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著名三大金融中心是什麼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紐約、倫敦、香港。
香港:是全球高度繁榮的國際大都會之一,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等3大區域組成。香港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與服務貿易有關的主要行業包括旅遊和旅遊業、與貿易相關的服務、運輸服務、金融和銀行服務及專業服務。金融服務業肩負帶動香港發展成為知識型經濟體的重任。
紐約: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逾一個世紀以來,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巨大的全球影響力。紐約是一座世界級城市,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因此紐約也被公認為世界之都。
倫敦: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首都及歐洲第一大城和最大經濟金融中心。兩千多年前,羅馬人建立了這座都市。倫敦近幾百年來一直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城市的核心地區倫敦市,仍保持著自中世紀起就劃分的界限。
世界金融中心是美國的一個標志性建築,它的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西薩·佩里,它是由四座摩天大樓組成的建築群,從世界貿易中心有連接的空中走道可以直接進入,空中走道經常有免費的藝術作品展覽,可以看到當今一流的攝影作品展。
㈡ 英國銀行有哪些
1、英格蘭銀行是英國的中央銀行。1694年由英國皇室特許蘇格蘭人威廉 · 彼得森(WilliamPaterson)等創辦。初期主要為政府籌措戰費,並因此而取得貨幣發行權。1844年根據新銀行法(《皮爾條例》) 改組,分設發行部和銀行部,後逐漸放棄商業銀行業務,成為中央銀行,1946年由工黨政府收歸國有。
㈢ 倫敦金融城的發展歷程
倫敦城的發端始於公元43年,中間經歷過許許多多滄桑變化,尤其是1665年的瘟疫和1666年的大火給她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但是,大火之後的倫敦城很快就在恢復的同時發展壯大起來。到工業革命之前,倫敦就已經成長為世界首要的金融中心,而倫敦城則是這個中心的硬核,絕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集中於此。但是,戰後由於英國本身經濟的衰退,並且由於倫敦城內的銀行家們過於自負,懶於改變他們已習慣的傳統作法,再加上別的金融中心的崛起,導致倫敦城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跌落。但是,倫敦城內的深厚的國際銀行業務的基礎,以及在長期操作過程中積累的信用和專業知識相結合的經驗使她在60年代以後,恢復了其金融中心的領導地位。
㈣ 巴黎,倫敦各有哪些世界級的金融機構,
巴黎證券交易所是法國最大的證券交易所,倫敦證券交易所,英國最大
㈤ 倫敦金融市場的倫敦金融市場的分類
根據經營的業務性質,主要可分為倫敦短期資金市場、倫敦長期資本市場、倫敦外匯市場、倫敦黃金市場、歐洲貨幣市場和倫敦保險市場等。 倫敦短期資金市場:主要包括貼現市場、銀行同業拆放市場、地方政府借貸市場和銀行英鎊定期存單市場等。
① 貼現市場。由11家貼現行組成。根據政府各個時期對資金的需求程度,每星期五由英格蘭銀行代表財政部發行一定數額的國庫券,最通行的是91天期的國庫券。發行時採用招標方式,從1971年9月16日起,每家貼現行都可按自己願出的價格和需求數額進行投標,然後由英格蘭銀行予以分配。有些貼現行開始承做地方政府借貸債券等非傳統性業務。它們也參與銀行存單市場的交易,有的還經營外匯期票和美元存單業務。
②銀行同業拆放市場。開始發展於20世紀 60年代。銀行之間的拆放業務,部分是通過貨幣經紀人進行,部分由銀行直接交易,每筆交易額最低為25萬英鎊,高的可達數百萬英鎊。還款期限一般為1天~3個月,也有長達半年至一年的。銀行同業拆放無需提供抵押品,一般利率比國庫券利率為高,但低於地方政府債券利率。
③地方政府借貸市場。英國的地方政府大小有1500多個單位,它們的財政收入主要是房地產稅,一般每年分兩次徵收,但政府開支是經常性的,因此,地方政府當局需要不時到資金市場上借款。貸款人以銀行為主,此外還有投資信託公司、養老金機構、房地產抵押公司等一些金融機構。海外資金有時也進入這一市場,但一般都由銀行經手辦理。貸款額每筆低者為10~100萬英鎊,最高時可達5000萬英鎊。
④銀行可轉讓英鎊定期存單市場。存單面額最低為5萬英鎊,期限一般為1~12個月,也有的長達2~5年。存單利率一般較即期同業拆放利率為高,同時還可以在市場貼現,因此深受市場歡迎,業務發展較快。 倫敦長期資本市場:包括倫敦證券交易所、倫敦新發行市場和倫敦國際債券市場等。
①倫敦證券交易所。由169家證券經紀商和21家證券交易商的3600個會員組成,目的在於匯集國內外存儲的資金並安排其投資去向。交易所成立於1773 年,1802年獲英國政府正式批准。業務主要是買賣英國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門的債券、外國政府債券、工商企業和公司的股票、債券等,共達7000 余種,每日成交額達7億多英鎊,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交易所內按不同類型的證券業務分為16個交易點,參與交易活動的主要是證券經紀人和證券交易商。
②倫敦新發行市場。包括政府發行新債券市場和公司發行新證券市場。政府債券市場是倫敦資本市場中最主要的一環。由於政府債券能保證按期付息還本 ,沒有什麼風險 ,通稱「金邊債券」。英格蘭銀行代表財政部發行和管理政府債券,發行後未被認購的剩餘新債券則由該行發行部持有,並通過經營政府債券的經紀人隨時供應市場,按市價出售。英國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一般是通過商人銀行和股票經紀人辦理,債券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有的債券還可換成股票。
③倫敦國際債券市場。倫敦是重要的國際債券市場。到1983年初,這類債券發行總額已超過300億美元。 倫敦保險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險業中心。通過勞埃德保險社和倫敦保險協會所屬的許多保險公司和保險經紀人,經營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幾乎任何類型的保險業務。勞埃德保險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一個保險組織,由許多個體的承包會員組成。每個會員根據其擁有的資產和經營的業務量繳納數額不同的保證金,由勞合社的管理委員會保管。只要提出擁有10萬英鎊的證明,並繳納2.5萬英鎊的保證金,就可以承做保險費不超過10萬英鎊的生意,成為會員。這些會員按各自承保的險別,組成聯合小組(辛迪加),各小組的成員多少不一,有的小組會員達1000個以上。1982年勞合社屬下的會員數已由1962年的5126個增至20156個,聯合小組由271個增至429個。
1982年倫敦共有保險公司442家,其中363家為英國公司,其餘為英聯邦和其他國家的公司。倫敦保險業務的2/3來自海外,1/3來自英國。根據1967年的英國的公司法,英國保險業分為長期和短期業務。長期包括人壽保險和長期健康保險,短期包括水險、航空險、火險、汽車險、個人意外險和財產險等,此外還有再保險。倫敦保險市場是倫敦中、長期資本市場的重要支柱,保險公司把大量資金投放到政府債券、公司股票等方面,從而向國內外市場提供大量資金,並為英國政府財政收入帶來很大好處。
㈥ 跪求倫敦金融中心資料
要形成一個金融中心,要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包括經濟,軍事等作為支撐的
㈦ 倫敦國際金融市場的特點
(1)聚集了以英格蘭銀行為中心的眾多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市場規模堪稱世界第一.
(2)擁有完備的金融組織結構及完善的金融市場管理體系,服務性設施發達齊備
(3)經營方式靈活多樣,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服務完善周到,業務范圍遍及全球。
(4)通訊發達,設備先進,交易手段現代化,擁有高水準的金融管理及從業人員,金融市場的整體實力名列世界前茅
㈧ 倫敦金融城在什麼地方
在倫敦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東側,有一塊被稱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的地方。這里樓群密布,街道狹窄,雖不像紐約曼哈頓那樣高樓密集,但穩健、厚重的建築風格和室內豪華、大氣的裝飾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聚集著數以百計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被看做是華爾街在倫敦的翻版。這就是金融城。
㈨ 英國著名的金融機構在哪條街上
倫敦城
倫敦城地區從羅馬時代以來,一直是經濟活動的中心,具有不可動搖的實力。所以從法國來到英國的威廉王考慮要賦與倫敦城特權,拉攏其為自己人也就是很自然的了。這里是國家政治的錢箱。倫敦城對於國王下屬的領主貴族勢力會給與多大的援助,也大體上決定了國家政策。議會這種政治形式的產生,也有這方面的內部原因。
結果,便形成這樣一種歷史:英國國王在倫敦城面前一直抬不起頭來,於是,倫敦城也就作為特別行政區,保留有一塊自己的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