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14家金融機構集中踩雷

14家金融機構集中踩雷

發布時間:2021-07-06 01:53:33

『壹』 多個機構踩雷的正源地產債務危機,給我們帶來哪些警示

很多關心經濟或者證券的小夥伴們,他們會發現一些股票可能在債務上有一定程度上的危機。所以也能夠感受到一些證券或者是一些銀行,他們如果去購買了這些證券的話,很有可能會讓他們的資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損害。比如說像西南證券的一起訴訟,很多網友們都關心的關心到了這個訴訟的當中。

所以從現在來看的話,這個債務分解也是比較的不明確,畢竟它涉及這么多方面的。所以也能夠感受到,如果投資收策或者是所買的股票資金並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走勢的話,很有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同程度上的麻煩。因此作為一些投資者,在日常進行投資的過程中,也應該去擦亮自己的雙眼,不要去買一些有問題的股票。

『貳』 p2p踩雷是什麼意思

P2P踩雷就是投資了一些不合規的平台後,平台突然跑路,資金拿不回來的情況。
自有「理財」這個概念以來,或許是銀行給大家養成的習慣,「理財必須保本」這樣的觀點根深蒂固地植根於中國百姓的腦中。
這么多年來,各種金融機構也好,教育機構也好,幾乎沒有對投資者進行理財通識教育,讓他們意識到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而很多金融機構讓你做的風險測評,基本上是他們直接告訴你要選擇哪個選項,根本沒有實質意義。
所以中國投資者在投資理財時,很少會客觀理性地去研究、判斷理財產品背後的風險。
因為是銀行賣的理財就覺得是安全的,結果有人買到了假理財。因為一家看起來背景不錯的P2P平台承諾剛兌就閉著眼睛買了,結果踩雷了。
我們看到,等到平台爆雷後,大家開始紛紛查平台的工商信息、查標的的真實性、去平台實地察看情況等等,可是在投資之前呢?他們閉著眼睛說投就投了。
這場爆雷潮或許扮演了多年來缺失的投資者教育的角色,只是代價慘痛了點。

『叄』 明知道是坑,為什麼有那麼多金融機構會接受股票質押

股票質押不是坑啊,對金融機構來說股票質押安全性高,金額大,收益多,為何不做呢,雖然這兩年有爆雷,但從比例上來說,踩雷的幾率還是非常低的

『肆』 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內容說了什麼

去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同時配套印發安全技術和受理終端技術兩個規范,自今年4月1日起實施。在新規執行近1個月後,中國支付清算協會26日在京發布《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對一些行業亂象和機構行為做出了嚴厲批評。

隨著小微、快捷、便民支付特點的愈加明顯,第三方支付機構安全性的不完善性也引發監管層的擔憂。

「靜態碼支付盡管列印方便、成本低,但容易被不法分子替換植入木馬病毒等,造成客戶資金損失。一些節點病毒感染甚至會對整個客戶信息安全產生影響,央行收到大量相關的案例投訴。」樊爽文說。

對此,2017年12月27日,央行發布《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同時配套印發安全技術和受理終端技術兩個規范,規范將條碼支付按技術特徵分為ABCD四個等級,針對安全級別不同規定從A類沒有任何金額限制到D類500元限額,自2018年4月1日起實施。

在新規中,靜態掃碼支付500元標准限額的規定引發不少討論和質疑。有機構稱,在限額規定前欺詐率、損失率並不是太高。對此,樊爽文指出,即便欺詐率、損失率可能不高,但由於支付機構客戶基數較大,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很大的群體。一些局部突發風險會影響相當大的人群。「通過一定的限額,既能夠滿足小微商戶和消費者對便利性的需求,也有助於控制資金風險和信息風險。」

樊爽文說,每一項政策的制定都是在聽取各個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作出的,也是利益調和、平衡的結果,取的是最大公約數。「要想更多地佔有市場、對客戶負責,支付機構就要用更高的安全等級去提供服務,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整個支付服務市場的總體安全水平。」

事實上,包括上述有關政策的執行情況並不理解。「相對而言,商業銀行和大部分支付機構執行新規比較到位,但是有個別支付機構在此方面明顯執行不到位。」樊爽文表示,「特別是市場中有影響力的大機構,要帶頭依法守規。不能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機構,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機構,置這些規則於不顧。」

樊爽文說,基本上這些支付機構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要麼是故意逃避、迴避,乾脆什麼也不做;要麼是做了一些變通的處理來應對這件事。「我們也接到這方面的投訴,也約談了相關機構,並且要求限期改正,下一步也會視情況作出進一步的監管措施。」

監管力度不減 提高違法成本急需改進

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備付金,部分機構挪用客戶備付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或其他高風險投資,埋下諸多隱患。

為此,2017年,央行強化支付機構備付金管理,發布《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調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要求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至制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

《報告》指出,在備付金集中存管之前,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多達70個。

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嚴監管從未鬆懈。從2011年4月底簽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算起的6年多時間里,央行總計發出了271張支付牌照。然而,2015年8月,央行就注銷3張支付牌照,結束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只發不撤」的歷史。截至目前被央行注銷的牌照增加到28張,其中僅2017年就有19張牌照被注銷。

近年來,央行頻頻出手整治第三方支付亂象。2017年,央行共對第三方支付開出一百多張罰單,罰款總金額超過2500萬元。其中最大的一筆罰單是在2017年2月,央行廣州分行對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以「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沒收違法所得超177萬元,並處違法所得2倍罰款,合計人民幣533萬元。

據《證券時報》統計,今年以來,央行各分行、支行公布的第三方機構罰單至少已有17張,共有14家支付公司「踩雷」——機構和個人罰金合計達324萬元。

近日,人行杭州中心支行公示,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支付寶)因客戶權益、產品宣傳、個人信息保護三方面違規合計被罰18萬元。

分析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平台違法成本偏低,是導致亂象頻發的原因之一。例如,今年以來的1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分公司被罰總額不到300萬元。相比監管部門對民生銀行處罰1.6億元、對平安銀行逾1000萬元處罰來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提高違法成本是急需改進的地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董希淼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相較於傳統銀行業,第三方支付的處罰依據大多屬於部門規章,建議將部門規章提高到立法層面,增強監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

內容來自人民網

『伍』 開年首月銀行業領1.5億罰單 半數涉房地產金融

2021年金融業強監管高壓態勢仍然不減。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布的信息統計,開年以來(以罰單披露時間計),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各類型銀行業機構(不含個人)已累計開出罰單150餘張,罰金金額也已逾1.5億元,其中不乏多張千萬級「天價」罰單。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下,今年以來銀行信貸資金涉及違規「輸血」房地產罰單明顯增多,占罰單總數比例超過半數,相關罰金累計過億元。
延續2020年的處罰重點,信貸違規仍是銀行罰單「重災區」。從銀保監會披露案由看,銀行信貸業務被罰原因包括貸款「三查」不到位、貸前貸後調查管理不到位、違規發放貸款、信貸資金貸後監督不力、客戶未按合同用途使用授信等信貸業務相關領域、虛增存貸款、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等。
例如,工行重慶市分行因「為虛假並購交易發放信貸資金」「貸款『三查』嚴重不盡職」被處以1550萬元罰款。中信銀行合肥分行因「授信工作嚴重不審慎」被罰145萬元。廈門國際銀行因「信貸業務審查不審慎,滾動發放無有效需求的存單質押貸款,虛增存貸款」被罰80萬元。
在信貸違規中,銀行業金融機構「涉房」「涉土地」的違規操作成為罰單「重災區」。在今年以來銀保監會開出的多張千萬級「天價罰單」中,幾乎全部涉及房地產金融。從違規「涉房」貸款處罰對象看,既有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等大中型銀行,也包括農商行、城商行、村鎮銀行等中小機構。
1月8日,銀保監會對7家金融機構批量公布21張罰單,其中涉及三家商業銀行。其中,工商銀行因「理財資金違規繳納或置換土地款」等23條案由被罰5470萬元,這也是今年以來銀行業最高罰金。郵儲銀行也因「同業投資資金違規投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等26條案由被處以4550萬元罰金。
此外,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江西德興農商行等30餘家銀行也因涉及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違法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等原因被處以幾十萬至上百萬不等罰金。
業內人士表示,違規放貸或信貸資金貸後監督不力極易導致借款人違約和騙貸行為發生,為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埋下風險隱患;另一方面,信貸資金繞道流入樓市、土地市場,會導致居民杠桿率以及房地產市場泡沫增加。
「涉房貸款之所以在信貸罰單中佔比較高,一方面因為房地產貸款是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重要部分,在銀行業貸款中佔比較高。另一方面也因為近年來房地產高速增長,銀行業盲目加大對房地產信貸投入,部分銀行為獲取利潤、爭奪客戶不惜突破政策紅線。」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
銀行在業務實踐中對資金流向難以進行有效監控也是涉房信貸業務頻頻踩雷的原因。一大行華東地區分行信貸部門經理對記者表示,監管機構始終都在嚴格監管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但銀行在貸後對資金用途進行監控並不容易。「比如,試圖將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的企業往往存在多頭開戶,資金在多個賬戶間轉移,這就導致原放款銀行難以監督資金流向。因此銀行就要通過客戶賬單流水、繳稅憑證等進行判斷,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審核,提高了運營成本。」該經理指出。
金融監管部門已進一步強化房地產金融調控力度。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傳達了監管部門對房地產從嚴調控的政策預期,促進商業銀行信貸投向的優化轉型。
業內人士認為,涉房涉地貸款核查管控仍將是後續監管重點。董希淼表示,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有兩個意義。一是防止經濟過度房地產化;二是防止房地產過度金融化。從根本上,都是為了更好地堅持「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指出,預計在房企融資受限、資金壓力較大的情況下,銀行和房企均存在違規信貸的動力,因此防止信貸風險、業務操作風險仍然是監管重點,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被不斷重申的背景下,涉房監管力度或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對於資金流向等監控難點,下一步可以加強信息共享,防範金融風險,保持房地產金融的平穩健康發展。

『陸』 深陷黃金大騙局!民生信託武漢為何再踩雷

從整個事件的爆發來看,這是一場有預謀的重金屬金融詐騙案件,整個事件的過程如今再進行復盤,會讓人感到手法非常老道和專業,由於使用的是金融領域要求較高的黃金質保價保單增值模式,在大多數信託機構中都是日常業務,但這一次爆了雷,只有非常懂貴金屬的行家才能找到漏洞。按理說,如果真的是真黃金的話,那麼今年年初國際金價從1517.7美元每盎司上升到6月底國際金價報1772.3美元每盎司,漲幅相當不錯,因此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只要抵押物安全有效,不會存在太大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14家金融機構集中踩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鐵礦石期貨歷史數據 瀏覽:819
外匯兌換的程序 瀏覽:984
公司賬戶怎麼贖回理財產品 瀏覽:966
如何利用金融杠桿做生意 瀏覽:148
投資基金理財怎麼選 瀏覽:250
淘寶抽取多少傭金 瀏覽:394
上市公司持有京東金融 瀏覽:446
金融服務租賃費會計分錄 瀏覽:241
泰祥股份股票走勢圖 瀏覽:734
萬順股份上市公司 瀏覽:275
蚊子股票 瀏覽:725
房產公司融資經理 瀏覽:593
貴州學生貸款申請表 瀏覽:214
被51收購小股東 瀏覽:242
存金保對實物黃金 瀏覽:719
融資性擔保工作信息 瀏覽:81
傭金寶網上能開融資嗎 瀏覽:480
阿里巴巴從中國銀行貸款 瀏覽:560
ppp項目融資方案收費 瀏覽:581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年報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