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分析华北平原盐碱地的水盐运动规律
春季返盐,夏秋季淋盐,冬季稳定。
⑵ 水盐运动的过程图示
(1)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雨季过后,随着蒸发的增强,土壤又开始积盐过程;导致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4分) (2)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沟谷发育;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集中在7、8月份;植被覆盖率低;处于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5分) (3)自然原因: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游河床较高,形成地上“悬河”,河道宣泄能力不足;长江流域大部分为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汇合,形成特大洪水。(5分) 略
⑶ 实验室绘制水-盐物系相图的方法
选择A选项
⑷ 四元水盐体系相图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298.16K下四元体系K+,Mg^2+//NO3^-,SO4^2--H2O和Na^+,K^+,Mg^2+//NO3^--H2O的液固相平衡,并根据获得的溶解度数据分别绘制出了平衡相图及投影图。结果表明:在298.16K下,四元交互体系K+,Mg^2+//NO^3-,SO4^2--H2O相图中有五个单盐结晶区,七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三个零变量点。五个单盐结晶区分别对应于KNO3、K2SO4、Mg(NO3)2·6H2O、MgSO4·7H2O和复盐K2SO4·MgSO4·6H2O;具有同离子的四元体系Na^+,K^+,Mg^2+//NO3^--H2O相图中有三个单盐结晶区,三条单变量溶解度曲线和一个零变量点。三个结晶区分别对应于NaNO3、KNO3、Mg(NO3)2·6H2O。K2SO4和KNO3的结晶区比较大,Mg(NO3)2·6H2O的结晶区最小。
⑸ 水盐体系相平衡概述
早在1849年,意大利化学家乌齐利奥(J.Usiglio)就利用地中海海水样品在40℃条件下进行了蒸发实验。实验表明,蒸发时盐类从溶液中沉淀的顺序恰好与其溶解度相反。他确定的盐类析出顺序是:
1)氧化铁和碳酸钙;
2)石膏;
3)石膏+石盐;
4)石膏+石盐+泻利盐;
5)石膏+石盐+泻利盐+软钾镁矾;
6)石膏+石盐+泻利盐+光卤石;
7)石膏+石盐+泻利盐+光卤石+水氯镁石。
这种析盐顺序,直到今天仍不失其科学价值。
1877年,德国学者奥克谢尼乌斯(Okcehuyc)提出了沙洲说,用以解释厚层盐矿床的形成。沙洲说认为,盐矿床的形成,首先在海湾出口处形成沙洲,把海湾和大海隔离。这个被沙洲隔开的海湾很少有淡水流入,于是逐渐蒸发形成盐类,但远海的水还是周期性地通过海峡流入海湾中,源源不断地补给海湾。这样一来,盐类越积越多,便形成厚层盐。但是,沙洲说是不完善的。沙洲说提及的海湾完全与海隔绝这种特殊条件在自然界是极少见的。沙洲说也忽视了盐类沉积的大地构造上的特点和地质条件,因而,不能解释厚大盐层的广泛分布。
19世纪末,范特荷夫(J.H.Vant-Hoff)及其继承者通过对德国斯塔斯富特盐矿的研究,取得了Na+,K+,Mg2+,Cl-,
1938年,苏联的库尔纳科夫(H.C.Kурнаков)研究了在自然条件下海水蒸发的结果,盐类的沉积顺序在25℃为:①石膏;②石盐;③泻利盐;④六水泻盐;⑤光卤石;⑥水氯镁石。把这种结果绘制成相图称为阳光图。阳光图即介稳平衡相图,是不完全符合稳定平衡的溶解度相图。之后,M.Г.瓦里亚什科(М.Г.Валяшко)(1965)用人工合成卤水进行了25℃等温蒸发实验,补充和校正了阳光图,认为阳光图只是K+,Na+,Mg2+/Cl-,
德国学者博歇特(H.Borchert)认为海水蒸发沉积过程中,盆地各部分的温度是不同的,在盐类沉积过程中卤水又是流动的。他进行了动态多温试验,来解释成分复杂的盐类矿床的形成机理。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随着制盐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盐类普查勘探工作的普遍展开,一些工业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先后开展了对水盐体系相平衡的研究。60年代,金作美等通过10个合成卤水的等温蒸发实验,作出了25℃ K+,Na+,Mg2+/Cl-,
迄今为止,探讨水盐体系盐类沉积最常用的是K+,Na+,Mg2+/Cl-,
蒸发岩生物成因论
从反应式可知,体系中碱矿物的形成与温度和CO2分压有关。
综上所述,卤水水盐体系相平衡的研究,为探讨天然盐类沉淀和转变规律提供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但必须指出的是,水盐体系相平衡的研究,全然没有考虑卤水中之生物以及生物对相平衡条件即盐度、温度和CO2分压之影响。卤水中生物,尤其是嗜盐生物是卤水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于海洋中生物的研究,广见于一些专著中。值得提及的是,薛廷耀编译的《海洋细菌学》(科学出版社,1962)是一部重要文献。不论盐湖还是海洋都生活着大量生物,因此,谈卤水的水盐体系,不谈生物是不全面的,不谈生物对水盐体系的影响也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所谓水盐体系,实质上是生物-水盐体系。在盐类沉积作用中,只谈物理-化学作用,不谈生物作用,是不全面、不真实的。
下文将以现代盐湖为例,论述传统的水盐体系并探讨生物-水盐体系。
⑹ 高一生物,水盐平衡调节问题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后叶后释放出来。所以神经垂体内有一部分神经分泌细胞。但是这个题中不能直接看出来这个点。所以就像答案写的那样,写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即可,不用写垂体了
⑺ aspen怎样模拟水盐相图
这个建议去查询美陶相图。
⑻ 高中生物必修三 体温和水盐平衡是如何保持的
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到传入神经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到大脑皮层产生冷觉,骨骼肌战栗产热,甲状腺产生甲状激素肾上腺产生肾上腺激素,增加产热量,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
水盐平衡调节必修三上主要介绍的是水平衡的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下丘脑产生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除是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⑼ 三元水盐相图发核心期刊,哪个会更容易些
省级的容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