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泰铢的历史来源,发展过程。
1897年以前,一铢相等于8fuang,一fuang又相等于8att。现时的十进制(即1铢等于100撒丹),是由拉玛五世订定。但1940年代以前的名称为tical,后来才改称baht(铢)。原本铢是重量单位,相当于15克,由于一tical相当于15克的银,后来索性使用铢为名称。
1902年11月27日,铢不再与纯银挂钩,因为银价相对于金本位的货币大幅贬值。当年9月19日,泰国发行首批纸币,面值5、10、20、100及1000tical。
1946年5月规定官方汇率为:9.9 5铢等于1美元,40铢等于1英镑。
1947年3月,泰政府承认了自由市场汇率,并对进出口贸易结算采用差别汇率,由9.95到23.60 铢等于1美元。
1949年9月18日英镑贬值,9月26日泰铢随同贬值30.5%,对美元官价贬为12.50铢等于1美元,自由市场汇率为23. 54铢等于1美元。
1955年3月,泰铢再次贬值。
1963年公布泰铢含金量为 0.0427245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20.80铢,同时停止实行浮动汇率。 自1971年起,随着美元停止自由兑换及贬值,泰铢也不断贬值。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后,泰政府于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汇率挂钩,即随美元贬值10%。
1973年4月10日,公布泰铢含金量降为 0.0354164克,7月15日再次宣布泰铢含金量升至0.0368311克,官方汇率改为1美元等于20铢。
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铢同美元脱钩,改与一揽于货币挂钩,外汇平准基金会每人宣布泰铢对美元的买入及卖出价,并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买卖价格作出限制。
1984年11月5日,泰铢贬值14.8%,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7.15铢,之后泰铢有所升值,
1990年年底价为1美元兑25.290铢。
由二战后直至1980年,泰铢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一美元兑20铢。由于美国持续呈强,泰国于1985年将泰铢贬值至25铢,直至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止。
1998年1月,泰铢改行浮动汇率,即时贬值一半,兑美元跌至56铢。其后回升至一美元兑40铢。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受泰国出口业飞速发展带动,泰币经历了一段“疯涨”的历程,兑美元汇率由原先一兑39变成一兑34(2007年4月),这使得旅游业经受波动。
B. 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泰国危机的性质,学界有各种不同说法: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泡沫经济破灭导致的银行危机、资本项目危机和“双重错配”等。
泰国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多种危机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泰国危机是国际收支危机:泰国的经常项目逆差过大。
1996年泰国经常项目逆差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1%,超过了1995年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的经常项目逆差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7.8%,而国际公认的安全线是5%。经常账户赤字并不一定会导致危机,其实此前泰国已持续了数十年的经常账户赤字。
因为之前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是由国内的高投资率所导致的,高投资率推动泰国经济迅速增长、出口增长强劲,因此20 多年来国际投资者都预期他们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和债务融资最终能得到较好的投资回报,一直高高兴兴地为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融资。
而且泰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一直未超过7.5%的国际警戒线,仅在1990年,由于第三次石油危机,泰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的比重短暂超过5%,达到 8.5%。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C. 泰铢的发行历史
1897年以前,一铢相等于8fuang,一fuang又相等于8att。现时的十进制(即1铢等于100撒丹),是由拉玛五世订定。但1940年代以前的名称为tical,后来才改称baht(铢)。原本铢是重量单位,相当于15克,由于一tical相当于15克的银,后来索性使用铢为名称。
1902年11月27日,铢不再与纯银挂钩,因为银价相对于金本位的货币大幅贬值。当年9月19日,泰国发行首批纸币,面值5、10、20、100及1000tical。
1946年5月规定官方汇率为:9.9 5铢等于1美元,40铢等于1英镑。1947年3月,泰政府承认了自由市场汇率,并对进出口贸易结算采用差别汇率,由9.95到23.60 铢等于1美元。
1949年9月18日英镑贬值,9月26日泰铢随同贬值30.5%,对美元官价贬为12.50铢等于1美元,自由市场汇率为23. 54铢等于1美元。
1955年3月,泰铢再次贬值。1963年公布泰铢含金量为 0.0427245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等于20.80铢,同时停止实行浮动汇率。 自1971年起,随着美元停止自由兑换及贬值,泰铢也不断贬值。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贬值后,泰政府于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汇率挂钩,即随美元贬值10%。
1973年4月10日,公布泰铢含金量降为 0.0354164克,7月15日再次宣布泰铢含金量升至0.0368311克,官方汇率改为1美元等于20铢。
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铢同美元脱钩,改与一揽于货币挂钩,外汇平准基金会每人宣布泰铢对美元的买入及卖出价,并对商业银行的外汇买卖价格作出限制。1984年11月5日,泰铢贬值14.8%,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27.15铢,之后泰铢有所升值,
1990年年底价为1美元兑25.290铢。
由二战后直至1980年,泰铢与美元挂钩,汇率固定在一美元兑20铢。由于美国持续呈强,泰国于1985年将泰铢贬值至25铢,直至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止。
1998年1月,泰铢改行浮动汇率,即时贬值一半,兑美元跌至56铢。其后回升至一美元兑40铢。
2006年底至2007年初,受泰国出口业飞速发展带动,泰币经历了一段“疯涨”的历程,兑美元汇率由原先一兑39变成一兑34(2007年4月),这使得旅游业经受波动。
D. 1997年泰铢为什么贬值
根本原因是泰铢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和经常项目赤字。
具体操作:对冲基金在泰国的银行开立泰铢账户,然后向泰国的银行借入大量泰铢,并按照泰国央行的汇率换成美元,造成泰国外汇储备大幅下降,如果泰国不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外汇储备将被兑换干净,所以泰国政府只能放弃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放任泰铢贬值。
E. 泰国汇率简介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转而采用浮动汇率体系。
F. 十年前人民币对泰铢的汇率
2004年泰铢兑人民币:
开盘:0.209
最低:0.198
最高:0.213
收盘:0.213
G. 近年来泰国汇率变化对泰国旅游的影响吗
无影响,因为人民币也在掉,所以基本保持在5.10-5.20之间
H. 泰国中央银行为什么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
索罗斯利用金融期货等手段,买入3个月或6个月的期货,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泰铢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时再从低买回,从中获利.
当中央银行的外汇与黄金储备不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情况下,实行浮动汇率制,可以取缔非法的外汇黑市交易.
举个例子吧:
比如汇率是1美元可换25泰铢,可以先向银行借25泰铢,然后进行疯狂抛售,把抛售的泰铢换成1美元,抛售成功后,泰铢一泻千里,开始贬值,1美元可以换30泰铢,你用1美元再换回30泰铢,把25泰铢还给银行后,是不是又赚了5泰铢呀.
谁做不好,谁就要下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