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阻力成反比
唉!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是你给你分很少,算了吧,反正我现在也是很无聊!呵呵!说笑的。设动力为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用你的扛杆尺调给一个动力臂以及阻力臂一个长度,即F1=?, F2=?,那个问号是你自己要调的数据,你要调多少随便你,然后根据公式F1*L1=F2*L2,通过你刚才调的L1,L2代入得到钩码的比例,例如L1=1,L2=2,那么你的动力钩码以及阻力钩码的比例就是2:1了,这懂吧?就是动力边挂两个钩码,阻力挂一个(这是相对说的,不一定要2:1,我只是举例,具体挂多少要看你调的L1,L2为多少)这时候平衡了,把它挂在支架上,然后看重点:公式F1*L1=F2*L2,两个力臂不变就是你不必去理L1,L2了,你想想,L1,L2不变可,F1增大F2必然要跟着增大,因为你要保证两边的乘积不变嘛!这时候你就可以设置数据了,例如F1增加一个F2也增加一个,F1增加F2也增大两个......就这样你喜欢设置几组都行。在两个力臂不变的情况下F2随着F1增大而增大,成正比。 对了那个弹簧测力计是拿来称钩码的这样才能得出F=多少N,细线是挂钩码的,具体语言你组织吧。呵呵!
B. 在杠杆平衡时,如果动力臂和动力保持不变,那么阻力和阻力臂有什么关系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臂乘以动力等于阻力臂乘以阻力,所以当动力臂和动力不变,即动力臂与动力的乘积保持不变,则 阻力和阻力臂成反比关系。
C. 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什么情况下不是呢
初中物理,记不太清楚了.其实你现在记的这个结论本来就是不完全的,还不如捅破窗户纸说稍微深一点的.高中就会学到:力×力臂=力矩,而且力矩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顺时针转动”,一个是“使物体逆时针转动”.在一个可转动物体(也包括杠杆)平衡时的充要条件就是两个力矩相等,这个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时对的.至于什么动力、阻力的,忘记它们好了,中考也不会这么考,用高中的知识保证你做不错题
D. 在杠杆平衡的情况下动力臂和阻力
唉!这个问题很简单.只是你给你分很少,算了吧,反正我现在也是很无聊!说笑的.设动力为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用你的扛杆尺调给一个动力臂以及阻力臂一个长度,即F1=?,F2=?,那个问号是你自己要调的数据,你要调多少随便你,然后根据公式F1*L1=F2*L2,通过你刚才调的L1,L2代入得到钩码的比例,例如L1=1,L2=2,那么你的动力钩码以及阻力钩码的比例就是2:1了,这懂吧?就是动力边挂两个钩码,阻力挂一个(这是相对说的,不一定要2:1,我只是举例,具体挂多少要看你调的L1,L2为多少)这时候平衡了,把它挂在支架上,然后看重点:公式F1*L1=F2*L2,两个力臂不变就是你不必去理L1,L2了,你想想,L1,L2不变可,F1增大F2必然要跟着增大,因为你要保证两边的乘积不变嘛!这时候你就可以设置数据了,例如F1增加一个F2也增加一个,F1增加F2也增大两个.就这样你喜欢设置几组都行.在两个力臂不变的情况下F2随着F1增大而增大,成正比.对了那个弹簧测力计是拿来称钩码的这样才能得出F=多少N,细线是挂钩码的,具体语言你组织吧.
E. 杠杆不平衡时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示意图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B8%DC%B8%CB%B2%BB%C6%BD%BA%E2%CA%B1%B5%C4%B6%AF%C1%A6%B1%DB%D3%EB%D7%E8%C
这有两张
F. 杠杆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什么情况下不是呢
初中物理,记不太清楚了。其实你现在记的这个结论本来就是不完全的,还不如捅破窗户纸说稍微深一点的。高中就会学到:力×力臂=力矩,而且力矩是一个矢量,它的方向只有两个,一个是“使物体顺时针转动”,一个是“使物体逆时针转动”。在一个可转动物体(也包括杠杆)平衡时的充要条件就是两个力矩相等,这个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时对的。至于什么动力、阻力的,忘记它们好了,中考也不会这么考,用高中的知识保证你做不错题
G. 杠杆平衡公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如果算上杠杆自重,如何计算
需要使用微积分知识来处理这种情况,其基本原理仍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铁棒上的一个质量微元 密度*横截面积*长度微元,即rho * s * dl
该微元的重力为:rho * s * dL * g
然后该微元的力矩:l * rho * s * dl * g,其中l为该微元距离支点的距离。
再对l积分,积分下限为0,上限为铁棒的端点。
应该明白了吧,自己算算,不明白再讨论哈
H. 阻力臂和动力臂怎么区分
1.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
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用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有字母F2或用F阻标出.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或L动标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或L阻标出.
3.力臂的画法: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上,符号指明哪个线段是力臂,并写出字母L1或L动.力臂常用虚线画出.
I. 怎么看杠杆的阻力臂和动力臂
初中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通常用L2表示。
如下图:
(9)杠杆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扩展阅读:
阿基米德对杠杆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方面,而且据此原理还进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据说,他曾经借助杠杆和滑轮组,使停放在沙滩上的桅船顺利下水。
在保卫叙拉古免受罗马海军袭击的战斗中,阿基米德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远、近距离的投石器,利用它射出各种飞弹和巨石攻击敌人,曾把罗马人阻于叙拉古城外达3年之久。
这里还要顺便提及的是,关于杠杆的工作原理,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记载过。
战国时代的墨家曾经总结过这方面的规律,在《墨经》中就有关于天平平衡的记载:“衡木:加重于其一旁,必锤——重相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平衡量的一臂加重物时,另一臂则要加砝码,且两者必须等重,天平才能平衡。
这句话对杠杆的平衡说得很全面。里面有等臂的,有不等臂的;有改变两端重量使它偏动的,也有改变两臂长度使它偏动的。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J. 什么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以支点为中心分开一块木头,那么用力的那个位置到支点就是动力臂,而另一半便是阻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叫作“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2叫作“阻力臂”。如果把从动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点到支点的棒长距离作为阻力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认识不清所致。
(10)杠杆平衡动力臂和阻力臂扩展阅读:
关于力臂的注意点
1、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的数学模型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点”为杠杆的支点;“线”是力的作用线,即通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力臂理解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长度”。
2、作用在同一个点上的几个力,若它们的方向不同,那么力臂一般不同。
3、若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这个力的力臂就一定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