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做啥子業務
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它能夠產生新的商業模式、應用、過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內構或金融服務的提容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更進一步地,在金融科技所覆蓋的范圍與領域方面,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區分出四個核心應用領域:
「存貸款與融資服務」、「支付與清結算服務」、「投資管理服務」以及「市場基礎設施服務」。
「存貸款與融資服務」領域涵括網貸、徵信、眾籌等產品;
「支付與清結算服務」包括移動支付、P2P匯款等內容;
「投資管理服務」典型代表是智能投顧與智能投研等;
「市場基礎設施服務」的內容則最為廣泛,意指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安全等技術所帶來的金融產品的創新。
2. 小牛資本:金融科技的應用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一是支付清算,包括網路和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等。Fintech中的支付清算類業務一般是指通過聯網終端發起、執行資金轉移和使用的服務。銀行是支付電子化的先行者,微信、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通過改進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對銀行形成了補充和競爭,而電商的發展直接促進了微信和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的快速發展。在「鯰魚效應」刺激下,銀行業奮起直追,發展移動銀行業務,轉而適應用戶移動支付習慣,手機銀行APP進入爆發階段,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不斷升級支付功能。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內部成立高規格研究團隊研究中國數字貨幣,2016年又設立專門數字貨幣研究所,體現了對數字貨幣研究的前瞻性和高度重視。
二是融資類。融資類業務主要包括網路借貸和眾籌,也有將其稱為債權眾籌和股權眾籌。網路借貸又分為兩種形態,一種是點對點的P2P借貸,即通過互聯網平台為有投融資需求的自然人提供撮合服務;另一種是互聯網小額貸款,是傳統線下小額貸款公司的互聯網化,通過互聯網拓展客戶資源。P2P平台的出現滿足了個人和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從2013年年中開始,由於進入門檻低,P2P市場規模迅速擴張,但一些平台風險控制不到位。2015年下半年監管收緊,部分資本退出P2P領域,留存的P2P企業不斷摸索自身定位,一些平台開始嘗試應用金融科技做技術創新。眾籌一般指企業、個人或其他主體,為企業自身、產品、項目、服務或公益事業,通過互聯網平台向公眾籌集資金的活動,一般融資成功後會以企業股權、產品或服務作為融資的對價。國內股權眾籌發展很快,但總體金額仍然不大。從長遠來看,解決「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把巨額的儲蓄轉化為投資,降低社會杠桿率,都有賴於發展股權融資,不能繼續依賴傳統的銀行和債券市場等負債渠道。而發展股權融資不僅要繼續發展目前的主板、新三板等正規市場,從長遠來看必須發展包括眾籌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三是投資管理類,包括機器人(智能)投資顧問等。機器人投資顧問平台藉助計算機和量化交易技術,為經過問卷評估的客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資產投資組合建議。傳統的投資顧問需要高素質理財顧問完成,人工費用昂貴,一般只向高凈值人群提供。但機器人投資顧問則是以最少量人工干預的方式幫助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及管理,節約成本,降低服務門檻,普通投資者繳納少量費用即可獲得服務。此外,智能投資顧問利用演算法、大數據作為投資依據,優化投資顧問模型,且可以避免人工投資顧問的非理性因素,擁有廣泛的市場基礎和發展空間。
四是徵信類。傳統徵信數據源主要來自銀行、政府、工商企業等,一般是與信貸直接相關的客戶數據,包括資產、借貸及償還、違約記錄等。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類行為數據被記錄,社交、電商及搜索等非結構化數據為徵信模型提供了更豐富的內容。
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影響到涉及其中的每個個人和機構,一些Fintech公司逐步發展壯大,對現有的金融機構形成沖擊。這些沖擊迫使金融機構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並有可能帶來競爭格局的變化。但是金融科技對金融機構來說,並非只有威脅,它們帶來的還有更廣泛的市場。
3. 金融科技公司是如何協助銀行授信小微企業的
一般來說,金融科技公司是先利用多維數據分析模型來協助銀行實現風控,然後在申請審批流程復雜的現狀下,極簡化流程,幫助銀行提高精準化審核並加速效率,在獲客方面,金融科技公司會在產品中嵌入多重獲客流量工具,幫助銀行實現獲客,我知道的大智金科團隊在協助銀行授信小微企業上,就是這樣的情況。
4.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有什麼區別
金融科技與科技金融主要區別如下:
一、核心部分組成不同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科技金融由向科學與技術創新活動提供融資資源的政府、企業、市場、社會中介機構等各種主體及其在科技創新融資過程中的行為活動共同組成的一個體系,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運營方式不同
金融科技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科技金融傳統的渠道主要有兩種,一是政府資金建立基金或者母基金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科技企業,二是多樣化的科技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具體包括政府扶持、科技貸款、科技擔保、股權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保險以及科技租賃等。
(4)應用金融科技創新服務小微擴展閱讀:
金融科技的基本組成:
金融科技涉及的技術具有更新迭代快、跨界、混業等特點,是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等前沿顛覆性科技與傳統金融業務與場景的疊加融合。主要包括大數據金融、人工智慧金融、區塊鏈金融和量化金融四個核心部分。
大數據金融重點關注金融大數據的獲取、儲存、處理分析與可視化。一般而言,金融大數據和核心技術包括基礎底層、數據存儲與管理層、計算處理層、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層主要負責簡單數據分析、高級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有若乾重合)以及對相應的分析結果的可視化展示。大數據金融往往還致力於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探索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的研發。
人工智慧金融主要借用人工智慧技術處理金融領域的問題,包括股票價格預測、評估消費者行為和支付意願、信用評分、智能投顧與聊天機器人、保險業的承保與理賠、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金融監管與識別監測等。
5. 金融壹賬通的金融科技服務都有哪些
金融科技這個詞其實包含的還挺多內容的,以題主的金融壹賬通為例,這個公司有人工智慧、大數據、區塊鏈、雲平台等各種先進金融科技能力,也開發出了很多適用於銷售、產品服務、風險控制以及運營等眾多場景下的金融科技產品,可廣泛應用於銀行、保險、投資及其他金融領域,幫助中小金融機構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痛點。舉幾個例子:
1、智能認證
金融壹賬通上個月剛發布的智能保險雲服務里有個智能認證技術,就是利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等技術為客戶建立起獨有的生物檔案,從而可完成對人、相關行為及屬性的快速核實,可以運用於所有實人認證的場景。這個技術大大簡化保險行業在現有模式下復雜低效的客戶身份認證流程,實現了方便快捷的「實人、實證、保單」三合一的「實人認證」。
2、智能閃賠
上面說的智能保險雲服務里還有個智能閃賠技術,利用的是圖片定損、自動定價、智能風控技術高效准確完成對車輛的查勘定損。這個技術可使車險理賠時效由行業平均的兩三天縮短至兩個小時,並顯著減少由人工操作帶來的管理風險,是目前國內車險市場上唯一投入真實運用的人工智慧定損與風控產品,平安擁有其100%自主知識產權。平安車險快速理賠應該用的就是這個。
3、智能投顧(智能財富管家)
另外,金融壹賬通還有個智能投顧產品叫智能財富管家,是基於百萬級已有風險偏好的客戶數據,使用機器學習方法建立獨創的風險偏好識別模型,改變了傳統模式中繁雜的風險問卷流程,將大數據技術與問卷結合,精準化風險偏好識別能力,並能夠根據用戶數據變化定期調整評分結果,旨在結合長期積累的市場經驗,根據用戶的財務狀況、風險偏好、財務目標等,運用智能演算法及投資組合優化等理論模型,為用戶量身定製財務投資模型。
其他的智能支付、智能貸款、壹賬鏈、直銷銀行雲服務平台、金融機構一賬通,可以去金融壹賬通官網找找看。
6. 嘉銀金科作為金融科技企業,可以為小微企業做哪些服務
小微企業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壓力,各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利好小微企業的政策。嘉銀金科作為金融科技企業,也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利用自身業務優勢,為小微企業提供有效、透明、安全、快速的金融科技,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7. 金融科技服務都有哪些類別在深圳做這方面業務比較知名的企業是哪些
很多科技類的企業藉助網路、機器、數據、用戶信息、交易行為提供創新的金融服務,傳統金融行業也在不斷轉型,比如說,各大基金、保險、證券公司也逐漸開始重視在互聯網領域的戰略布局。深圳是個注重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城市,在90年代就已經有一批金融科技企業誕生,比如銀雁科技,有深圳人行結算中心的金融背景,早期為銀行提供軟體開發與業務流程服務,現在強調以科技賦能,服務創新。
8. 為促進普惠金融發展,各金融機構推出了哪些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
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農戶、貧困人群等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時,往往面臨客戶分散、資信水平不高、信息規范化標准化不足、缺乏有效抵質押物等問題。針對小微企業、農戶、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等普惠金融重點領域「短、小、頻、急」的金融需求,金融機構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打造專屬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運用新型信息技術手段,拓展銀行服務渠道。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渠道發展迅猛。截至2017年末,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賬戶數已達32.8億戶,主要電子交易筆數替代率平均達到79.6%,其中,手機銀行交易筆數佔主要電子交易筆數的31.8%。
二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線上信貸服務,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涌現出一批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創新普惠金融產品。前海微眾銀行、浙江網商銀行創新大數據模型風控模式,精耕個人小額消費貸款、電商貸款等細分領域。建設銀行探索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小微快貸」,2017年新增客戶超過14萬,當年放款1466億元。互聯網保險迅速發展,2017年互聯網保險簽單124.91億件,較上年增長102.60%。
三是開展續貸業務創新,緩解小微企業貸款到期資金周轉難題,提高貸款資金使用效率。目前,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均已開展續貸業務,泉州銀行創新續貸產品「無間貸」,截至2017年末累計為客戶節約融資成本2.5億元。
四是發展供應鏈金融,與核心企業合作對供應鏈上下游的小微企業進行批量授信、批量開發。農業銀行「數據網貸」通過「核心企業推薦+歷史數據分析」,向核心企業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戶提供全流程線上化的供應鏈融資服務。
五是完善貸款審批流程,探索運用零售業務管理技術,優化小微企業貸款審批政策和流程,壓縮獲得信貸時間。中國銀行「信貸工廠」模式將授信流程從200多個步驟減少至23個,審批時間從2-3個月縮短為5-7個工作日,最快當天即可完成審批。
六是豐富抵質押品類型。在農村地區開展了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試點,開展林權抵押貸款,開展注冊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抵質押貸款,緩解「缺擔保」難題。
七是促進扶貧小額信貸健康發展。明確「5萬元以下、3年期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建風險補償金」的政策要點,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生產、增收脫貧。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扶貧小額信貸余額2496.96億元。
八是服務科創企業發展。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針對科技企業特點,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信貸業務的科技金融組織架構、管理機制、業務流程、風控手段以及保障體系。截至2017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已設立科技支行、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等645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創企業貸款余額分別為1.7萬億元和0.6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外部投貸聯動項下科創企業貸款余額225.6億元。
九是創新農業保險產品,豐富價格保險、指數保險、制種保險的種類。2017年共開發出農業保險產品1714個,涉及215類農產品。價格保險標的擴大到4大類72個品種,指數保險已備案19個省(區、市)57款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制種保險開辦省份達29個。
十是創新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降低農業價格風險。已上市2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和2個農產品期權品種,覆蓋糧、棉、糖、林木、禽蛋、鮮果等主要農產品領域。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目前已包括天然橡膠、玉米、大豆、棉花、白糖等5個品種,試點項目達到79個,試點區域包括黑龍江、新疆、雲南等多個省(區、市)、覆蓋近40個貧困縣,各期貨交易所支持資金總額達到1.23億元。
本答案由 關數e 海關數據科技服務平台 整理自銀保監會就首次發布普惠金融白皮書答記者問
9. 小花科技都能提供哪些金融科技服務
小花科技可以為金融機構提供獲客、客戶篩選、風控技術輔助等全流程金融科技服務。還可以根據合作銀行等機構的相關要求,靈活調整產品及流程開展助貸合作,例如產品費率結構、產品費率收取方式、運營支持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