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1.資產就是能給你帶來正現金流的東西。也就是資產可以給你掙錢。
2.負債就是給你帶來負現金流的東西。也就是負債需要你花錢養它。
3.比如你的房子租給別人,如果你每個月收到的租金高於你的月供,房子每個月都可以給你掙錢,那房子就是你的資產。相反如果每個月的租金不夠還銀行的月供,那房子就是你的負債,因為你的掏錢養著它。現金流決定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
② 資產和負債的區別是什麼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最大的區別大概就是,一個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一個導致經濟利益流出吧!
③ 怎樣理解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
如果是按照你這么問的話,是從財務管理的角度看,金融資產或負債和經營資產或負債,區別就是有無利息,需要償付利息或者能夠收到利息的就是金融負債或資產
④ 資產和負債有何區別
資產是企業擁有的或者控制的,能給企業帶來收益的;負債是企業欠別人的,未來要償還,要利益流出企業。
最大的區別,一個導致經濟利益流入,一個導致經濟利益流出
⑤ 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資產負債管理有哪些區別
資產負債管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資產負債管理,是指金融機構按一定的策略進行資金配置來實現流動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標組合。狹義的資產負債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動的環境中,通過策略性改變利率敏感資金的配置狀況,來實現金融機構的...
⑥ 金融機構在管理其負債和資產時必須考慮的不同事項
第十三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建立不良金融資產管理制度,實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明確管理職責,做好不良金融資產檔案管理、權益維護、風險監測等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對資產管理策略進行評價和調整。
第十四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全面搜集、核實和及時更新債務人(擔保人)的資產負債、生產經營、涉訴情況等信息資料,搜集、核實的過程和結果應以書面或電子形式記載並歸入檔案。對確實難以搜集、核實相關信息的,應提供必要的佐證材料和相應的記錄。
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定期或根據實際需要對不良金融資產有關情況進行現場調查。
第十五條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應加強不良債權管理。
⑦ 貨幣銀行學中 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貨幣銀行學中:
資產業務指銀行運用貨幣資金的業務,資產業務提供了銀行創造利潤的渠道。資產構成的種類很多,但一般有現金資產、信貸資產、證券投資三大類。
負債業務指銀行吸收資金形成資金來源的業務,包括存款負債、其他負債、自有資本。其他負債主要包括從中央銀行借款、銀行同業拆借、從國際貨幣市場借款、結算過程中的短期資金佔用等。
西方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理論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的演變過程。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主要有資產負債外管理理論和全方位滿意管理理論。
(1)資產管理理論。資產管理是商業銀行的傳統管理辦法,其中資產流動性的管理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銀行經營業務的發展,其理論歷經了如下三個不同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商業貸款理論,又稱真實票據論。這一理論認為:為了保持資金的高度流動性,貸款應是短期和商業性的;銀行辦理短期貸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實交易為基礎,要有真實的商業票據作為抵押或貼現。這種理論的不足在於:未考慮到經濟發展對信貸多樣化的需要、銀行存款的相對穩定性和貸款清償的外部條件,限制了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第二階段:可轉換理論。該理論認為,商業銀行可以將一部分資金投資於可轉讓證券上。由於這些盈利資產能夠隨時出售,轉換為現金,所以貸款不一定非要局限於短期和自償性投放范圍。可轉換理論的產生,使商業銀行資產范圍擴大,業務經營更加靈活多樣。但該理論的不足在於: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銀行的流動性問題。第三階段:預期收入理論。認為銀行回收貸款的資金來源應該是依靠借款人將來的預期收入。這種理論的提出,推動商業銀行業務向經營中長期設備貸款、分期付款的消費貸款和房屋抵押貸款等方面擴展。但它顯然也有缺陷,銀行的部分貸款由於期限長、預期收入難以把握,加大了銀行信貸經營上的風險。
(2)負債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60年代,這一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將商業銀行管理的重點由資產轉向負債,主張以借入資金的辦法來保持銀行流動性,從而增加資產業務,增加銀行收益。負債管理開創了保持銀行流動性的新途徑。這一理論的不足是:容易導致銀行負債結構中的短期資金來源比重過大,增加了經營風險,提高了銀行的融資成本。
(3)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綜合管理理論認為,單純的資產管理或負債管理,都難以在經營上達到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三者之間的均衡,只有對資產和負債同時進行協調管理,才能達到銀行經營的總目標。經過整個80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數商業銀行主流的經營管理思想。
(4)商業銀行經營理論的新發展。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由於商業銀行作為信用中介的地位受到削弱,銀行發展的重心和銀行競爭的焦點已逐漸轉向金融服務領域,以服務為重點的經營管理理論應運而生。主要有資產負債外管理理論和全方位滿意管理理論。資產負債外管理理論提倡從正統的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以外去尋找新的經營領域,開辟新的盈利源泉。全方位滿意管理理論是在全面質量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強調企業全體與顧客滿意的管理概念。顧客的絕對滿意是這一理論的主要關心點和立足點,在追求「顧客絕對滿意」的目標下,變革銀行文化和組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