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要擴大金融業開放,如何開放
投融資方便,更容易做事情了,資本流動更加高效便捷,經濟活力就增長了。
2. 我國要積極穩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程度不斷提升。目前,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已經初具規模。截至2016年末,境外發債主體已包括境外非金融企業、國際性商業銀行、國際開發機構以及外國政府等,累計發行631億元人民幣「熊貓債」。2017年,「債券通」的推出使得內地與香港債券市場實現互聯互通。此前,「滬港通」「深港通」打通了境內外資本市場,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隨著實體經濟快速發展,我國金融業開放的程度尚不能完全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和應對國際競爭的需要,應在加強監管和防範風險的基礎上,主動、穩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
「金融業對外開放有助於促進競爭,競爭有助於提高效率。」朱雋表示,中國金融市場容量足夠大,中國金融機構實力足夠強勁,完全可以應對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下一階段,應繼續堅持主動、穩妥、有序的原則,制定好金融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3. 中方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嗎
10月15日電,中國央行消息,第36屆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當地時間14日在美國華盛頓閉幕,會議主要討論了全球經濟金融形勢與風險、全球政策議程和基金組織改革等問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會上表示,中方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
他還指出,中方支持基金組織在多邊宏觀政策協調上積極發揮作用,呼籲各方展現合作精神推進份額改革,確保在既定時間表內完成第15次份額總檢查。中方願繼續與各方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共同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維護全球穩定做出努力。
4. 如何推進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和國際化
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
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銀行、保險、證券、養老等市場准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改進並逐步取消境內外投資額度限制。提升股票、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有序拓展境外機構參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主體范圍和規模,擴大境內機構境外發行債券的主體類型和地域范圍,放寬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限制。建立與國際金融市場相適應的會計准則、監管規則和法律規章,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
深化內地與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支持香港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推動香港金融服務業向著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支持內地對港澳金融開放力度,加快前海、南沙、橫琴等粵港澳金融合作平台建設。推動海峽兩岸金融業合作及貿易投資雙向開放合作,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打造平潭等對台經濟金融合作平台。開拓我國經濟金融對外開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新格局。
5. 如何擴大我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
據報道,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制度自2006年實施以來,在推動金融市場開放,拓寬境內居民投資渠道,支持金融機構走出去開展國際化經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下一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推進QDII改革,根據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發展動態以及對外投資情況,進一步完善QDII宏觀審慎管理,服務國家全面開放新格局,助推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6. 如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中國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將始終是全球共同開放的重要推動者、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各國拓展商機的活力市場、全球治理改革的積極貢獻者.為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將在以下幾方面加大推進力度:
第一:激發進口潛力.中國將促進居民收入增加、消費能力增強,培育中高端消費增長點,持續釋放國內市場潛力,擴大進口空間。
第二:持續放寬市場准入。中國已經進一步精簡了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減少投資限額,投資自由化水平,正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持續推進服務業開放,深化農業、采礦業、製造業開放,加快電信、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開放進程。
第三,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中國將加快出台外商投資法規,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全面深入實施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第四,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中國將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抓緊研究提出海南分步驟、分階段建設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加快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進程。
第五,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中國一貫主張,堅定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支持對世界貿易組織進行必要改革,共同捍衛多邊貿易體制。中國願推動早日達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加快推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談判進程。
7. :中國將繼續推動金融業開放 ,這對我國人民來說有什麼影響
1增強理財的觀念,2加強了金融業之間的競爭,人們可以有多種選擇合適自己的金融服務,3有利於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金融業,4金融業更上了一個戰略層次。
8. 中辦、國辦:擴大金融服務業市場開放 增加海南免稅城市及門店
1月3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建設高標准市場體系行動方案》。
媒體了解到,方案中提及,要有序擴大金融服務業市場開放。支持社會資本依法進入銀行、證券、資產管理、債券市場等金融服務業。允許在境內設立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證券公司及外商獨資或合資的資產管理公司。
方案提出,完善引導境外消費迴流政策。鼓勵重點城市增設一批離境退稅商店,在確保有效監管、風險可控前提下,在符合條件的離境退稅商店推廣開展「即買即退」業務。增加海南離島免稅城市和門店。
另外,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進一步完善退市標准,簡化退市程序,暢通多元化退出渠道。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對觸及退市標準的堅決予以退市,對惡意規避退市標準的予以嚴厲打擊。
9. 上海自貿區怎樣擴大金融服務業開放
2018年6月21日下午,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召開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工作推進會,推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關於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形成開發開放新優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今年摩根大通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在華欲設合資券商。法國興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環球金融市場部總監何昕表示,之所以選擇上海自貿區,一是因為上海有較為健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因為在人民幣跨境業務等方面有政策優惠和便利,三是具有包括海外背景人才在內的人才優勢。
據張紅透露,上海自貿區目前儲備的外資金融機構項目類型涵蓋了銀行、證券、基金、保險、評級、第三方支付等幾乎所有金融業相關領域,既有新設金融機構,也有存量機構申請金融牌照、增加外資股權比例,或者擴大業務范圍等。
張紅表示,從開放對象上看,涵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新加坡等歐美發達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土耳其、約旦等發展中國家;從綜合實力來看,這些項目的股東背景雄厚,均為國際上的大型、知名金融機構,這些外資項目多是中國第一家或第一批,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