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汇率佣金 > 南海事件人民币汇率

南海事件人民币汇率

发布时间:2021-09-19 06:42:04

❶ 由人民币贬值看大国博弈,全球金融危机要来了

1人民币为何持续贬值?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民币自2015年8月11日暴跌之日起,至2016年的12月初的一个走势情况。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最低的6.2080升至最高的6.9330,最大升幅高达11.68%。也难怪为何会有很多人抱着大量现金去银行兑换美元,一年11.68%的收益绝对可以跑赢大部分投资品种了。
图1: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日线图(2015年7月-2016年12月)

人民币汇率暴跌后的事件回顾:
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上午,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贬值1136点,下调幅度达1.9%,为历史最大单日降幅。
2015年8月12日,据路透社传,中国央行对个别外资银行进行窗口指导,暂停其跨境及其参加行境内外汇业务至16年3月底。
2015年9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自2016年1月1日起,每卡每年累计不得超过等值10万元人民币。
2015年12月23日,人民银行宣布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同时进一步引入合格境外主体,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全部挂牌的交易品种。
2016年1月4日,A股触发熔断机制,中国股市的暴跌引发全球市场全线下挫,离岸人民币日内暴跌超600点,美股纳指跌超3%,欧股全线跌近3%。央行意外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市场认为央行再次成为汇率风险的主要来源。
主要在于央行的主动性调节
通过以上事件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从去年8月至今年1月份,人民币的贬值主要是由央行主动性调节所致。用央行的话讲,就是“鉴于我国货物贸易持续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因此,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因为我国长期“盯住美元”,导致有效汇率过去几年升值过多,需要回调,进行校正。通过下图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在近十年以来累计上涨幅度高达32%,人民币升值趋势于2014年开始打破。
图2: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月线图(2005年11月-2016年12月)

央行为何主动调节人民币汇率?
可能大家会立刻想到的是,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形成利好。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贸易对我国GDP的贡献在零附近,因此对我国GDP贡献不大。
而且人民币的贬值,也加重了海外负债较多的主体,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其在中国的经营利润也因人民币贬值而折损。有专家表示,人民币贬值并不能成为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也没办法解决中国国内钢铁等产能过剩的问题。
那么,大家就会产生疑问了,为什么央行要进行主动性的调节呢?这个要从811汇改说起: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汇改主要影响有:
双向浮动弹性明显增强,不再单边升值;
不再紧盯美元,逐步转向参考一篮子货币;
人民币中间价形成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
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央行的一个态度,就是在中国金融市场稳定以及我国外汇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中间价报价机制,来提高人民币的市场化程度,更好的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
当然,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众多,我们将主要的贬值原因总结如下:
央行主动性调节;
长期升值带来的调整压力;
我国经济放缓带来的贬值压力;
美元的加息预期等。
2美元加息窗口临近
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将宣布利率决定并发表声明。据彭博最新数据显示,12月加息概率为84%。本月初公布的美国11月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基本符合预期,表明美国经济依然强劲。市场普遍预期本次加息几成定局,市场静待靴子落地。
有分析人士称,近期美元指数不断走高,如果美联储按市场预期实施加息,加息“靴子”落地后,美元将阶段性走弱。
图3:美联储5次加息史

美元加息有哪些影响?
美国经济:实体经济短期将受到考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美国,美元走强。
全球经济:对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影响偏负面;对新兴市场来说,不同国家受到的冲击或有不同。对经济结构欠合理和增长基础薄弱的拉美和东欧地区的冲击可能较大。
大宗商品市场:产生负面作用。绝大多数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在美元指数上升、商品货币不断贬值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承压,黄金、原油等价格受到压制。
A股市场:美元加息对全球市场影响偏负面,对A股往往有短期压力。但从更长周期看,A股走势更取决于国内因素。
3全球金融危机即将到来?
任正非: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
近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时对当前经济形势作为预判:认为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强调华为上下一定要降低超长期库存和清结超长期欠款,以抵御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
任正非对金融危机的判断,着实吓坏了吃瓜群众。大家不免会想,金融危机怎么又来了?
美国总统交接期 金融市场变数多
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经过了八个年头。回顾2016年,全球金融市场风波不断,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看似是偶然的意外叠加,实则是各类主要风险持续扩张的必然结果。
而美国历任的总统交接,往往也都伴随着金融危机爆发的时点。比如布什2000年上台处理911和互联网泡沫破裂,奥巴马2008年上台处理次贷危机。
展望2017年金融市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全球财政风险维持在高位,债务压力沉重,以及长期货币宽松将导致的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等众多的风险扰动下,2017年的金融市场难以乐观。
强美元爆发金融危机?
有分析称,强美元在美国的历史上罕见,近30年美元指数破百仅有3次,而强美元时代,无疑都爆发了巨大的债务危机,而且基本都炸毁了一大经济体。
图4:近三十年美元指数月K线走势图

强美元带来的三次全球危机:
1980年代,拉美经济崛起,之后由于美国连续加息,实行了强美元战略,结果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阿根廷和巴西等南美国家,就此一蹶不振,由此诞生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叫做“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由于美元太贵,石油跌到了10美元以下,随即爆发了第三次石油危机,连续的油价暴跌,甚至最后让苏联经济崩溃、陷入解体的困局。
1990年,日本的楼市泡沫达到顶峰,本来升值的日元,在强美元的对冲下,又开始贬值,日本政府被迫跟随加息。之后日本楼市大泡沫破裂,再叠加人口老龄化困局,让整个日本经济失去了周期波动、长期低迷。
1997年-2000年,美国连续加息,刺破了亚洲经济泡沫,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几十年的经济积累,被索罗斯的对冲基金血洗一空,直到现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没有重现当日的辉煌。之后,6.5%的高利率也使得美国自身开始出现问题,巨大互联网泡沫开始破裂,强美元刺穿了美国的经济假象,再加上2001年的“9·11”事件,美国经济陷入大低迷。
全球经济危机真的要来了?
通过前面的数据统计,以及各类事件的种种预示,我们似乎找到了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坚定理由。
金融危机诞生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它总结为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泡沫的破裂,再有就是内在出现了问题。
1、首先,历史上著名的几次金融危机,无不伴随着巨大的泡沫的破裂。
如1637年荷兰郁金香危机、1720年英国南海泡沫事件、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以及2008年的次贷危机,无不是因为投机行为大行其道,导致市场严重偏离其价值,最后归于破灭。
而目前的金融市场经过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的“洗礼”并无明显泡沫,而我国的房地产过热现象也在近期的政策下得以显效,因此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并不存在泡沫破裂的基础。
2、其次,我国并不存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内生原因,而美国经济在短期内也仍然向好。
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阶段,近两年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随着国企改革、“一带一路”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的贯彻执行,我国经济结构和金融体系会更加稳定。
另外,人民币汇率的主动性调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元升值有可能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随着人民币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也愈发明显。
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有足够的能力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因此,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基础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认为换一种说法会更加适合,就是未来全球经济会处在一个通缩的通道中,全球经济的滞涨和通胀预期的增加,使得各国货币政策的空间非常狭窄,不同国家的政策会根据其自身发展而各有不同。
4特朗普到底在谋划着什么?
日前,特朗普连发了两条推特,向中国提出了三个“质问”。

大意是:
中国自行贬值其货币(让我国企业更难与之竞争)、大幅征收我国商品进口关税(我们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在南海兴建军事设施,他们这么干,问过我们的意见吗?显然没有!
关于人民币贬值问题、贸易税率问题,此前特朗普曾多次表态,态度还非常激进。而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因此相较于希拉里来说,可能更加注重的是经济利益。下面我们总结了一下特朗普的一些政策主张。
特朗普主要政策主张:
放松监管:奥巴马执政期间,劳动力监管显著扩大。另外,“奥巴马医改”使得卫生保健行业占美国经济的比重过大,高达17%。特朗普的放松监管政策,会促使企业再次开始投资,对信心的提振明显。
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特朗普在与对手希拉里竞选时曾豪言称,对重建美国基础设施的计划投入,比希拉里提议的2750亿美元“至少提高近一倍”。如果真实现,这将成为一个庞大的新政府刺激计划。
减税措施。特朗普在即将实施的新政中,将大幅降低企业所得税,使现行所得税从35%降至15%。除此之外,特朗普还准备废除使美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的税收条款,将跨国公司海外收入的税率降为8.75%,此举将促使大量海外资金回流美国,并鼓励投资者扩大在美国本土的投资。
债务问题。特朗普对大肆举债以便大搞基建情有独钟,曾在5月称“我是债务之王,我喜欢债务。”此前,特朗普在公开媒体承诺,他会利用现在的低利率环境,作为重建国家基建设施的一种途径:“美国现在是时候借钱了,而且还要借长期的债。”
著名经济学家房四海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
经济才是根本,政治服务于经济,而军事则是政治的婢女。特朗普重视经济,就无法忽视国际政治、军事层面的博弈。
从特朗普在推特中的三个质问中,不难看出特朗普其实是在“抓辫子”、“讲条件”。也就是说,特朗普的思路很明确,也很自然,他会利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来威逼中国,以达到他经济上的目的。
特朗普的要价是什么?
阻止人民币贬值,以降低中美之间的贸易赤字。众所周知,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有利于我国出口贸易,使得中美间的贸易差更加扩大。
特朗普希望美国制造业回流。比如希望苹果产品在美国本土制造,这将影响苹果产品的整个产业链,很多中小企业也可能被迫迁往美国。
让美国企业在海外的存款回流。主要手段是降税,当然也包括查税,软硬兼施。美国企业在海外有超过2.5万亿美元的存款,相当一部分在中国。这些资金回流美国,对中国意味着资本外流。
希望中国降低美国产品的税率,市场对美国更加开放。
结语:大国之争,在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的综合竞争,在于国与国之间的动态博弈。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间存在利益摩擦也在所难免。
很明显,特朗普近期的种种表现,无非是想通过政治、军事等方面给我国施加压力,以达到他经济上的目的。未来他还会施展哪些招式,我们静观其变。

❷ 怎样分析中国远洋这次由于人民币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 给详细一点 我要做案例分析

这个东西有好有坏。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我们出国去购物就可以买到更多的东西。但是外国人到我们国家来买东西就会觉得贵一些了,这当然是不利于中国制造的对外销售的。另外在过去的一些外贸中的订单采取未来支付,比如2012年中国从美国定的货而支付货款日期在2014年,而这时人民币已经升值很多了,这时用人民币支付的话美国人会更喜欢因为用升值后的人民币可以在市场上买到更多货物了,而用美元支付的话中国人更喜欢因为可以为自己节省更多钱钱了。

❸ 人民币汇率的大事记

焦点:人民币汇率涨跌有迹可循市场化波动反令投资者变冷静

路透香港5月27日 - 市场从疯狂到理性,只需一个811汇改的洗礼。是的,尽管目前美元加息预期再起、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在,但在人民币兑美元逼近前期低点的当下,整个市场却表现冷静,不得不令人感叹:811汇改惊险一跳的人民币,目前已冲过险滩步入市场化波动的另一重天地。

恰如一位中资大行交易员所描绘的:人民币目前可谓轻舟已过万重山。汇改前的人民币,只是围着美元这颗恒星旋转的行星;现在,已经变成与美元、欧元等保持相对平衡状态的恒星了。

而这种变化,则令市场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更依赖于宏观基本面,从而使投资者保持更多理性,大幅减弱了汇改之前的迷茫与汇改伊始的情绪化影响因素。

“说实话,境外的贬值预期并没有消退,但更加理性了。因为市场是可预期的,至少预测人民币中间价更精准了。”华侨银行资深人民币投资分析专家谢栋铭就表示。

花旗银行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姚振华则指出,811汇改以后,该行对人民币中间价的每日测算跟央行公布的实际值吻合度很高,而市场价与中间价的偏离也很小。

“今年以来,央行确实是根据与市场沟通的规则,要求报价行来计算和发布中间价的。”他称。

“这表明了中间价对即期价格的联动和指导效应。”姚振华称。

央行在本月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

**市场化反而更利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预期**

另有美资投行的交易员也表示,目前的人民币市场相当淡静,在整个市场弄清楚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后,海外市场的疯狂炒作热情反而偃旗息鼓了。

“兑美元的单边不太好炒了...,一篮子汇率里有美元、欧元、日圆,以及新兴市场货币,中间价的变化显得更复杂,市场化程度太高了。”他称。

在中间价符合央行提出的形成逻辑后,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与即期汇率的相关性就成为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问题。简单说,即期价格与中间价的偏离度,就变成中间价是否有效的重要衡量因素。

根据花旗银行的数据纪录,自3月份至今的61个交易日中,有35个交易日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处于当日即期交易价格区间内;有59个交易日中间价不偏离当日即期交易价格区间0.1%。

“这足以证明中间价对即期价格的联动和指导效应。”姚振华称。

**兑美元贬值幅度温和**

在人民币汇率的涨跌有迹可循之后,市场对其未来的走势则更多地集中在了基本面的分析上。特别是对美元的走势分析,则成为金融市场重点关注的对象。

“现在市场不再会像1月份那次,觉得人民币会大幅贬值或者一次性贬值,比较接受目前这种兑美元温和贬值。”谢栋铭称。

他称,人民币和其他亚洲货币没啥区别,属于跟着美元大趋势变化。目前总体还是看多美元,所以今年相对应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会到6.6-6.7之间。

对于美元未来的走势,香港中文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前美联储达拉斯高级经济学家王健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则表示,美元目前处在第三个升值周期,已经达到上一个周期的高位,也算是历史高位,而且美元升值的影响已经传导到实体经济,所以继续大幅升值的动能不足。

“我上周在美国很很多海外基金经理聊过,他们认为中国经济虽然放缓,但是即便增速下滑到5%-6%,依然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只有2%左右。”他称,“所以他们认为,如果此时撤出中国,会丧失比较好的机会。”

而对于人民币汇率今年波动引发的换汇潮,王健认为,目前人民币是从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可能还不习惯波动,稍微贬值一点,就导致国内很多人把人民币换成美元。

“但像美国和加拿大,汇率波动非常大,人们并没有频繁的把资产从一种货币换成另一种货币,因为他们都习惯了。”他称。(完)

❹ 现在人民币汇率情况怎样

您可以参抄考招行外汇“实时汇率”,请进入招行主页,点击右侧的“ 外汇实时汇率”查看,具体汇率请以实际操作时汇率为准。如需查询历史汇率,在对应汇率后点击"查看历史"。注:100外币兑人民币;每个银行兑换汇率都不同,但相差不大。

❺ 关于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5跌停事件的问题!

楼上在胡说些什么啊。
人民币对美元下跌,指人民币疲软,人民币贬值。至于你说的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是汇率表示的方向弄反了,CNY/USD下跌,指的不就是人民币可以兑换的美元少了吗。
人民币的中间价不容易解释,是每天开市前将所有做市商提交的报价加权平均得到的。通俗说就是每天一早大家伙商量出来的。
即期汇率就是即期交割的汇率,你去银行买外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价钱,可反映当前市场形势。
对应的远期汇率就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交割的价钱,一般有30/60/90天。可反映市场对汇率走势的预期。
解释的够详细的吧

❻ 中美汇率战大事件。急求!!!

正好最近整理了。给你吧。
中美汇率战争大事记
1973年 在以美元为基础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许多国家采行了浮动汇率机制,容许由市场决定各主要货币的汇价,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
1985年1月1日 重新恢复单一汇率制,1美元=2.80元人民币,汇率下调
1991年4月9日 我国开始对人民币官方汇率实施有管理的浮动运行机制
1993年5月25日 美国财政部在一份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同年九月和七月中国均被置于汇率操纵国名单上
1994年1月1日 人民币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初步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当年人民币兑美元约为1兑8.7
1996年12月1日 中国实施经常帐兑换,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为8.3兑1美元。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项下依然实行严格管制。在此之后,人民币的汇价便固定在8.28兑1美元,上下浮动的幅度很小
1997至1998年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采取多项配套措施稳住人民币
2004年2月 中国允许香港银行提供有限的人民币零售银行服务,以促进跨进旅游消费
2005年7月21日 中国将历时十年的与美元挂钩的制度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一夜之间升值2.1%,汇率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2006年5月15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达到1美元兑7.9982元人民币
2007年1月11日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突破7.8,同时人民币汇率13年来首次超过港币
2007年5月18日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这是自2006年初银行间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以来最重要的举措,也是自1994年以来对人民币对美元汇价波幅的首次调整
2007年7月 首批人民币计价债券在香港发售
2008年4月10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首度“破7”,达到6.9920元人民币兑1美元
2008年7月 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益恶化,中国事实上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1美元兑6.83元,作为稳定中国经济的紧急措施
2009年1月16日 奥巴马要求中国调高人民币汇率
2009年4月17日 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
2010年1月29日 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要求人民币升值
2010年2月23日 中国官方媒体连发4文反击人民币升值
2010年3月12日 奥巴马第三次呼吁人民币升值
2010年3月17日 美参议员或提议案惩罚中国人民币政策
2010年3月18日 世行与IMF称中国应提高人民币币值
2010年3月20日 商务部副部长赴美为人民币争议降温
2010年4月4日 美决定暂不将中国列为操控汇率国家
2010年6月19日 央行宣布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2010年9月15日 美国会召开人民币汇率听证会
2010年9月29日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施压人民币法案
2011年10月11日 美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
《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要
求美国政府对所谓“汇率被低估”的主要贸易伙伴征收惩
罚性关税。
2011年10月12日 央行撰写报告反驳中国操纵汇率
2011年10月13日 澳财长:将在G20上对人民币施压
2011年10月13日 白宫担忧人民币议案与国际义务不符 与国会商讨
2011年10月19日 商务部:中国将采取措施回应美国汇率法案

❼ 今年以来中美人民币汇率争端事件全过程

事实上,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2006年人民币升值3.35%,2007年和2008年升值均接近6%。但同期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在增长,2006年顺差为1774亿美元,2007年为2622亿美元,2008年更是高达2954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决非偶然。上世纪80年代,德国、日本的货币大幅升值,也没有减少其贸易顺差。

从1949年到1994年,美国发起组织了“巴统协议”,对中国出口实行限制;“巴统协议”之后,又制定了针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个国家的新限制;从2007年开始,美国把中国单列出来,实施更为严格的出口管制。陈德铭说,这种做法不仅对中国不公平,对美国人民、企业家,特别是出口商、制造商也非常不公平,对美国当前提高就业率、恢复经济增长也不利。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也表示,2003年前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18%来自美国,但目前却只有7%左右。如果美国在技术贸易中能够进一步放宽出口管制,特别是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中美贸易会有更加平衡的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中美已从单纯的货物贸易扩展到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旅游业等服务贸易方面,美国企业获得丰厚收益。对华贸易投资还加快了美国就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步伐,为美国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方从中美经贸合作中获得的宏观经济利益也相当可观。一方面,中美经贸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使美国在巨额“双赤字”的压力下,得以维持比较低的通胀率,扩大了消费需求,为美国经济保持增长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也有利于美稳定金融市场。

阅读全文

与南海事件人民币汇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一重工沪股通持仓 浏览:893
正骨水股票 浏览:786
科陆充电价格 浏览:948
新杠杆基金 浏览:288
银行票据理财骗局 浏览:496
美咖啡期货c价 浏览:620
四川信托天府聚鑫3号 浏览:460
青海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浏览:837
信托公司2016校园招聘 浏览:902
深圳前海元铂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10
论人民币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浏览:613
购车贷款怎么给 浏览:8
外汇备案登记需要哪些资料 浏览:217
青建集团新加坡 浏览:76
华中融资租赁莱芜市政府 浏览:854
国际工程项目融资文献综述 浏览:327
金融机构接收抵债资产免税 浏览:724
金融中介公司如何能拿到渠道 浏览:983
恒生期货开户哪家好 浏览: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