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昆腾集团适合什么样的人理财
什么人都适合,只要有闲置的钱就可以投资,这个很不错的
『贰』 硬件问题
这一方面真的有些悲哀,人家的确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国内的稳定性好很多!
希捷是最早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硬盘厂商,曾在深圳和无锡两地建有生产基地。
西数是马来西亚,
迈拓产地写在硬盘上,近期见到的都是新加坡,不过已经被希捷收购了
希捷并迈拓一家独大 三甲之列谁补位?
赛迪网 【转载】 作者: 2005年12月23日 08:16
奔腾M笔记本配512MB内存仅5599元,详情拨打800-858-2339
希捷五月大促销买就送!
2005年12月21日,希捷和迈拓共同宣布,双方已达成共识进行合并。希捷将以股票交换的方式购并迈拓,希捷为存续公司。
根据双方董事会公布的约定,迈拓的股东可以用1股股票兑换0.37股希捷股票。此项交易完成之后,原希捷股东将拥有新公司84%股份,原迈拓股东则拥有新公司16%股份。新公司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都将由希捷现任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继续担任,而迈拓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S. Park将担任新公司的事业部总经理。
据估计,此项交易将耗费希捷价值19亿美元的股票,而为了清盘,迈拓将耗费至少3亿美元。此项交易将在2006年下半年完成,交易完成之前,希捷和迈拓依然各自独立运营。在希捷和迈拓联合声明发布之后,希捷官方网站已经在第一时间在醒目位置刊登了新闻。
关于迈拓
迈拓成立于1982年。产品主要为3.5英寸硬盘驱动器、高性能存储服务器及相关消费电子产品。据称迈拓业已开始2.5英寸笔记本硬盘的试制,微硬盘亦已纳入发展计划。2003年3月,迈拓宣布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建厂,建成后迈拓苏州工厂占地220万平方英尺(合约20万平方米),员工总人数将达6000左右。
关于希捷
希捷于1979年成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硬盘和读写磁头制造商。希捷在1英寸、2.5英寸、2.5英寸等不同尺寸规格的内接和外接硬盘产品领域都实力强劲,产品应用广泛。希捷是最早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硬盘厂商,曾在深圳和无锡两地建有生产基地。在将深圳生产基地也迁到无锡后,当地员工已逾2万人。
硬盘厂商分分合合发家史
1956年9月,IBM的工程小组将第一台24英寸硬盘展现在人们面前,容量5MB。
1968年,IBM开发出“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1973年,第一块“温彻斯特”硬盘正式诞生,奠定硬盘技术发展的结构基础;14英寸的规格,由两个分离的盘片构成(一个固定的和一个可移动的),每张碟片容量为30MB。
1979年9月26日,供职IBM的Finis Conner找到赋闲在家已近5年的Alan Shugart,提议开发一种尺寸与小型软盘(mini-floppy)相当,但性能和可靠性更高,具有15倍存储容量而成本只提高2倍的硬盘驱动器。 二人于年底成立了Shugart Technology公司。1980年6月26日,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5.25英寸硬盘驱动器ST-506,采用4张5.25英寸盘片,容量为5MB。
1983年,Rodime公司推出第一台3.5英寸硬盘,储存容量为10MB。
1985年,Shugart Technology更名为Seagate Technology,即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希捷科技。
1986年,由于对Seagate迟迟未能推出3.5英寸产品的不满,Finis Conner带领部分员工“出走”,创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司——Conner Peripherals。
1986年,Compaq、Western Digital和CDC公司推出IDE硬盘接口;ANSI正式把SASI改名为SCSI,制定了SCSI-1规格。
1987年,Prairetek公司推出第一台2.5英寸硬盘,容量为80MB。这款产品还没有上市Prairetek公司就夭折了。
1988年,Western Digital收购Tandon公司,转型为专业的硬盘制造商。
1988年,三星投产硬盘,1999年底拥有了月产120万套的生产能力。2003年,三星电子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由技术实力最强的三星电子半导体有限公司开始接掌硬盘部门。2004年初,三星电子宣布推出第一款“SpinPoint M”系列2.5英寸硬盘,开始正式步入移动硬盘市场。
1989年10月,未能及时把握向3.5英寸规格转向的希捷公司并购了CDC(Control Data Corporation,控制数据公司)的硬盘驱动器生产事业部门Imprimis Technology,成功打入高容量硬盘驱动器市场。
1991年,IBM开始生产3.5英寸的硬盘,硬盘的容量首次达到了1GB。
1991年,迈拓收购破产已有一年,但掌握5.25英寸硬盘核心技术的Miniscribe。
1994年,昆腾通过收购DEC公司的存储部门取得了MR磁头技术,推出Atlas系列SCSI硬盘,主打企业市场。
1996年,Seagate收购Conner Peripherals公司。
1996年,经营不善的Maxtor成为韩国现代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股票退市。
2000年10月,迈拓斥资10.8亿美元以股权置换形式收购昆腾公司的硬盘业务部门Quantum HDD。但直到5年后,迈拓在2005年第二季度的财报中才宣称季度销售额达到9.25亿美元,营利940万美元,利润率不到1%。
2001年8月,富士通公司宣布退出桌面硬盘市场,全面转向利润更大的笔记本和服务器硬盘市场。
2001年8月和9月,西部数据接连卖掉Connex和SANavigator这两个子公司,放弃长期亏损的SCSI硬盘业务。于同年12月收购了富士通位于泰国的3.5英寸硬盘工厂,大力开拓桌面硬盘市场。
2002年6月,IBM以20.5亿美元的价格将其硬盘部门出售给日立。2003年1月,日立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2004年6月21日,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宣布将投资5亿美元在中国深圳兴建“超级硬盘生产中心”。
分析:西数、三星谁将补位三甲?
此前,希捷、HGST和迈拓是国内3.5英寸硬盘市场的第一梯队,WD和三星虽然偶尔有物美价廉的产品异军突起,但在产品线的广度和具体性能测试上始终稍逊一筹。希捷、HGST是能够提供从服务器硬盘到微硬盘全线产品的“双雄”,技术领先,实力雄厚,地位不容挑战。迈拓虽然最近流年不利,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购后稍微空出来点份额也足够让后来者垂涎了。
显然,希捷迈拓并购启动的同时,久经战阵的西部数据和初露锋芒的三星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恶斗也就拉开了序幕。
纵观迈拓公司的发展史,虽然一度占据市场份额头把交椅,却始终徘徊在破产边缘。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迈拓曾很好地把握住了3.5英寸硬盘的发展契机,将当时的希捷和昆腾远远抛在后头,但这样的优势并没有保持多久。后来收购昆腾,迈拓不仅草率地放弃了闻名遐迩的FireBall品牌,而且未能重视昆腾销尖脑袋刚刚占据一席之地的SCSI市场。当希捷决心重返2.5英寸笔记本硬盘市场时,迈拓在观望;当新兴厂商发力微硬盘市场时,迈拓还在观望……
『叁』 移动硬盘 品牌
西部数据
WD公司始创于1970年,总部在美国加州Lake Forest,是历史最悠久的硬盘厂商之一,也是IDE接口的创始者之一。WD公司在1999年退出SCSI市场后主攻IDE领域,2001年下半年6个月销售额为10.15亿美元,并且保持着3300万美元的盈利。WD公司是一个不擅于宣传的公司,让人能记得住的特有技术屈指可数,其实WD的技术实力是不容小看的,其硬盘性能长期处于高水平肯定有先进技术的支持。
希捷
希捷公司于1979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加州Scotts Valley,2000年希捷主动从股市退出,成为私人公司,产品主要包括SCSI与IDE硬盘、磁带机与网络存储设备。在第四财季报表中,收入高达到27.4亿美元,是无可非议的硬盘业界老大。希捷公司对技术的开发相当看重,研发费用高达9亿美元。不过,与其他公司一样,其特有技术主要针对于硬盘的保护与噪音的抑制。
日立
日立公司收购了IBM的存储事业部,并在2003年1月正式推出全新的硬盘品牌,也就是今天的日立硬盘。日立主要有沿用IBM硬盘编号的180GXP系列和全新推出的7K250系列。两个系列均采用了铝合金盘片、GMR磁头和液态轴承马达,区别在于180GXP采用单碟容量60G的盘片,而7K250系列采用了单碟容量80G的盘片。2011年3月8日,西部数据宣布以总价值大约43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日立的硬盘业务(在第三个季度完成),从而宣布硬盘市场三足鼎立的时代结束。目前希捷的市值大约在63.2亿美元,西数收购日立之前是84.1亿美元,收购后将远超希捷成为硬盘厂商中的"一哥"。
三星
三星的硬盘事业起步于1989年,当时涉猎面很广,从笔记本电脑硬盘到SCSI硬盘应有尽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集中精力发展IDE硬盘。三星硬盘在业界的地位相对来说并不高,基本属于技术采用者的角色,不过三星针对硬盘的噪音与可靠性也开发了自己的专用技术。三星电子北京时间2011年4月19日下午宣布,正式作价14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向希捷出售旗下硬盘驱动业务。
东芝
世界硬盘产业内,传统的希捷、迈拓。西数、三星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但是专注于笔记本用途的2.5英寸以下尺寸的硬盘厂商东芝来说,许多DIY玩家可能只听过名字而比较少接触。其实,东芝在小尺寸硬盘方面无可争议的属于领导者的地位,从2.5英寸。1.8英寸到0.85英寸硬盘的推出,时期在小尺寸硬盘在笔记本电脑与消费电子方面业绩非常不错。东芝于2009年收购富士通硬盘业务。
富士通
作为全球几大硬盘制造厂商之一的富士通(Fujitsu),其产品虽然不像希捷和迈拓那样为人所熟知,但它在硬盘领域的地位一直以来都十分稳固。 稍有资历的用户相信对富士通硬盘并不会感到陌生, 因为直到富士通在几年前宣布退出桌面市场和零售市场,富士通硬盘才开始"退居幕后",全力充当服务器和笔记本厂商的OEM。但对于使用笔记本电脑的用户而言,富士通的笔记本硬盘还是随处可见的,就连和另一笔记本硬盘厂商日立有密切关系的IBM,在ThinkPad上也会采用富士通的产品,其实力可见一斑。富士通硬盘业务于2009年被东芝收购。
迈拖
世界上信息存储方案供应商中佼佼者,成立于1982年,总部位于加州的Milpitas,全球员工大约6500人.Maxtor在NASDAQ上市,代号MXTR.1999年公司销售额近25亿美元,在2000年第一季度,其硬盘驱动器发货量达660万台,而其中大部分为三至四碟片产品.公司的快速发展,主要归功于灵活的高声策略、优异产品质量、强大技术实力以及令人称心如意的客户支持。Maxtor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存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之一。 是业界磁介质产品的领导, 2007年已经被希捷并购。
IBM
IBM是硬盘的发明者也是创造者,拥有许多专利技术。但后来的玻璃盘遭遇到极高的返修率,加之其他种种原因,迫使风靡一时IBM硬盘退出了市场。
易拓
深圳易拓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易拓科技")成立于2001年,注册资本2660万美元,是长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专业从事硬盘驱动器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是中国国内最大的自主研发、生产硬盘驱动器的世界级制造厂商,在中国深圳拥有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并在美国设立了自主的硬盘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专业从事硬盘驱动器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 易拓科技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出口"百强企业"、"广东省大型出口企业"、"2004年度全国工业500强企业"。
昆腾
美国昆腾国际公司(Quantum Corporation)创立于1980年,是数据保护与大数据管理领域全球公认的专家,提供独特的智能存储系列解决方案,为传统、虚拟和云环境提供无与伦比的价值。昆腾的产品包括:适用于快速备份和恢复的DXi系列磁盘重复数据删除和复制系统;适用于保护虚拟机数据的vmPRO解决方案;适用于灾难恢复和长期数据保留的Scalar磁带自动化产品;适用于高性能文件共享和存档的StorNext大数据管理软件与设备。
『肆』 制造硬盘最早哪几家
最早的硬盘是IBM发明的
最早制造硬盘的希捷。
硬盘及生产商历史见下:
1.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枪”的口径和填弹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6.1996年,希捷收购康诺(Conner Peripherals)。
7.1998年2月,UDMA66规格上市。
8.1999年,容量高达10GB的ATA硬盘上市。
9.2000年2月23日,希捷发布了转速高达15,000RPM的Cheetah X15系列硬盘。
2000年3月16号,硬盘领域又有新突破,第一款"玻璃硬盘"问世。
10月,迈拓(Maxtor)收购昆腾硬盘业务。
10.2001年:新的磁头技术,此时的全部硬盘几乎均采用GMR,该技术最新的为第四代GMR磁头技术。
11.2003年1月,日立宣布完成20.5亿美元的收购IBM硬盘事业部计划,并成立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公司(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Hitachi GST)。
12.2005年日立环储和希捷都宣布了将开始大量采用磁盘垂直写入技术(perpendicular recording),该原理是将平行于盘片的磁场方向改变为垂直(90度),更充分地利用的储存空间。
13.2005年12月21日,硬盘制造商希捷宣布收购迈拓(Maxtor)。
14.2007年1月,日立环球储存科技宣布将会发售全球首只1Terabyte的硬盘,比原先的预定时间迟了一年多。硬盘的售价为399美元,平均每美元可以购得2.75GB硬盘空间。
15.2007年11月,Maxtor硬盘出厂的预先格式化的硬盘。被发现已植入会盗取在线游戏的帐号与密码的木马。
16.2010年12月,日立环球存储科技公司日前同时宣布,将向全球OEM厂商和部分分销合作伙伴推出3T
B、2TB和1.5TB Deskstar 7K3000硬盘系列。
17.2011年3月8日凌晨,WD西部数据公司宣布,将以现金加股票的形式,出资43亿美元收购日立全资子公司,同为世界级硬盘大厂的日立环球存储技术公司(HGST)。
『伍』 以下几个牌子的移动硬盘哪个最好
希捷最好,但用起来没太大区别
等到更新换代的时候,都不会坏
那都是从n年前的笔记本电脑里拆下来的,我就有一个,4年前400块买的,勉强能用,经常出现识别问题。
想凑合用就买吧,带着查坏道的软件,加个盒子,120搞定。
长久用,还是买新的吧。
祝你好运!
『陆』 原来的昆腾是被西捷还是迈拓收购的
Maxtor迈拓 收购的 昆腾Quantum
10/6/2000
硬盘制造商Maxtor10月4日宣布,将通过换股的方式收购昆腾公司(Quantum)的硬盘部门Maxtor公司的CEO麦克.佳能将出任新公司(沿用Maxtor名称)的CEO。佳能预测道,两家公司合并后,生产硬盘可达5000万个,年收入约为60亿美元,市值约20亿美元。
并购昆腾硬盘部门后,Maxtor有望在硬盘市场成为龙头老大,并超过多年来的劲敌西捷科技公司。但收购后的路并非一帆风顺。近三年来数据储存市场虽然比较旺盛、个人电脑销售也增长强劲,但硬盘制造商仍面临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和裁员等问题。
根据双方的协议,昆腾股东可以每1:1.52的比例换取Maxtor的股票。依照目前市价计算,这笔交易价值超过10亿美元。周三收盘时,Maxtor下跌53美分,跌幅约5%,收为每股9.25美元,昆腾硬盘上涨37%,收为每股13.1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