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合規風險體現

金融機構合規風險體現

發布時間:2021-07-06 14:24:45

❶ 合規風險的針對公司組織的合規風險

1992年Treadway委員會經過多年研究,針對公司行政總裁、其他高級執行官、董事、立法部門和監管部門的內部控制進行高度概括,發布《內部控制一整體框架》(Interna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報告,即通稱的COSO報告。該報告第一部分是概括;第二部分是定義框架,完整定義內部控制,描述它的組成部分,為公司管理層、董事會和其他人員提供評價其內部控制系統的規則;第三部分是對外部團體的報告;是為報告編制報表中的內部控制的團體提供指南的補充文件;第四部分是評價工具,提供用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用材料。
COSO報告提出內部控制是用以促進效率,減少資產損失風險,幫助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對法律法規的遵從。COSO報告認為內部控制有如下目標:經營的效率和效果(基本經濟目標,包括績效、利潤目標和資源、安全),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與對外公布的財務報表編制相關的,包括中期報告、合並財務報表中選取的數據的可靠性)和符合相應的法律法規。
根據薩班斯法案第404節條款以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相應實施標准,要求公眾公司的管理層評估和報告公司最近年度的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2004年3月9日,PCAOB發布了其第2號審計標准:「與財務報表審計相關的針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的審計」,並於6月18日經SEC批准。SEC對該標準的認同等於從另外一個側面承認了1992年COSO公布的《內部控制—綜合框架》(也稱「COSO內部控制框架」)。這也表明COSO框架已正式成為美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框架的參照性標准。
2001年底發生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財務丑聞,暴露了美國核查體系的嚴重缺陷,而上述核查體系原本是用來保護公眾公司的股東、養老金受益人和雇員的利益,並保護美國公眾對資本市場的穩定、公正的信心的,安然等一系列事件無疑嚴重動搖了公眾對會計師行業的信心。針對上述公司失敗事件,美國國會在2002年出台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該法案為公眾公司的外部審計師們創建了一個廣泛的、新的監督體制,並將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製作為關注的具體內容。國會不僅要求管理層報告公司對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而且要求外部審計師證實管理層報告的准確性。
在中國,2010年4月26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委剛剛聯合並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該配套指引包括18項《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連同此前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
為確保企業內控規范體系平穩順利實施,財政部等五部門制定了實施時間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擴大到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時,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這一套控制規范被稱為中國的「薩班斯法案」,自正式實施之日起,執行企業內控規范體系的企業,必須對本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披露年度自我評價報告,同時聘請具有證券期貨業務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對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注冊會計師發現在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企業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應當提示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關注。
這些法案的推出,讓公眾公司面臨新的合規監管要求。合規管理部門需要在公司的內部控制和治理流程中,保證企業的經營行為能夠與法律、法規、政策、最佳範例或服務水平協定保持一致。而若在經營中不符合必要的標准,公司可能將面臨被罰款、要求賠償等風險,降低公司價值,影響聲譽及商業機會。 有效的合規管理有助於企業應對不確定性、風險和機會,有助於保護和增加股東價值,降低未預期損失和聲譽損失的可能性。
合規管理制度建設、合規咨詢、合規審查、合規檢查、合規監測、法律法規追蹤、合規報告、反洗錢、投訴舉報處理、監管配合、信息隔離牆(監視清單與限制清單)、合規文化建設、合規信息系統建設、合規考核、合規問責等。而國際金融組織對合規的定義是:
一、合規(英文即compliance) :使公司經營活動與法律、管治及內部規則保持一致;
二、與目標連用,具體指必須致力於遵守企業主體所適用的法律法規。 合規管理中講的「合規」可以細分為三個層次:
一、規制,即遵守公司總部所在國和經營所在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准則;
二、規則,即遵守公司內部規章制度,包括企業價值觀、商業行為准則;
三、規范,即遵守公司內部的規范流程,包括職業道德規范。強化合規管理,就要從這三個層次上探索創新。
在這三個層次中,遵守法律法規及行業准則對企業來說是必須滿足的硬性要求。「薩班斯法案」、「COSO內部控制框架」以及國內的「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均對企業合規做了嚴格要求。
為了確保實現以上三個層次的合規管理,企業需要在自身的內控以及對經銷商、供應商及其他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合規審核方面加強管理,以適應政策監管的復雜環境和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企業可能遭受的財務及聲譽損失。 由於合規管理的目標之一是需要面對政策監管進行自證清白,因此企業無論是在選擇新的合作夥伴,還是在管理現有供應商、經銷商、其他第三方合作夥伴或開展企業內控工作時,往往需要引入能給出獨立審核建議的專業風險管理機構作為獨立第三方來協助管理。而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已成為國際上較通用的合規管理方式。
例如,在美國,鄧白氏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商業信息服務機構,也是現今美國企業徵信領域的巨頭。這家公司給企業提供的風險管理服務中就包括合規服務。資料顯示,龐大的全球商業資料庫是其核心競爭力。D&B的全球商業資料庫是全世界最大的企業信用資料庫,覆蓋逾2.4億家企業。這得益於其悠久的歷史和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公司在19世紀後期便開始在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國設立分支機構。公司數據來源渠道廣泛,包括當地商事登記部門、黃頁、報紙和出版物、官方公報、互聯網、銀行和法庭,還通過拜訪和訪談形式收集相關信息。
在中國,隨著2013年葛蘭素史克中國行賄事件被揭露,合規管理在國內尤其是在跨國企業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視,特別在醫葯行業的影響力尤為廣泛和持久。因此,外資背景的風險管理機構在中國的合規管理業務逐漸成為了熱門。還拿鄧白氏舉例,他們在中國的子公司華夏鄧白氏在2013年葛蘭素史克事件(簡稱GSK事件)發生之前就已經在為許多外資企業提供合規報告,而GSK事件發生後,華夏鄧白氏利用其母公司鄧白氏在全球的資料庫網路,提供的合規服務更是將核查范圍覆蓋到了國內外,不僅國內媒體及訴訟信息基本上都能查到,同時還能查詢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歐盟、聯合國安理會等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發布的制裁名單、政治敏感人物(PEP)等信息。許多外資企業都在通過鄧白氏的合規報告來調查他們的供應商、經銷商等第三方的合規情況。
除了通過合規報告調查合作夥伴的合規性,企業往往還會採取的方法之一就是對重點對象進行合規盡職調查,比如制度規章對標、流程評估優化等。另外,對於經銷商管理中常常會出現的返利補償金問題,以及對於醫葯企業而言經常會做的會議贊助活動中涉及到的合規管理問題,企業通常都需要通過第三方風險管理機構來提供專門的審核服務並出具獨立意見,從而幫助企業監管內外部的合規問題。

❷ 試述金融機構經營面臨的主要風險

我國金融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 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甚至於一些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相比,在行業規模、競爭能力、創新能力、市場開拓、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第一,金融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水平較低,增長速度過於緩慢,內部行業結構和區域發展結構不協調。發達國家金融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一般在6%左右,2003年美國金融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8.3%,而我國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近年來我國金融服務業的發展速度過慢,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乏力。金融服務業內部結構不均衡,銀行業居絕對主導地位,而證券經紀與交易業、保險業、信託投資業的比重相對偏低。而且,金融服務業發展的地區差異較大,農村金融服務的供給嚴重滯後,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改善的需要。 第二,金融服務各行業競爭力較弱,不能有效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金融服務產品。從2004年全球1000家大銀行的排名來看,排名第一的花旗銀行的一級資本為744.15億美元,不良資產比率為2.06%;而國內排名最高的中國銀行的一級資本為348.51億美元,而其不良資產比率卻達到了5.12%,四大行中中國工商銀行不良資產比率甚至高達18.99%。保險業方面,根據瑞士再保險的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國保險業佔全球保險市場的份額排名雖居第11位,但保費收入規模僅521.71億美元,保險密度在全球排名第72位,人均保險金額為40.2美元;保險深度排名第42位,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為3.26%。證券業方面的表現更讓人擔憂,2004年底我國共有證券公司140家,總資產3781億元,總負債2765億元,全年實現利潤為-78億元,整個行業處於虧損狀態。 第三,國內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強,外資金融機構在金融業務創新上具有絕對優勢。一方面,國外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能夠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而且對新型金融產品的開發能力相當強;另一方面,目前中資金融機構的金融開發技術比較落後,電子化程度較低、金融工具和品種單調、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在金融創新中處於被動模仿的地位,利用金融創新獲取利潤和佔領市場主動權的能力較差。 第四,國內金融機構開展跨國業務的能力低下。除中國銀行以外,其他銀行海外業務的拓展尚在起步階段,而外資銀行在綜合化經營模式下,通過大規模的並購和重組,其分支機構早已遍及全球。在業務開展方面,國內銀行大都以傳統的存貸業務為主,而發達國家跨國銀行已經把業務重點放在如利率互換、出口保理及福費廷等一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上,利用金融創新來獲取利潤和規避風險。 第五,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監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大都有支持金融發展的現代化交通、通訊、計算機網路以及其他配套服務設施,並且非常注重適時頒布和修訂有關法律法規對金融業加以規范,對新業務、新工具進行認證。相比之下,我國金融立法比較滯後,專業性法律層次較低,法規操作性較差,在實踐過程中還經常存在不能嚴格執行的問題。監管體制方面,我國金融監管主要依靠「三會」(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社會監管層次基本還處於空白狀態,而且監管內容大都以合規性監管為主,對預防性監管的關注不充分。 今後應採取的發展策略: 第一,培養金融業的服務理念和意識,使其真正成為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重要產業。 第二,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根據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趨勢建立比較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制。 第三,建立健全金融服務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有效控制和防範各種金融風險,保障金融安全。 第四,注重金融服務內部各行業和地區的均衡協調發展,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制,較好地滿足農村金融服務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加快證券、保險和信託等其他金融服務行業的發展,進一步完善與實體經濟體系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金融服務業的資源配置功能,促進金融資源合理流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 第五,大力培養金融人才,建立科學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❸ 商業銀行合規風險是什麼

商業銀行合規風險又稱合規風險,「合規風險」指的是: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准則、以及適用於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准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

合規風險主要是強調銀行因為各種自身原因主導性地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等而遭受的經濟或聲譽的損失。這種風險性質更嚴重、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合規風險管理是指銀行主動避免違規事件發生,主動發現並採取適當措施糾正已發生的違規事件,其崗位手冊也是一個相關制度和相應做法持續修訂的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這一合規風險管理的過程,是構建銀行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的基礎和核心。

(3)金融機構合規風險體現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可以從以下方面構建合規風險管理機制:

一、樹立主動合規意識,克服被動合規心理。

合規是銀行業穩健運行的基本內在需求,也是銀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制定合規政策,組建合規部門。

合規部門是支持、協助銀行高級管理層做好合規風險管理的獨立職能部門,一線業務部門對合規負有直接的責任,高級管理層對銀行合規經營負有最終的責任。

構建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機制,需要設立專職的合規部門,並且要確保合規部門不受干擾地發現、調查問題,讓合規人員及時地參與到銀行組織架構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過程,使依法合規經營原則真正落實到業務流程的每一個環節乃至每一位員工。

同時,要制定和核准一個符合商業銀行自身特點且行之有效的合規政策,它是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的綱領性文件;通過實踐積累經驗,摸索出一條有效管理合規風險的運行機制和治理操作風險的治本良策。

三、建立舉報監督機制。

要在員工中樹起依法合規經營和控制合規風險的意識,必須建立舉報監督機制,為員工舉報違規、違法行為提供必要的渠道和途徑,並建立有效的舉報保護和激勵機制。

四、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要盡快建立健全和完善風險識別和評估體系,認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覆蓋所有業務風險的監控、評估和預警系統,重視早期預警,認真執行重大違約情況登記和風險提示制度。

五、將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建立在「流程銀行」基礎之上。

要徹底打破以往承傳多年的在穩定和封閉的市場環境中、在金融產品單一的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部門銀行」體制,打破各部門條塊分割、各管一段的部門風險管理模式,有效避免各自為政、相互扯皮現象,

建立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的統一封閉流程,以既服務好客戶、又控制好包括合規風險在內的各種風險為原則,優化和精簡業務流程。

❹ 銀行合規風險有哪些

合規風險(Compliance Risks),根據新巴塞爾協議的定義,「合規風險」指的是:銀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規、監管要求、規則、自律性組織制定的有關准則、已經適用於銀行自身業務活動的行為准則,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監管處罰、重大財務損失或聲譽損失的風險。從內涵上看,合規風險主要是強調銀行因為各種自身原因主導性地違反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等而遭受的經濟或聲譽的損失。這種風險性質更嚴重、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❺ 金融機構保衛合規風險評估報告

合規風險評估指導意見(試行)

一、為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合規風險管理,推動銀行業金融
機構開展合規風險評估工作,
充分發揮合規風險評估在合規風險管理中
的作用,根據《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特製定本指導意見。

二、本指導意見所稱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轄內政策性銀行、
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金融
機構、郵政儲蓄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下簡稱「銀行」)。

三、
合規風險評估是指銀行通過採取一定的方法和程序,

別各種合規風險,
評估風險概率和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根據自
身承受風險的能力,
確定風險消減和控制等級,
提出並採取相應
風險消減對策和措施予以糾正的管理工作。

四、合規風險評估的目標是:確保董(理)事會、高級管理
層全面、
及時了解系統內合規風險狀況,
以使合規缺陷得到有效
解決,並持續改進合規風險管理機制。

五、合規風險評估分自我評估、專項評估和年度評估。

銀行各業務條線應根據法律、
規則和准則更新情況及本機構
(部門)
業務開展實際,適時組織開展自我評估。

❻ 銀監會《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指引》中所稱的合規和合規風險指的是什麼

可以參考這個關於合規及合規風險的網路文庫資料,很詳細的,希望可以幫到你:http://wenku..com/view/b143905e3b3567ec102d8a0e.html

❼ 怎麼區分合規風險和管理風險

合規風險是基於外部要求而言的,例如不符合會計准則、銀行結算管理條例、外匯管理條例等比法律略低一個層次的規范要求,這些情況都會帶來合規風險。

管理風險,一般是基於內部要求而言的,例如管理規章制度、管理政策、流程、指示等,只要不遵從,或者遵從不完整,都會帶來管理風險,即偏離預期目標或計劃。

與上面形成對比的是合法風險,這主要是針對法律方面的遵從情況而言的。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合規風險體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利用金融杠桿做生意 瀏覽:148
投資基金理財怎麼選 瀏覽:250
淘寶抽取多少傭金 瀏覽:394
上市公司持有京東金融 瀏覽:446
金融服務租賃費會計分錄 瀏覽:241
泰祥股份股票走勢圖 瀏覽:734
萬順股份上市公司 瀏覽:275
蚊子股票 瀏覽:725
房產公司融資經理 瀏覽:593
貴州學生貸款申請表 瀏覽:214
被51收購小股東 瀏覽:242
存金保對實物黃金 瀏覽:719
融資性擔保工作信息 瀏覽:81
傭金寶網上能開融資嗎 瀏覽:480
阿里巴巴從中國銀行貸款 瀏覽:560
ppp項目融資方案收費 瀏覽:581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年報 瀏覽:879
什麼地方的貸款好貸款 瀏覽:355
北京公積金貸款需要辦聯名卡嗎 瀏覽:706
即墨不用抵押貸款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