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明确利润杠杆和利润管理流程

明确利润杠杆和利润管理流程

发布时间:2021-08-04 20:01:10

① 为什么采购活动会带来利润杠杆效应

采购利润杠杆效应

使得采购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首先在于采购存在“利润杠杆效应”。正是这个效应的存在才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们想方设法在采购上下功夫,为企业“挤”出更多的利润,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采购部门越来越受到这个微利时代的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更多的重视。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企业50%的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其税前利润为10%,那么它每收入10万元,它将获得1万元的利润,并且这10万元收入中将有5万元用于采购,我们假设采购部经过努力降低了2%的采购成本,那么在利润中将增加1000元,如果换成通过增加销售来获取这1000元利润的话,那么要增加10%的销售额才能实现,即卖多1万元才行。但是不要简单的将2%和10%进行比较,因为要降低2%的采购成本看似不难,但在实际作业中可能就要为这2%费尽心机,有时经过了努力但仍有可能达不到目标。

② 财务管理,求解答和过程,谢谢。

(1)计算当年税前利润=360/(1-40%)=600万元
(2)计算当年利息总额
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
根据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2
可知:(600+I)/(600+I-I)=2
求出利息总额I=600万元
(3)计算当年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利息=600+600=1200万元
(4)计算当年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1200/600=2(倍)
(5)计算当年总杠杆系数
经营杠杆系数=(EBIT+F)/EBIT=(1200+2400)/1200=3 (倍)
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3*2=6(倍)

③ 企业如何进行利润管理

大部分企业都关注利润,但鲜有企业建立起一套利润管理流程。构建 “利润平面管理模式”对于协调横跨多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而言,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做法。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企业的客户,看看哪些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对于那些不能够带来盈利的客户,要区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其次要研究企业的进货渠道,企业订货成本高肯定侵蚀利润,许多企业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提高利润水平。第三要研究企业的销售渠道,有些销售渠道利润水平是很低的,甚至亏损,但有些销售渠道的利润水平却很高,比如电话销售的毛利率增幅较高,现在网上销售渠道也有很高的利润率。第四还要研究企业的产品,高周转率产品的毛利率往往要高于低周转率产品的毛利率,并且这两类产品的毛利率均高于无库存特制订单的毛利率,不知道这些差异,就不知道哪些产品会对企业的净利润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最终会发现,企业其实存在30%40%以上的总体利润提升空间。只需针对当前业务组合进行一些变革即可获取这些潜在收益,而且这些变革可快速执行,资本投入少,成本低。大部分企业都关注利润,但鲜有企业建立起一套利润管理流程,在日常运营中系统地管理利润。企业需要一套利润管理流程,执行团队需要制定一套利润管理方案,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方案的重要组成人员参与执行,并密切跟进。
然而,即便每一位负责人都能完成利润指标,企业实现的利润仍然会低于预期。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人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充分实现盈利潜能。某个部门的利润指标虽然实现了,但可能给其他部门或者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影响了企业利润水平。比如销售部门业绩斐然,完成了本月利润指标,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许多额外成本,生产部门又用内部转移价格将这部分不利差异转嫁给企业,最终企业的利润下降。
事实上,众多企业竞相追逐的大客户要么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要么几乎无利可图。那些无利可图的客户有些是企业早期技术的采用者,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客户后续服务支持,这样往往会减少企业利润。但这类客户对企业的市场开发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在这类客户身上大做文章,这里面还是有利润潜力的。另外一类客户是“抱怨者”,而“抱怨者”不过是企业利润增长的“绊脚石”,企业可以考虑“改造”这类客户,为“抱怨者”提供支持,令其有利可图,如果“改造”不了就舍弃这类客户。
利润地图。可以快速分析客户、产品和订单的利润率,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建立一个基于业务活动的成本系统,利润分析不是基于分析工作需达到多高的精准度,而是及时发现企业哪块业务会深陷亏损海洋,哪块业务是高耸于海面之上的利润岛。
利润杠杆。重要的利润杠杆就是能够将“差”客户转变为“好”客户,给企业带来盈利。

④ 什么是采购利润杠杆效应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企业50%的资金用于采购原材料,其税前利润为10%,那么它每收入10万元,它将获得1万元的利润,并且这10万元收入中将有5万元用于采购,我们假设采购部经过努力降低了2%的采购成本,那么在利润中将增加1000元,如果换成通过增加销售来获取这1000元利润的话,那么要增加10%的销售额才能实现,即卖多1万元才行。但是不要简单的将2%和10%进行比较,因为要降低2%的采购成本看似不难,但在实际作业中可能就要为这2%费尽心机,有时经过了努力但仍有可能达不到目标。

⑤ 管理会计简答题:经营杠杆系数在利润预测中是如何应用的。

经营杠杆=EBIT的变动/销售收入的变动,当预测了本年的收入后,用本年销售收入的变动*经营杠杆就得出了预测的EBIT.

⑥ 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在企业的管理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一、经营杠杆系数
1、含义: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
2、计算:原始基本(跨期)计算公式:
DOL=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业务量变动百分比
=(△EBIT/EBIT)/(△X/X)
变形简化(基期)计算公式:
DOL=基期贡献边际/(基期贡献边际-固定成本)
=基期贡献边际/基期利润=1+FC/M3、经营杠杆系数计算与说明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
(2)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4、当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前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增;当销售额处于盈亏临界点后的阶段,经营杠杆系数随销售额的增加而递减;当销售额达到盈亏临界点时,经营杠杆系数趋于无穷大。此时,企业只能保本。若销售额稍有增加便可能出现盈利,若销售额稍有减少,便会发生亏损。
5、结论:只要存在固定成本,经营杠杆就会存在并发挥作用;经营杠杆系数总是大于或等于1的;经营杠杆系数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指标,企业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系数成正比。
二、财务杠杆系数
1、含义:普通股每股收益(利润)的变动率相当于税息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2、计算:基本公式 DFL=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百分比/息税前利润变动百分比
=(△EPS/EPS)/(△M/M)
变形公式 DFL=税息前利润/(税息前利润-利息)
3、作用:它可用来反映财务杠杆的作用程度,估计财务杠杆利益的大小,评价财务风险的高低。
4、财务杠杆计算与说明
①财务杠杆系数表明的是EBIT增长所引起的每股收益的增长幅度;
②在资本总额、EBIT相同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收益也越高。
5、结论:负债是财务杠杆作用的前提,无负债则不会产生财务杠杆收益或风险;财务杠杆会加大财务风险,企业举债比重越大,财务杠杆效用越强,财务风险越大。

⑦ 企业如何提高利润水平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企业的客户,看看哪些客户能够给企业带来盈利,对于那些不能够带来盈利的客户,要区分具体情况妥善处理。其次,我们要研究企业的进货渠道,企业订货成本高肯定侵蚀利润,许多企业因为这个原因而无法提高利润水平。所以选择好供应商很重要,既可以降低订货成本,还可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如果企业的生产线也是由供应商提供的,好的供应商还可以降低生产线成本。第三,我们要研究企业的销售渠道,有些销售渠道利润水平是很低的,甚至亏损,但有些销售渠道的利润水平却很高,比如电话销售的毛利率增幅较高,现在网上销售渠道也有很高的利润率。第四,我们要研究企业的产品,高周转率产品的毛利率往往要高于低周转率产品的毛利率,并且这两类产品的毛利率均高于无库存特制订单的毛利率,不知道这些差异,就不知道哪些产品会对企业的净利润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最终我们会发现,企业其实存在30%~40%以上的总体利润提升空间。只需针对当前业务组合进行一些变革即可获取这些潜在收益,而且这些变革可快速执行,资本投入少,成本低。大部分企业都关注利润,但鲜有企业建立起一套利润管理流程,在日常运营中系统地管理利润。企业需要一套利润管理流程,执行团队需要制定一套利润管理方案,各部门负责人作为方案的重要组成人员参与执行,并密切跟进。然而,即便每一位负责人都能完成利润指标,企业实现的利润仍然会低于预期。这又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没有专人管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提升企业利润水平,促进企业充分实现盈利潜能。某个部门的利润指标虽然实现了,但可能给其他部门或者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这就影响了企业整体利润水平。比如销售部门业绩斐然,完成了本月利润指标。但给生产部门带来了许多额外成本,生产部门又用内部转移价格将这部分不利差异转嫁给企业,最终企业利润下降。 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众多企业竞相追逐的大客户要么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利润,要么几乎无利可图。及早发现那些几乎无利可图的客户可以增加自己的利润。那些无利可图的客户有些是企业早期技术的采用者,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客户后续服务支持,这样往往减少企业利润。但这类客户对企业的市场开发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在这类客户身上大做文章,这里面还是有利润潜力的。另外一类客户是抱怨者,而抱怨者不过是企业利润增长的绊脚石,企业可以考虑改造这类客户,为抱怨者提供支持,令其有利可图。如果改造不了就舍弃这类客户。 企业如何进行利润管理?这里有一个简便方法,就是构建一个利润平面管理模式,这对于协调横跨多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而言,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做法。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利润地图。可以快速分析客户、产品和订单的利润率,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建立一个基于业务活动的成本系统,利润分析不是基于分析工作需达到多高的精准度,而是及时发现企业哪块业务会深陷亏损海洋,哪块业务是高耸于海面之上的利润岛?二是利润杠杆。重要的利润杠杆就是能够将差客户转变为好客户,给企业带来盈利。三是利润管理流程。企业要经常对利润增长机会进行优先排序,哪些做法最有利于利润增长?如果某个部门已经完成利润指标,如何让他们配合其他部门完成利润指标,共同提升利润?谁应发挥带头作用?这些问题搞清楚了,企业想不增加利润都难。

⑧ 财务管理:为什么总杠杆能够表达企业边际贡献与税后利润的比率

总杠杆系数=(EBIT+FC)/EBIT-I,不是表达企业边际贡献与税后利润的比率。
分解看:EBIT=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EBIT+FC=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
EBIT-I=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
所以总杠杆系数是边际贡献与息税前利润减去债务利息后的比率。

⑨ 利润杠杆效益和资产回收率

利润杠杆作用是指当采购成本降低一个百分点时,企业的利润率将会上升更高的比例。这是因为采购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一般在50% 以上,而这个比例远远高于税前利润率。例如,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假设其税前利润率为4%,采购成本为销售收入的50%,那么采购成本减少 1%,就将带来50万元的成本节约,也就是利润上升到了250万元,利润率提高了20%。可见,利润杠杆效应十分显著。

资产收益率(ROA)作用是指采购成本的节减对于企业提高资产收益率所带来的巨大作用。资产收益率指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和企业总资产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出来就是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该公式可以转换为: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

公式右边第一个括号里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利润率,第二个括号里面的内容叫做资产周转率(投资周转率),这样,资产收益率就可以表示为企业的利润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的形式。当采购成本下降一定比例时,通过利润杠杆效应可以使利润率提高更大的比例。另一方面,采购费用减少,则库存同样数量物资占用的资金就少,即资产降低,这就提高了投资周转率,两者的乘积就是一个更大的比例,大的收益率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

阅读全文

与明确利润杠杆和利润管理流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哪可以学基金理财呢 浏览:575
杠杆业务收益 浏览:533
日本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 浏览: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管理办法 浏览:327
香港金融机构运营人员 浏览:11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浏览:177
期货公司员工可以兼职吗 浏览:721
深圳市万宏泰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109
东方电热股票吧 浏览:29
外汇作为记账本位币 浏览:369
短线贵金属是什么意思 浏览:328
石油期货能放多久 浏览:713
全国燃气价格 浏览:135
中原证券考试 浏览:17
企业短期融资福建 浏览:629
93汽油批发价格走势 浏览:550
基金持仓比率什么意思 浏览:140
牡丹灵通卡被锁影响网上交易么 浏览:689
绵股票 浏览:477
万达轻资产的融资渠道 浏览: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