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2019年现在是贸易战下,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适吗
贸易战的直接影响就是外需不足,因此我国的国内产业基本上都是供给大于需求,处于通货紧缩期,经济偏冷,所以采用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就是用来应对通货紧缩的。有利于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⑵ 2018考研金融专硕热点论述题怎么答
热点一定要与知识点结合;学会区分金融热点
去哪儿关注热点?华尔街见闻、FT中文网、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四三幺
需要关注哪些热点?1.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探讨2.开放经济探讨: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3.金融监管:现有监管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改革政策4.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融资偏好5.利率市场化改革6.互联网金融7.金融危机十周年:后危机时代
关于金融热点,怎样用金融学原理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及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探讨
1.GDP增速(6.9%超预期)
2.CPI:总体稳定
3.国际收支情况
怎样得高分:
1.运用 IS-LM模型应用,画图作答,答题思路清晰
2.非常规货币政策(麻辣粉,酸辣粉)
(思考:什么是非常规货币政策?)
3.供给侧改革
二、开放经济探讨:国际收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重点)
国际金融:1.2017年上半年出现了双顺差?—>人民币升值
关于人民币升值会考到:1、原因2、影响(好的+不好的)3.对策
(思考)资本账户顺差原因?
外汇储备:增加(想得高分就要用数据说话)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涉及人民币国际化会考到:1.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是什么?2.需要具备什么条件?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4.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
结合三元悖论(倒三角)——作图描述
⑶ 你对中美之间正在进行中的贸易战竞有何看法或见解未来会如何对中国未来经济
第一,
保持战略定力,辩证看待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经济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化危为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美国对我国部分出口商品增加关税确实会对我国钢铁、化工等行业出口有负面影响,但客观上也将倒逼我国产能过剩的行业进一步去产能、去库存。因此,要以十分的定力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无风险利率,减轻政府负担,为后续改革腾出资源和空间;同时,通过提振内需并有针对性地发展新兴产业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我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二,
坚持审慎原则,实行稳定、谨慎的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应理性面对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隐性不良等问题,继续实行渐进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避免形成像日本80年代所形成的巨大资产泡沫。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应该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持续、温和、谨慎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为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留下余地;同时,避免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在国际经济政策协调过程中,避免在国际压力下过快实施金融市场化改革,应该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稳步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第三,
深化对外开放,营造稳定有利的贸易环境
。其一,提高对美贸易双向开放对称程度,主动化解摩擦风险。进一步放宽外商准入,逐步加快金融领域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结合国内对外消费需求,降低相关美国进口产品关税,缩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两国矛盾。其二,继续推进与不同经济体和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建设。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为抓手,强化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自贸区建设。发展与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多边贸易关系。加快推进国内自由贸易区与自由港的建设。
第四,
未雨绸缪,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准备工作
。由于政治和经济上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日本在贸易争端发生时往往寻求和解而缺乏必要的反制措施,导致处处被动。中国应该吸取日本的教训,积极应对潜在贸易战。其一,准备好反制举措,加强应对性和报复性措施的研判,提前制定报复清单。其二,利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规则,联合维护全球化大局的国家,商讨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三,针对美国发动的贸易战中违反国际规则行为,联合有关国家向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提起诉讼。其四,如果美国依然一意孤行坚持贸易摩擦扩大化,中国应当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提出报复性措施。【回答】
⑷ 贸易战的本质,去杠杆的核心,下半年会怎么样
新一轮的税已经开始了,下半年美国市场越来越难
⑸ 当下的货币政策改革有哪些困难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所面对的局面错综复杂,可谓新疾旧患叠加,内外矛盾纠缠:
一、短期刺激救灾与长期结构性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之间的矛盾
受全球疫情冲击,中国经济恢复缓慢,大量外贸订单被取消,市场萎缩,收入、负债及失业压力大增,中国应该实行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利率,降低企业与家庭的债务负担,为市场输血,以度过难关。
图:中国金融周期与美国金融周期,来源:智本社
2015年,国际金融周期触底,中国金融周期接近顶部,中国与国际金融周期再次背离。
2015年后,中国推动供给侧改革,去杠杆,去产能,强化金融监管,紧货币,紧信贷。供给侧改革试图促使中国经济从金融周期顶部撤离。就在这个时间点上,美联储开始加息,美国金融周期向上,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
不过,到2018年,信贷紧缩引发市场流动性困境,去杠杆调整为结构性去杠杆,经济杠杆率一直居高不下,直到现在,中国金融周期还处于高位。
从2015年到2020年,美国金融周期向上,但整体比较温和。同时,受制于金融监管及沃尔克规则,杠杆率差异化较大,美国居民杠杆率、金融部门的杠杆率不高,企业的杠杆率较高,政府、资管机构的杠杆率(股票、ETF)很高。
风险隔离及杠杆率分化,是这次股灾未直接穿透整个金融系统的主要原因。
这次疫情刺破了资产泡沫,美股暴力去杠杆,美联储将利率下降到零,无限量购买美债和抵押债券。预计,美国金融周期短期内向下。
这样,中国的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背离程度将扩大。中国金融周期依然处于高位,居民杠杆率、企业杠杆率依然很高。2020年3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5%,这个水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
过去,中国金融周期与国际金融周期长期背离,但国内金融风险依然相对可控。但是,中美贸易战改变了这种局面。
中美贸易战后,中国已确定金融开放的大方向,且有些实质性的动作。金融开放,核心是资本自由进出,汇率自由波动,金融准入门槛下降。
中国处于金融周期的高位,国际金融周期相对低位,如果突然打开金融大门,过去积累的资产“堰塞湖”存在泄洪风险。这就是金融周期相背离出现的外溢性风险。
第一风险点是人民币贬值。
若金融开放,汇率管制和资本管制开放,人民币需要重新在国际上寻找合适的价位。中国现处于金融周期高位,资产存在高估的风险,金融开放引发的资本外流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
今年三月,国际油价暴跌,有人认为对中国是利好。其实,油价暴跌到每桶40美元以下,会降低中国出口的竞争力,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为什么?
因为国际原油价格一旦低于40美元/桶,中国成品油价格则不再相应下调。如今国际原油价格20多美元,中国商品中的“原油成本”(转移到运输成本中)要远高于他国。如此,中国商品要不降价(亏本)出口,要不人民币贬值。
第二风险点是房地产价格下跌。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资产都是由人民币定价的,不少资产价格包括利率本身可能偏高,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
如果人民币贬值,大多数资产都需要在国际市场中重新被估价,伴随着金融周期上行而持续攀升的房地产面临较大的风险。有些人会考虑抛售高位的房地产,将资金配置在美元资产上。
第三风险点是利率下跌。
未来几年,欧美国家依然会保持低利率。目前,中国利率水平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央行正推行LPR(贷款基础利率),试图逐步下调利率,让利率水平与国际逐步接轨。不过,由于担心利率下调刺激物价及房价上涨,当前利率下调的力度有限慢。
但是,如果中国利率不下调,金融大门打开,利率立即下跌,企业转而向外资借钱,信贷市场和商业银行风险巨大。
汇率贬值,资产价格下跌,容易触发债务危机。这是金融周期顶部的真正风险。
所以,中国金融开放的步调,必须与金融周期的调整步调相契合。货币政策需要推动金融周期下行,降低“堰塞湖”风险,与金融开放的步调保持一致。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个听硬课、读硬书、看硬文的硬核学习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学习更多深度内容。
⑹ 中美贸易战下能否继续执行去杠杆
中国只有发展壮大自身才能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有中国强大了,才不会有国家对中国说:我要跟你打贸易战。所以,用尽全力,为中华崛起。
⑺ 形势政策课思考题:1、针对美国已经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应采取哪些措施将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中方采取上述加征关税措施,目的是捍卫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反制措施遏制贸易摩擦升级,同时,相关措施也尽可能减少对我国国内生产、人民生活需要的影响。上述措施实施后,有关部门将会同社会各界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力争把措施对我国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