到实验数据表中。
步骤6.整理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表如下:
动力F1
(N) 动力臂l1
(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F2
(N) 阻力臂l2
(cm) 阻力×阻力臂
(N•m)
1 10 C 2 5 0.1
分析论证 根据实验记录数据,探究结论是: D 。
(1)依次完成上述探究报告中的A、B、C、D四个相应部分的内容:(每空1分)
A ; B ;
C ; D ;
(2)在上述探究实验中,为什么每次都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
(3)在探究报告中,该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是否存在一些缺陷,如何改进?
1)A、B、C B、螺母
C、0.1 D、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便于在杠杆上测量力臂(读取力臂)(3)记录数据只有一组,应多测多记几组数据
(你自己想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