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哪些项目属于汇率决定理论

哪些项目属于汇率决定理论

发布时间:2021-08-24 18:03:12

❶ 简述汇率决定说及其内容有哪些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

❷ 汇率的决定理论属于什么经济学的范畴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❸ 汇率决定理论的介绍

汇率决定理论(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Theory)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汇率决定理论随经济形势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为一国货币局制定汇率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资产市场说又分为货币分析法与资产组合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又分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❹ 下列出现最早的汇率决定理论是: A购买力平价说 B利率平价说 C国际收支说 D资产市场说

应该是选A
购买力平价学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
利率平价学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
1944年到1973年布雷登森林体系实行期间,各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这一期间的汇率决定理论主要
是从国际收支均衡的角度来阐述汇率的调节,即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
1973年,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决定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资本市场说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了汇率理论的主流。

不过要是算最早的话应该是国际借贷学说选项没有就是了

❺ 如何理解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周五(2012.5.4)撰文称,从现阶段人民币汇率的价值基础和供求均衡两个层面,以及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当前人民币汇率基本处于合理均衡水平】。汇率决定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分析汇率受什么因素决定和影响。主要有国际借贷学说、购买力平价学说、利率平价学说、国际收支学说、资产市场学说等。【这些理论都有优点,但也都有不足。】一种理论只能针对汇率决定的某一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阐述。同一种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解释能力也是不同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全能的汇率决定理论。但是已有的汇率决定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替代的,它们一起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汇率决定汇率决定理论示意图理论体系。

❻ 古典汇率决定论包括

古典汇率决定理论

(一)铸币平价说

金铸币流通时期,由于两种金铸币都由金铸成,所以两种铸币的汇率由两种铸币的含金量决定,这个比值叫做铸币平价或者金平价。同时外汇供求也会使汇率离开铸币平价而波动,另外金铸币的结算和运输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所以黄金输送点也会制约汇率的波动幅度。因为,如果汇率的波动过大,以致超过运送和熔铸贵金属可能节省的费用,那么就不会再去购买外汇。所以汇率波动的范围不超过:铸币平价+/-输送黄金相关的费用。

(二)国际借贷说(国际收支说)

金本位制时期流行,也称为国际收支说,认为外汇汇率变动由外汇供求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间商品进出口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在国际债权债务关系中,主要是一定时期之内需要及时支付的流动债权债务影响该时期的外汇供求状况。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应收)多于流动负债(外汇应付)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当一国流动负债(外汇应付)多于流动债权(外汇应收)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外汇汇率上升。

这一学说探讨了国际收支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但是未触及汇率决定的基础,也没有分析影响汇率变动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

(三)一价定律(可视为购买力平价说的假设条件)

1.含义:在无贸易摩擦和完全竞争的情况下,若以同一种共同货币标价,在不同市场上销售的相同商品拥有相同的销售价格。

2.导致以上结果的机理是:在完全竞争和无贸易摩擦的条件下,套利行为会使得两个国家的同类商品价格趋同。

3.结论:若一价定律成立,则汇率必然等于该商品以另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之比。

(四)购买力平价说

1.理论背景:它是一种有很长历史且影响深远的汇率理论,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是一价定律在开放经济下的扩展,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

2.假定:位于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是同质的;商品的价格能够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价格黏性;交易成本为零。

3.核心思想:两种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购买力决定。而货币购买力实际上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所以,汇率实际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这个比被称为购买力平价。可以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五)利率平价说

1.理论背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1920年前后凯恩斯等人完整阐述;

2.理论特点(与购买力平价相比较):

(1)短期内的汇率决定;购买力平价是中长期的汇率决定。

(2)从金融市场中资金供求角度,即从资产价格水平(利率)的角度来分析汇率;购买力评价是从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购买力角度,也就是是从实物经济的商品价格水平角度来分析汇率。

3.基本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由凯恩斯提出,该理论表明,远期汇率的基本决定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与国内本币资产不同,投资于国外资产时,其回报不仅取决于本身的利率或者资产价格,还取决于汇率波动。在资本流动和资产完全可替代的条件下,如果国内资产的预期回报率高于外国资产,则国内外投资者都只愿意持有国内资产,而不愿意持有外国资产;反之则反。要让投资者无差异地同时选择持有国内资产和外国资产,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即两种资产的相对预期回报率必须等于0。(六)汇兑心理说

该学说是从人的主观心理角度对汇率进行分析。它是法国学派提出的,代表人物是艾尔弗雷德·阿夫塔里昂(Alfred Aftalion)。他以法国情况为背景,提出在经济混乱的情况下,汇价变动与外汇收支、购买力平价的变动并不一致;此时,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及预测。每个人对外币有不同的主观平价,而影响主观平价的因素包括对国际收支、政府收支、资本流动、外汇管制措施等多方面的预测评价。

汇兑心理说突破了汇率由外汇收支和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论述,并引入了人们心理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不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预期确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不过,这一学说过分强调主观心理因素,但实际上,人们的心理预期离不开特定的客观环境,并不是完全捉摸不定的。

❼ 急求!汇率决定基本理论四个内容

(一)国际借贷说
国际借贷说,也称外汇供求论,由英国经济学家葛逊(G•L•Goschen)于1861年在其出版的《外汇理论》(The Theory of Foreign Exchange)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流行。
该理论认为,外汇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的变动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即将外汇汇率看作是外汇的价格,其波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收支所引致的国际债权债务关系,即国际借贷决定的。国际借贷的差额是决定汇率变动的基础。如果一国的债权大于债务,国际市场上对该国货币供不应求,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反之则下降。在国际借贷中,只有那些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的供求关系。对于那些虽然形成了借贷关系但没有进入实际支付阶段的,也叫固定借贷,并不会马上对外汇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一般认为该理论只能解释短期汇率的变动,但无法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
(二)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 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又称PPP理论,起源较早,后来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在《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 and Foreign Exchange, After 1914)一书中加以系统阐述,是汇率理论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一价定律是购买力平价说的基本假设前提。
该理论认为,货币的价值在于其购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也就是说,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即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从静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的汇率取决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从动态的角度考察汇率的决定及变动,说明的是某一段时期内两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取决于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或物价水平)的变动率之比。实际上,相对购买力平价是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基础上考虑了两国货币的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三)汇兑心理说
汇兑心理说是国际借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的结合,由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A•Aftalion)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提出的外汇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需要外汇是因为要购买商品与劳务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具有效用)。效用是外汇的价值基础,真正的价值在于其边际效用。而这又是人们主观心理决定的。人们主观上对外汇的评价不同,造成了外汇供求的变化,导致汇率的变动。它说明了客观事实影响主观评价,而主观评价又反过来影响客观事实。如外汇供给增加,边际效用下降,心理评价降低,汇率就会下跌。这种主观评价下外汇供求均衡时形成的汇率,就是外汇市场上的实际汇率。该学说的基础是主观效用论,主要解释了短期汇率的形成,但是不能说明长期汇率的决定基础。
(四)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又称远期汇率论或利率裁定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M•Keynes)于1923年提出,后由其他的经济学家如爱因齐格(Einzig)等发展而形成。
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去获取较高的收益。但是投资者在比较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的时候,不仅考虑两种资产利率提供的收益率,还要考虑两种资产由于汇率变动所造成的收益变动。套利者为了规避汇率风险,往往将套利业务与掉期业务同时进行。即投资者将资金调往高利国获取利差的同时,卖出远期高利率国货币,买进远期低利率国货币。结果造成远期外汇市场上高利率货币贴水,而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随着这种套利活动的不断进行,远期价差就会不断扩大,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完全相同,这时远期汇差正好等于两国利差,利率平价成立。利率平价说在描述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关系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忽视了外汇管制、交易成本、投机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按照利率平价去预测远期汇率往往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的差异。

❽ 汇率决定理论有哪些有什么分类

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两种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是汇率决定的基础回,并在下列主要因素影答响下,汇率不断变动。
(1)国际收支:其中外贸收支对汇率变动起决定性的作用。外贸顺差,本币汇率就上升;反之,就下跌。外贸收支直接影响外汇供求。
(2)通货膨胀:既直接关系到货币本身实际代表的价值与购买力,又关系到商品的对外竞争能力与对外汇市场的心理影响。通货膨胀减缓,本币汇率就上涨;反之则下跌。
(3)利率水平对资本的流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高利率水平可吸引国际短期资金流入,提高本币汇率;低利率则反之。80年代前半期美元坚挺,即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的结果。
(4)各国的汇率政策:汇率政策虽然不能改变汇率的基本趋势,但一国根据本国货币走势,进一步采取加剧本币汇率的下跌或上涨的措施,其作用不可低估。
(5)投机活动: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外汇投机活动。有时能使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的合理幅度。
(6)政治事件:国际上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对汇率的变化也有重大影响。

❾ 传统汇率理论包括什么

传统汇率理论包括:

  1. 汇率理论是货币的对外价格-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的理论模型内,也容称之为汇率决定理论。其中心思想为:汇率决定于外汇供求。西方汇率理论错综复杂,流派纷呈,有传统汇率理论,也有现代汇率理论;有论证汇率决定的,也有说明汇率变动的。

  2. 汇率理论作为金融理论的一部分,伴随着汇率制度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由一种附属理论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理论。

❿ 汇率理论的理论内容

(一)价格不变货币模型
二战后,Mundell和Fleming把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引入经典的IS-LM模型,提出了静态 Mundell-Fleming模型。该模型是商品价格刚性的假定前提下通过货币市场均衡得出的汇率决定模型,有一定意义。然而价格不变的假定与现实明显不符,这使得该模型的实际运用价值有限。
(二)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20世纪70年代,弗兰克·穆萨和贝尔森假定商品市场价格调整是及时和完全的,资本市场是高度发达和充分流动的,因此购买力平价成立,同时利率平价也成立,进而运用典型的货币主义分析方法,得到商品价格完全弹性条件下的两国间汇率决定模型。该模型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和变动中的作用。然而,该模型关于商品价格完全弹性的假定同样不符合现实,因而该模型在许多场合通不过检验。
(三)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976年,Dornbusch提出了黏性价格货币模型。他假定,资本市场完全流动,资产可完全替代,短期内商品价格调整不具备完全弹性,因而购买力平价只有在长期内才能成立,而短期内汇率可以偏离长期均衡值,偏离幅度受市场首先是货币市场失衡和预期等因素影响。按照该模型,资本市场对经济中的各种内外冲击会做出瞬间反应,而产品价格存在粘性,因此汇率变动短期内存在“超调”现象, 这就一定程度地解释了短期中汇率偏离由购买力平价决定的长期均衡汇率的现象。该模型因此也被称为“动态的Mundell-Fleming模型”。但遗憾的是,在许多场合,其对现实汇率的预测和解释仍显得偏差较大。
(四)REDUX模型
20世纪80年代,宏观经济学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是构造出了一个具有坚实微观基础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从而开创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1995年,Ob-stfeld和Rogoff共同提出了REDUX模型,这是一个跨期 (Intertemporal)均衡分析模型。该模型假定所有产品价格都遵循一价定律,从而本国与外国价格指数存在购买力平价关系,然后再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效用函数引申到本国典型家庭终生效用函数、消费函数及价格指数中,通过最优消费、产出和货币持有量均衡保证家庭效用最大化,最后通过跨期分析寻求稳定状态值,进而得出名义汇率的市场均衡值。按照该模型,均衡的名义汇率决定于两国(对数形式的)各自均衡的货币供给之差以及两国各自均衡的消费需求之差。 REDUX模型经过后人的改进后,对短期汇率的预测有一定准确性,而且其得出的“长期而言货币中性,超调的汇率会逐渐向长期均衡值靠拢”的结论对长期中名义汇率的走势也有一定解释力。但总的而言,该模型对汇率运动的解释力还不能令人满意。
我们不难看出,上述现代汇率决定理论模型与传统汇率决定理论相比,越来越倾向于用一般均衡分析代替局部均衡分析,用动态分析代替静态分析,用侧重存量分析代替侧重流量分析,而且假定前提越来越贴近现实,因而对名义汇率的解释力、预测力越来越强。但遗憾的是:总的来说,现代汇率决定理论对于名义汇率的解释力和预测力仍然存在较大误差。

阅读全文

与哪些项目属于汇率决定理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外币报表折算中利润表汇率选择 浏览:848
中利集团与意大利 浏览:344
农行理财产品本利丰可靠吗 浏览:144
消费金融公司催收部门组建 浏览:307
唯品会金融上海有限公司 浏览:196
财务融资包括哪些 浏览:987
海口广发证券电话 浏览:701
江苏省信托公司排名 浏览:153
小米股票走势图 浏览:491
理财收益对比表 浏览:977
国美金融贷款属于正规公司吗 浏览:339
哪个投资理财公司大 浏览:84
山东亨利医药融资 浏览:571
东方证券义乌营业部 浏览:634
中信证券南京分公司 浏览:326
环保监测上市公司 浏览:736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背景 浏览:103
外汇下单员靠谱吗 浏览:33
阜阳金融服务之星评选 浏览:125
北京麦田佣金几个点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