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订单流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法

订单流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法

发布时间:2021-08-05 11:26:54

A. 宏观问题:如果目前实际汇率较高,S-I>NX,也就是资本净流出大于出口,市场如何作用使汇率下降,达到均衡

我认为如果是浮动汇率国家,汇率的变动在正常范围内是允许的,不需要政府干预,浮动汇率本身就是市场作用的结果。但如果国家有稳定汇率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外汇资产买进本币。
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资本净流出减少--本币升值

B. 均衡汇率的测定方法

最早对均衡汇率进行测定的是威廉姆森(Williamson),他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恒等式入手,将经常项目进一步表示为国内总产出、国外总产出和实际汇率的线性函数,在线性函数的基础上可以求出均衡汇率,其测算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资本项目的均衡水平。 对均衡汇率的计算目前主要有下述方法
第一种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法;
第二种是局部均衡和贸易方程法,其局限是仅仅考虑贸易均衡;
第三种是一般均衡的均衡汇率计算方法。
其中简约一般均衡计算方法分为大型(Williamson 的FEER)和小型(卜永祥的DLR方法)模型。
而IMF的McDonald提出了行为均衡汇率理论(BEER),对美元,德国马克在20世纪80年代的变化有很强的解释力。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利用协整分析方法,直接估计实际汇率与基本经济因素之间的长期的稳定关系,并可进一步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VECM)估计短期中汇率偏离长期均衡水平的方向和大小,以及调节到均衡水平的速度。张志超利用行为均衡汇率理论对香港的汇率进行了研究。
这一方法逐渐为国内学者所采用。张晓朴在 1998年测算了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及失调状况;刘莉亚、任若恩采用Edwards的ERER模型来测算人民币的均衡有效汇率,得到的结论与张晓朴的非常接近。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中国相对劳动生产率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盈余等经济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来估计人民币的均衡汇率。探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采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VECM分析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
这种方法利用协整分析技术,考虑了数据间可能存在的单位根问题,考察了数据的平稳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伪回归”的问题。利用向量误差校正模型,能分析短期中汇率对长期均衡汇率的偏离度,偏离方向,因而能对近期汇率的大致走向有一个了解,并能估计出汇率向其长期均衡水平回归的速度。这里,模型中的均衡汇率是通过寻找与经济的基本面之间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这样一种汇率来估计得到的。
该方法可能存在几个问题:
其一,模型对异方差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如果在汇率的决定过程中,或者说汇率的生成机制发生了变化,比如由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制度变化,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是不能忽略的。
其二,就协整关系而言,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可能不止一个,可能存在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相应的,人们可以估计得到两个或以上的均衡汇率值,那么,人们该以哪一个均衡汇率值为准呢?所幸的是,前述文献中所采用的样本数据都只有一个协整关系。另一方面,这样的协整关系很有可能是不存在的,这也就涉及到人们前面提到过的均衡汇率的存在性问题。因此,这种方法得到的均衡汇率,更像是一个样本问题而非经济本身的问题。
其三,在实际汇率与经济的基本面的协整关系探讨中,各种文献所采用的描述经济基本面的因素差异较大,刘莉亚、任若恩采用的是贸易条件、政府对非贸易品的花费、贸易限制与交易控制制度、技术进步、偿债率等;张志超采用的是贸易条件、资源差额、投资率、经济体的开放度等指标;秦宛顺、靳云汇、卜永祥采用的是中国对外贸易条件、中国相对技术进步率和中国对外贸易差额等指标。张晓朴采用的是贸易条件、经济开放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率等指标。其协整关系是否和指标选取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四,虽然该方法说明了汇率对均衡汇率的偏离度,也对短期中汇率失衡提供了一个向均衡汇率调整的方向和大小的量度,但是,该方法并未告诉人们失调的汇率是怎样,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均衡回归的,而这是至关重要的。

C. 试以局部均衡分析法剖析小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经济效应。 谁来帮帮我啊 明天就要交作业了~

试用局部均衡分析法说明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

答案提示:小国征收关税引起的经济效应主要有:(1)价格效应,使得国内价格提高与所征税额相同的幅度(由Pw升为Pd);(2)贸易条件效应,由于小国对于国际市场不产生明显影响,故不能影响国际价格,也不存在贸易条件效应;(3)消费效应,由于价格提高,消费者需求降低(由Q2降为Q4);(4)生产效应,价格的提高,刺激生产(由Q1升为Q3);(5)贸易效应,征税引起进口量的变化(由Q1Q2降为Q3Q4),其效应为消费效应和生产效应之和;(6)财政效应,税收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增加c;(7)收入再分配效应,征收关税使得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转移到生产者剩余(a)和政府财政收入(c);(8)福利效应,由图可看到,征收关税后,整个社会的福利降低(b+d)。


(亲,给满意哦!)

D. 关于宏观经济学里的货币市场均衡

1.不是乖乖, 而是当在市场上的货币多了, 人们可以用货币作更多事, 而把非金钱市场的需求下降(把股票换钱去买东西), 迫使利率下跌

2. 市场利率的名字是市场, 代表是由市场来决定利率.由政府决定的利率不是我国, 美国就是知名的此制度使用者. 当央行想做一些事, 比如想增加产出, 或是减低利率, 便增加货币供给

书上应该会这样说: 增加货币供给,同一汇率下便出现货币市场不均衡, 市场力量会把利率推低, 使投资性货币需求增加, 以达到均衡

E. 最优制度下的汇率均衡状态什么意思

均衡汇率最先是指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平衡的汇率,这种内涵的均衡汇率侧重于外部均衡,但并非完全不考虑内部均衡,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无过度的失业,这与后来内部均衡的衡量指标非常相似。后来,纳克斯(Nurkse)发展了均衡汇率理论。他将内部均衡定义为充分就业,外部均衡定义为国际收支的平衡,所谓的均衡汇率就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的汇率,也就是内、外部均衡同时实现时决定的汇率。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它不但给出了均衡汇率实现的条件,还可以用来判断内外失衡的性质和原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政策,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法。在二维空间中,斯旺(Swan)分别以产出和经常帐户代表内外部均衡,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汇率的具体水平,同时划分出四个象限,不同的象限中失衡的性质也不同,这就是著名的Swan图像。

不知道能帮到你不~~~

F. 有谁能简单易懂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均衡汇率

均衡汇率是汇率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失调及汇率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的主要客观依据。我们所熟知的卡塞尔(Cassel)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关于均衡汇率的最早理论。在我国以往的实际工作中一直是以全国进出口商品的平均换汇成本作为人民币基本汇率的调整依据,这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应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商品层次上,资本流动也占据了相当的比重。另外,由于各国的实际汇率在经常发生变化,一些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均衡汇率是一种动态的均衡,一些基本的经济要素如一国的劳动生产率、贸易条件等的变动也会影响实际汇率的均衡状态。因此,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领导地位受到了动摇。

196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斯旺(Swan)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均衡汇率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把均衡汇率定义为与宏观经济内外部均衡相一致的汇率,提出了汇率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方法。其中内部均衡通常指实现了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或者说经济的产出水平同充分就业、可持续的低通胀率是一致的;外部均衡通常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实现均衡,或者说实现了内部均衡的国家间可持续的、所需要的资源净流动。由于这种研究方法能够克服以往理论的许多不足,同时又适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潮流,因此它成为当今均衡汇率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

G.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那么在不同的标

直接标价法是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基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
间接标价法是用1个单位或1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基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
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的价值变化成反比,即汇率下降表示固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换取更少的本币,本币升值,抑制出口;汇率上升表示固定单位的外国货币可以换取更多的本币,本币贬值,利于出口。
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的升降与本国货币的价值变化成正比,即汇率下降表示固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取更少的外币,本币贬值,促进出口;汇率上升表示固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取更多的外币,本币升值,抑制出口。

H. 论述汇率制度选择与开放宏观均衡的相关关系。

第一,不同汇率制度下对外经济失衡的表现不同。固定汇率制下,货币当局有义务维护本币的对外价值,在国际收支失衡时必然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因为外汇储备金额变动影响了基础货币投放。如果不进行货币冲销,则在国际收支顺差时,随着外汇储备增加而推动本国LM曲线向右移动,在国际收支逆差时,随着外汇储备减少而使IM曲线左移。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对外升值,因为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则随着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使IS曲线和BP曲线都向左移动。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对外贬值,具有奖出限入的作用,则随着贸易逆差改善而同时推动IS曲线和BP曲线右移。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具有不同效应。实行浮动汇率制,自然比固定汇率制增加了汇率政策这一工具。此外,固定汇率制下,如果以货币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在不进行货币冲销的情况下,外部经济状态的改变将通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而迫使LM曲线回移,且跨国资本流动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失效得越快;如果以财政政策追求内部均衡目标,则会由于LM曲线的相应移动而使之政策效果增强,且跨国资本流动程度越高,财政政策的产出放大机制越强。相反,浮动汇率制下,随着跨国资本流动程度提高,财政政策失效越快,货币政策的产出放大机制越强

I. 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的均衡分析法

弥补了前两种分析方法在考察整个国际收支项目的缺陷,它将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一并考察,认为国际收支的失衡从长期来看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贡献在于强调了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缺点是过分强调货币的作用(见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政策配合说和内外均衡论可以视为吸收分析法的延伸,它们虽然使吸收分析法更为深入,但同样存在忽视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缺陷。总之,这些理论都分别从不同角度、就某一个方面分析国际收支问题,但显然各有利弊。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将上述各种学说加以综合,全面说明国际收支问题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一般均衡分析法通过建立IS-LM-BP模型来对国际收支的各种理论问题作全面的阐释。

阅读全文

与订单流汇率的宏观均衡分析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日本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 浏览:196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管理办法 浏览:327
香港金融机构运营人员 浏览:11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浏览:177
期货公司员工可以兼职吗 浏览:721
深圳市万宏泰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109
东方电热股票吧 浏览:29
外汇作为记账本位币 浏览:369
短线贵金属是什么意思 浏览:328
石油期货能放多久 浏览:713
全国燃气价格 浏览:135
中原证券考试 浏览:17
企业短期融资福建 浏览:629
93汽油批发价格走势 浏览:550
基金持仓比率什么意思 浏览:140
牡丹灵通卡被锁影响网上交易么 浏览:689
绵股票 浏览:477
万达轻资产的融资渠道 浏览:673
60天的理财产品咋计算 浏览:266
域链众筹价格 浏览: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