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發揮金融服務泛北合作

發揮金融服務泛北合作

發布時間:2021-06-07 18:33:18

① 為了更好發揮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我國應怎樣進一步建設和優化融資體系

金融發展的根基是實體經濟。當前我國經濟運行雖然總體平穩,但實體經濟面臨不少挑戰。由於金融扶持不夠,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仍然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長期未能得到有效解決,這凸顯了當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強健實體經濟的緊迫性。做好當前經濟工作,就必須把這種局面扭轉過來,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分析起來,金融具有優化資產配置、強化風險管理、發現市場價格等功能,可以成為創新創業活動的發動機、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黏合劑。但如果金融過度膨脹甚至脫離實體經濟自我循環,就有可能產生泡沫,擠壓實體經濟發展空間,乃至引發危機。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典型事例,其真正原因就是世界性的實體經濟與金融投向的結構性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其與實體經濟發展總體適應,但也存在不匹配和不協調的問題。雖然我國是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資金供給比較充裕,但在微觀上,一些銀行機構只看眼前、不顧長遠,仍在大肆拆入資金,借銀行理財信託投資的名義在金融圈裡「空轉」,大玩「錢生錢」的虛擬游戲,令原本流動性充裕的國內金融業深陷「缺錢」境地,更令很多實體企業嚴重「失血」。而實體經濟經營困難,反過來又使金融部門不願介入,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對經濟健康運行極為不利。因此,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具有戰略意義。
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從促進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要求出發,努力盤活貨幣信貸存量,用好增量,提高使用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須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產業政策、區域經濟政策等國家經濟發展戰略,真正解決金融當前時點突出服務什麼樣的實體經濟問題。盤活的存量和增量貸款,要重點向在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中有重大影響和示範引導作用的行業傾斜,向化解過剩產能傾斜,向小微企業傾斜,向「三農」傾斜,向消費升級傾斜。
其次,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還要深入研究和推動金融及相關領域改革。在現有體制下,我國金融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潛在風險。如,金融機構經營方式總體粗放,公司治理和風險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農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相對滯後,金融監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針對上述問題,應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值得關注的是,前不久,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定價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在客觀上不僅有利於促進金融機構採取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有利於金融機構不斷轉變經營模式,提升服務水平,更好地發揮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作用,更有力地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下一步,要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繼續改善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清除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各項金融管制,逐步放開金融市場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推動信貸和保險市場的實質性競爭;應完善金融宏觀調控機制,更多採用市場化的貨幣政策工具,減少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活動不當的行政干預;可考慮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網,加快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規范市場化退出機制。
與此同時,加強金融基礎建設,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軟環境也是題中應有之意。金融基礎建設是金融正常運行、維護金融穩定、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務的重要保障。金融基礎建設主要包括法律法規、會計標准、徵信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在當前的情況下,可根據金融發展規律和實際,針對當前金融投機和民間借貸無序發展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金融發展的制度框架和頂層設計;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業的經驗,積極建設金融機構總部和區域金融管理總部,進一步完善對商業銀行、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總部的管理和調控;加快制定存款保險、金融機構破產、信用評級以及徵信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制定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為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② 如何發揮金融投資在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作用

怎樣轉?首先要抓住問題症結。有了思路,接下來就是落實。
人們注意到,在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指揮棒」下,一支金融力量風聲水起,那就是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從財務人員利用現代金融知識探索企業理財渠道、盤活企業存量資本、比拼各類「財技」開始,非金融企業的這塊「金字招牌」在主業風雨飄搖之時顯得愈發亮眼。
更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化、差異化優勢,在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疲軟、煤炭需求下滑、國內產量過剩之時,財務公司為集團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
資金歸集以後,如何利用財務公司的金融優勢和專業化管理,管好、用好資金?

③ 如何發揮綜合服務平台作用,促進金融及分銷業務發

一方面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平台基於市場需求和技術支撐,在業務模式回、產品形態和客戶服答務方面的創新引領作用,推動金融行業進一步優化現有業務模式和服務機制,進而提升金融行業整體的服務支持能力,更好地服務科創中心建設。
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促進平台金融、混業金融發展的作用,積極引導互聯網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方式開展綜合金融服務,鼓勵形成一批業務布局全面、產品形態多樣、金融服務能力領先的金融服務機構。必要情況下,引導設立重點服務科創中心建設的專屬性金融服務機構,進一步增強上海地區金融服務機構的綜合實力和服務科創中心建設的能力。

④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的歷年盛況

「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於2007年7月26日—27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辦。
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主題
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新平台、新機遇、新發展
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主要議題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
泛北部灣合作的機制、路徑、產業發展與金融支撐
泛北部灣交通、港口、物流和旅遊合作
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宗旨
論壇以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為宗旨,共同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構建中國-東盟「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新格局。本次論壇採取主題演講與專題討論相結合,深入探討泛北部灣合作的方向、內容和重點,進一步強化中國與泛北部灣國家在交通、港口、物流、旅遊和金融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探索和推動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機制,不斷豐富和拓展中國-東盟全面合作關系。
2007年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嘉賓演講集
1、構建合作平台
謀劃共贏發展
——在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蔣正華
2、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從共識走向實踐
——在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奇葆
2007年7月26日
3、以開發性金融促進泛北部灣區域開發與合作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行長
陳元
2007年7月26日
4、打造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增長極
中國國務院西部地區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曹玉書
2006年7月26日5、在2007年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
李勇
2007年7月26日
6、加快交通建設
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中國交通部副部長
翁孟勇
2007年7月26日
7、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
廖曉淇
2007年7月26日
8、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吳曉靈
2007年7月26日
9、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致辭
中國國家旅遊局局長
邵琪偉
2007年7月26日
10、秉承互利共贏原則,深化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孫曉郁
2007年7月26日
11、為推進泛北部灣合作竭盡傳媒之力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楊振武
2007年7月26日
12、2007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致辭
亞洲開發銀行
第一副行長勞倫斯·格林伍德
2007年7月26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寧
13、共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共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
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
陸兵
2007年7月26日
14、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劍橋大學經濟學教授,前中國政府經濟顧問,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詹姆斯·莫里斯
(2007年7月26日)
15、泛北部灣經濟
香港中文大學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irrlees)
2007年7月26日
16、積極探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推進中國東盟共同發展
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
李輝
2007年7月26日
17、論壇主題演講
(丹士利)阿吉德·辛格(東盟前秘書長)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學習東盟經驗
18、通過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強東盟-中國貿易合作
東盟秘書處副秘書長
尼古拉斯·坦迪·達曼
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
「共建一個中國-東盟新增長極:新平台,新機遇與新發展」
19、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歐元之父,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特·蒙代爾
(2007年7月26日)
20、世界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區域發展:泛北部灣合作集群
哥倫比亞大學 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Mundell)
2007年7月26日
廣西 南寧
21、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前景與路徑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楊沐
22、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馬來西亞策略及國際研究所(ISIS)馬哈尼·載諾·阿比丁(Mahani Zainal Abidin)
2007年7月26日
23、泛北部灣的展望
汶萊—中國友好協會常務副會長
洪瑞泉
2007年7月26日
24、發揮區位比較優勢促進泛北部灣共同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集團總經理
陳肇雄
2007年7月26日
25、權力·動力·共贏: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的戰略意義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翟昆
2007年7月26日
26、通過金融合作共建中國—東盟新的經濟增長極
印度尼西亞銀行副行長
本·布南·E.J. 胡塔丕
27、加強金融合作與創新
為泛北部灣地區經濟合作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 王麗麗
2007年7月26日
28、為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
趙林
2007年7月26日
29、泛北部灣區域合作發展戰略分析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院長
李京文
2007年7月26日
30、推進產業合作
實現互利共贏
武漢鋼鐵集團副總經理
胡望明
2007年7月26日
31、石化產業在北部灣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中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總經理 吳恩來
2007年7月26日
32、世界旅遊業發展趨勢與泛北部灣區域旅遊合作的思考
世界旅遊組織亞太部主任
徐京
2007年7月27日
33、建設廣西濱海大城市
打造泛北合作支撐點
中國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任玉嶺
2007年7月27日
34、從一個企業家的視角
來看廣西和北部灣的發展潛力
新加坡萬邦集團主席
曹慰德
2007年7月27日
35、積極參與合作共建
促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新發展
中國海關總署加工貿易及保稅監管司副司長
呂偉紅
2007年7月27日
36、廣西升起的新星
馬士基中國有限公司高級經理
石應同
2007年7月27日
37、廣西 —— 一顆升起的明星
2007 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
馬士基集裝箱碼頭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
理查德·尼科爾森
2007年7月27日 南寧
38、在第二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中國國家民航總局規劃司副司長
沙洪江
2007年7月27日
39、促進泛北部灣地區
企業合作積極參與全球合作競爭
中國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
王志樂
2007年7月27日
40、抓住機遇,可持續發展
共創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嶄新篇章
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中國區總裁
宋望球
2007年7月27日
41、大港的崛起及其成長的道路
——珠三角地區港口發展的經驗及對北部灣地區發展的啟示
鹽田國際高級顧問
高海燕
2007年7月27日
42、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研究報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研究室主任
翟昆
2007年7月27日 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在廣西北海市舉行新聞發布會。
7月30日-31日在北海舉行的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將呈現以下六大亮點。
主辦單位增至12家 更具廣泛性和代表性
一、是主辦單位更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據了解,本屆論壇除亞洲開發銀行和中國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旅遊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民日報社、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等繼續參與論壇主辦外,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海南省人民政府首次參與論壇主辦,進一步增強了論壇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充分體現了論壇的巨大影響力。
三大議題共議溝通、合作、繁榮
二、是主題議題設計更具針對性。據了解,本屆論壇在繼續沿用前兩屆論壇主題「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的基礎上,根據世界經濟發展和區域合作的新形勢,本屆論壇的副題確定為「溝通、合作、繁榮」;並確定了三個議題,即「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確定背景下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的重點難點和趨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既保持了論壇研討的連貫性和延續性,又體現了認識研究的深入和發展。
境外組織、媒體紛至沓來 國際化程度更高
三、是論壇國際化程度更高。據了解,本屆論壇與前兩屆論壇相比,不僅有中國與東盟的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代表以及東盟秘書處、亞洲開發銀行等區域性國際組織,世界500強企業代表、世界著名專家學者參與論壇研討,還吸引了聯合國貿發會議、世界銀行、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歐美等國家駐華外交機構代表以及日韓東盟等國媒體前來參會或報道。
高水準高層次的嘉賓人數多於往屆
四、是出席論壇的嘉賓層次更高。據了解,在本屆論壇,高水準高層次的嘉賓明顯多於往屆。其中,部級以上的重要嘉賓29位,還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2人,國際組織代表9人,歐洲及東盟駐華外交官員30人,世界500強企業、中國100強企業、金融機構的代表也明顯多於往屆。
海上焰火晚會、空中跳傘 論壇活動豐富
五、是論壇活動安排更豐富。據了解,論壇舉辦期間,北海市人民政府將設宴招待與會來賓,並安排海上帆板表演、空中跳傘表演、海上焰火表演和大型文藝晚會以體現東道主的盛情。
預計成果突出 泛北聯合專家組成立
六、是預計將會取得更突出的成果。在中國商務部的大力推動.東盟秘書處、亞洲開發銀行的大力支持和有關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泛北合作聯合專家組將在本屆論壇上正式成立並召開第一次工作會議,會議的討論成果也將在論壇上發布。 「2010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於2010年8月12日—13日在廣西南寧市舉辦。
2010年8月12日至13日,來自中國和泛北部灣國家政府部門的官員、相關國際組織代表、世界500強企業代表和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等,近400名中外嘉賓匯聚綠城南寧,參加第五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泛北部灣區域合作再啟新航程。
為期一天半的第五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13日在綠城南寧落下帷幕。作為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後舉行的第一屆論壇,本次論壇就交通、產業、投資等多方面合作達成了廣泛共識,泛北部灣區域合作再啟新航程。
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包括中國、越南,以及隔海相鄰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和汶萊等7個國家。5年來,泛北論壇推動下,合作機制逐步建立,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層次不斷提升,泛北論壇已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
廣西壯族自治區副主席陳武在閉幕詞中說,通過一天半的研討,與會代表總結了泛北合作5周年取得的成績,分析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為泛北合作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對以「南新通道」建設為重點、拓展泛北合作的空間和如何通過加快產業發展和航運、港口、物流合作來深化泛北合作形成了一系列共識和觀點。
論壇上泛北部灣相關國家的智庫機構發布了推進「南寧-新加坡經濟通道」建設聯合倡議。與會代表建議,成立南寧-新加坡經濟通道聯合專家組、建立政府合作機制、舉辦南寧-新加坡經濟通道論壇、加快推進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共同爭取南寧-新加坡經濟通道上升為中國-東盟「10+1」框架下的次區域合作項目。
本次論壇還舉辦了「北部灣對話世界500強」活動,有22家跨國公司負責人和北部灣經濟區4市市長參加對話,代表們就「國際產業轉移背景下跨國投資的路徑選擇」和「泛北部灣區域產業發展新趨勢與國際投資新機遇」發表演講和參加對話交流,眾多世界500強代表表達了對這一區域的青睞。

⑤ 國家發改委:支持澳門發揮核心引擎作用 做強金融服務等產業

新華社12月15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
據悉,該負責人提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澳門作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和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充分體現國家對澳門的高度信任和殷切期盼。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發揮好這一核心引擎作用,在強化澳門特色優勢產業的同時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
該負責人還表示,《規劃綱要》明確,將澳門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在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方面,該負責人認為,各有關方面大力支持配合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完善政策體系、深化區域合作、拓展旅遊市場、促進產業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績,有效推動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2019年上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方案》,把拓展澳門發展空間作為珠海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深化細化財稅、投融資、金融、土地等方面政策,並提出開放、人才等方面政策舉措,全力配合澳門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建設。
對此,該負責人提到:「我們將繼續支持澳門每年舉辦世界旅遊經濟論壇,支持澳門建設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加強與橫琴國際休閑旅遊島建設的統籌,共同打造世界旅遊休閑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該負責人提到,要緊扣《規劃綱要》賦予澳門的發展定位,圍繞「國家所需、澳門所長」,支持澳門做優做強旅遊休閑、金融服務、中醫葯等優勢產業,加快培育會展、海上旅遊、海洋科技等新興產業,發揮澳門在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中的重要節點作用,建設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同時,加強澳門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依託橫琴這一重要平台,推動粵澳深度合作,拓展澳門發展空間。

⑥ 金融投資學:金融如何服務實體經濟

中國經濟正朝著分工更明確、結構更合理的階段發展,如何做好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轉型中最重要的問題。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資金「脫實向虛「的現象。金融與實體經濟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才是健康發展之路,從本質上來說,實體經濟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實體經濟加快發展的「利器」。但金融所表現出來的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信息,分散、轉移和管理風險等功能,對經濟活動具有有效的調節和推動作用。通過銀行貸款間接融資,也讓不少企業獲得了重新發展的機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和「爆炸式」增長。
然而,金融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會無形中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因此金融「脫虛向實」成為尤為必要和迫切的目標。這時候則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來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也需要創新服務實體經濟的方式,加強產融結合。採用靈活的方式,滿足小微企業各方面需求;一些商業銀行還促進境內外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在產品、技術等方面進行交流合作,發展跨境金融,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其次,應該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資本市場的股權投資來實現直接融資,大大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當然在拓寬融資渠道的過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各種融資手段,比如大力發展場外股權市場;完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融資渠道,建立合理的風險資本退出機制;降低企業杠桿率;利用資產證券化手段,實現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同發展。
政府在引導和完善金融市場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適當降低金融機構市場准入門檻,引導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業至關重要,同時也應該加強相關法律法規、信用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⑦ 為入駐企業提供金融對接服務是什麼意思

是說為入駐企業提供「私人定製」的金融資源對接服務,解決融資困境問題。

⑧ 區域金融合作對泛北部灣經濟區構建的支持

詳情請看<<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
http://dqs.ndrc.gov.cn/gzdt/P02008022053787806.doc

訪郭聲琨:推動泛北部灣金融合作
記者 徐友仁

北部灣是我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是繼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之後的第四個重要沿海經濟區域。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的發展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推進,北部灣地區正在形成一個跨省區、跨國界的經濟圈——泛北部灣經濟圈。金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紐帶。要實現區域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的合作,就必須加強區域金融的更緊密合作。第四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前夕,記者就此話題專訪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主席郭聲琨。

記者:泛北部灣地區既是泛珠三角區域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交匯點,又是參與國際區域合作的前沿地帶。您認為廣西在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方面有哪些發展潛力和空間?擬採取哪些措施來促進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

郭聲琨:廣西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東臨粵港澳,位居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與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地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中越「兩廊一圈」合作、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區域合作的交匯點,是我國走向東盟的門戶和最便捷的出海出邊大通道。這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為金融開放和邊貿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為了提高泛北部灣地區金融開放程度,要實施「引進來」策略,組織「引銀入桂」,吸引外資金融機構前來設立分支機構或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時加強與發達省份的交流與合作,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前來開設分支機構,連接泛北部灣金融市場與東盟金融市場、泛珠三角金融市場,構建區域性的經濟金融平台。另一方面,要實行「對外開放」與「內部改革」相結合。擴大金融開放程度,最終目的在於優化金融業內部結構,弱化金融業原有的行政性效用。在引進外資銀行和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同時,積極推進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大力支持和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扶持地方性商業銀行的發展,構建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外資銀行的結構合理、競爭充分、運行有效的銀行體系。

要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的金融合作,重視金融業在促進邊貿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結合經濟發展的戰略考慮,立足睦鄰友好關系的政治高度,加快改善對東盟國家的開放環境,促進地方外向型經濟發展,擴大經貿往來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繼續鼓勵金融機構在西南邊境發展結算業務,為邊境貿易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靈活創新機制,逐漸沖破以前的政策框架,在本幣結算、雙方貨幣直接兌換,甚至在貿易融資等環節,研究和創造條件進一步支持邊貿發展。

記者:在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過程中,增進區域經貿往來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這就為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外在動力。您認為各金融機構應如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要求,加快金融創新和改革步伐?

郭聲琨:在區域經濟合作和發展過程中,增進區域經貿往來需要金融部門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這就為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和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外在動力。各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這一要求,繼續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鞏固和擴大金融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大力推廣現代化支付系統,積極發展區域票據交換系統,開發擴建本地銀行卡網路,為區域金融機構和金融業發展提供支付平台。大力發展信貸業務,鼓勵創新產品,探索開辦跨市場金融工具,積極提供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加快政策性銀行向開發性金融機構轉型,對泛北部灣的能源、交通、輸油、輸氣管道和旅遊、環保等重大項目,提供以中長期項目融資為主的開發性金融服務,更持久地支持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進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鼓勵跨區域收購、兼並、重組,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其重組改造,從根本上建立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機制,保證地方金融的健康發展,增強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記者: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為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平穩發展提供保障,您認為應該採取哪些具體措施?

郭聲琨:隨著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入,各地區間經濟金融交往日益密切,經濟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由於金融風險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缺乏有效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金融監管信息交流共享,將難以防範和抵禦區域金融風險。要加快建立區域金融風險的監測指標體系,客觀分析判斷區域整體金融風險,定期發布區域金融穩定評估結論,不斷完善區域金融業應急預案,引導轄區內金融機構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促進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同時,在泛北部灣區域加快推進金融穩定協調機制的建設,共同商討區域金融合作的長遠規劃,探討如何加強與泛珠三角、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金融合作,擴大金融合作平台;交流經濟金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和經驗,共同研究經濟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協調區域金融合作的各種矛盾,加強財政支持與金融支持的協調配合,促進泛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

記者:區域金融生態建設狀況,不僅影響貨幣政策傳導、資源配置效率、金融穩定發展,而且決定著該地區對經濟金融資源的吸引力,這些問題已成為各級政府和經濟管理部門的共識,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郭聲琨:如果泛北部灣區域的金融生態建設領先於其他地區,無疑將獲得吸引經濟金融資源的比較優勢。改善泛北部灣區域的金融生態,除了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會計、法律和司法體系外,地方政府有必要將金融生態建設放在與投資環境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組織、引導和協調社會各方共同參與地方金融生態建設。要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程,培養企業和公民的信用意識,全面改善區域信用環境;重視建立有利於金融發展的規章制度,吸引區域外資金的大量流入,為本地區的產業發展、結構調整提供可持續的資金支持;切實優化執法環境,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積極維護金融機構的權益,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打造和諧互動的地方金融生態環境。

閱讀全文

與發揮金融服務泛北合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上市公司合作 瀏覽:576
銀行理財基金到期怎樣贖回 瀏覽:928
法蘭克福外匯交易市場 瀏覽:390
建行理財子基金運營崗 瀏覽:507
理財通余額怎樣增加貨幣基金 瀏覽:645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倉位 瀏覽:683
我國綠色金融資金缺口大 瀏覽:553
杠桿租金回報率 瀏覽:439
農產品期貨在哪裡交易 瀏覽:31
融資貸款居間合同 瀏覽:365
房山有網路黃金代理商嗎 瀏覽:995
疫情下的醫療股票 瀏覽:636
可以用黃金換鉑金嗎 瀏覽:448
傘形信託市場 瀏覽:993
2005年全國金融機構家數 瀏覽:66
外匯新聞網英國 瀏覽:378
中金黃金價格走勢圖東方 瀏覽:371
類金融上市公司 瀏覽:501
赫美集團會倒閉嗎 瀏覽:905
淘寶優惠券最高傭金 瀏覽: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