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国企高杠杆问题

国企高杠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7-30 16:18:59

❶ 国企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吗

对,仍然偏高。
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并对国企去杠杆提出要求。这是一个多月以来,中央会议第二次就国企降负债和去杠杆作出部署。专家指出,中央对国企去杠杆问题高度重视,在当前毫不松懈的政策环境和资产负债约束、结构性去杠杆、分类管控等手段支持下,国企去杠杆正驶入快车道。
国企资产负债率仍然偏高
5月11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还指出,要坚持全覆盖与分类管理相结合,完善内部治理与强化外部约束相结合,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做到标本兼治,促使高负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此前4月2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也明确,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
“两次会议的密集关注体现了中央对国企降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高度重视。当前不少企业债务和杠杆率高,这可能产生一定收益,但同时也带来较大风险,而且最终可能由银行买单,对整个金融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北京科技大学企业与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何维达对本报记者分析。
近几年,去杠杆、减负债是国企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任务。据国资委数据,2017年国企资产负债率比上一年下降0.4个百分点,为65.7%。不过,这一水平仍处高位。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5%。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对本报记者表示,国企去杠杆是目前经济工作的当务之急。资产负债约束有望给出国企资产负债的上限标准,结构性去杠杆和分类管控则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对国企去杠杆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运行好转也要持续去杠杆
“如果把企业经营中的资金、资本比喻为血液,去杠杆、降负债就是要想办法‘止血’、‘补血’、‘造血’。”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这样形容去杠杆的重要性。事实上,近年来为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监管部门已出台多项措施。
在“止血”方面,既要加大清理不良资产,降低亏损;也要防控高风险业务等,把“出血点”止住。例如,国资委确定针对三大类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控制标准,其中工业企业为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企业为65%,以更加精准地控制风险;此外,把98家中央企业进行业务分类,将负债水平超过了警戒线、偿债能力比较弱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控财务杠杆等。
在“补血”方面,本轮去杠杆主要是通过引入各类资本,优化结构实现良性发展,包括增股权融资、通过债转股增加资本等。2017年中央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融资超过3500亿,对央企资本结构有很好的优化。目前已有17家中央企业和有关机构签订了债转股的协议,债转股的框架协议达到了5000亿。
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初步成效。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地方国有企业负债情况亦有所好转。
以去杠杆倒逼国企改革
当前,对于不少国有企业来说,负债率和银行贷款余额偏高仍是不争的事实。专家分析,去杠杆一方面是要解决负债率偏高这个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
在冯俏彬看来,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去杠杆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点。把这个当务之急解决好,想办法把负债率降下来,可以同步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寻找更大空间,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
“从长期来看,还是要加强市场化改革,让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主约束的市场主体。当企业因为投资失误、经营不善而出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时,债务方面的风险可由企业自行承担,必要的时候进行破产退出或者兼并重组,强化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责任。”冯俏彬说。
专家同时指出,本轮国企去杠杆是在中央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2018年重要任务时提出来的,同时新一轮国企改革也正处于攻坚突破的阶段。在此背景下,去杠杆的推力可能会更强。不久前,国资委已明确表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到2020年央企平均资产负债率比2017年底再降低2个百分点。随着一系列更具体、更有力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措施落地实施,国企去杠杆有望取得实质性突破,并探索建立起长效机制。

❷ 国企去杠杆任务重困难多如何破解

为推进央企降杠杆工作,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一系列举措,包括要建立严格的分行业负债率警戒线管控制度;建立多渠道降低企业债务的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督促已签订的框架协议抓紧落实;强化问责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企降杠杆也需积极稳妥地推进。连平建议,首先要确定合理的降杠杆目标。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央企特点,结合不同行业的特
点,把企业负债率目标定在合理水平上,即便是适当高一点的水平也是可以接受的。其次,要制定规划。目前,国企负债规模很大,降杠杆如果压得过猛,企业将难
以承受。因此,有关方面应把握好节奏,下足“绣花”功夫,敢于啃硬骨头,分步骤实施,严防风险,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

国企的资金还是很雄厚的。

❸ 传统制造业是高杠杆企业吗

当前中国经济的高杠杆问题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大家讨论中国经济风险,几乎三句话不离高杠杆。中国经济是否进入了风险铁三角?
美国经济学家雷恩哈特和罗格夫在2009年出了一本畅销书:《这次不一样》。一个主要的结论,是钱借多了、杠杆太高,容易出问题。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杠杆率一直在快速上升,这让人担心中国版金融危机是否正在不断逼近。最近国际清算银行做了一个研究报告,提出在很多国家出现了风险铁三角现象:第一,生产率下降;第二,杠杆率上升;第三,政策空间收窄。三个因素搅合在一起,很难走出来,所以叫风险铁三角。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中似乎也都存在。
今年政府提出五大经济政策任务“三去一降一补”,其中一个是去杠杆。目前看,去杠杆政策的成效不大,任重道远。实际上,无论是学界、业界还是政界,对高杠杆问题有普遍的担忧,但在很多具体问题上,认识并不深入,起码共识不清晰。
谈到杠杆率,国际比较中常用综合性指标是M2/GDP。中国的负债率做一个简单的跨国比较可以看到,M2占GDP比率已经达到200%,美国是80%。除了日本比我们高,再比我们高的已经不多。还有一个更常见的综合性指标是非金融负债与GDP之比,我国目前是240%左右,这个数字超过多数新兴市场经济的水平,但跟发达经济比的水平相似。
但如果我们简单地拿这类数字来下结论,还需要考虑一些结构性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国杠杆率太高其实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如果细分一下,比如把非金融部门再分成政府、家庭和企业来研究,我们发现其实政府的负债率并不高,居民部门也不算太高,负债率最高的是企业,非金融企业负债与GDP之比达到160%,在全世界都算是很高的比率了。继续细分下去,我们再把政府分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发现地方比中央的高。
政府杠杆率太高有什么问题?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国家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30%以下,GDP增长率平均为4.1%;这一比重在30%-90%时,GDP平均增长率大概在2.8%;这一比例超过90%,GDP平均增长率为2.2%。显然,政府举债对GDP增长的效应有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的负债率太高似乎是共识,总体达到160%。但各行业的杠杆率差异很大,最高的是房地产与采矿业。如果进一步分解成国企与民营企业,它们的杠杆率也不相同。另外,研究也发现民营企业的杠杆率的提升对GDP增长贡献比较大,国企差一些。这样看来,如果加杠杆,加民营企业的杠杆更好,如果去杠杆,去国企的杠杆更好。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在经济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银行更愿意把钱借给国企,民企反而会变得更加保守,它们的杠杆率会下降。这意味着即使政府想刺激经济增长,但发出的钱更多地流入到了效率相对较低的国企。国企加杠杆、民企去杠杆,从效率的角度看,这可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换句话说,杠杆的质量在下降。这不但令生产率下降,政策空间也会大打折扣,因而出现了风险铁三角。这就是当前最令人头痛的困局。
为什么会走入这样一个境地?我的解释是三个双轨制。第一个双轨制是国企和非国企的双轨制;第二是要素市场的双轨制,政府对金融、土地等诸多生产要素的干预还很明显;第三是金融行业的双轨制,传统大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等市场化金融并行。我们国企与民企杠杆率的分化问题,其实也与这三个双轨制有关,简单地看,国企和民企所受到的政府的支持是不一样的。国企面对软预算约束,受市场纪律约束相对较少,即便绩效一般,银行也会认为把钱借给国企更安全。从微观层面看,这完全没问题。从宏观层面看,资源不断流向效率相对较低的部门,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要往前走,关键是新旧产业的更替。今后要用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但新产业往往得不到好的金融服务。传统的制造业有很多国企,杠杆率已经很高,下不来,继续占用大量的金融资源。无论是东南沿海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还是西北、东北的资源型企业,很多已经失去自生能力。但东南沿海的产业调整非常快,东北、西北的产业调整比较艰难,因此形成了很多僵尸企业。中国当前过剩产能问题严重的领域,僵尸企业也很多。
但是对于去杠杆,我们的预期也应该切合实际。去杠杆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善杠杆的构成与质量,一句话就是增加好杠杆、减少坏杠杆。第一个建议是去僵尸。当然,去僵尸也不是说简单关门了事,中央政府还应该在就业安排和不良资产处置等方面提供支持,尽量让这个过程变得相对平稳。
第二个建议是终结双轨制。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改革。让国

❹ 国企负债总额94万亿负债率达65.6% 如何去杠杆

高杠杆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破解国有企业高杠杆困境,成为当下的重中之重。
如何降低企业杠杆,李克强总理曾指出,“有的要通过直接融资、市场化法治化的债转股来推进”。
目前情况下,债转股和兼并重组等方式是去杠杆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在资产负债率不断高企的情况下,一些央企开始尝试设立专业投资平台,通过平台出资,协助解决企业债务危机来降低企业的负债率。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诚通”)为服务央企 “三去一降一补”,发起设立了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下称“结构调整基金”)。中国诚通集团总裁办公室主任竺小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结构调整基金是服务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投资平台,承担着推动国企国资改革、优化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重点投资于央企、国企的行业整合、专业重组、优化升级、国际化经营等重大结构调整项目。
结构调整基金运行一年来,在支持中央企业及国有骨干企业摆脱困境、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比如,中钢集团下属子公司中钢股份于2010年发行的企业债,因受中钢集团整体债务危机影响,出现兑付危机(目前本息合计人民币23.18亿元)。为此,中国诚通遵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积极与中钢集团沟通,充分发挥市场化运作机制,出资协助中钢集团解决债务危机。同时,结构调整基金高度重视风险防控,采取多种措施防控信用风险,争取中钢国际股票质押担保以及大股东回购等保障措施,确保基金资金安全,保障股东股权不受损害。
中国诚通接收的中冶纸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冶纸业”),债务重组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6月27日,中冶纸业金融债权人委员会本部板块成员与中冶纸业签署银团协议,并于6月28日向中冶纸业发放银团贷款,中冶纸业最后一批逾期金融债务得以妥善解决。
应该说,中国诚通发起设立的结构调整基金,为去杠杆提供了一个可观测的样本。
但是,去杠杆意味着痛苦的出清,对于诸多的国有企业而言,该怎么做才能够避免经济下行压力下的高杠杆?
钟春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首先,国有企业要提升风险意识,杠杆高意味着风险较高;其次,国企要减少盲目扩张。虽然国有企业获取资源比其他企业相对容易,但是扩张要张弛有度,不能过度。第三,国企要尽量减少所谓的多元化经营。因为国企多元化发展后摊子会铺得很大,业绩难免会下降,大多数企业多元化发展之后业绩下滑。
文宗瑜则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是加快转型,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的营业收入。第三,也是更重要的,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进行产权多元化。非公资本拿了钱进来,成为股东,这样各个股东都会对企业的经营进行监督,这有利于企业的机制转换与创新发展。”

❺ 企业,我就说一点,为什么很多国企的负债率高

造成国企负债率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如经济持续下行、市场需求不足等,但是,从总体上讲,还是体制所致,是现行体制下国企在经营和扩张过程中不计代价、不讲成本、不看效益、不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所致。更多情况下,都是围绕规模和数量做文章,围绕资产和营业额做文章。尤其是前些年,央企为了避免在新一轮改革中被重组和整合,都把规模扩张和资产扩大当作了最主要手段,疯狂地通过负债进行投资布局和收购资产,以至于多数央企都在全国设立了基地,投资了规模很大的项目,也圈下了很多土地。同时,收购了相当数量的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有的央企也因此背上了沉重负担。
也正因为国企在经营和扩张过程中可以不计代价、不讲成本,因此,资金从何而来,就不是企业重点考虑的事。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头两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国企更是掀起了一场投资热,金融机构也是趁机向国企投放了大量资金。一时间,国企“不差钱”的声音也是越来越高。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也纷纷把目标转向国企、尤其是央企。那时的央企,真的成了香饽饽,到哪都能受到最隆重的接待。
由于投资需要讲科学,需要尊重经济规律,而不是想怎么投就怎么投,想怎么扩张就怎么扩张,尤其是负债投资和扩张,更需要慎重。而国企在投资扩张过程中,是不受这方面约束的,是缺乏内在约束机制的。所以,在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负债也在不断扩大。且因为盲目扩张、无序扩张带来的大多是无效资产、无效收入,所以,负债的扩张速度还要大于资产的扩张速度。自然,资产负债率就不断提高了。如果再加上市场环境不佳、供需矛盾突出,国企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很显然,国企过高的资产负债率,已经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就明确指出,要把国企降杠杆放在重中之重。这也意味着,国企的高负债率,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风险之一。如果再不采取措施化解国企负债率过高的矛盾,就有可能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毕竟,在现行条件下,国企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维护经济稳定和繁荣的重任。国企出现问题,就是大问题,国企不稳定,就是大不稳定。
而在国企去杠杆问题上,毫无疑问,如果依靠国企自身,是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现行体制并不支持国企去杠杆。就算有关方面有考核、有约束,对国企来说,也没有多大影响力和控制力,资产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仍然很难解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从体制机制上给国企下药、为国企做手术。
有专家建议,可以依据国企目前的债务情况,可以通过债转股的方式,降低企业的负债率。此举不为一种方式,也是会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债务怎么转,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转了后不要几年,可能负债率又上来了。只有将体制和机制转了,让企业的约束力增强了,决策、经营等不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而是董事会、股东会等说了算,企业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不计代价、不讲成本的问题。
事实也是,从目前已经进行了改革的国企情况来看,凡是严格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改革的国企,大多出现了资产负债率下降、效益好转、竞争力增强的现象。尤其是资产负债率,由于引入了其他所有制资本,顿时就让资产负债率得到了比较好的改善。如中石化销售公司,仅仅转让1/3不到的股权,就获得资金1000多亿元。同时,引入其他所有制资本以后,今后在决策和管理方面,企业也要受到其他投资者的监督,经营者不能再我行我素,在投资和决策过程中不计代价、不讲成本、不顾实际了,而会充分考虑可行性和效益性。

❻ 国资委如何推动国企降杠杆

8月8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自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等五部委联合印发《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的通知。对于国有企业这一降杠杆的重要主体,《工作要点》在建立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机制、完善“僵尸企业”债务处置政策体系等方面作出详细部署。

同时,国资委针对警戒线和偿债能力,把98家中央企业进行业务分类,将超过了警戒线,且偿债能力较弱的企业纳入重点管控。对纳入重点管控的企业又进行分类管控,再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重点关注的,指负债水平超过警戒线,但偿债能力、流动性、盈利能力还可以的企业;第二类是重点监控类,指比重点关注类企业杠杆水平更高一些的企业;第三类是特别监管类,是一些必须采取严格管理措施的企业。对这三类企业,采取不同程度的管控措施,包括对开支规模、投资规模、薪酬、成本费用(招待费、管理费等)的从严控制。

❼ 如何拆解国企杠杆率

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权益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2007年是28倍

❽ 国企改革有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杠杆

国企降低杠杆方式:

一是改善公司治理,出台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机制版,支持通过增资扩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充实资本,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完善企业债务重组政策,建立关联企业破产制度,探索破产案件快速审理机制。研究解决“僵尸企业”破产费用保障问题,建立政府、企业、银行依法合理分担损失的机制。

三是拓宽社会资金转变为股权投资的渠道。支持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制定筹措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股权投资资金的办法,出台以市场化债转股为目的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措施。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转股资产交易。

四是加强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力量,指导金融机构利用现有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新设实施机构,鼓励资产管理公司增强资本实力。

五是出台有针对性的业务指引,规范引导市场化债转股项目提高质量,推动已经签订的债转股协议金额尽早落实,切实降低企业负债率。

阅读全文

与国企高杠杆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向 浏览:753
工行个人信用贷款短信 浏览:129
昆明外汇招聘信息 浏览:482
支付宝帐户可以付外汇 浏览:33
欧元英镑汇率2014年 浏览:757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事业部 浏览:148
外汇中转行都在哪国 浏览:54
贵金属二级考试 浏览:431
融资租赁费增值税 浏览:360
中国银行外汇实时查询 浏览:140
币系交易所app 浏览:510
黑龙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地址 浏览:261
非融资融券标的可以抵押融资吗 浏览:820
远东控股集团薪酬 浏览:961
简述影响个人贷款定价的主要因素 浏览:545
境外股票回国 浏览:814
股票做空做 浏览:666
不能投资于信托计划 浏览:648
人民币汇率及利率市场化改革 浏览:772
金融科技服务普惠金融发展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