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研究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1:47:14

Ⅰ 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受什么影响

1、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的供求关系。境外市场人民币利率相对比较高,汇率稳定,就容回易吸引投资则答买入人民币,对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持。
2、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特别是美元指数的波动。离岸市场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自由交易,其中市场投机因素对汇率波动占了主导作用。投机因素会随着外汇市场行情的变得而迅速变化投资策略,这也增加了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波动性。
3、境内人民币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基准锚。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再怎么变化,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权仍在国内。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可以与境内人民币汇率有所偏差,但不可能出现大幅偏差或出现完全逆向走势,因为虽然存在一定的管制,但在积极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背景下,境内境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打通的,两个市场如果价格存在较大的偏差,套利交易能迅速将价差抹平。

Ⅱ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趋势及原因

由于美元指数走强,非美货币普遍表现低迷,人民币持续贬值是大概率事件

Ⅲ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动原因分析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汇率的基础知识。关于汇率的决定,是大国之间政治经济的博弈,贸易摩擦、贸易战、就业组织、失业率等众多复杂因素掺杂其中。在学术界则把购买力平价当做一种理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理论。

它怎么来决定一国与一国之间汇率的比价呢?就是通过看在各国购买同样的消费品,尤其是大家经常所需要的消费品的价格的比率,来决定汇率的比率。比方说,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包,在中国可能是卖1美元,而在美国可能是卖3美元,它就认为两国的比价大概可能是1∶3。

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进行汇率的决定机制,这是学术界的观点,所以,当年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曾经就以麦当劳汉堡在中国和美国的价格比率做出一个建议,说中国兑美元的汇率是被低估了56%。

实际上,在各国政府的汇率决定当中,不会采取这样一种决定的方法,所以,我们把它当做一种非常有趣的汇率决定的方法来与读者分享。汇率是由大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就业、贸易战等等各种综合因素的考量之后决定的。

这次人民币升值,为什么中国压力非常之大?是因为以下几点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续贬值;其二是中国庞大的贸易顺差;其三是国际热钱的投机。这三大因素综合发力,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美元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持续贬值,对16个主要国家的货币都是贬值,那在过去的四五年里面,美元实际上已经贬值超过了40%。

美元为什么会陷入一个贬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贬值的大背景是美国的贸易和财政的双赤字。美国民众处于多年过度消费状态,都是借款消费。中国现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产值,我们是一个低收入国家,其实相比美国,我们大家都是富人,因为我们在银行都有存款,而美国人是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是借款消费,所以呢,有人提出来,美国是全世界最“负有”的国家,因为美国人均负债15万美元,这就是美国过度消费的结果。

其次,此次美元贬值的核心导火索又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个房地产价格的泡沫对于各国的经济,对于汇率都有极大的影响。

美元危机,是在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导致了次级贷款出现了重大问题,次级贷款又被几何级地放大到了“次级债”,次级债的债务危机,也是大家现在通常所讲的“次债风波”。“次债风波”导致美国陷入了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

此次中国经济受到美国经济这么大的影响,实际上表明了中国经济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国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国感冒了,中国就得打个喷嚏,这是非常形象的一个表达。

正如我们天天喜欢讲的,中国正在对全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东方睡狮正在崛起,不可否认,这完全成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中国也不得不受到来自于世界经济的重大影响。我们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闭关锁国”的时代,无法回到我们内生循环的时代,我们是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时代下,中国在影响着世界,而世界也在影响着中国。

美元持续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之大难以估量。我们就来回顾导致美元贬值的罪魁祸首之一的“次级债务风波”。

现在的经济学家普遍都认为,美国正在陷入历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经济衰退,甚至有人认为,它是仅次于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经济大崩溃以后的经济衰退。无论是长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还是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甚至是过去被奉为神明,今天很多人认为是他制造了美国泡沫的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都认为美国已经陷入一个经济衰退的通道。那美国这次经济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大家如果还有印象的话,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国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联网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从5000多点下降到2000多点,到今天也没有恢复过来。当时也有人认为,美国将陷入一次衰退。美联储是通过“吹大泡,抵抗小泡”这样的做法来避免美国经济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产,所以,通过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动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上涨,促使美国当时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当时,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超过了各界普遍的分析与认识。房地产的贷款政策非常宽松,为了促进美国的经济增长,基本上不用还钱不用交钱就能贷款住上房子。这种做法听起来令人震惊。

所谓次级贷款的危机,就是因为美国放宽了贷款政策。过去,贷款只能够提供给那些优质贷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级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证明的这样一群人,发放优质贷款,使他们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产价格不断在上涨,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美国的银行铤而走险,把房地产贷款发放到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人手上。这些人过去是无法想象竟然可以申请到房地产贷款。这些人群的信用等级分相对比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没有收入证明,这样的房屋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贷款”。它是相对于优质贷款而言的。

那这些无偿还能力的贷款人为什么敢贷款?因为银行给他要求的还款政策是“前松后紧”,前几年你几乎不用还钱,还得很少,但是,到后面突然就涨上去了。要还的钱突然涨上去也不可怕,因为银行会把你的房地产价格上涨部分进行转按揭再贷款,这样,相当于你还是不用自己还钱。这些贷款户就发现,有房子住为什么不住呢。反正房地产价格在不断上涨,还不用还钱。于是,大家都很高兴地进行了次级贷款的申请与次级贷款的发放。

这里面,整个游戏规则的假设前提就是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上涨。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也会出现这样盲目的乐观,非常值得中国各级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警醒。

仅此还远远不够,如果只是次级贷款,以美国的家底,绝对不会让美国蒙上经济衰退的阴影,问题是次级贷款被证券化以后,就成几何级地放大了风险。投资银行发现,次级贷款这个生意模型不错,房价不断上涨,要赚更多的利润,就要把次级贷款证券化,也就是发行了次级债券。把它反复地分割,反复地打包,然后推广到资本市场上,让更多人进行交易和购买,这就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美国金融衍生产品的重要体现。

在美国,凡是一个业务有未来现金流,就具备被资产证券化的可能。比如说,在美国,甚至有一种“死亡债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后的保险金提前拿出来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来用,这个保险金是你死了以后留给继承人的,那何不拿出来自己先花了?美国人的这种心态,跟我们中国人不太一样。连保险都可以被证券化、被债券化,可想而知美国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么发达。

这样一个次级贷款推出的次级债券被推到市场以后,怎么让大家蜂拥而至来购买呢?因为,毕竟它的贷款风险还是非常之大,因为,这些都是那些没有收入证明的人去申请的房地产贷款。美国的银行都非常聪明,也非常有盈利的冲动,所以,他们做通了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工作,通过标普和穆迪等知名评级机构,给这个债券评级到3A级。

各位读者朋友要注意,这些债券评级机构不是国立的,不是官办的,而是民营公司。所以,这些民营公司在把次级债券评高到3A级的过程当中是有盈利冲动的。它可以获得评估费,甚至可以在交易当中获得一笔分成费。3A级的债券当然会受到投资者广泛的追捧。这时,保险公司一看,哎,这生意也不错,那我来给你提供保险吧。于是,参与者都越来越觉得心里踏实了。不断上涨的房价就使得所有参与者都获利了,所有参与者都获利了,就必然推动了整个次级债券的不断发展。琳琅满目,纷繁复杂,五花八门,从几千亿次级贷款扩展到了几十万亿的次级债券、保险等等。这就使得美国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金融风险旋涡之中。

这种“天方夜谭”的故事,几乎是一个后现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么,谁来扮演那个小孩,戳穿这个“谎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它发端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这个泡沫破裂必然源自于房地产价格的下跌。随着美国房地产价格的下跌,购房者就开始违约不还钱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偿还能力。购房者一旦违约不还钱,银行就只能把这个房地产进行拍卖。随着拍卖的增多,房地产价格不断地下跌,连环的下跌、持续的下跌,进一步引起更多的人还不了贷款,更多的房地产被拍卖。这种时候,整个房地产价格陷入一个下跌的通道。

此时,三大评级机构又跳出来了,说不能给3A级了,次级债券有风险。它这一评可好,债券价格也下跌了。相应的,所有的金融机构这时候都亏损惨重,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养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险基金,你能够想到的几乎所有美国的金融机构都陷入了严重亏损。在过去的一两年里面,各大金融机构的高管被迫纷纷辞职,从高盛银行的董事长,到美林证券董事长,再到贝尔斯登投资银行的董事长,纷纷辞职下课。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么呢?是美国最大的银行、美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和美国老牌的投资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纷纷严重亏损,就导致了美国金融当中的流动性严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去四五年美国的房地产泡沫,让很多人赚着钱了,今天,房地产价格下跌之后,这些人就被套牢了。这种情形警醒我们:大家以后在自己投资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了所谓的大牛市、大发展的时候,要有警戒的意识。无数的案例、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出来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还的。〖=B〗美国次级债券的危机,重创了美国的金融系统和美国的房地产系统,使得美元加速贬值。美元加速贬值,转化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汇率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定机制,汇率是货币的核心,货币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在美元、欧元、石油、黄金这些国际重要的金融要素里面,都是大国博弈的结果,都是各个国家之间主流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各个阶层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结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办法把这些规则和原理去固化,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就是和这些既得利益者进行连续博弈的一个过程。

汇率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博弈的结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就业、贸易摩擦等诸多因素参与博弈过程的结果。人民币自2005年以来进入持续升值轨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国经济结构调整、贸易结构失调和失业率趋高压力的影响。急剧放大的一般性贸易逆差、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结构性失业率的上升使得美国的政党、政府不得不通过对中国施加压力的方法来上演对美国选民的政治宣传秀。

虽然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改变不了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却是大国之间博弈的一个力量。同时,中国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长,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参加“中美年度战略经济会议”时就明确提出对美元持续政策性贬值的批评,而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布局的完成,人民币汇率单边上升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常常是冲抵的,很难有哪个国家是绝对的受益者或者沦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是地方政府、产业协会,还是企业,都无法左右或干预、影响宏观经济。我们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后积极去应对,这才是一种正确的方法和心态。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错特错。〖=B〗我们要极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产生的损失,对一个国家、产业、企业和民众的影响可能会远大于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后处理日元兑美元汇率政策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当时,日本经济历经战后40年重建已然成为庞然大物,从规模上看仅次于美国,GDP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0%,在特定产业和制造技术领域甚至超越美国水平。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政府采用了出口导向型战略,因此,经济的发展就导致日本制造产品像潮水一样涌向全世界,特别是涌向美国,引发美国对日本出现持续而巨大的一般性贸易逆差,招来美国劳工组织和产业保护势力的强烈抗议。

这种抗议很快转换成一种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1985年,美国在纽约市中心的广场饭店召开西方七国会议,强烈要求这些发达国家经济盟友改变当前经济政策,通过本国货币对美元的升值来减少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帮助美国缓解因为巨大贸易逆差而导致的经济和政治不稳定,同时,加大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图通过资本项下的资金节余来弥补一般性贸易导致的逆差。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日本是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在本次会谈中受到压力最大的国家。日本被迫快速进入升值轨道。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250∶1一路飙升到了120∶1,稍经反复之后又继续摸高,最高达到了79∶1。在这样快速升值的过程中,日本国内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产价格为例,最高的时候,日本皇室拥有的一座皇宫所占土地的估价几乎可以买下美国整个加利福尼亚州。日本国民一夜之间成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体,他们疯狂地购物、购买艺术品、购买全球市场的股票、购买建筑物,大批大批地周游欧美国家,所到之处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这种经济上的乐观主义情绪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轰动国际社会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说不》。这本书中所流露出来的经济独立引发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为之侧目,甚至有媒体惊呼,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日本世纪。

在《广场协定》签订后的五年里,日本在当时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资产的价格大幅度抬升,房地产价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价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长,国际投资资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兑美元汇率,其后又通过“远程核打击”做空远期外汇指数抛出日元,导致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巨幅波动,随后出现了资产泡沫的紧缩,这个大泡泡被吹破。国际游资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达70%,房地产跌幅达60%,如此整体性、全局性暴跌,势必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其毁灭性与严重后果无异于一场金融大地震。

日本经济迅速进入不景气时代,企业被迫大量裁员,银行被迫缩紧银根。曾经被作为日本经济奇迹谜底的“银企联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击。一批金融机构破产,国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由于汇率的不稳定甚至影响到了国际出口市场信心。以出口为导向的出口经济政策不得不进行转型。日本此次金融战败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会小于二次世界大战战败的损失。直至今天,这段“失去的十年”对东亚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影响依然深刻。

从日本经济的战败中,中国学会减少通过政府去人为设计大型财团,避免银行与企业之间无风险控制的合作,强调保持汇率的稳定性和对外汇的严格管制。同时,日本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产业外移也促成了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时代的到来。

无独有偶,在10年前,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对东南亚的长期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我们知道,在这之前,亚洲经济奇迹被全世界所瞩目,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是,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就像一场大地震一样终止了所谓的亚洲奇迹,在整个过程当中,亚洲损失真金白银至少在数千亿美元。

相比金融危机后的日本与东南亚企业,今天的中国企业赚钱无疑要容易得多,这就是一个宏观经济环境对一个产业和企业的影响。当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时候,其实谁都能挣钱,无非是多与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挣钱,大家相差不大。当宏观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却连聪明人都很难挣到钱,好的企业挣钱都相当不容易。

我们对这样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认识,东南亚金融危机是在货币贬值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后动荡,而东南亚国家是剧烈贬值,但是,同样的结果都是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银行系统出现大量的呆坏账,银行被迫关门,企业被迫关闭破产。

在这里面,我们看到,房地产、股票这些资产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们中国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我们的金融知识必须补充与提升,否则将蒙受严重的损失。与日本和东南亚相比,各位读者朋友的金融知识还相差甚远。当金融大地震来临的时候,他们都出现了应对上的错误,都没有进行积极的预防,那更何况我们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对产业、对企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对民众产生的影响,将远大于自然大地震,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应对和积极的预防准备。

美国经济的秘密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考虑到两种交易对本国货币流动性的重大影响,一种是贸易往来所产生的结余;另一种是资本型交易所产生的结余。进出口贸易中间,出口所产生的收入大于进口的各项支出,就称之为顺差;反之,则称之为逆差。在资本项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资本大于本国流出的资本,这称之为资本上的顺差;反之,则称之为在资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个经济体必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资金流动的平衡,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一般性贸易方面产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须在资本性项目下产生足够的顺差,以此平衡整个资金流动。如果不能够产生足够的平衡,比如说,一个国家在一般性贸易以及资本性的项目之下都持续地出现逆差,就会导致这个国家在经济层面上出现收支不平衡,这种收支不平衡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诱发这个国家的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风险的扩散,影响到这个国家的一般性贸易和产业结构,影响到该国的生产要素成本和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进而深刻地影响到该国企业的竞争力,导致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衰退。

因此,任何国家,不管它是什么样的性质,都努力追求这样一种平衡。众所周知,美国在一般贸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贸易为例,2007年度,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美国大量的一般性对外贸易逆差,必须通过资本项目下的收支结余来进行平衡。因此,美国经济的一个很大特点就在于,它必须通过金融的手段来控制产业,同时,也必须通过金融手段来实现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谓金融的手段,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美国必须持续地在经济生活中间,要么通过自身的信用实现持续的负债,要么通过自身资本市场足够高的回报率来吸引投资和投机的外来资本。除此以外,别无他法。

因此,美国保持庞大的国债来维持一般性贸易失衡下的经济运转。但又不能仅仅依靠庞大的国债,它必须发育出来足够多的、足够想象空间的庞大资本市场,而这个资本市场必须源源不断地给投资人带来更大的回报、更高的预期和更有效的金融产品,以便不断地吸引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以及发达国家的既有资本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进入到美国的资本市场,以此来实现资本项下的节余,对冲一般型贸易的逆差,形成国际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国经济的特点来讲,实质上它是一种金融经济。金融经济就必须强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报率。因此,美国必须不断地制造出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并依托这个高水平的回报率来吸引海外资本,以实现美国经济的平衡。〖=B〗按照经济学的一般逻辑,回报率从哪里来呢?回报率是从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中来,回报率是通过不断增加对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等类似的要素的投入来获取。如果美国不能保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说美国不能保持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则美国经济无法保持对外部资本的强大诱惑力,也就无法保持自身经济的正常循环。因此,美国必须在生产要素的投放和生产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解决吸引资金的问题。

这种吸引效能如果通过传统产业来实现,那将非常之困难。因为传统产业的局限,现代技术的传播,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后发展中国家有很强大的后发优势,通过快速的模仿,通过密集的人力资源使用,通过资金与资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种后发的追赶优势,因此,单纯靠传统产业上的生产效率提升,美国很难获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长率,也很难吸引世界资本流向美国。

美国的做法就是通过不断地开展所谓的金融创新,推出所谓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不断地提出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回报水平,以便吸引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庞大资金。

Ⅳ 为什么要选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来进行研究

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使一国金融市场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汇率代表的是外汇市场的价格,而股票价格可以视为国民经济状况的风向标。我国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汇改后人们币汇率对中国股票价格波动是否存在短期或长期的联动效应,以及汇市到股市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政府当局考虑综合运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阶段性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渐进性,达到有效控制股票市场风险的目的,同时有助于增强投资者预期汇率变动趋势以判断股票市场价格走势的能力。

Ⅳ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发展史

没有官方的公开数据。 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05汇改开始,人民币逐渐升值,至今以升值百分之25-30。 这给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障碍,大陆私营企业的成本上升,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以出口为主营的企业生存压力增加。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进入10年之后,社会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导致原先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廉价劳动力走向下坡路。 现今中国的金融系统逐渐与国际接轨,大量的国际热钱迅速抓住此次机遇,入主中国淘金。加之美元贬值,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的影响日益加深,政府只能采取提高利率,收缩银根的方法,国内以进出口为主的行业,将会进行一次大的洗牌。 不知道LZ为什么要知道汇率的变化记录,我只能以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利率大致变化以及其影响来解答,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追加提问。

Ⅵ 人民币汇率对美元的演变过程

第一阶段:1949年1月至1950年3月。这一阶段是指自天津解放到全国实行财经统一以前。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汇价不断上升,人民币对外不断贬值。

华北解放后,为了开展对外贸易及国际汇兑业务,迫切需要解决人民币与西方货币之间的汇价问题。1949年1月16日天津解放。1月18日人民币对西方货币汇价最先在天津公布,$1=?80(旧币),随后上海、厦门及广州相继解放,由于各地物价不一致,上述四个地方采取分别挂牌办法,牌价也不一致,直到1950年7月8日全国汇价才统一。
由于当时我国还不能控制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周,149年6月上海批发物价指数为100,到1950年3月该指标为2242.93。之后人们汇价不断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1=?4200(旧币),共调高49次,平均每月调高3.5次。
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能以金价作为计算标准。当时计算与确定人民币汇价时采用的是物价对比法。物价对比法包括三部分:(1)出口物资理论比价;(2)进口物资理论比价;(3)侨汇购买力比价。其中主要的是出口物资理论物价,侨汇购买力比价适合用于测定汇价是否有利于侨汇。
当时人民币汇价制定的原则是"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由于当时进口业务中有大量私商的存在,因此在汇价制定上使私商有利可图,无暴利可得,符合中央对私商的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在照顾侨汇方面,考虑到国内通货膨胀尚未制止,物价仍在不断上涨,我国采取"原币汇款"的方法,其内容是银行结汇当日不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而以"原币汇款"的方法通知侨眷,侨眷到接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银行按结汇日当天牌价折算支付人民币,这种做法保障了侨眷的利益。当时确定了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后,其其他货币的比价是通过各自与美元的比价套算出来的。

第二阶段:1950年3月至1952年12月。这一阶段指从全国贯彻统一财经工作的决定起,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这一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不断下跌,人民币对外币不断升值。

1950年3月全国贯彻统一 财经工作的决定后,迅速制止了物价上涨,物价转为下跌。1950年6月至7月,为了照顾私营工商业,采取了调整物价法、调整工商业的措施,物价出现调整性回升,之后全国物价走向稳定。1952年,上海批发物价指数每月下跌0.65。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3天后美国参战,美国在国际上大量抢购战略物资,刺激了国际商品价格的上涨,由于当时美元及西方货币迅速贬值,我国必须加速进口,否则将遭受西方货币贬值的损失。朝鲜战争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范围广,措施严,所以我国也必须大力推动进口。在这种形势下,人民币制定的原则改为"进出口兼顾,照顾侨汇"。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为$1=?26170。
由于物价下跌,汇价下跌,在照顾侨汇上采取了"人民币汇款"方法,其内容是银行在结汇日当天按结汇日外汇牌价折算人民币,然后按人民币数额通知侨眷,所以侨眷到结汇日去银行结汇领取人民币时,所得到的人民币是以银行结汇日牌价计算时,而不是按已经下跌的结汇日牌价计算的,从而保障了侨眷的利益。

第三阶段:1953年1月至1973年3月。这一阶段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份、建设时期开始,到西方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结束,该阶段人民币汇价的特点是,除对个别外币外,汇价基本保障稳定不变。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金融及物价基本稳定走向全面稳定。1955年3月1日,我国发行新人民币,以1:10000的比率回收人民币。这一时期,我国对私商改造完成,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因此,在制定汇价时与前两个阶段不同。前两个阶段由于私营进出口商的存在,在汇价制定上必须结合进出口贸易的实际,老驴私商的利益。但外贸由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后,国营公司所考虑的是如何完成国家所制定的进出口计划的问题,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人民币逐步与进出口贸易实际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了。
这一时期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副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而轻工业、重工业产品出口比重上升。由于农副产品出口换汇成本较低,而工业品出口换汇成本较高,在当时情况下出现了出口普遍亏损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外贸部门采取进出口统算方法,也就是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外贸部与财政部统一结算的方法。再加上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所以制定人民币汇价时要参考西方国家所公布的汇价。只有西方国家实行法定贬值时,人民币汇价才做调整。例如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时,人民币汇价 从?1=?6.893改为?1=?5.908。

第四阶段:1973年3月至1980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使人民币不再可能继续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汇价水平。

1973年3月,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从而西方国家不再公布汇价,中央银行也不再有义务维护汇价而进行干预,汇价随市场供求关系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制定人民币汇价时不再以各国的汇价作为参考。另外,从1968年起,我国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方法,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对外贷款也使用人民币结算,而且口径扩大。因此,在国际金融局势动荡不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避免西方国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贯彻对外经济往来中的平等互利原则,从而有利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对外经济援助及人民币计价结算,人民币汇率的制定改为参照国际市场上的汇价变动的情况进行经常调整。

第五阶段:1981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是指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及贸易内部结算价的时期。

从1953年起,人民币汇价逐步与物价相脱节,汇价起不到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同时也起不到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作用。长期以来形成出口赔钱、进口加成赚钱,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奖出限入,促进外贸企业内部经济核算,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81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公布牌价,适用于非贸易外汇,另外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适用于贸易外汇。贸易内部结算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一项经济措施,是一个平衡价。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2.80)高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牌价($1=?1.50),但由于我国在1973年后实行了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货币钉住汇率,因此,虽然人民币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1981年对美元贬值,但美元对其他西方主要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因此我国从其他国家进口货物的价格并未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实行双重汇价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六阶段:1985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1日。这一阶段从我国实行公布牌价开始,直到1994年进行外汇体制改革才结束。

当1984年12月底公布牌价与贸易内部价趋于一致时。即$1=?2.80时,贸易内部价取消。但是,由于这几年国内物价的调整及外贸商品收购价的提高,从1985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价采取逐步调整的方针,到1985年10月达到$1=?3.20。
1985年10月至1986年7月5日,人民币汇价$1=?3.20,1986年7月5日宣布调到$1=?3.70,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对外价值与国内物价相比,仍然是高估的,因此必须调整,1986年7月5日调高0.50元,目的是逐步向正真的对外价值靠拢。
1986年7月5日调整到$1=?3.70后,三年多没有变动,1989年12月16日及1990年11月17日,分别提高1.00元及0.50元,达到$1=?4.72,$1=?5.22,这时期的汇价调整与我国外贸体制实行承包制有关。从1991年4月9日起,根据市场上的外汇供求,采取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199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汇价为$1=?5.80。
这一时期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内容是,我国外汇调剂市场迅速发展和外汇调剂汇价在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87年国家允许在沿海各大城市开办外汇调剂中心之后,外汇调剂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外汇调剂业务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外汇交易的主要形式。相应地,调剂市场外汇汇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以其结算的数量已超过了官方牌价,因而被认为是与官方汇率"平行"的市场汇率。这一汇率不由官方制定和公布,而是受调剂市场外汇供求关系的作用上下波动。由于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外汇需求一直大于外汇供给,有时甚至是供求矛盾十分紧张,因而调剂市场汇价一直高于官方汇率。例如,1992年底至1993年初,官方汇率约为$1=?5.80,但调剂市场汇价却一度突破$1=?12的水平,反映了外汇供求的紧张以及心理等因素对市场汇率的作用。当然,随着供求关系趋于缓和,调剂市场汇率逐渐下降,与官方汇率之间的差距也逐步缩小。
外汇调剂市场和调剂汇率是我国外汇市场的过渡形式,是对官方外汇业务和官方汇率的重要补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外汇黑市及黑市汇率,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七阶段: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1994年1月1日,我国外汇管理实行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了银行间的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

1994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外汇指定银行之间每日买卖外汇的汇价可在交易基准汇率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可在交易基准价上下0.25%的幅度内浮动,外汇买入价与卖出价的价差率不得超过0.5%。对每笔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大额交易,银行与客户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基准价和规定的浮动幅度的基础上面议汇率。汇价浮动幅度不是固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定期地进行调整,各外汇指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时应根据人民银行的调整而调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将主要运用货币政策、外汇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外汇供求,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第八阶段:1997年1月至2005年7月。

这一阶段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完全可兑换。1996年7月1日,外商投资企业的经常项目外汇瘦子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次可兑换2000美元;居民出境定居,其离退休金、退职金及抚恤金可全部兑换外汇;出入境展览、招商等非贸易经常性用汇的限制也被取消。1996年12月1日,我国宣布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第九阶段;2005年7月至今。2005年7月1日,中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调2.1%。
2006年1月4日 央行在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8.00,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达到7.7977元,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21日 央行宣布放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波幅,幅度从±0.3%扩大到±0.5%。这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00,但随后一直在7.00上下盘整。
2008年5月16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突破7.00,并于6月17日突破了6.90,人民币进入了6.8时代。

Ⅶ 近十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

下载个看外汇的行情软件不就都可以看到嘛
不知道哪里下载的话群共享有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Ⅷ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大点:

第一: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第二:通货膨胀:既直接关系到货币本身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又关系到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对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通货膨胀减缓,本币汇率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第三:利率水平对资本的流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国际短期资金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低利率则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坚挺,即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
第四: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虽然不能改变汇率的基本趋势,但一国根据本国货币走势,进一步采取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或上涨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第五:投机活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汇投机活动。有时能使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的合理幅度。
第六:政治事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变化也有重大影响。
上述各因素的关系,错综复杂:有时各种因素会合在一起同时发生作用;有时个别因素起作用;有时各因素的作用以相互抵消;有时某一因素的主要作用,突然为另一因素所代替。

Ⅸ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是如何变化的

货币兑换

1人民币=0.1441美元

1美元=6.9387人民币

新华社上海8月2日电(记者有之炘)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96,较前一交易日下调58个基点。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9年8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996元,1欧元对人民币7.6370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417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8219元,1英镑对人民币8.3597元,1澳大利亚元对人民币4.6884元,1新西兰元对人民币4.5160元,1新加坡元对人民币5.0056元,1瑞士法郎对人民币6.9623元,1加拿大元对人民币5.2154元,人民币1元对0.60174马来西亚林吉特,人民币1元对9.3299俄罗斯卢布,人民币1元对2.1202南非兰特,人民币1元对172.63韩元,人民币1元对0.53307阿联酋迪拉姆,人民币1元对0.54445沙特里亚尔,人民币1元对42.8600匈牙利福林,人民币1元对0.56431波兰兹罗提,人民币1元对0.9776丹麦克朗,人民币1元对1.4011瑞典克朗,人民币1元对1.2904挪威克朗,人民币1元对0.81325土耳其里拉,人民币1元对2.7898墨西哥比索,人民币1元对4.4844泰铢。

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938。

Ⅹ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历史演变

1、人民币从1949年到1952年用浮动汇率制度。从1953年到1973年,以计划经济制度,人民币与美金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但是在这时代中国大陆的外国贸易很少,所以人民币汇率意义不是很大。

2、1973年,由于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

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这种转变与现实中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为国外贸易所接受的原则,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

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

3、从1980年到1994年,中国大陆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

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

4、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 8.7。

5、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突然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改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变相升值2%,并且不再与美元挂钩。

6、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

受隔夜美元大涨影响,2010年8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及即期汇价双双创下一个半月的新低。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1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8015元,即期市场开盘报6.7958元。

7、2015年11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154,较前一交易日(10月30日)中间价6.3495升值341点,创2005年7月以来最大百分比升幅。

2015年12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设于6.4236元,较前一日下调96基点,并再度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8、2016年2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118,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96个基点,涨幅达0.30%。与此同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当日收盘价报报6.4944,较上个交易日收盘价大涨751基点,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阅读全文

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率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众筹融资对交易所的影响 浏览:68
牧原股份目标翻倍 浏览:944
中银全球配置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是什么 浏览:812
2019年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 浏览: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时间 浏览:31
奥克股份电解液溶剂 浏览:573
国瀚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 浏览:25
杠杆偶然性改变力的大小 浏览:50
开通腾讯理财通账户会同时基金账户 浏览:82
山西晋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浏览:645
金融服务于经济 浏览:681
理财账号有基金未卖出 浏览:501
欧洲油运股票 浏览:191
绵阳安信证券招聘 浏览:64
提供专业性金融服务的银行 浏览:358
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688
有什么互联网基金理财产品 浏览:246
薪酬收益权理财业务 浏览:41
黄金生锈如何处理 浏览:481
怎么关闭淘宝客个别产品佣金 浏览: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