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给出金属,非金属的五大比较
单质:金属具有还原性,非金属具有氧化性
常温下金属{大多}为固态(Hg液态),非金属大多为气态或固态
(不是绝对)~
金属有金属光泽,非金属几乎没有
金属可以有高化合价,非金属的化合价一般较低且有负价
金属有延展性、导热导电,非金属则基本没有
5楼的已经很完整了~~~·~~
②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
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l)从原子结构来看,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小于4;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大于4.
(2)从化学性质来看,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常做还原剂.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
(3)从物理性质来看,金属与非金属有着较多的差别,主要是:
①一般说来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也是多种多样.
②金属除汞在常温时为液态外,其他金属单质常温时都呈固态;非金属单质在常温时多为气态,也有的呈液态或固态.
③一般说来,金属的密度较大,熔点较高;而非金属的密度较小,熔点较低.
④金属大都具有延展性,能够传热、导电;而非金属没有延展性,不能够传热、导电.
必须明确上述各点不同,都是“一般情况”或“大多数情况”,而不是绝对的.实际上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的性质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些非金属具有一些金属的性质,如石墨是非金属,但具有灰黑色的金属光泽,是电的良导体,在化学反应中可做还原剂;又如硅是非金属,但也具有金属光泽,硅既不是导体也不是绝缘体,而是半导体。也有某些金属具有一些非金属的性质,如锑虽然是金属,但它的性质非常脆,灰锑的熔点低、易挥发等,这些都属于非金属的性质。
③ 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别
金属大都可导电,导热性也好,这是由金属晶体的结构决定的,金属晶体中充斥着自由电子,可流动;非金属一般不导电,导热也差。
金属的固态是晶体,自由电子的存在除使金属有好的导电、导热性外,也导致金属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抽成丝、延压成薄片、金属箔等(常见的锡箔、铝箔、铁丝、铜丝等),其中像黄金这样的金属,可以压成很薄很薄的箔,也可以抽成很长的丝;而非金属则一般没有这样的延展特性;
金属大多有金属光泽,大多呈灰、灰白;而非金属则颜色各异,很多没有光泽;
常态下金属一般都是固体(除水银以外),有较高的熔点,不溶于水,比重大;非金属在常态下则形态各异,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水溶性也各异,比重各异。
有些物质介于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有些非金属像金属,有些金属又像非金属。例如石墨的化学成份是碳,不是金属,但它却有与金属类似的灰色光泽,还可导电;而锑虽然是金属,却非常脆,又不易传热导电,具有非金属的某些性质。
【但金属与非金属的根本区别是金属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即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而非金属的电阻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即具有负的温度系数。】
由于金属易失去电子,在化学性质上往往表达出失电子性质,很多金属有还原性;非金属中典型非金属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上往往表达出得电子。由于题目表述不很清楚,这里非金属主要指非金属单质呢,还是所有非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的话,性质就包罗万象了。
④ 怎样区分金属,非金属,与类金属
1.类金属
金属与非金属结合的化合物,其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常见的有金属的硼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等。许多类金属化合物,为难熔化合物,熔点高,硬度高,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很高的导电性和传热性,有的类金属在真空中或在电场和热的作用下有发射电子的能力。某些类金属化合物还具有半导体性质,如一些硅化物、硫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等。 常见金属与类金属:铅(Pb)、汞(Hg)、镉(Cd)、砷(As)等其它金属与类金属:锰(Mn)、铍(Be)、铬(Cr)、镍(Ni)、锌(Zn)、铊(Tl)、锡(Sn)、锑(Sb)、磷(P)、硒(Se)、硼(B)
2.金属
除锡、锑、铋等少数几种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4以外,绝大多数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主族金属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ns1或ns2或ns2 np(1-4),过渡金属的外围电子排布可表示为(n-1)d(1-10) ns(1-2)。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均比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大。
参考资料网络——非金属
20倍杠杆比33倍杠杆死得慢些。
相同点是一定会死。
⑥ 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之关联
摘 要: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有着许多内容值得深思的知识点。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具体表现为该元素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
关键词: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核电荷数逐渐增大,而电子层数却没有变化,因此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随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降低,元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原子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例如:对于第三周期元素的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Cl>S>P>Si。
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逐渐增大,原子半径明显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减弱。例如:第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H<Li<Na<K<Rb<Cs,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可以作出简明的结论: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下方,元素金属性越强,金属性最强的金属是Cs;越向右、上方,元素的非金属越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例如:金属性K>Na>Mg,非金属性O>S>P。
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化学反应3中的表现的关系
一般说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剧烈,对于的碱的碱性也越强。例如:金属性Na>Mg>Al,常温时单质Na与水能剧烈反应,单质Mg与水能缓慢地进行反应,而单质Al与水在常温时很难进行反应,它们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 NaOH>Mg(OH)2>Al(OH)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与H2反应越剧烈,得到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也越强。例如:非金属Cl>S>P>Si,Cl2与H2在光照或点燃时就可能发生爆炸而化合,S与H2须加热才能化合,而Si与H2须在高温下才能化合并且SiH4极不稳定;氢化物的稳定HCl>H2S>PH3>SiH4;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O4>H3PO4>H4SiO4。
因此,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以作为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强弱的依据。另外,还可以根据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相互置换反应,进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一种金属把另一金属元素从它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金属性较强;一种非金属单质能把另一种非金属单质从它的盐溶液或酸溶液中置换出来,表明前一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
三、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还原性越强,而它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例如:金属性Na>Mg>Al,单质的还原性Na>Mg>Al,阳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中学化学教材中金属活动顺序表为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而阳离子的氧化性为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Hg2+<Pt2+<Au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还原性越弱,而它阴离子的还原性越越弱。例如:非金属性Cl>Br>I>S,它们的单质的氧化性Cl2>Br2>I2>S,还原性Cl2<Br2<I2<S,它们的阴离子的还原性Cl-<Br-<I-<S2-。
四、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与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等的关系
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的自由电子在整个晶体中移动,依靠此种流动电子,使金属原子相互结合成为晶体的键称为金属键。对于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金属键的强度逐渐减弱,因此金属单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回答者:amazon6 - 魔法师 四级 8-9 19:50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⑦ 贵金属“杠杆”是什么意思非常感谢
所谓“杠杆”就是放大倍数。比如1盎司黄金1700美元(USD),国际盘1手是100盎司,那么其价值就专是1700*100=170000美元(USD),如果是属全额交易就需要170000美元(USD)才能买进100盎司黄金,如果资金放大,也就是杠杆交易,比如杠杆是100倍,那么1700美元(USD)就可以买进100盎司黄金;而如果杠杆是200倍,那么仅需要850美元(USD)就可以买进100盎司。这下应该明白了吧,而你支付的1700也许850是保证金,注意支付保证金只是交易,不能提取实物。还得提醒杠杆交易会令你收益倍增,风险也倍增。
⑧ 有色金属杠杆比例是多少
国际市场 1:100 国内市场 1:10
⑨ 股市行业中板块 所谓的“金属 非金属” 行业是什么意思啊 在数米基金宝中看到
金属一般分为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指的是铜锌锗铝等,黑色金属指的是钢铁类
非金属就是水泥玻璃塑料制造
⑩ 金属+非金属=
金属和非金属
1.不反应或少反应,混合物,可以形成合金,性能更好,如铁和少量的碳,就可以得到钢。部分化合生成Fe3C。
2.生成化合物。例子太多,如钠和氯的反应。
3.相互“溶解”,生成均匀的混合物,如一些金属吸收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