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一般来说,融资融券的最低门槛是20w,开户满6个月,杠杆是1:1左右,具体每个券商的情况或许有些偏差。
2. 资管计划中股票杠杆比例不超过1 是什么意思
就是资管计划中优先级和劣后级应该至少是1比1。
3. 刘姝威为什么致信证监会
据万科独立董事刘姝威个人微信公众号1月30日消息,刘姝威致信证监会并刘士余主席称,请求证监会命令钜盛华已经到期的七个资产管理计划立即清盘,不得续期。刘姝威表示,万科是A股市场的蓝筹股,是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共同积极抢购的股票。钜盛华违规持有万科6.88%的股份,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刘姝威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通过九个资产管理计划合计持有万科股份的10.34%,九个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均为2倍,其中,七个资产管理计划已经于2017年11月和12月到期,该七个资产管理计划合计持有万科股份的6.89%。
1月29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股东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的《告知函》显示,钜盛华已于1月26日将持有并质押给天津盈万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万科6669.6496万股无限售流通A股办理解除质押,并已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办理完成质押解除手续。本次解除质押占万科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60%。
截至1月26日,钜盛华通过普通证券账户直接持有万科A股股票共计9.2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39%;累计质押股数为8.5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78%。
4. 刘姝威炮轰宝能系绕开续期监管吗
延长清算期,绕开“续期”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刘姝威在致证监会信中表示,根据2016年7月18日起施行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第四条第四项,第十四条第三项,第十六条第二项,钜盛华已经到期的七个资产管理计划应当于2016年11月和12月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资管公司找来银行给做配资,赔钱的话用自己的资金先赔,银行拿来配资的资产给予固定收益,或者是赔钱时银行只承担一小部分,赚钱时银行也只赚一小部分。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收购,宝能系资管计划就是这种杠杆收购方式。”一位曾在银行工作的人士向蓝鲸房产表示。
5. 借助金融杠杆 宝能系300亿围猎万科
姚振华
在1994年那场A股市场里程碑式的“君万之争”中,万科就和“野蛮人”君安证券有过一次惊心动魄的较量。而11年后,这位“野蛮人”却悄悄变成了颇具神秘色彩的“宝能系”。
“宝能系”从深圳的一家小公司起家,在“掌舵者”姚振华的带领下渐渐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而在这场吸引整个市场瞩目的万科股权争夺战中,宝能系利用旗下的主要平台钜盛华多次举牌万科,其筹资的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展现出一个资本玩家的身手。
蔬菜实业起家的“商业帝国”
宝能系虽然近两年频繁出现在资本市场的舞台,并构筑了一个集地产、保险、物流、医疗、农业等众多产业的庞大商业帝国,但其走向前台的进程并非像其他集团阵营一样让人娓娓道来,反倒有些神秘的色彩。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能集团”),是“宝能系”的核心公司。而根据工商部门的公开资料,宝能集团为姚振华独有,而他也是“宝能系”背后的掌舵者。
宝能集团官网显示,集团旗下包括综合物业开发、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民生产业等五大板块,下辖宝能地产、前海人寿、钜盛华、广东云信资信评估、粤商小额贷款、深圳宝时惠电子商务、深圳民鲜农产品等多家子公司。
根据万科发布的权益变动报告书,除了上述宝能集团旗下子公司外,“宝能系”的资产还包括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邦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以深业物流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83年,当时由国资背景的深业集团与宝能集团合资运作。这也反映了宝能系的一个特点,即宝能系在发展过程中,与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打过交道”。
目前,深业物流股东为创邦集团与钜盛华,属宝能系全资所有。深业物流的法定代表人,为姚振华的弟弟姚建辉。
近年屡屡参股上市公司
在夺得万科大股东之前,宝能系早已“捕猎”过多家上市公司,总投入超过500亿。
2014年以来,利用钜盛华、前海人寿两大核心平台,宝能系通过举牌或参与定增入股的上市公司包括华侨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南玻A等。
除了万科,宝能系举牌耗资最多的是南玻A。公开信息显示,自去年12月开始,前海人寿、钜盛华等通过二级市场及定增,到今年12月初,累计买入南玻A股5.29亿股,B股3554万股,持股比例达到25.05%,成为大股东。保守估计,前海人寿、钜盛华买入南玻A,累计动用资金已达50亿元以上。
同样,前海人寿还通过二级市场集中竞价的方式连续三次举牌韶能股份,共买入1.62亿股,前后耗资约达14亿元。
此外,从今年4月到9月底,前海人寿还累计买入中炬高新1.6亿股,持股比例20.11%,动用资金23亿元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前海人寿还分别持有明星电力、南宁百货、合肥百货三家公司1625万股、5244万股、5451万股。据买入价格区间大致计算,前海人寿增持上述公司,合计动用资金约10亿元。
祭“高杠杆”围猎万科
根据万科披露的权益变动报告,从2015年7月至12月,包括钜盛华、前海人寿在内的“宝能系”曾先后四次举牌万科,并借此超越华润,坐上万科的第一大股东之位。举牌所耗资金超过300亿元。
万科12月披露的一份权益变动报告书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1日,钜盛华总资产为283.13亿元,总负债达到96.3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4%,全年净利润仅为2.62亿元。这样的数据,显然很难与争夺万科股权的角色相匹配。
如此庞大的资金究竟何来。据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这轮耗资300亿元的举牌中,宝能系的资金来源除了自有资金及前海人寿的保险资金外,钜盛华还动用了融资融券及收益互换等杠杆工具。
12月10日,深交所发出关注函,向钜盛华询问资金来源等9个问题。钜盛华在15日表明,在最近的一次举牌中,通过7个资管计划购入万科4.97%股份,共费资约96.52亿元,其实际出资额为32.17亿元。如此一来,这7个资管计划的总资金杠杆达到3倍。
除了上述的资管计划,钜盛华筹资的方式还有融资融券、收益互换和股权质押等。其中,万科11月11日的公告表明,钜盛华已经将其持有的7.28亿股质押给了鹏华资产,该部分股权占万科总股本的6.59%。
而另一份发于11月20日的权益变动公告显示,钜盛华在7月和8月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了万科0.34%股权,通过收益互换的方式买入了8.04%股权,其中通过收益互换买入的部分是通过华泰、银河、中信和国信4家券商完成。
新京报记者 陈鹏 罗超
■ 人物
宝能系“掌门”姚振华:低调的“92派”
作为宝能系“掌门人”,潮汕商人姚振华始终保持着低调与神秘。“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却寥寥无几。
公开信息显示,姚振华1988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校期间,姚振华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当时,华南理工大学开设了第二专业,姚振华成为最早选择攻读第二专业的学生之一,同时进修工业工程管理和食品工程专业,这让他不得不比别人多修30多门课程,也比别人面对了更大的压力。
1992年,姚振华完成了学业。这一年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吹起改革春风的一年,刚走出校园的姚振华响应号召来到深圳,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为“92派”企业家中的一员。
1997年,姚振华成立了深圳市新保康蔬菜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来,新保康成为了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市场因此有传言称姚振华是靠“卖蔬菜”起家。
时至今日,随着宝能集团业务范围的壮大,姚振华的地位也逐渐树立起来,他还担任过广东潮联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新京报记者 罗超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2-19,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全面及时的楼盘信息,点击查看
6. 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产品设计知多少
一、结构化产品的定义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存在一级份额以上的份额为其他级份额提供一定的风险补偿,收益分配不按份额比例计算,由资产管理合同另行约定的资产管理计划。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由资产管理人以自有资金提供有限风险补偿,且不参与收益分配或不获得高于按份额比例计算的收益的资产管理计划,不属于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若存在中间级份额,应当在计算杠杆倍数时计入优先级份额。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应包含“结构化”或“分级”字样,资产管理人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充分披露和揭示结构化设计及相应风险情况、收益分配情况、风控措施等信息。二、杠杆倍数限制不同类型的分级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出下述限制:1、股票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包含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等股票类资产,但相关标的投资比例未达到相应类别标准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对于混合类杠杆倍数也设定为1倍,主要是为了防范以“假混合真股票”类产品规避前述规定情形出现2、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是指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投资于银行存款、标准化债券、债券型基金、股票质押式回购以及固定收益类金融产品的资产比例不低于80%的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
7. 宝能系为什么要买万科,宝能系的资金是哪里来的
这是一场正发生的激战,评判并不容易。市场上的声音也大相径庭,支持万科的人说,宝能就是门口的野蛮人,恶意杠杆收购,不是没有问题,只是问题还没有被暴露而已。支持宝能的人说,我们按市场规则办事,谈情怀还得按市场规则办事。
本专题从多个角度为读者提供这场正在进行的“激战”各种信息和分析,其中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宝能的资金来源,本专题有翔实的调查。再就是对双方下一棋落地的空间分析。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这个事件并非个案,险资在二级市场上越来越凶悍,在政策层面的分析本专题同样有多篇分析报道。“除了这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在上周末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自6月至今,平安银行为宝能系旗下企业深业物流、钜盛华提供了约27亿元贷款。
万科、宝能公告互相指责“口水战”背后,是已准备“上膛”的资金。
除银行信贷、债券、股权质押等传统资金来源,宝能系近期通过资管计划以1∶2杠杆融资,成为其“狙击”万科资金的主要来源。
在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钜盛华”)12月15日回复深交所关注函披露,以自有资金认购资管计划劣后级后,其优先级资金来源备受关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钜盛华为增持万科所设立的7个资管计划中,优先级资金较大概率来自银行理财资金。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为上述7个资管计划的托管银行。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发现,一款南方资本广钜2号资产管理计划于2015年12月14日完成备案,该资管计划初始规模30亿元。其在投资者数量、管理人、托管人、投资范围等项目上,均与此前的南方资本广钜1号资产管理计划相同。
深圳一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除已披露的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在12月12日左右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8u4法律法规网
杠杆资金或来自理财新资管计划已成立
截至12月11日,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24.81亿股,占万科总股本的22.45%。
万科15日公告,钜盛华就其11月27日至12月4日通过7个资管计划购入万科A股4.97%股份做了披露。
公告显示,钜盛华是通过南方资本、泰信基金、西部利得3家公司的7个资管计划合计买入万科A股5.49亿股。备案信息显示,7个资管计划规模总计在187.5亿。
通过7个带杠杆的资管计划,钜盛华完成对万科的增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举牌资金来源,谁为钜盛华提供了优先级资金?钜盛华在答复深交所关注函中表示,增持万科所耗费的96.5亿资金中,钜盛华直接出资32亿元,优先级委托人出资64亿元。资管计划杠杆为1∶2,钜盛华认购劣后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认为,“认购资管计划优先级资金的,很可能来自于银行理财资金;一方面,银行理财急于寻找资产,另一方面,从融资角度看,银行理财成本相对较低,对于融资方而言,成本在7%左右”。根据上述7个资管计划的备案信息,南方资本旗下为安盛1号、安盛2号、安盛3号、广钜1号;西部利得旗下宝禄1号、金裕1号;泰信基金旗下为泰信1号资管计划。其中,存续期两年的安盛1号、2号、3号资管计划规模均为15亿元,由平安银行托管,均为分层交易结构,于11月24日报备;广钜1号存续期两年,规模30亿元,由广发银行托管,于11月26日报备;宝禄1号、金裕1号存续期3年,分三层交易结构,于12月2日报备,规模分别为30亿元、45亿元,均由建设银行深圳分行托管;泰信1号存续期2年,分两层交易结构,规模37.5亿元,于11月30日报备,托管行为民生银行。“一般而言,优先级资金认购行会要求资管计划托管在本行。”前述资管业内人士称。一位不愿具名的基金子公司人士透露,平安银行此前与南方资本协商相关配资业务协议,以南方资本为通道,该业务在深圳分行落地,涉及资金逾50亿元。接近于平安银行的人士确认了上述信息,但对具体数额未做回应。根据回复函,钜盛华确认了最后一次举牌动用了3倍杠杆资金,而由平安银行托管的安盛1、2、3号资管计划总规模为45亿元,相应优先级资金则为30亿元。“除了这7个资管计划,宝能系上周末还获得数笔带有杠杆的资管计划融资批复。”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资管人士称,但该人士拒绝透露涉及机构及资金规模。基金业协会报备信息显示,12月14日,南方资本旗下30亿元的广钜2号资管计划获批,托管银行为广发银行,期限2年并由两级分层机构。
该资管计划在起始规模、投资者数量、管理人、托管人、投资范围等项目上均与此前的南方资本广钜1号相同。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法核实该资管计划是否投资于万科A股。
一位华南城商行人士表示,投资标的为万科的股票,2∶1的杠杆比例符合市场行情,同时也有私募人士分析称,优先级资金可能来自其他保险公司,即另有险资搭上钜盛华的顺风车入股万科,但目前没有证据指向任何一家具体的保险公司。8u4法律法规网
银行信贷资金驰援去年资产规模突涨数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自6月至今,平安银行为宝能系旗下企业深业物流、钜盛华提供了约27亿元贷款。
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两份宝能系公司交易所公司债申报稿显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在各类金融机构获得总授信85亿元,其中已提用67.76亿元,未提用金额17.23亿元。截至2015年5月末,对钜盛华发放贷款最多的是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提供贷款21.54亿元、10.5亿元、7亿元、6亿元。渤海信托也向钜盛华融资1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金融机构尽职调查报告显示,宝能系的另一重要平台——宝能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能控股”)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金融机构借款余额194.97亿元。在宝能控股2015年获得的5笔贷款当中,仅两笔来自银行,其余则来自信托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其中来自平安信托的资金高达34.97亿,利率12.5%。来自长城资产和浙江工商信托的资金分别为18亿和9亿,成本趋近平安信托。其余两笔贷款来自平安银行和民生银行,数量分别为10亿和3.7亿。
与宝能系获得银行贷款的同时,是其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2014年观察,钜盛华、宝能控股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且存货金额都非常之大,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庞大数量,导致了宝能系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8u4法律法规网
“资产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宝能系获得更多银行贷款。”有当地金融界人士这样评价。
以钜盛华为例,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总资产359.47亿,合并报表口径资产负债率41.57%。而2012、2013、2014年,钜盛华资产规模分别为85.96亿、87.43亿、283.13亿。在2014年,钜盛华实业“膨胀”了3倍多。
钜盛华资产负债表显示,投资性房地产高达17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22.58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11.49亿元。资料中表述,受存货转入投资性房地产影响,投资性房地产金额较高,2015年二季度末,钜盛华存货周转率为0.01,降至历年来最低水平。
钜盛华2012年、2013年、2014年及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93亿元、2.07亿元、2.92亿和6.22亿元。净利润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收入、金融投资收益等,即深业物流和前海人寿。
宝能控股存货占比亦非常之高。截至2015年5月末,宝能控股存货高达261亿。投资性房地191亿。其他应收账款101.5亿。8u4法律法规网
截至2015年5月末,宝能控股未经审计的资产总额达到706.21亿元,其中存货335.30亿元(含预付账款),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47.48%。总负债569.00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负债224.92亿元。净资产137.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0.57%,扣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2.26%。
宝能控股201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3.58亿元(与2013年度基本持平),利润总额16.27亿元,净利润7.53亿元,主要系2014年起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火爆,宝能控股旗下的投资性房地产溢价较多所致。宝能控股过去三年(2012年到2014年)的总资产分别为246.42亿元、342.32亿元及578.48亿元。同样在2014年,宝能控股的资产规模膨胀了近1倍。
但进行尽调的金融机构认为这是宝能系优势所在,其认为: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占据了宝能控股资产的最大部分,超过75%,这符合宝能控股作为一家集物业开发与物业综合运营于一体的房地产业务集大成者的特点。相对于一般的房地产企业集团,在深圳市拥有大量自持物业的宝能控股,其资产配置及质量无疑更为优质。
此外,宝能系还通过发债获得资金“弹药”补充。
9月14日,保监会官网显示,同意前海人寿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10年期可赎回资本补充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58亿元。前海人寿已于9月29日、11月17日和12月17日分三期用完该额度,每期发行规模分别为25亿元、18亿元和15亿元,债券票息均为6.25%。
与此同时,宝能系还将“输血”通道对准了交易所公司债。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两份宝能系公司交易所公司债申报稿显示,钜盛华和宝能地产已分别于今年11月3日和10月20日向交易所提交“小公募”债发行申请,总额度为60亿元。但截至发稿,交易所网站上尚未有这两只债券的受理信息。
8. 单一资金信托计划有杠杆吗
中间复涉及到太多技术问题制很复杂,,简单说一下吧。单一信托一般是用来做tot模式或fot模式的一部分,上层会有个集合信托或有限合伙,它们是用于资金杠杆优先、劣后组成,底层单一信托是通过收益权互换模式用来突破银监会规定单个信托产品只能投向主板或中小板单只股票20%,创业板单只股票10%持仓比例。通过tot组合后可以不违反法律法规前提使用了杠杆资金同时满足单个信托产品100%投向某一股票。。
9. 宝能要卖万科了吗
宝能系的9个资管计划持有的万科股票,要减持了!
万科A晚间公告,钜盛华拟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清算处置9个资管计划所持万科股份。
还记得今年1月底,万科独董刘姝威致信证监会并刘士余主席,请求命令钜盛华7个资管计划清盘一事吗?当时刘姝威在信中说:
万科A是市场的蓝筹股,是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共同积极抢购的股票。
钜盛华违规持有万科6.88%的股份,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请求证监会命令钜盛华已经到期的7个资产管理计划立即清盘,不得续期。
她认为应该清盘的依据是:钜盛华利用资管计划买入万科时杠杆为2倍,根据证监会后来的新规,要求股票类资管计划杠杆比例要降低至1倍,所以钜盛华2017年底已经到期的7个资管理计划应当予以清盘,不得续期。
随后,钜盛华马上发布了澄清公告,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们家9个资管计划已经签署了延长清算期的补充协议。
只是延长清算,所以今天决定正式清算。
按照目前股价计算,宝能系的9个资管计划浮盈比例在70%左右。这使得宝能系退出有较大空间。另外,由于宝能系公告表示减持将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进行,相较于集中竞价交易,对股价的冲击将相对较小。
关于9个资管计划的清盘这6大细节需要厘清
01 宝能要清仓万科股份?
注意!钜盛华今天的公告中,提到的只是处置相关资管计划持有的万科股份,对于钜盛华直接持有,以及前海人寿持有的万科股份,公告并未提及要处置。
目前,宝能总共持有万科25.4%的股份,这次要处置的股份占比是10.34%,并不是出清。
2 何种方式减持?
根据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今日晚间的公告,其将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完成所持万科股份的处置和资管计划清算。
由于上述9个资管计划持股总数占到了万科总股本的10.34%,规模巨大,直接在二级市场上减持势必会对万科股价造成巨大冲击。而采取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能相对降低减持行为对二级市场的冲击。
3 是否有潜在的、有意向的接盘方?
时报君联系了宝能方面的人士,对方表示不便多谈,以公告为准。
而此番钜盛华的公告未明确提及有何接盘方。
4 为何要清盘资管计划?
宝能系此前通过资管计划买入万科股票的行为面临多方的压力。
其一,来自万科方面的反击。2016年7月,万科方面发布了一份《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向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深交所、证监会深圳监管局提交。万科方面认为宝能系的9个资管计划违反资产管理业务相关法律法规。
而今年1月底,万科独董刘姝威致信证监会并刘士余主席,请求命令钜盛华7个资管计划清盘。
其二,对于杠杆资金买入上市公司股份的行为,监管层也曾批评野蛮收购。
对宝能系4月3日公告拟转让万科股权一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钜盛华转让万科股份,实际上符合预期。从结果来看,宝能其实是面临很多压力的,此前持股被加上了“野蛮人入侵”的行业批评压力,而后来万科管理层也反对此类持股,包括独董的一些批评和法律论证,所以实际上压力很大,转让股权符合预期。而从整个宏观环境看,当前对于一些有保险色彩的资金的持股行为,是当前银保监会监管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各类持股的现象会有重点查处。所以此次转让应该说是政策层面思路很清晰,机构投资者也是愿意接受整改。
严跃进认为,从微观层面看,类似做法利好万科,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万科管理层赢得了胜利,这对于万科后续管理层的独立运作,以及万科后续和深圳地铁关系的处理,加上其他城市运营上的经验探索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此次抛售股权,或对全国其他房企有影响,类似金科等房企也有类似的问题,所以可以借鉴万科的股权处理方式。
5 9个资管计划减持是否需要遵守减持新规?
2017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此项规定对集合竞价、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减持都做了进一步规范,但在适用对象上,规定明确,大股东减持其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的上市公司股份,不适用本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宝能系的资管计划买入的万科股份都是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买入,应该不适用此规定。
6 减持如何履行信披责任?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2014年修订)规定,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宝能系作为合计持股5%%以上的股东,减持显然要遵守此规定。
10. 员工持股计划的杠杆比例是什么意思
大盘创了新高来,但之后冲高自回落收了一根小流星。这根小流星如果放在平时也没什么,但放在连续调整的今天,其风险意味就开始增加了。对于今天K线,我们还需要周一再来一根才能确认,不能说这根K线后市场就进入了大幅调整,因为上影线太短了。为了更清楚,我们再看周线。从周线我们可以看到,大盘连续三周在3400点附近止步,这说明这个3400点的压力非常大。同时,我们看到3根阳线,这说明下方多头力量也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