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图,力F的力臂为0。但为什么杠杆还能平衡呢
因为杠子和墙壁之间还有一个往上的静摩擦力啊,杠子还有两个力你没有画出来。一个是墙壁的压力一个就是摩擦力了。刚好是四力平衡状态。
B. 力臂为什么可以等于0力臂为0,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影响杠杆平衡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也就是数学中的点到线的距离。如果点在线上,那么距离不就等于零了吗?所以当力作用在支点上时,力臂就为零。
某个力的力臂等于零,那么这个力和力臂的成绩为零。但是这个力不一定是动力啊,也不一定是阻力。所以 “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都=0“这句话是不对的。所以当然不影响杠杆平衡。
比如跷跷板,中间的支点对跷跷板有支持力,这个力的力臂为零,对杠杆没有任何影响。
C. 当杠杆力臂为0时,杠杆怎么平衡
杠杆单侧力臂为0时,杠杆不能达到平衡,如果平衡了,那只能说明你找的支点不对,研究杠杆问题,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先找到支点
D. 杠杆的力臂可不可以为零
当然可以。
如果作用在杠杆的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这个力的力臂就为零.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这个说法中就是直线(力的作用线)上一点(支点)到直线(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当然为零了.
E. 什么情况下力臂为0.怎么判断力臂为0
(1)当力的作用线过支点时,此时力臂为零;
(2)判断力臂为零:力的作用线过支点时力臂为零。
动力作用线到转动轴的垂直距离为L1。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叫作“动力臂”。把从动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动力臂的认识是错误的,这是对动力臂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为L2。
同理,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2叫作“阻力臂”。把从阻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阻力臂的认识是错误的,这同样是对阻力臂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杠杆的平衡条件即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
(5)力臂为0杠杆能否平衡扩展阅读:
关于力臂的注意点: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的数学模型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是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力臂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2、作用在同一个点上的几个力,若它们的方向不同,那么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这个力的力臂就一定为零。
自行车从结构上来说是简单机械的组合,驱动时应用力学平衡原理,所以能行走。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
1、车把手在转动时是一个省力杠杆,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省力。
2、刹车闸在使用时是一个杠杆,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可以省力。
3、脚踏板与大飞轮,小飞轮与后轮组成轮轴装置,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可以省力,作用在轴就费力。
F. 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是杠杆的重力的力臂为0
答案已经说出来了啊,重力力臂为0。
因为此时杠杆的重心正好与支点在竖直方向重合,即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力臂为0。
不明追问。
G. 动力臂等于0时(动力作用线与杠杆重合), 另一端有重物, 杠杆如何平衡
如果是理想的杠杆——杆本身无重量的直杆,支点在中心,
则杠杆坚直平衡,重物在下端。
若是初中实验用的杠杆,则杆是倾斜着平衡,重物在下端。
H. 有没有力臂为"零“的杠杆
有没有力臂为"零“的杠杆,这个问题要看杠杆有没有动力和阻力,如果杠杆本身没有施版加动力,权也没有阻力,那所有杠杆力臂都为“零”。
如果杠杆有力的作用,正好作用在支点上,这时力臂也为“零”。
如果杠杆有力的作用,又不是作用在支点上,那就不可能存在力臂为"零“的杠杆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参考现行初中二年级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