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计算货币贬值率
货币贬值率的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因实际问题,货币贬值率也常通过物价计算,公式为:货币贬值率=(现价-原价)/现价。
货币贬值率亦称通货贬值率。货币贬值后单位货币减少的含金量与单位货币原有(或现有)含金量的比例。
采取货币贬值的措施,旨在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即降低本国货币的价值,以扩大本国商品的出口和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达到改善国防收支状况的目的。
(1)人民币汇率变化率公式扩展阅读:
货币贬值的好处:
1、货币贬值在国内引起物价上涨现象。但由于货币贬值在一定条件下能刺激生产,并且降低本国商品在国外的价格,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把它作为反经济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2、汇率工具常用于调节一国国际收支失衡,各国政府都希望使用汇率工具使失衡的国际收支恢复平衡,特别是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多使用本币贬值的策略,希望通过本币的贬值。
一方面降低本国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增强本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增加出口额,另一方面,提高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本币价格,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在本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减少进口。
总之,通过本币汇率的下调扩大出口,缩减进口,使贸易收支以至国际收支逆差缩小,恢复平衡,甚至出现顺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货币贬值率
② 汇率是如何计算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汇率升高是“-”;汇率降低是“+”。
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就是人民币换取的美元多了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就是美元换取的人民币多了
希望采纳
③ 人民币汇率是怎么算的
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前一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对美元等主要货专币的汇率,属各银行以此为依据,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浮动幅度内自行挂牌。
当前我国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中间价上下2%的范围内波动,兑林吉特和人民币兑卢布在中间价上下5%的范围内波动。非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在中间价水平上下3%的范围内波动。
④ 美元汇率6.82,人民币和美元怎么换算 是怎样的公式
1、如果美元汇率6.82,那就是一美元可以兑换6.82元人民币,100美元兑换682元人民币。回
2、美元对人民币汇答率公式:100美元(USD)=汇率*100人民币=630.43人民币(CNY)
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是导致美元贬值的根本原因。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系统和房地产市场造成巨大打击,进一步加剧了美元的贬值趋势。
(4)人民币汇率变化率公式扩展阅读
1、2002年以来美元开始持续下跌。以一篮子货币加权计算,美元汇率从2001年以来贬值了37%。2007年9月之后,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元更是出现急剧下跌的态势,对16种主要货币的汇率全线下滑。2008年,美元汇率的走势充满了不确定性。
2、由于美国经济可能出现滑坡甚至衰退、次贷危机可能继续恶化,加之投资者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心受到影响、各国央行纷纷减持美国国债,2008年美元可能出现继续下跌的趋势。但是,由于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美国经济出现短暂下滑之后也可能继续维持。
⑤ 汇率怎么计算
汇率不是固定公式计算出来的,汇率是由外汇市场决定,而外汇市场又是由利率,通货膨胀,国家的政治和每个国家的经济等原因影响的。所以汇率是有多方面因素影响。
1、国际收支
在投资理财中,国际收支状况是一国汇率变动的直接原因,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就会引起外国对该国货币需求的增长与外国货币供应的增加,顺差国的汇率就上升;
反之,一国国际收支逆差,它的货币汇率就下降。例如,美国对前西德的贸易逆差使美元兑西德马克的汇率从1982年的3.4390跌至1988年底的1.7685,跌幅高达48.6%。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至今还坚持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说。
2、经济增长率
两国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往往构成汇率变动的基础,因为它会影响对外贸易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的调整。一般而言,经济增长加速,国内需求水平提高,会引起更多的进口,从而造成本国货币汇率向下的压力。
(5)人民币汇率变化率公式扩展阅读:
标价
(1)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100、1000、10000)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出多少单位本国货币。就相当于计算购买一定单位外币所应付多少本币,所以叫应付标价法。
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日元、瑞士法郎、加元等均为直接标价法,如日元119.05即一美元兑119.05日元。
在直接标价法下,若一定单位的外币折合的本币数额多于前期,则说明外币币值上升或本币币值下跌,叫做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如果要用比原来较少的本币即能兑换到同一数额的外币,这说明外币币值下跌或本币币值上升,叫做外汇汇率下跌,即外币的价值与汇率的涨跌成正比。
(2)间接标价法
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它是以一定单位(如1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欧元、英镑、澳元等均为间接标价法。如欧元0.9705即一欧元兑0.9705美元。
在间接标价法中,本国货币的数额保持不变,外国货币的数额随着本国货币币值的对比变化而变动。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少,这表明外币币值上升,本币币值下降,即汇率下降;
反之,如果一定数额的本币能兑换的外币数额比前期多,则说明外币币值下降、本币币值上升,即汇率上升,即外币的价值和汇率的升跌成反比,更多资料可以在福汇环球金汇上查看。
⑥ 求入世至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情况
为了扭转通货紧缩不利局面,政府一直在努力各种举措:扩大国债发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连续降息、提高出口退税率、扩大财政支出,近期又大幅加薪以刺激内需。然而宏观政策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一些学者提出通过货币贬值以启动出口、促进价格回升的建议,并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试图从影响汇率变化的基本因素入手,并分析实际汇率升值的原因,从而得出世纪之交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的结论,并对“贬值有益论”的主要论点进行商榷。
一、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根据国际金融理论,影响汇率变化的长期因素主要有国际状况、通货膨胀差异和经济增长率差异,它们在较长时间内对汇率变化的作用,决定了汇率的基本走势。而短期因素主要是指一些左右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主要有利率、央行干预和预期因素。
经常项目包括进出口贸易、利息、利润及劳务支付等。贸易收支是主要部分,我国从1994年开始一直保持着出口顺差,1999年上半年一度出现负增长(1999年一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7.95%,二季度微升1.3%,但目前已得到恢复,7月增长7.5%,8月增长17.8%,数据来源于《经济参考报》9月20日),9月更是增长了20%。按照这样的势头,我国今年总的贸易顺差将达到或超过去年的水平,即约400亿美元。
资本项目反映了资本的流动,外资流入我国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该项占外资总额的70~80%,资本项目在1997年减小的情况下,1998年出现了63.2亿美元的逆差,反映出近期资本外流问题很突出。正因为资本外流,才使1998年经常项目有近300亿美元顺差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仅仅增长了51亿美元。
外汇储备项目近几年增长很快,但从1998年开始增幅减小。截止1999年9月底,外汇储备已经突破15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充足构筑了汇率稳定的坚实后盾。去年10月中旬国家放松对居民出境用汇的限制正是一种反映,但是超额外汇储备增大了机会成本,导致直接经济效率的损失。
我国的市场潜力,低成本优势和经济高增长都决定了外资持续进入中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较长期趋势。因此国际收支状况支持人民币的稳定。
通货膨胀差异也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通货膨胀率较高国家货币的汇率趋于下跌,而低通胀率国家的汇率趋于上升。有必要指出,1994年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开始持续下降,一直到今也没有回升趋势,1998年生产资料价格较上年下降3.1%,1999年一、二季度又分别下降5.4%和5.99%(数据来源于《经济参考报》1999年9月29日)。所以1994年至1996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并未构成对汇率贬值的压力。
目前我国出现通货紧缩情况,实际上支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的对内购买力实际上是增强了。
经济增长差异对汇率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来看,高的经济增长率会对本国币值的稳定起到较长时间的支持作用。1998年我国GDP增长7.8%,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而1999年也超过了7%。与此相反,美联储去年两次加息,反映出美国对通货膨胀升温及经济增长有可能会放慢的担心。
但从影响汇率变化的短期因素来考察,人民币汇率稳定确实受到压力。
利率方面,央行自1996年以来已经连续七次降息。受降息影响,外商在华利润的利息收入减少使得外商将其兑换成外汇流回投资者所在国,同时也影响到外资流入的规模。同时降息导致了逃、套汇的增加。1998年上半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267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40亿美元,而同期国家外汇储备仅仅增加7亿美元(数据来源于《国际商报》1999年2月15日)。这说明,国际收支顺差所余外汇,绝大部分未结汇卖给国家却留在企业和个人手中,更有一部分已经外流。降息的一个负效应是对汇率稳定构成威胁。
我们认为目前不要再降息了,降息已接近“流动性陷阱”的水平。1999年11月1日开始对存款利息征税将使一年期利率仅有1.8%水平,已经低于美国同期利率水平。目前可考虑利用通货紧缩、发债成本低的条件加大国债发行量,并适当扩大央行基础投放。
从央行干预角度,央行一再重申不贬值的承诺。我国实际上采用了名义汇率作为反通胀的工具,从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已具有相当一致信和可信度,有理由相信政府仍然会维持名义汇率不变的稳定方案。
综上所述,人民币稳定有坚实基础。而由决定人民币长期均衡的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易纲作出权威性的估计:美元与人民币之间可贸易品购买力平价,1993年底为1∶7,1994年底为1∶7.3,1995年底为1∶7.5。1996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人民币对内购买力不断增加,我们认为目前可贸易品平价大约仍为1∶7,而目前的名义汇率为1∶8.27,这就是说人民币从长期趋势看仍有升值的空间。
二、实际汇率升值并不表示汇率高估
实际汇率的涵义有好几种,本文中的实际汇率是指名义汇率用两种价格水平调整后的汇率,用公式表示为:
Er=E·P*/P
式中Er为实际汇率,E为名义汇率,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物价指数。
实际汇率可以测度两国间产品相对竞争能力的强弱,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汇率Er可表示为E·P*与P的比例,在此处P*是美国国内价格水平,它是用美元表示的一个美国商品篮子的价格,用E代表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其单位是RMB/,因此E·P*代表了用人民币表示的一个美国商品篮子的价格,由此Er实际上表示了用人民币表示的美国与中国商品的价格之比。实际汇率上升(实际汇率贬值)意味着相对于美国商品,中国商品在价格上更具有竞争力。
对Er=E·P*/P取对数然后求导,我们就得到:△Er=△E+△P*-△P
每个变量左边的“△”代表其变量的以百分比计算的变化率。由上式计算,199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20.4%〔21.7%(中国通胀率)-2.6%(美国通胀率)+1.3%(名义汇率升值)〕,1995年人民币实际升值了14.8%,1996年再度升值了约3%。这三年累计实际升值38%,其中通货膨胀占据了相当大部分。而从1997年开始实际汇率开始贬值,这也主要是因为我国物价持续走低。有学者由1994年外汇汇率并轨后至1998年3月实际升值24%推断出人民币实际汇率已经被高估,因此建议贬值。我们有不同的看法:
1.人民币基期汇率定值过低。李罗力等通过模型研究发现1994年汇率并轨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如果是7.7,当年就有可能实现对外贸易的平衡,同时当年的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可能为15~17%,因此当时过低估计了人民币币值。因此随后几年实际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是对当初币值低估的纠正。同时前文已分析1994年消费物价指数上升21.7%,可是影响出口成本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却在1993年大幅升值后下降,以消费物价指数代替可贸易品价格指数变化来计算实际汇率,会出现结果偏大的情况,即实际汇率并没有24%的升幅。
2.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传递程度比较低。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化引起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例如假设即期汇率1$Κ8.3RMB,一台中国制造电视机4150元,折算为美元为500$。如果人民币升值10%至7.47,这时以即期汇率该电视在美国应该以555.6(4150÷7.47)出售,但由于竞争激烈,厂商只能以530$出售,这说明汇率变化的传递是不完全的,530/500Κ1.06,即价格仅上升了6%,汇率传递程度为60%,其余40%被本国厂商以成本提高或利润缩小代价吸收掉了。我国目前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需求价格弹性较高,也就是说,汇率变化的传递程度较低。我国许多国内名牌产品在国外市场只能在地摊上出售即是反映。
3.人民币在1994-96年大幅实际升值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这充分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从本质来上讲劳动生产率才是决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的基础,而我国由于可以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举,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会高于美国,这也支持人民币趋强。
根据以上三点,我们认为,仅根据实际汇率升值即断定实际汇率已经明显高估,过于随意。而Balassa-Sanmuelson效应显示出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往往高于非贸易品生产率,超过程度越高,总的生产力增速越快,非贸易品的价格相对于可贸易品的价格就越高,国内货币的实际价值以物价指数衡量就升值得越快。因此,实际汇率升值不一定导致以贸易品价格衡量的国际竞争力的损失。
三、对“人民币贬值有益论”主要观点的质疑
1.“贬值将大幅度提高出口竞争力”
我国的出口主要是由外国对我国商品的需求决定的,而后者又取决于外国居民的收入状况与出口商品价格,货币贬值对出口的影响还要考虑:(1)进口商品弹性问题,只有当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小于-1),贬值才能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状况的效应。(2)货币贬值将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使该国贸易条件恶化。(3)从汇率变化到贸易收支的改变,存在着时滞,该段时期外贸状况将会继续恶化。这说明通过贬值大幅度增加出口,在理论上即有重重制约,而且亚洲国家在币值深度贬值后,出口状况并未好转,几乎无利润可得。实际上1998年我国外贸出口滑坡主要在于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拉丁美洲、俄罗斯都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阶段,国内经济衰退,其收入下降,对进口需求大幅降低。而在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情况下,去年前9个月我国外贸出口已取得增长也说明在东亚国家经济回升后其经济恢复为吸收中国产品提供了支持。此外我国采取的提高出口退税率、赋予私企外贸自营权、简化结汇手续、打击走私等多项措施都有力地推动了出口。
⑦ 汇率是如何计算的。计算公式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内的价格。汇率计容算:
1. 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旧汇率/新汇率-1)*100
2. 间接标价法:
汇率升贬值率=(新汇率/旧汇率-1)*100
结果是正值表示本币升值,负值表示本币贬值
要注意的是,汇率是不断波动的。
汇率公式:1/实时汇率。
1/6.6974≈0.1493。所以,需要0.1493美元就能购买1人民币。这就是人民币/美元货币对,货币位置就要反过来了。
【1美元可换人民币6.6974元】 也就是说1美元约等于7元人民币
(7)人民币汇率变化率公式扩展阅读
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下降,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上升,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⑧ 汇率公式
汇率兑换计算公式
【
wtojob.com
外贸外语人才门户
-
世贸人才网
2010-04-30
】
汇率是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的比率,
也就是一种货币交换另一种货币的比价。
因
此汇率也称汇价。
如以
1
个
/100
个外国货币作为标准,
折合成一定数额本币,
称为直接标价
法。我国及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如以
1
个本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
称为间接标价法。英、美采用间接标价法。
一、外汇买入价和卖出价
银行经营外汇买卖业务分买入价和卖出价,
买入价又分为现汇买入价和现钞买入价。
银
行的标价顺序一般为现汇买入价
/
现钞买入价
/
卖出价。出口商把出口外汇收入卖给银行用现
汇买入价,其公式为:
外汇金额×银行买入汇率
=
本币金额
例如,
出口收汇
80000
美元,
按结汇当日银行买入牌价每百美元为人民币
750
元,
计算
如下:
80000
×
750/100=600000(
人民币元
)
进口商向银行买入外汇用卖出价,其公式为:
外汇金额×银行卖出汇率
=
本币金额
例如,
进口用汇
80000
美元,
设购汇当日银行卖出牌价每百美元为人民币
752
元,
计算
如下:
80000
×
752/100=601600(
人民币元
)
。
进出口
业务一般都以外币现汇结算,
但有时也会发生外币现钞收支。
例如,
客户来访
洽谈业务时购买少量样品,当场以外币现钞支付。
⑨ 人民币升值率是如何计算的
一种计算法是:升值率=(基期汇率—报告期汇率/基期汇率)*100%。另一种方法是,分子不变,分母用报告期汇率。
两种方法在汇改初期汇率变化不大时,计算结果非常相近。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差距越来越远。
那么,两种计算方法经过比较,后一种更接近实际。原因如下:
一、前一种方法运用汇率的直接标价法,计算的实际上是美元的贬值幅度,而非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二、要计算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应首先换算成间接标价法,即不同时期1元人民币兑换的美元的数量,然后,用基期的数量—报告期的数量,再除以基期数量,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经过计算对比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正是这样的结果。
(9)人民币汇率变化率公式扩展阅读:
人民币升值原因
第一:实际有效汇率
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
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
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
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第二: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
一般来说,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仅涉及到可贸易商品,并且没有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因而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但是,人民币币值即使没有UNDP估算的那样高,也不至于像现行的汇率那样低。
第三:国际收支
人民币升值漫画“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
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
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