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汇率和经济危机有关系吗
当一个国家经济危机来临时,本国的货币汇率会急剧下降。人名币增值与经济危机没有关系,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作为工业生产大国的中国扛住了金融海啸的侵袭,政府保住了人民币不贬值,而其它国家诸如韩国,20世纪初就存在资本泡沫的韩国,受不起全球金融危机的瓜葛,直至全韩国金融危机大爆发,资本泡沫破裂了。随即韩元大幅度下降。总的来说,经济危机并不是让人民币升值了,而是人民币保持不变,而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下降,所以我们看上去人民币是增值的,这是其一。其二人民币增值与美国幕后操纵有着直接关系,美国希望人民币大幅增值,让中国市场物价膨胀,从而遏制中国的经济跳跃。目前中国国内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这与人民币升值有分不开的联系,也与幕后黑手美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❷ 什么是货币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是前期的商品价格超出现有的商品价值的缘故,如果商品的本来价值就低,你把它炒的再高,它也不会有任何价值的,一旦资金撤走,它就会垮塌。比如,股市,如果股票价值是10元,你硬要吵到100元,多出来的这部分就是泡沫,一旦公司出现问题,或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连锁反映,瞬间崩塌。通货膨胀下常见。常见的经济泡沫有:1.金融衍生品式泡沫,比如,美国次债危机,由于多种基金和担保衍生品的连锁反映,贷款者还不起房贷,造成了今天的局面。2.股票泡沫,股票被盲目炒高,造成泡沫。3.信贷泡沫,由于银行坏账引起,盲目放贷,造成资不抵债。4.黄金石油期货市场出现投机性危机,比如,黄金石油在战争时期的狂炒,而战后的替代品出现造成抛售,造成泡沫。而出现的原因:1.监管不力。监管体系的不健全。2.市场的不健全。市场体系的不健全。3.投机,盲目买入卖出。4.发行货币和汇率政策引起货币流动性太大。解决法:1.监管。2.封闭式救赎。3.发行新版货币。4.私有化。5.投资。6.尽可能的消化泡沫,建立富豪泡沫经济基金。7.加大供给,建立实业与金融联手的经济体,使泡沫尽快被实业消化,推动经济发展。
❸ 20年前,日本金融危机,日元贬值了多少
20年前也就是1990年左右,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先声明一下,既然你问的是失去的十年这段时间,这次经济大萧条的产生原因以及萧条的发展和之后的经济复苏我就不啰嗦了。
概况: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问题开始显露。股票、房地产市值下滑不止,几年后均跌下三分之二至四分之三以上,国民资产大幅缩水。
所谓的贬值与增值,汇率的变化:日元汇率10年内狂跌(最大达到146日元兑1美元)+ 暴涨(最大达到79.75日元兑1美元)各种飘忽不定。
股市:日经(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井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措数。该指数的前身为1950年9月开始编制的“东证修正平均股价”。)指数跌到了1万点以下,失业率增加到5.3%,每年都有上万家企业倒闭。1997年,在金融风暴冲击下,一些老牌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相继倒闭。这种情况愈发加剧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担心,钱包越攥越紧,企业更不敢投资。
房价:例如,到了1997年,住宅用地价格比最高价时下降了52%,商业用地下降了74%。金融机构放出的贷款有去无回,呆账、坏账成为天文数字。
总结:举国上下的这种心理致使日本个人消费、设备和住宅投资水平大大降低,从而严重地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❹ 日本的经济泡沫是什么时候
当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在1989年最后一天破灭时,它标志着日本“增长奇迹”及其20多年海外商业快速扩张的终结,转而陷入一轮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时期,这是自二战以来日本遭遇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萧条。
一、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7——1989年是泡沫经济的极盛时期。随着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开始急剧升值。1988年日元汇率升至1美元兑120日元,与1971年固定汇率制下的日元相比,升值了2倍。结果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削弱了日本在全球贸易市场的竞争力,但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财政或金融的措施使国内需求大增。
(1)由日元升值走向“扩大内需”。为了减轻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避免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同时也迫于美国政府要求日元升值、开放市场、扩大内需及实现贸易平衡等方面的强大压力,日本政府制定了以国家投资、私人投资和个人消费支出扩张为引擎的内需型增长策略,从而在日本掀起了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高潮。土地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了房地产投机热,投资膨胀进一步推动金融市场的迅猛扩张。
(2)国内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有效需求”膨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增速名列发达国家榜首,在经济一派繁荣的氛围笼罩下,企业和消费者变得更为自信、乐观,投机变得更富激情、大胆,东京的房地产与股市一并上涨不止。
(3)“流动性过剩”为股市“火上浇油”。一向保守的日本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才缓慢展开金融自由化的进程。80年代中后期这一进程加快,1985年日本开始放开存款利率。随着利率自由化以及金融业务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规模急剧膨胀。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内日元资金过剩,经济过热,形成了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格局,这为日本股市泡沫埋下了重大隐患。
二、日本经济泡沫的主要表现
1988——1989年,公司投资急剧膨胀。伴随高股价,新股票发行的快速升值,当银行在不动产方面寻找资金投向时,股票发行便成为公司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反过来,公司利用它们持有的不动产进行间接的股市投机,从而形成了不动产与股市双重泡沫——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及日经225股价指数持续暴涨。
(1)股价持续猛烈暴涨。1985年末,日经225股价指数收于13083点, 1989年末收于38916点,四年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上涨197.45%。1987年底,日本股票市值竟然占到全球股市总市值的41.7%,并赶超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989年底股票总市值继续膨胀至896万亿日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
(2)房地产价格持续暴涨。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日本泡沫经济的两大根本“支柱”。当日本股市泡沫一路凯歌高奏之时,日本房地产价格也正在疯狂,不断上涨。据日本不动产研究所的调查,日本6大主要城市的商业区地价指数,若以1955年为100,到1965年则上涨超过了1000,到1988年则超过了10000,也就是说,日本城市房地产价格在33年间上涨了100倍,而同期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上涨却不足40倍,制造业工人的平均工资上涨不到20倍。1990年高峰期时,东京商业区的地价涨至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则涨至1985年的2.3倍。与此同时,由于日元巨幅升值,也严重刺激了日本人海外收购与海外投资热情。
1990年,随着日本股市泡沫的率先破灭,日本房地产泡沫也随之破灭。
三、泡沫经济对日本的沉重打击
1989年5月,政府紧缩其货币政策以抑制诸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然而,更高的利率使股市螺旋向下。1990年底,东京股市已下跌了38%,300万亿日元(折合2.07万亿美元)股票市值瞬间消失,房地产价格从投机巅峰陡降下来,从而使日本经济陷入了“泡沫经济”破灭后的萧条之中。
(1)银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在日本股市泡沫与房地产泡沫形成过程中,银行始终是充满激情,并推波助澜,且从中大为受益。然而,双泡沫破灭的同时,日本银行业也遭受了灭顶之灾的报复与打击。股市暴跌,上市银行再融资受阻;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动产贷款成为呆帐;企业效益徒降,银行不良资产剧增。80年代的泡沫经济直接为90年代中期日本银行赤字风暴与金融危机埋下了历史隐患。
(2)证券业出现空前萧条。随着股市泡沫的破灭,日经225指数一路直线下跌,几乎毫无反抗之力。直到2000年底,当欧美股市及新兴股市均纷纷上涨至历史新高时,而日经225指数却低收至13785点。与此同时,日本经济也经历了长达10年之久的持续萧条。 2003年4月28日,日本股市更是跌至近20年来的最低点7607点。2006年底,当大多数欧美及新兴股市再次刷新历史新高时,日经股市才终于缓过气来,便勉强收在了近五年来的新高点17225点,与历史最高点38916点相比,却相去甚远,大致相差约21700点。
(3)对企业与消费者的猛烈冲击。虚假的繁荣背后,其实是由企业和消费者来承受这一切后果的。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直接打击了本国企业和居民的信心,投资信心严重受挫,企业不良资产增加,银行不良贷款剧增,个人消费萎缩,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1.1%,而且就连这1.1%的增长也是日本政府累计10次动用财政手段刺激景气(“景气对策”总规模高达136万亿日元,接近日本GDP的1/3)才勉强获得的。由此可见,日本人要想再次见到80年代中后期平均5%的经济增长已是十分困难的了。
❺ 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房价 汇率 物价等如何变化走势
破灭之后是怎么个状态呢?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哪方面的影响?比如物价,房价,就像刚倒出来的啤酒,泡沫的形状大小是区分啤酒好坏的标志。泡沫经济是脆弱的
❻ 日本泡沫经济的时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1.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2.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当时日本媒体为了给这种经济繁荣状况命名,还希望募集像岩户景气、神武景气类似的名称。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当时随着股票价格上升,日本国内购买法拉利、劳斯莱斯、日产CIMA等高档轿车的消费热潮也不断高涨。 苏联由于阿富汗战争以及美苏军备竞赛,加之东欧诸国剧变,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欧洲,由于严重的高失业率和东欧民主化,国际和社会秩序也非常混乱。
美国:经过1980年代中期的经济周期,逐渐走入低谷。住房金融产业出现危机,社会信用危机日益严重。此外,经常性国际收支趋向平衡,但国内经济持续低迷,失业率也不断上升,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
在这样的世界形势中,政治经济都比较安定的日本出现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号,全体国民预感到“日本的时代”即将到来。当时在世界各国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个普通发展中国家的日本,已经迅速成为了遍地黄金的富裕国家。 期待通过资产价值上升而获得利润的手法,随着资产价格的上升会越来越难以奏效。当资产价格最终停留在高水平时,最终的资产持有者将无法获得收益。但可怕的不仅如此,一旦资产价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么资产持有者将承受与其所有前手所获得的利润相当的亏损。因此,缺乏持续性的资产价格逐渐进入平稳状态。另一方面,对于推崇一户一屋的日本都市来说,地价上升带来了严重的住宅不足问题。对于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劳动者,根本无法承担高额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迁往郊区。当时这种状况导致了人们早买早赚的心理,进一步刺激了地价上升。
当时地价带来的住宅问题,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关注。之后政府采取平抑地价的政策,对金融机构也施加了压力。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帐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帐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点,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4000点左右。大量帐面资产在短短的一两年间化为乌有。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❼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机以前的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和现在日元兑美元的汇率是多少最好是有出处。
1985年9月21日,美元兑日元1:240.10(22日签订广场协议),9月底,1:216.5;1985年12月31日,1:200.25;1988年1月底,1:120.18;1995年,1:79.70(历史低点)。今天美圆兑换日圆1:78.031为历史新低(许多金融软件与网站都有历史数据可以查询。)
可见本币贬值并非伴随着经济危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有经济危机造成的,所以不能只说金融危机而不谈经济危机。)有许多更深层的原因,与资本主义的制度有密切关系,这种制度缺陷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
至于经济危机中,由于资本投资风险的增加,确实可能导致资本外逃,引发,危机国的货币被抛售而换取美圆等流通更广的货币,所以危机国货币会贬值。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❽ 到底什么是汇率,通货膨胀,贬值,泡沫经济,人民币增值是好事还是坏事,股票是怎么一会事
汇率就是一种货币和另外一种货币兑换时候的价钱,比如说1美元可以换7.5元人民币,这7.5就是汇率;
通货膨胀我认为就是物价暴涨,达到老百姓不能承受的程度;
贬值,举个例子说吧比如说现在1美元可以兑换7.5元人民币,如果升到1美元可以兑换8元,也就是高于7.5元就说明人民币贬值了;
泡沫经济我认为就是一种被炒作出来的现象,把某一种行业抬高到很高的位置,夸大好处,几乎全民都想参与的程度,比如说本来一种东西价钱正常价位只有15元,被人炒作说这个东西很好,怎么怎么,然后一路飙升到100元,这就会形成泡沫,价钱肯定会跌下来,这个时候就泡沫破灭;
人民币增值是好是坏对老百姓来说这就要看你是干什么的拉,如果是搞出口的,是按美元结算,这就划不来,搞进口的按美元结算就划算;
股票是公司为了募集资金发行的一种股份凭证,这要进过相关部门审核之后才能发行的,比如说一个公司发行10000股,每股9元,发行以后这10000股就被炒股的人买了,这个公司就募集到90000元钱来投资。
以上是我的理解,仅供参考!
❾ 谁能用通俗的语言描述90年日本泡沫经济问题包括原因,经过,结果,汇率问题等等
1986年12月到1991年4月,是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时间。
在上述时间段,日元升值,货币宽松,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高,资产效应使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人们心态高昂浮躁,整个经济如同吹起的肥皂泡。
1985年"广场协定”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就是 你本来买外国的东西 之前要2块5变为了只要一块钱,相反的 另外国家本来花一块钱可以卖十个日本馒头,现在只能买4个了。
日本的日元变值钱了 于是 好多地方 好多人都来凑热闹 日本本来就是想往外卖东西的 它的钱
变贵了之后 对其影响重大
既然国外的自己控制不了 那只能调整国内。于是采取了扩内需的财政政策,下调银行利率 就相当于 你100万放银行100年给你100块 你还愿意吗 。所以 索性不存了 拿出来做点投资
再于是,不是投到生产 就是房地产
“1986年日本土地价格陡然上涨 东京都中心地区商业用地价格变为1983年的350%,住宅价格增长300%并一直持续到1991年,1990年日本土地总值达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4倍,相当于当年日本GDP的5倍多,与此同时日经指数翻了两倍多,股票市值从224.2万亿日元增加到890万亿日元,增加了4.7倍,是当年名义GDP的2.23倍”
详情参照中国
1989年日本银行上调贴现利率 你存100万 100天 给你10万 你存不存 就是这个道理
股票有风险 还不如 存银行 。股价地价暴跌,房地产价格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❿ 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汇率大概是多少
记得最牛时候达到了1比10~1RMB换10JPY~
那时候在日本随便赚点钱就能换大把大把的人民币,是个很奇葩的时代~且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