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日本在上海金融機構

日本在上海金融機構

發布時間:2021-07-07 01:25:58

『壹』 日本有幾家銀行,哪幾家比較好

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與日本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這本大部組成。中央銀行主要是指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的財團企業等所經辦的各種城市銀行、地方銀行、信貸銀行、互利銀行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民營的生命、財產保險公司;政府金融機構是指以借貸資金為主要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和一些金融公庫,另外還包括郵局的郵政儲蓄等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是那些民營的普通商業銀行占著主導地位。其中大規模的城市銀行全國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大和銀行、三菱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東京銀行、?玉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等。這十二行的資金總額占據日本全部金融機構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

在銀行開戶對日本人來就是極為普通的事情。因為利用銀行的戶頭,人們不僅可以儲蓄,還可用於各種款項的收付轉帳,甚為方便。比如房租、水電煤氣、電話費等都可由銀行從客戶的戶頭上直接轉付。個為的工資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從對方轉入存摺戶頭。

日本銀行一般存款業務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額活利存款等等。

在銀行開設戶頭存款時,先填好存款單。存款單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存款金額等項目。將存款單、現金和圖章交給銀行工作人員,然後他將存摺作好後和圖章一起還給你不算辦完了。以後每次存款只需要拿著存摺和現金,填好存款單就可以辦理,而取款時還必須帶上圖章才能辦理取款手續。

現在在日本,人們已比較習慣於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辦理存取款信用卡時,自己要設定一個四位數的密碼。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摺和圖章,也不必一一填寫存取款單,直接用銀行設置的卡片機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對現有存款金額。另外,日本的銀行窗口營業時間都比較短,平時到下午三點就停止了業務,星期六和星期日還不營業,而卡片機還可以繼續運轉,一般持續到下午六點。這樣存取款的時間范圍加大了,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日本的貨幣叫日元,以?字表示。貨幣種類分紙幣和硬幣兩種。現在日本發行的紙幣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種(原來的500?紙幣現已不太常見,當然仍可以使用)。硬幣面值有500?,50?,10?,5?,1?,六種。日元現在是世界上18種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之一。以日元兌換其他世界通行外匯也是很方便的。除東京銀行為外匯兌換專門銀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銀行經過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這些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通常人們簡稱它為???。

除了這些日本的銀行以外,還有70多家外國銀行在日本開設了90多個支店。其中美國的銀行佔三之一。另外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銀行。這些銀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東京,其餘一些散布在大阪、橫浜、神戶等大中型城市。外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存款、貸款和進行外匯兌換。但它們的儲蓄額並不高,只佔日本全國各銀行儲蓄總額的1%。而貸款率則超過日本全國銀行總貨款額的3%。除了這些外國銀行的支店以外,還有100多家銀行在日本設有辦事處。中國銀行也在東京設有常駐辦事處。

現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銀行和中建立了業務聯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銀行為捷足先登。三和銀行於1963年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爾後,於1971年作為日本的銀行首次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72年在日元人民幣直接結算問題上與中國銀行首腦最初達成協議。1980年以後,三和銀行積極致力於發展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務。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五個常駐代辦處,並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辦了分行。現在與我國建立了銀行業務,並有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常駐代辦處的銀行還有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住友銀行、三菱銀行等等。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日本的銀行儲蓄額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當然,暈與日本整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景氣狀況不無關系。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屬於政府金融機構之一的郵政儲蓄額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為止,日本的郵政儲蓄總額終於突破了50兆日元大關。特別是從40兆日元增長到50兆日元只經過了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其增加額相當於一個大規模城市銀行儲蓄金總額。郵政儲蓄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於它對低額儲蓄(原為300萬日元以下,後增長600萬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計稅。面對這種競爭,銀行也實行了類似政策。即所謂復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並對低額儲蓄(300萬日元以下)利息實行免稅(俗稱???制度)等等。然 而,實行不久,發現許多人利用這一點,以虛名亂開低額儲蓄戶頭,進行偷稅漏稅,迫不得已,???制度於1988年(昭和63年被廢止。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銀行儲蓄利息偏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熱衷於股票交易。特別是家庭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許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有關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簡單地購入股份或拋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這種股票交易視為一種金錢游戲。盡管購買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但一旦看準行情,買到看漲的股票,得到的利潤要比銀行儲蓄的利息大得多。從而股票交易市場從銀行手中爭走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面對這種人們日益脫離銀行的現象,日本的銀行家們今後不得不更加絞盡腦汁,苦心經營,來維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參考資料:http://www.fckeditor.cn/finance/31033172031.html

『貳』 日本有哪些銀行

中央銀行:日本銀行
都市銀行:みずほ銀行
三菱東京UFJ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りそな銀行
地方銀行:近畿大阪銀行など

『叄』 日本有多少家銀行

難以統計。。

世界十大銀行日本佔了三個(挺厲害的):東京三菱UFJ銀行 -三井住友銀行 -MIZUHO(みずほ)銀行
其他都是些地方銀行。以當地的名字來起名- -

至於你問有多少家這真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目,因為日本雖然看起來挺小實際你坐落下去還是很大的,你要一家一家地數到你死了都數不完阿,

『肆』 日本三大銀行是哪三大

日本比較大的銀行:
1、三菱銀行:三菱銀行是日本大商業銀行。三菱企業集團的核心。1919年成立了三菱銀行,公司設立了總務、銀行、營業、煤炭、礦山、地所等各個部門,實行分權體制。
2、三井銀行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銀行,兼並了日本第一銀行。
3、住友銀行無論是在資金容量上,還是在收益上,都位居都市銀行的前列。因此,同系統的金融機構住友信託銀行、住友生命的資金能力也很強大。
4、富士(芙蓉)銀行:從事的業務主要有存款、貸款,有價證券投資,國內匯兌,國外匯兌,公司債的受託和登記。
5、三和銀行:主要業務有存款業務、貸款業務、國際業務和其它服務業務。
6、第一勸業銀行:日本最大的商業銀行,是專向農業和工業提供長期低息貸款,受日本政府嚴格控制的半官方性質的銀行

『伍』 中國的銀行在日本有哪些

地址:〒107-0052東京都港區赤坂3丁目4番1號中國銀行ビルディング

中國銀行東京分行於1986年7月18日開業,前身為1980年設立的東京代表處。經當地監管機構批准,東京分行目前可以從事日元、美元等貨幣的存款、貸款、匯兌、國際結算、資金清算、外匯交易等業務,向個人和法人客戶提供高質量和高效率的金融服務。除東京分行本部以外,中行還開設了大阪分行、橫濱分行、名古屋分行、東京大手町分行和神戶分行,目前在日本地區擁有員工約150名。開行近30年來,東京分行始終遵循依法合規、客戶至上的方針,充分發揮中日間金融服務的橋梁作用,團結奮斗,不斷創新,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不論資產規模還是盈利水平方面都居駐日中資金融機構之首位。

『陸』 日本在97年亞洲金融後的金融體制

日本金融業與我國不同,由於其政府的過多干預和管制,使金融業喪失了自我調節的能力,同時又與西方金融接觸過多,導致了一個畸形市場。
在政府的保護下,日本金融業風險意識較差,依賴性較強,幾乎沒有自負其責、優勝劣汰的心理准備,因為一旦金融機構出現經營困難或瀕臨倒閉,政府就會伸出援手予以保護,同時,政府往往又會採取「暗渡陳倉」的非公開手段進行救濟。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勢必導致金融系統良莠不齊,真實的資信程度下降,整體素質弱化。
受政府行業管理的限制,各金融機構的業務經營范圍被嚴格限定,未經當局許可,金融機構不得進行任何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項目的開發。同時,金融各業嚴格分工,不得跨業經營。這就使得金融機構的競爭意識淡化,開發新產品、應用新服務手段的動力減低。雖然上述限制隨著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實施有所放開,但並未得到根本改觀。同時,受政府過細管制的影響,金融機構疏於自身內部管理,人事管理過於相信「人性善說」,業務管理則更為鬆懈,以致秘密違規交易盛行。
我們常常會看到,西方股市一有風吹草動,日本也被殃及池魚。上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日本急切要與西方金融接軌,太早的與西方基金合作,導致其資金大量外流,也是其那段時間通貨緊縮的原因之一。

『柒』 日本有多少家銀行,分別叫什麼

銀行作為一種金融機構,與日本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日本的金融機構主要由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和政府金融機構這本大部組成。中央銀行主要是指日本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是指民間的財團企業等所經辦的各種城市銀行、地方銀行、信貸銀行、互利銀行等。另外還包括一些民營的生命、財產保險公司;政府金融機構是指以借貸資金為主要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進出口銀行和一些金融公庫,另外還包括郵局的郵政儲蓄等等。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當然是那些民營的普通商業銀行占著主導地位。其中大規模的城市銀行全國主要有如下十二家: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大和銀行、三菱銀行、三和銀行、東海銀行、協和銀行、大和銀行、東京銀行、?玉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等等。這十二行的資金總額占據日本全部金融機構資金總額的四分之一。

在銀行開戶對日本人來就是極為普通的事情。因為利用銀行的戶頭,人們不僅可以儲蓄,還可用於各種款項的收付轉帳,甚為方便。比如房租、水電煤氣、電話費等都可由銀行從客戶的戶頭上直接轉付。個為的工資或其他收入也可以直接從對方轉入存摺戶頭。

日本銀行一般存款業務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零存整存款、高額活利存款等等。

在銀行開設戶頭存款時,先填好存款單。存款單上所要填的姓名、住址、電話號碼、存款金額等項目。將存款單、現金和圖章交給銀行工作人員,然後他將存摺作好後和圖章一起還給你不算辦完了。以後每次存款只需要拿著存摺和現金,填好存款單就可以辦理,而取款時還必須帶上圖章才能辦理取款手續。

現在在日本,人們已比較習慣於使用用存取款信用卡。辦理存取款信用卡時,自己要設定一個四位數的密碼。有了存取款信用卡,可以不用存摺和圖章,也不必一一填寫存取款單,直接用銀行設置的卡片機自由地存款或取款和查對現有存款金額。另外,日本的銀行窗口營業時間都比較短,平時到下午三點就停止了業務,星期六和星期日還不營業,而卡片機還可以繼續運轉,一般持續到下午六點。這樣存取款的時間范圍加大了,也給人們帶來了方便。

日本的貨幣叫日元,以?字表示。貨幣種類分紙幣和硬幣兩種。現在日本發行的紙幣面值有10000?,5000?1000?三種(原來的500?紙幣現已不太常見,當然仍可以使用)。硬幣面值有500?,50?,10?,5?,1?,六種。日元現在是世界上18種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之一。以日元兌換其他世界通行外匯也是很方便的。除東京銀行為外匯兌換專門銀行以外,其他另有近190家銀行經過日本大藏省批准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這些可以進行外匯兌換業務的銀行通常人們簡稱它為???。

除了這些日本的銀行以外,還有70多家外國銀行在日本開設了90多個支店。其中美國的銀行佔三之一。另外有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等國家的銀行。這些銀行的支店有70%集中在首都東京,其餘一些散布在大阪、橫浜、神戶等大中型城市。外國銀行的主要業務也是存款、貸款和進行外匯兌換。但它們的儲蓄額並不高,只佔日本全國各銀行儲蓄總額的1%。而貸款率則超過日本全國銀行總貨款額的3%。除了這些外國銀行的支店以外,還有100多家銀行在日本設有辦事處。中國銀行也在東京設有常駐辦事處。

現在,日本已有不少家銀行和中建立了業務聯系,而其中又以三和銀行為捷足先登。三和銀行於1963年就與中國銀行建立了代理業務。爾後,於1971年作為日本的銀行首次參加了廣州交易會。1972年在日元人民幣直接結算問題上與中國銀行首腦最初達成協議。1980年以後,三和銀行積極致力於發展在中國境內的銀行業務。到目前為止,在北京、大連、天津、上海、廣州等地設立了五個常駐代辦處,並在深圳和上海浦東開辦了分行。現在與我國建立了銀行業務,並有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天津、深圳等地設立了常駐代辦處的銀行還有第一勸業銀行、櫻花銀行、富士銀行、住友銀行、三菱銀行等等。

但是,從幾年前開始,日本的銀行儲蓄額的增長開始變得緩慢,當然,暈與日本整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景氣狀況不無關系。但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屬於政府金融機構之一的郵政儲蓄額的上升。有材料表明,到1975年(昭和50年)為止,日本的郵政儲蓄總額終於突破了50兆日元大關。特別是從40兆日元增長到50兆日元只經過了短短的一年零五個月的時間。其增加額相當於一個大規模城市銀行儲蓄金總額。郵政儲蓄之所以增長如此之快,很大的原因在於它對低額儲蓄(原為300萬日元以下,後增長600萬日元以下)的利息不計稅。面對這種競爭,銀行也實行了類似政策。即所謂復利利息指定日期定期存款,並對低額儲蓄(300萬日元以下)利息實行免稅(俗稱???制度)等等。然 而,實行不久,發現許多人利用這一點,以虛名亂開低額儲蓄戶頭,進行偷稅漏稅,迫不得已,???制度於1988年(昭和63年被廢止。另外一個原因是,由於銀行儲蓄利息偏低,現在更多的日本人熱衷於股票交易。特別是家庭電子計算機的運用,使許多人能不到交易所去,坐在家裡就可以得到有關的股票信息,也可以通過電子計算機簡單地購入股份或拋售股份。有些人甚至把這種股票交易視為一種金錢游戲。盡管購買股票含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性,但一旦看準行情,買到看漲的股票,得到的利潤要比銀行儲蓄的利息大得多。從而股票交易市場從銀行手中爭走了越來越多的顧客。面對這種人們日益脫離銀行的現象,日本的銀行家們今後不得不更加絞盡腦汁,苦心經營,來維持自己在金融界的地位。

『捌』 在日本金融行業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首先我覺得在日本行業金融行業工作,他肯定是一種走在前端的感覺金融業本來就是一種比較難攻克的方面。而且是在日本,在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國家,你自己去冒險。

『玖』 有誰清楚日本金融體系,謝謝

2008年9月以來,源自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日本經濟以重創。在很短時間內,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迅速出現戰後少有的急劇下滑,2008年財年GDP增長率下降3.5%,出現戰後最嚴重的衰退。但經過大半年時間的艱苦努力,從2009年5月起,日本經濟的主要指標逐漸回暖,6月政府正式宣布「觸底」。日本經濟何時復甦?後金融危機走向如何?對世界經濟以及中日經貿關系將產生很大影響。

一、日本未發生金融危機,而是發生了經濟危機

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金融機構的直接打擊有限,但對實體經濟打擊沉重。2008年第4季度實際GDP增長率驟降14.4%,創下戰後以來的新低。2009年第1季度又降為14.2%。不僅如此,其他主要經濟指標均開始出現雪崩式下滑。美歐市場的萎縮導致日本出口迅速下降,2008年度出口同比減少16.4%,貿易順差下降了90%。2009年第1季度,出口下降26%。此前日本之所以從長達10幾年的長期蕭條中掙脫出來,主要是由出口擴大帶動的。突如其來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整個出口企業沉重一擊,而汽車企業首當其沖,受害最重。出口產業受挫,引起工礦業生產迅速下降、設備投資下滑、企業經營惡化,而生產的減少以及企業效益的下降又引起就業形勢的惡化,經濟危機的特徵十分明顯。這說明在日本並未發生金融危機,而是發生了經濟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經濟急劇下滑,且比震源地的美國以及其他歐洲主要發達國家更嚴重,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經濟是在舊傷尚未痊癒的情況下,進入新一輪的周期性衰退,再加上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因此表現出比美國和歐洲主要發達國家更嚴重的症狀。

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日本政府在2008年8月、10月和12月先後採取了「緊急綜合對策」、「生活對策」和「緊急經濟對策」措施,被稱為「三級火箭助推」。三次政策措施共投入財政資金12.4萬億日元,相當GDP的1.9%,預計將帶動75萬億規模的事業投資。

三次經濟對策主要包括支付定額消費補貼金(2萬億日元)、下調高速公路收費、改善就業政策、住宅減稅、實施醫療、看護、社會福利政策等措施。同時,為了加強金融系統的穩定,出台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對策(擔保規模擴大到30萬億日元)、增加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公共注資(12萬億日元)、成立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股票回購機構等。

在貨幣政策方面,日本銀行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向短期金融市場大量供給資金,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金融市場提供美元流動性,兩次下調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的誘導目標,2008年10月從0.5%下調至0.3%,12月從0.3%下調至0.1%。2008年12月,又實施購入長期國債、購買一般企業商業票據(CP)等特別措施。直到2009年6月,日本銀行一直維持0.1%的低利率不變,繼續增加貨幣的流動性。

鑒於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經濟惡化速度加快,日本政府又於2009年4月決定出台新的「追加經濟對策」,追加額高達15.4萬億日元,相當於GDP的3%,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財政投資,預計帶動56萬億日元的事業規模。據預測,此舉將推升2009財年GDP增長率2個百分點。

上述一系列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已初見成效。2009年5月份以來,日本一些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出現若干回暖跡象,節能汽車減稅及綠色補貼、定額消費補貼金等對策已產生效果。據預測,如果不實施經濟對策,2009年度實際GDP將為超過-5%的負增長,而實施經濟對策後,將維持在-3%左右。

二、後金融危機時期日本經濟走勢

盡管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日本實體經濟造成嚴重沖擊,但對其金融體系和社會結構並未造成太大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國家實力並未出現實質性變化。正因為如此,日本的經濟危機呈現出「來得快,走得也快」的特徵。2009年5-7月份,日本銀行與政府與雙雙連續三個月對經濟運行做出上行判斷。日本銀行在6月份「金融經濟月報」中指出:日本經濟持續改善。7月的「月報」進一步指出;經濟逐漸好轉。內閣府在6月份「月例經濟報告」中時隔7個月首次取消了「惡化」二字,認為經濟已出現部分改善,雖然不能說復甦,但也已觸底。7月份的「月例經濟報告」又進一步認為,盡管形勢依然嚴峻,但經濟已全面改善。在發達國家中日本第一個宣布「觸底」。這意味著日本經濟已從危機階段進入後金融危機的療傷階段。為了判斷未來經濟走勢,還應分析一下日本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日本經濟實力雄厚,特別是國內金融系統仍然穩定,不良債權早已處理完畢,經濟基本層面尚好。另外,日本對金融創新和發展金融衍生工具一直持慎重態度,政府對金融機構的監管遠比美國嚴格,這也是日本金融系統在這場國際金融危機中免遭重大直接損失的主要原因。再者,日本剛剛經歷長期蕭條,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教訓,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事實上,目前美國所採取的擴大公共投資、零利率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也都借鑒了日本的經驗。

(2)周期性衰退接近尾聲。從戰後日本出現的13次景氣循環來看,衰退期平均為17個月。第14次景氣循環從2007年11月開始進入衰退期,到2009年7月達20個月,經過長期調整,新一輪經濟周期即將來臨,加之前兩個季度跌幅較大,第二季度止跌反彈情在理中。

(3)庫貨減少,生產可望回暖。自去年秋季以來,出口銳減,企業減產,大量積壓的庫貨開始減少,到2009年3月庫貨已接近正常水平。加之美國市場出現回暖兆頭,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經濟保持相對高速增長,3-5月份,出口連續保持降幅縮小態勢,工礦業生產指數也分別出現1.6%、2.3%和5.7%,連續3個月正增長,企業信心指數得到提振。

(4)政府的緊急對策將逐漸顯露效果。如前所述,面對國際市場惡化和日元升值,日本政府自2008年秋季以來先後出台了四次緊急經濟對策,累計財政支出規模超過GDP的5%。發放到每位居民手中的定額消費補貼金和2008年財年補充預算以及提前執行的2009年度公共投資等均在第二季度產生效果,支撐經濟回暖。央行及時下調利率,向短期金融市場提供大量資金,還採取回購長期國債、回購民間企業發行的CP等非傳統金融手段,企業融資環境已明顯趨好。

(5)國際經濟環境的若干有利變化。面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國際社會頻頻出手,採取協調行動,這些對策可能在2011年上半年顯露效果,全球經濟可望逐漸回暖。另外,國際油價、糧價的大幅度降價對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經濟利好,會使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交易條件改善,但前一時期這種利好為金融危機的強烈沖擊波所淹沒,經濟觸底後,這一利好就會逐漸顯現。

2.不利因素

(1)設備投資短時期內難以恢復。據內閣府的最新調查,反映半年後設備投資增長的機械設備(除船舶、電力外)訂貨金額出現連續四個季度大幅度下滑,這意味著半年乃至一年後的設備投資仍將持續下跌。據內閣府預測,2009年度設備投資將為-15.9%的大幅度下降。設備投資約占日本GDP的15%,設備投資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設備投資大幅下降,首先將嚴重影響內需的擴大。

(2)失業狀況繼續惡化。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到2009年3月底已有10幾萬「派遣臨時工」失去工作崗位,正式員工也岌岌可危。從失業率來看,2008年1月僅為3.8%,2009年1月上升為4.1%,5月又攀升至5.2%。同月有效求人倍率(有效求人數/有效求職數)下降至0.44,為戰後最低點,失業人口總數高達347萬人。估計未來一段時間,失業率還將上升。嚴重的失業問題已開始演變為社會問題。

(3)個人消費增長困難。個人消費占日本GDP的56%,對自律性經濟復甦影響巨大。消費疲軟是日本經濟陷入蕭條的重要特徵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個人消費基本處於停滯或負增長狀態。2002年3月以來的69個長期景氣過程中,由於收入未能增加,個人消費也基本處於微升和停滯狀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不僅收入沒有增加,反而出現大量失業人口,壓迫社會總收入上升,其結果導致個人消費更加疲軟。

(4)財政狀況日趨惡化。如前所述,到2008年度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長期債務余額達860多萬億日元,與GDP之比接近180%。前一個時期,由於政府嚴格控制國債發行額,財政狀況曾出現過好轉跡象,但突遭金融危機襲擊,不得不再次採取凱恩斯主義手法,擴大發行國債,使財政再陷深淵。倘若危機長久持續,能否籌措到「第五次經濟對策」資金似乎都很困難。

(5)政局將持續動盪。日本最晚將在2009年8月30日舉行眾院選舉。據媒體預測,在野的民主黨獲勝可能性較大,但即便民主黨掌握掌權,也難以保證政局的長期穩定。政局的動盪難以保證經濟政策的連續性,不利於緊急經濟對策的推行。

3.近期走勢

由於外日本需依存度較高,只要美國經濟不復甦,世界經濟不復甦,日本率先實現明顯的V字型復甦很難想像,但出現U型復甦的可能性較大。日本這次經濟衰退,出口下降、生產減少、設備投資驟減、就業形勢惡化以及個人消費減少等蕭條特徵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同時出現。來勢兇猛,觸底也很快,但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並繼續走向復甦,尚需時日,由於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尚未恢復以及經濟下滑慣性等因素的影響,2009年度日本經濟仍將是-3.3%左右的衰退。

最近世界經濟出現若干復甦的端倪,在強有力的擴張性財政金融政策刺激下,估計日本經濟在第二季度有可能出現正增長,在繼續持續一段正增長後,到2011年第二季度前後,隨著經濟對策效果的減弱或消失,設備投資和個人消費等民需又難以跟進,因此可能再次出短期波動,亦即出現雙底的W型變化。倘若2011年下半年以後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出現復甦,日本經濟也將隨之復甦,2011年度可能轉為1%左右的正增長。

4.中期走勢

這里的中期是指未來5年左右的期間,亦即後金融危機時期。這一階段是對金融危機後遺症進行處理、療傷的階段。由於設備投資低迷、失業壓力還在增大、個人消費持續疲軟、財政困難以及外需環境不穩定等不利條件的存在,日本經濟在後金融危機時期很難出現較高增長。

日本財政咨詢會議把近中期經濟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危急階段」,大體在2009年。這一階段的對策是:為了切斷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惡化的連鎖,要強化內需的支撐作用,提前實施公共投資計劃項目,擴大就業。目前這一階段的目標已基本實現。第二階段為「觸底階段」,大約在2011年前後。在這一階段為了使景氣不再下跌,應當加強空港、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以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第三階段為「恢復和增長階段」,大約在2011年以後。

雖然日本經濟在2008年出現了大衰退,但由於日元升值,按美元計算的實際GDP反而比上年出現大幅度上升(從4.3萬億美元上升至4.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二位的經濟規模,而且世界金融大國、債券大國的地位也未發生變化。盡管面臨各種挑戰,但日本經濟實力猶在,資金雄厚、企業創新能力旺盛,具備經濟再生的基礎條件。因此陷入類似90年代的長期蕭條的可能性不大。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望成為下一個經濟增長點的綠色經濟、節能環保領域,日本具有壓倒優勢,占據著制高點,加之支持力度又在加大,今後有望進一步成長。財政困難、社會保障問題以及少子老齡化問題屬於長期和超長期結構性問題,對近中期日本經濟的影響有限。

綜合各種不利與有利因素,筆者對後金融危機時期的日本經濟走勢持謹慎樂觀預測,2011年以後,日本將會逐步告別凱恩斯主義政策,而重新走向財政結構改革之路,做好後危機收口工作。目前日本有關方面明確表示,2011年度的財政預算規模將小於上年度,國債發行額度也將會相應縮小。倘若經濟能夠順利復甦,日本將在2011年以後逐漸提高消費稅,並擇機再次解除零利率,使金融政策回歸常態。在美國經濟、世界經濟回暖的大前提下,後金融危機時期,日本可望保持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應的1%-1.5%左右的穩定增長。
希望採納

『拾』 詢問:日本在華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機構名稱 國家(地區) 在華機構 成立日期 機構性質 在華聯絡方式 負責人
電 話 地 址 傳 真
日本銀行 日本 日本銀行上海代表處 1/31/1996 代表處 (021)

閱讀全文

與日本在上海金融機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上市公司持有京東金融 瀏覽:446
金融服務租賃費會計分錄 瀏覽:241
泰祥股份股票走勢圖 瀏覽:734
萬順股份上市公司 瀏覽:275
蚊子股票 瀏覽:725
房產公司融資經理 瀏覽:593
貴州學生貸款申請表 瀏覽:214
被51收購小股東 瀏覽:242
存金保對實物黃金 瀏覽:719
融資性擔保工作信息 瀏覽:81
傭金寶網上能開融資嗎 瀏覽:480
阿里巴巴從中國銀行貸款 瀏覽:560
ppp項目融資方案收費 瀏覽:581
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年報 瀏覽:879
什麼地方的貸款好貸款 瀏覽:355
北京公積金貸款需要辦聯名卡嗎 瀏覽:706
即墨不用抵押貸款 瀏覽:241
淮安市上市公司 瀏覽:70
唯一上市信託 瀏覽:14
銀行業存款金融機構 瀏覽: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