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二物理 杠杆平衡
A,杆秤左端的铜片不会影响称重,只有右端的铜片才会影响!缺了铜片,杠杆一端质量变小,相应的秤砣就要往右端再移一点,于是称量时质量变大!
C,不变,杠杆原理中力臂与施加的力决定杠杆的力的变化!而力臂一直未变,则F也不变!
❷ 初二物理杠杆简单实验题
好明显用杠杆原理:把米尺在中间用手指支起来,左边距支点L1远挂书包,在右边距支点L2远绑细绳,下绑弹簧测力计,G书包*L1=F*L2 即可求得书包重。考虑弹簧测力计量程,L1要远小于L2,如果L2=50cm,L1不要超过7cm。
❸ 初二物理杠杆平衡的题目
1、设小兰的爸爸速度为X,经过时间t后,由力矩平衡的只是可知:
400*(2-0.5*t)=800*(1-X*t),可以算的 X=0.25 米每秒
2、直接拿来测重量,还不行找不到天平之类的东西啊。其实这样的题目做起来很没意思,完全的纯粹的知识运用,没有结合到实际,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在实际中基本是没有出现的可能。
❹ 初二物理 杠杆实验
分析比较(a)(b)(a直接拉,b用杠杆)可知:
杠杆可以省力。
分析比较(b)(c)(d)(bcd都用杠杆,阻力臂不变,动力臂不同)可知:
当阻力与阻力臂一定,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
❺ 八年级物理杠杆实验题
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的重心(均匀木棒的重心在它的中心),用铅笔做出记号; 2、用细绳系住钩码套在木棒的一端,另用细绳系住木棒的某处(悬点),使木棒悬起来,调节钩码或悬点的位置,使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悬点便为杠杆的支点; 3、钩码与木棒的重心分居在支点的两侧,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的距离L1及支点到钩码处的距离L2; 计算式推导:设木棒的质量为M,钩码质量为m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MgL1=mgL2 木棒的质量M=mL2/L1
采纳哦
❻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首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把钩码挂在杠杆两边的(铁丝环) 上,改变钩码的(个数)或挂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测出需要测出的物理量(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把这些数值填入表内,比较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的大小,可以得出两者是(相等)的。2,把弹簧测力计和(钩码)挂在(杠杆)的同一侧施力,仍可使杠杆的水平位置上(平衡)。钩码的施力方向为(竖直向下的),弹簧测力计的施力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改变力作用的位置就等于改变了(力臂)。杠杆受到竖直向上的力与它对应的力臂的(乘积),与杠杆受到竖直向下的力与它对应的力臂的(乘积)是(相等)的。
❼ 初二杠杆平衡的一道题
解:设距右端s米,则支点距左端(2-s)米
由杆杠平衡可列等式
50N*(2-s)m=100N*sm
解得s=2/3m
答:距右端2/3米
❽ 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是什么
(1)不能只抄凭一组实验数据得袭出结论,必须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结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
(2)单位不同的两个物理量不能直接相加
1、(1)、平衡螺母水平
(2)、水平
(3)、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2、杠杆原理
3、实验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本身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中不能再旋动两端的螺母
实验中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在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和特殊性。。
❾ 初二物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题
如图:L=L1+L2
将大头A抬起时,B为支点。
F1*L=G*L2
当将小头B抬起时,A为支点
F2*L=G*L1
两式相加:
F1*L+F2*L=G*L2+G*L1=G(L1+L2)=GL
G=F1+F2=300N
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什么
1、便于精确测量力臂
2、杠杆自身的重力通过支点队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