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汇率是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为什么我的推论是无论汇率上升或者下跌均能引起通货膨胀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口最终消费品的本币价格直接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其次,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本币价格,并且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工资设定的影响,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名义工资水平,在这两种情形下汇率变动都会影响本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再次,汇率变动改变了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本国和外国经济主体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通过总需求渠道间接影响本国的通货膨胀。由于汇率变动全面地影响国内价格,所以汇率是一国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于那些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国家。在探讨应对中国通货膨胀的策略时,汇率的作用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
汇率变动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与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率和传递速度密切相关。国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时滞,即汇率变动只是部分反映在进口价格上。这意味着汇率对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等其他价格的传递同样是不完全的而且存在时滞。汇率传递效应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汇率作为反通货膨胀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因此实证上得出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的具体估计值对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
在已有的文献中,McCarthy(2000)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一些工业化国家的汇率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Billmeier等(2004)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克罗地亚的汇率传递效应进行了研究。Choudhri和Hakura(2006)运用71个国家的样本数据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对汇率传递程度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国内,卜永祥(2001)采用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对零售物价和生产者价格的传递效应。陈六傅、刘厚俊(2007)采用递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刘亚、李伟平、杨宇俊(2008)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施建淮、傅雄广、许伟(2008)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对进口价格、工业品出厂价格、消费者价格及其分类指数的传递程度和速度。
国内研究大都采用了月度数据,而月度数据由于噪声较大可能导致回归结果有较大误差。在计量方法上,这些研究多采用误差修正模型或向量自回归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如果存在多个协整关系,会给汇率传递效应的解释带来不确定性。在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时,脉冲响应函数依赖于模型中变量先后次序的设定,这对汇率传递效应的研究结论的稳健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不断出现民工荒,制造业劳动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国内因素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影响不断增强。在上面提到的文献中,都没有考虑劳动成本因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
采用最新的季度数据,并且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分成两部分进行研究:首先,估计人民币汇率变动传递到我国进口价格上的程度;其次,分析进口价格的变动有多大程度传递到了我国消费者价格上;最后,结合两部分的研究得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程度的估计。
计量方法和结果
在第一部分研究中,回归模型的解释变量为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外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代表国内需求条件的真实国内生产总值。加入外国企业生产成本和国内需求条件因素是为了估计在控制了这些因素影响后汇率对进口价格的传递率。此外,回归模型中还加入了滞后期的汇率和外国生产成本以反映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动和外国生产成本变动的逐步调整。在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分析后,回归模型采用对数差分变量的最小二乘法估计。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传递是不完全的,并且人民币汇率对我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有一定时滞。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的当期影响比较小,短期汇率传递率为0.05,而且统计上不显著,这可能反映了J曲线效应。中期(1年)我国进口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则有较大的反应,汇率传递率达到0.35,即人民币升值10%,我国进口价格水平下降3.5个百分点。
在第二部分研究中笔者采用两种方法估计进口价格对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一是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二是联立方程模型。这两个模型有助于分清外部因素(进口价格)和内部因素(劳动成本)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不同影响。将Galí和 Gertler(1999)的混合型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情形,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中包含了进口价格,它反映了我国较大比重的进口品(包括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价格在汇率变动后的变化,从而通过对进口价格的作用可以影响本国通货膨胀。
联立方程模型由三个方程组成。第一个方程将国内通货膨胀识别为国内因素(单位劳动成本 )和外部因素(进口价格 )的函数。第二个方程描述了单位劳动成本的演进,单位劳动成本的变动由通货膨胀预期和需求压力决定,后者用产出缺口代理。第三个方程将通货膨胀预期识别为后顾性成分和前瞻性成分的加权平均,后顾性成分刻画了通货膨胀惯性。在本研究中,前瞻性成分用基于市场的未来通货膨胀预测值代理。笔者使用91天 (3个月) 国债回购利率作为市场名义利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滤波方法得出我国通货膨胀预期值。
最终估计结果为:我国进口价格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为0.36,这表明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有比较大的影响,这与中国经济开放度很高的事实是相一致的。同时,单位劳动成本的系数为0.10,表明内部因素在我国的通货膨胀动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滞后一期的通货膨胀系数较高,达0.87,这反映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
将两部分估计结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递率。短期(当季度)传递率为0.02,中期为0.13,即人民币升值10%,一年左右我国通货膨胀率下降1.3个百分点。需要指出的是,这一传递率是在控制了单位劳动成本和通货膨胀预期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由于汇率变动也会通过进口价格间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影响单位劳动成本,所以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综合传递率会比0.13高一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所使用的汇率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而不是对美元的双边汇率,我们得出的汇率传递率数值是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通货膨胀的传递率。这是政策执行时需要注意的。政策当局通常通过对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的操作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的调控。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也表明内部因素(单位劳动成本)在影响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也不能忽视。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成本将不断上升,这是推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长期因素。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已上涨30%左右,除非劳动生产率也同步快速增长,否则过快的工资上涨将推高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
政策含义
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货膨胀有适度的传递,表明汇率工具在控制我国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应受到重视。由于汇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直接而迅速,所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我国通货膨胀上升是有效的政策选择。比较而言,加息等货币手段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果比较模糊,抑制通货膨胀的结果难以预测,并且发挥作用需要比较长的时滞。
在当前形势下,建议更加倚重汇率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理由如下:
首先,虽然加息可以表明央行的立场,从而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但是小幅度的加息很难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借贷意愿产生影响。因为我国资金成本相对于投资回报率而言较低。对企业和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更加在乎的是能否借到钱。由于美欧债务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即使央行有意大幅加息,目前也是不能实施的,这会刺激全球流动性涌入国内,导致国内流动性膨胀。
其次,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根源在于国际收支双顺差,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少国际收支双顺差,而加息只会加重热钱流入并且对贸易顺差无直接影响;同时,让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央行减少外汇干预,这又意味着外汇储备增幅下降,即外汇占款增速下降。
再次,近年我国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过增加进口缓解国内食品供给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食品和能源的进口价格。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对控制食品通货膨胀没有什么作用。因为加息虽然会提高居民储蓄,减少当前消费需求,但对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影响是有限的。
最后,加息对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确定,但对实体经济产生紧缩影响是确定的。由于翘尾因素,下半年消费者价格同比增速将会趋缓,届时加息对实体经济的紧缩影响将会不受欢迎。而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够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对实体经济不一定产生紧缩影响。一方面工业化国家经济不景气,外需本身不强,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已经明确了扩大内需的战略,人民币升值能够促进内需,从而有助于我国在新的环境下实现经济的增长。
2. 本国货币汇率下降,会诱发或加剧国内通胀,但是人民币升值有抑制通胀么
理论上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中国采购国外商品或原材料时用的人民币更少,使得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售价也降低,抑制通货膨胀。但人民币升值,导致国外大量资本涌入,这些资本投机使房地产,股票,原材料等价格猛涨,会导致更大的通胀。这就是为什么人民币越升值,国内通货膨胀越厉害。
3. 提高利率何能抑制通胀,增加对外资吸引力,使外汇汇率下降
提高利率.能是本国货币持有人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那样人们就愿意持有更多的本国货币,就会引起外币资本流入购入该货币,由此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大.使本国货币升值,外汇贬值.本币升值.进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进而带动本国物价下降,以此抑制通胀.
4. 国家怎样通过汇率变动抑制通货膨胀
调整汇率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手段。国家通过提高汇率来减少市场上货币的流通量。具体表现为:居民购买力下降,就会将钱进行储蓄;其次,汇率高了大企业和大公司就会减少贷款,而生产比以前跟少的产品,抑制供大于求;最后,国家可以汇率来实施宏观调控。
5. 货币紧缩政策包括哪些具体的措施怎么抑制通胀和影响的汇率的请具体说一下~
货币紧缩包括:提高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发行央行票据等)、窗口指导(告戒银行注意贷款规模和速度)
紧缩意味着投入市场的资金被严格控制,市场中的钱相对少了,对市场价格的推动作用就减小了
对于汇率,目前的紧缩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的汇率加速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好处的
6. 为什么固定汇率有利于抑制启动通货膨胀的政府行为
固定汇率也就是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规定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eg:1$=8¥ 那么在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人民币的兑价只能是1:8或者有小幅波动。然后各国在从事对外贸易时,自然会出现贸易顺差或逆差,这样就导致外汇市场的本国货币有升值或者贬值的压力,这个时候央行就要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买入和卖出外汇和本国货币,作反向操作,来稳定官方的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导致的结果是:1.当本国利率=国际汇率时,外国游资就不会进入,从而解决了外部性通胀。2.当本国利率>国际汇率时,国外游资进入,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压力,那么央行就要维护货币固定汇率,作反向操作,这就要求本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但是总的来说国内货币供给M=D+R(本国货币供给+国外货币供给),此消彼涨,所以固定汇率下,国内的货币供给是稳定的,就不会出现供给型通货膨胀,也就是你说的政府行为型通货膨胀。
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泰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里就不多说,你去查查就知道了。索罗斯之所以没把香港经济搞垮,就是因为97年香港刚好回归,有大陆在后面撑着,这也是在2005年之前,我国实行固定汇率时,一直要求出口创汇的原因。
草,打了半天的字,才发现才给5分,不采纳太对不起我了,有什么疑问,接着问,要加点分啊!
7. 人民币升值能有效的抑制通货膨胀么
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通胀这种理论有时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印证。
从教科书上们获悉,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这主要是基于本币升值具有通货紧缩效应。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可以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下降(尤其是国际原材料的价格下降) ,使国内物价水平降低;同时国内产品价格相对国外同类产品价格有所提高,导致出口下降,国内出口需求降低可以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进口商品增加,出口商品减少,贸易顺差降低,还可以减轻外汇占款的压力。如按书上所讲,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国内通胀压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实际情况是,国内与国外产品很难实现完全替代,人民币升值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不会降低国内通胀的压力,反而会起到一个助推物价上涨的效果,因为想通过人民币升值解决国内通胀需要有两大前提:一是进口产品一定要与国内价格涨幅比较大的产品有较强的替代效应;二是升值所带来的进口产品降价幅度一定要大于国内同类产品的涨价幅度。在商品进口贸易中,存在着资源品进口垄断(如中石化、中石油垄断石油进口)和消费品税收的管制,这会变相提高进口商品价格,可能即使升值也不能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多少。反而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诱发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引发基础货币大量投放,这会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拿弗里德曼的一句经典名言来说:通胀无论如何皆是货币现象。
所以人民币升值可以遏制通胀这种理论有时很难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国廉价的人工成本,使得制成品的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旺盛的需求(老外也爱贪便宜),除非们加大进口,否则贸易顺差实际上难以有效缩小。此外,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提前制定的,在短期内很难改变,并且出口模式也存在刚性,不会因为汇率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所以对出口下降的影响也不显著。
2005年7月汇改以来至2010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5%,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14%。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人民币“内贬外升”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们还是感受到了两次明显的物价上涨的压力,人民币升值不仅没对抑制国内通胀起到“降压”效果,还因升值预期的增加,激发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得外汇占款增加,引发基础货币大量投放,反而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虽然说人民币升值可以减缓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的好处,在很大程度上被一些拥有进口权的国有企业和消费品税收的征收所抵消了。
如按专家们所言,人民币大幅升值10%,不仅不能缓解国内通胀压力,而且会使一些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被蚕食,因为在国外贸易领域,5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都很薄,其交易多以美元结算,人民币大幅升值恐会对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对职工的就业都会产生影响。
从优化产业结构上来说,人民币适度升值是有必要的,但是汇率不能升得过快,而是双向波动,有升有降,这样可以降低国际资本因升值预期而流入中国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通胀的压力。正如周小川行长所言:汇率不是真正管理通胀的主要工具。解决国内通胀压力,必须立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运用,动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物价。们应把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合理均衡的水平之上,切不可为了抑制通胀而舍末逐末,打乱汇率改革的方向和步骤。
8. 如何理解“汇率下降会引起国内价格总水平的提高;汇率提高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谢谢。
这里说的汇率下降和提高是指人民币对外币的贬值和升值。基于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汇率下降—人民币贬值—世界人民更青睐我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国内商品需求增大—但是国内总产量没有增加—根据总需求供给曲线 物价上涨
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贸易顺差减少—为了维护币值稳定的外汇占款减少—被动货币超发减少
以上两种分析师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第一个是总共需,第二个是货币数量论那套。
希望有帮助
9. 为什么升值汇率能够解决国内通货膨胀
1 非对外贸易商品的价格上涨和下跌跟汇率没关系。
2 汇率的本质是指两国商品互换比率。
3 非贸易商品价格对贸易商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是因为有些行业生产率的提升有瓶颈,而有的行业提升很快。价格涨跌只是国内商品互换比率发生了变化。
4为什么升值汇率能够解决国内通货膨胀?先来搞清楚什么是通货膨胀。货币价值贬值。
因为对欧美的商品出口是多国竞争关系。中国的外贸企业倒闭,市场份额会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的GDP会减少很多。然而M2却是不变的。货币价值会相应损失。反而会引起通货膨胀。
除非中国的商品有品牌竞争力。
10. 汇率上升怎样影响通货膨胀的
汇率上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1)汇率上升,本币贬值。
汇率可以理解为价格,汇率上升则价格上升。在汇率的表示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位外币折合成多少本币来表示,为直接标价法,这种方法下汇率上升的含义是单位外币折合成本币数增加了,即本币贬值了;另一种为单位本币折合多少外币来表示,称为间接标价法,这种表示方法下外汇汇率上升是指本币升值了。
国际上极大多数国家用直接标价法,因此没有特别说明,直接标价为默认标价,汇率上升为本币贬值。一般所说的汇率是指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
(2)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同样外币购买的本币数增加,出口获得的外汇兑换本币数增加,促进出口。相对地,进口成本的增加,抑制进口。一方面引起国际收支有顺差,外汇储备的增加,储备所需要的本币发行增多,另一方面出口的增加减少了国内的商品供应量,本币发行的增加和国内商品供应的减少均引起了物价的上涨,引起通货膨胀。
汇率变动(fluctuations in exchange)是指货币对外价值的上下波动,包括货币贬值和货币升值。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被转换成其他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是指汇率发生变化,或某货币相对于另一个货币价值的改变。引起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如贸易、通货膨胀等。
货币贬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下降,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下跌。汇率下跌的程度用货币贬值幅度来表示。
货币升值是指一国货币对外价值的上升,或称该国货币汇率上涨。汇率上涨的程度用货币升值幅度来表示。
汇率的经济影响:
(一)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上升(直接标价法),能起到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外汇汇率上涨,本币汇率下跌)
(二)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
1、对无形贸易收支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外币购买力提高,本国商品和劳务低廉。本币购买力降低,国外商品和劳务变贵,有利于该国旅游与其他劳务收支状况改善。
2、对单方转移收入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跌,如果国内价格不变或上涨相对缓慢,对该国单方转移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3、对资本流出入影响:汇率对长期资本流动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汇率贬值,资本流出;汇率升值,有利于资本流入。
4、对官方储备的影响:①本国货币变动通过资本转移和进口贸易额的增减,直接影响本国外汇储备的增加或减少。②储备货币汇率下跌,使保持储备货币国家的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遭受损失储备国家因货币贬值减少债务负担,从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