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杠杆率是什么
杠杆率就是一个倍率的问题。扩大多少倍多少倍。杠杆大的非常厉害。
㈡ 两会中的杠杆率什么意思
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
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引入杠杆率作为资本监管的补充手段,其主要优点为:
一是反映股东出资的真金白银对存款人的保护和抵御风险的作用,有利于维持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水平,确保银行拥有一定水平的高质量资本(普通股和留存利润)。
二是能够避免加权风险资本充足率的复杂性问题,减少资本套利空间。
但同时,杠杆率也有其内在缺陷:
一是对不同风险的资产不加以区分,对所有资产都要求同样的资本,难以起到鼓励银行有效控制资产风险的目的。
二是商业银行可能通过将资产表外化等方式规避杠杆率的监管要求。
三是杠杆率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定义, 同时对会计准则有很强的依赖性。
㈢ 什么是杠杆率
杠杆率一般是指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与权益资本的比率。
高杠杆率意味着在经济繁荣阶段,金融机构能够获得较高的权益收益率,但当市场发生逆转时,将会面临收益大幅下降的风险。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一般都采取杠杆经营模式。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一般为10-20倍,投资银行的杠杆率通常在30倍左右。
㈣ 公司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杠杆率杠杆率即一个公司资产负债表上的风险与资产之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应出公司的还款能力。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率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率在2007年是28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率在2007年为33倍。
财务杠杆概念: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影响的是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㈤ 降低杠杆率有什么好处
中大咨询的国企改革专家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降低企业杠杆率是稳增长的专重要基础。通过属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稳妥推动市场出清、有序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大力拓展融资渠道、着力营造良好的市场与政策环境、强化企业债务约束等主要方式和途径,有利于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为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夯实基础。当前,中央强调宏观去杠杆,是为了管控债务扩张,核心是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㈥ 杠杆率的什么是杠杆率
财务杠杆概念:无论企业营业利润多少,债务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变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这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为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影响的是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息前税前利润。
财务杠杆率等于营业利润与税前利润之比,反映由于固定的债务存在,财务费用(利息)对保险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负债的程度和企业偿债能力,财务杠杆率越高反映利息费用越高,导致ROE指标越低。
简单的讲就是把你的资金放大,这样的话 你的资金成本就很小,同时你的风险和收益就放大了,因为盈亏的百分比不是依据原来的资金,而是根据放大后的资金来衡量的。
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在汲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完善新资本协议时,提出杠杆率作为监管指标,设置下限为3%。
杠杆率=核心资本/表内表外总资产风险暴露
2008年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银行体系的表内外杠杆率的过度累积。杠杆率累积也是以前金融危机(例如1998年金融危机)的特征。危机最为严重时期,银行业被迫降低杠杆率,放大了资产价值下滑的压力,进一步恶化了损失、银行资本基础减少与信贷收缩之间的正反馈循环。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将引入杠杆率要求,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为银行体系杠杆率累积确定底线,有助于缓释不稳定的去杠杆化带来的风险以及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2)采用简单、透明、基于风险总额的指标,作为风险资本比例的补充指标,为防止模型风险和计量错误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杠杆率计算在不同经济体之间应具有可比性,并调整会计准则方面的差异。某些表外项目将适用100%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并且将测试杠杆率与风险资本比例之间的相互作用。巴塞尔委员会将杠杆率设定为风险资本要求的可靠的补充措施,基于适当的评估和校准,将杠杆率纳入第一支柱框架。
2011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关于中国银行业实行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不得低于4%.
㈦ 杠杆率是什么意思
杠杆是在抄炒股票或外汇中,所用的保证金的杠杆比例。高杠杆是杠杆中的一种形式。杠杆是炒外汇中所用的外汇保证金的杠杆比例。杠杆越大,风险也越大,当然利润也越大。高杠杆对股票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其在短期内能把股指和股价急速炒上去,也能让股指和股价暴跌。
国内外资本市场的长期实践表明,大起大伏的股市行情是不可持续的,只是在特定时期和特别环境下的短期现象。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