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科技成為行業的風口,行業內的消費金融系統商需要提供什麼
今天,小米金融正式上線旗下互聯網金融產品「小米活期寶」,易方達的天天理財基金也成為了首個與小米金融合作的產品。 按照小米聯合創始人洪鋒的說法,小米金融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更多扮演智能平台的角色,小米金融致力於打造平台和建立徵信系統。一方面利用小米智能手機所搜集到的數據來做徵信,一方面打造一個綜合的金融服務平台,結合小米的電商屬性,來做金融服務。 其實,小米涉足金融的事情由來已久,2013年12月26日,小米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注冊成立,資本為5000萬元,小米公司CEO雷軍任董事長及法人代表,洪鋒擔任了經理一職。在互聯網P2P領域,小米和順為基金也都曾投資過互聯網P2P平台積木盒子。 如今,上線「小米活期寶」,小米金融進軍互聯網金融服務業的號角正式吹響。 一、小米的短板 傳統上,金融行業是隨著商業出現的,隨著人類貿易的產生。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倫寺廟就有已經有了經營保管金銀、收付利息、發放貸款的機構。 近代銀行產生於中世紀的義大利,由於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當時的貿易中心,而交易的需求產生了貨幣保管和信用的需求,近代銀行隨之誕生。 近幾年,阿里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重復了人類幾千年來的過程。先是有阿里巴巴和淘寶網,有了交易,而交易就產生了支付的需求,有了支付寶。 因為交易的時差,支付寶有了固定的沉澱余額,這些沉澱余額投資於貨幣基金,就有了余額寶。進而有了囊括大部分金融服務的螞蟻金服,阿里隨之崛起。 小米本來是一家手機廠商,但是小米的模式以自營為主。小米網站作為電商銷售小米手機,僅僅是一個米粉節就是15.7億的銷售額,但是,米粉在購買小米的時候支付的途徑是支付寶,網上銀行,而非小米自家的支付渠道,小米只有硬體銷售的利潤,而不能像阿里一樣從銷售到支付,再到沉澱資金,金融服務。 雷軍在2015年新年賀詞裡面說:「小米已從MIUI ROM開發者、智能手機製造商,走向了消費電子國民品牌,智能家庭生態的建立者,和移動互聯網內容、服務分發平台。這是全球科技行業從未有過的公司形態,小米已經來到了行業發展的最前列。」 既然是服務分發平台,那錯過蛋糕最大的金融服務就太可惜了,小米需要補上缺失的短板。 二、逆向也是個好主意 阿里是從淘寶,到支付寶,再到余額寶,而小米是先從「小米活期寶」入手,這個順序與阿里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作為後來者和相對弱勢的電商平台(小米商城相對於淘寶天貓),難以吸引消費者在它的平台設立賬戶,存入資金。那麼就反其道而行之,先設立「小米活期寶」,用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把米粉的資金吸引進來。 我們知道,阿里的余額寶是可以直接用來在淘寶買東西的,相信小米這個活期寶也不會有什麼差別。 這樣一來,米粉在小米活期寶存入用來生息的資金就變成了小米商城的支付資金,這樣小米就可以反向把商品交易、支付手段、理財增值這個渠道建立起來。 小米讓小米支付的經理洪峰來負責小米金融,本身就說明了問題。而且洪峰自己說,小米用戶群在各種手機使用的場景中,能夠給他們提供非常多的金融使用場景,加上小米的電商屬性,各種各樣的消費場景,都能夠把金融服務充分的代入。 消費需要支付,需要消費信貸,而電商銷售的商品本身就可以包括貨幣基金、股票基金、理財產品。 用逆向手段打通從消費到金融服務的通道,完善小米的體系,這是「小米活期寶」的推出的深層目的。 三、前景廣闊,時機需商榷 按照雷軍「風口上的豬」理論,零售理財本身就是廣闊的市場,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做得最好的招商銀行來自於零售的收入只佔整個收入的35%,而美國同類銀行的個人零售業務的收入佔比遠遠超過招行,零售金融業務前景廣闊。 從洪鋒的發言來看,小米金融服務現階段首先要做一個金融百貨公司,通過小米手裡的大數據幫助用戶篩選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小米還可以基於MIUI本身擁有的1億用戶,以及小米生態鏈上的多個產品獲取手機中的位置信息、用戶行為信息、消費信息。給徵信奠定基礎,為未來的消費貸款和小額貸款探路,這幾乎是阿里旗下螞蟻金服的翻版。 和阿里不同的時候,小米手裡有硬體和ROM入口,如果發展起來,體系會比阿里更完整。小米金融的遠期前景不錯,雷軍很有成為下一個馬雲的勢頭。 不過,小米金融選在2015年5月推出,時機卻不是很好。目前中國股市正在一輪瘋狂的牛市之中,各種資金都殺入股市,利潤不高的貨幣基金本身就處於低潮期,此時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能聚攏多少資金很值得懷疑。資金聚集不到,後續的各種效應就無從談起,小米推出「小米活期寶」的時機有待商榷。 小米布局互聯網金融其實由來已久,但是因為弱勢地位難以做成像阿里一樣的體系。「小米活期寶」從理財服務入手,反向建立金融服務體系,這是小米涉足互聯網金融的目的。 2015年由於股市火爆對資金的分流,這個舉措不會有太大效果,但是未來幾年,小米金融有機會成長為阿里旗下螞蟻金服一樣的巨頭。 有關於互聯網的問題和SEO推廣優化可以找我們重慶華坤工作室
② 如何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
目前互聯網金融產品和相關APP多入牛毛。我們今天想談談綜合性的金融平台類產品。幾句話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
所謂移動金融的平台型產品,是指囊括了移動支付,多消費場景,理財產品,信貸產品,綜合資產管理,智能化投顧等多金融產品形態的聚合龐大體。我們也稱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泛生態容器。
市面上,類似產品有支付寶,微信支付,京東金融,網路錢包,壹錢包等。
首先我們從產品層面開始和大家聊起。
綜合看,每一個金融公司都有完整的產品分層框架和底層基礎架構。每一個模塊都有完整的團隊進行支撐,不同的模塊對產品經理的要求也差別很大。
大概歸納為如上圖示。
不同類型用戶的定義屬性和運營達成模型
產品的好壞最終還是會反應在用戶數據身上,所以了解不同階段給不同用戶帶來的價值和訴求點,針對性的提供合適的服務和產品是一種完整的閉環思考模式。我們從這個角度和大家聊下用戶的分類和對應不同消費及金融產品的業務特性和運營策略。
用戶分為4類:
基用戶,支付消費用戶,理財用戶,信貸用戶幾大類。每類用戶都多多少少有些重疊的行為。互相轉換共享流量,引導用戶習慣和產生黏性交叉是每個平台都在積極思考的問題。
1 基用戶:我們也稱為全新帳戶,指沒有綁定銀行卡的用戶。對於此類用戶的轉化是最難的第一步。
2 支付消費用戶:對於綁過卡的用戶,在平台完成一筆支付或消費後,即成為新到老的轉化。此步在行業內稱為綁卡量,對外宣稱的用戶數也多以此數據為准。類似用戶在銀行的開卡量,每個銀行都有對應的完成指標。公司對此用戶的營銷投入也比較看重。市面上看到的支付平台的返利較大金額的營銷活動也多為提升綁卡量而設計。業內成為拉新。
3 理財用戶:用戶對於理財的需求和平台的選擇十分慎重,此人可能是忠實的支付或者消費用戶,但是就是沒有買過理財。如何產生信任並產生第一次的愉快順暢的收益提現的快感很關鍵。
4 信貸用戶:此用戶群目前更為獨立,基本獲客渠道來自線上和線下。線上類似產品有白條,借唄,花唄,花漾卡等,線上審批線上使用,多依賴平台的自有場景進行資金消耗服務,如淘寶,京東商城等消費渠道。線下產品多集中在行業垂類貸款,如教育分期貸款,裝修貸款等。屬於專項信貸品質,依賴機構合作和機構線下推薦,使用和申請也集中在線下完成,線上APP只做為入口承載授信和還款的服務流程。這類用戶很低頻,每月只有一次還款行為。挖掘信貸行為外的消費和延展需求是留住促活的根本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