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推進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
安全生產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預防事故,實現安全生產,必須建立安全生產管理的長效機制,這是防患於未然,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及身體健康,保障企業長治久安,穩定發展的根本措施,是公司發展的生命線。電網企業安全生產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安全問題。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基礎工作還需要強化,管理還比較粗放,系統性管理不夠、標准不高、要求不嚴、管理不到位的問題仍然存在,安全生產形勢時有反復。解決好這些問題,是把企業做強做優、實現公司中長期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
一、影響安全生產的因素影響安全生產的較多因素,都是釀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個人認為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具體反映為:一是生產條件的客觀因素,包括電網結構、設備水平、儀器儀表、個人防護用品、生產環境、缺陷或隱患的隱蔽性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生產的標准、規程、流程、制度等;三是工作環境的影響,包括氣候條件、外部環境、工作現場照明、有毒有害物等;四是員工素質,包括員工技能、安全意識、員工情緒與性格等。這些因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相遇,就會導致事故的發生。
二、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的建立。南網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安全生產管理的探索與研究,在繼承和傳承原來好的安全生產管理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和探索當代先進的安全管理模式。2007年在系統內推行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在系統內進行試行,取得了一些經驗,目前已在公司系統推廣應用。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從管理理念、管理內容、管理方法等方面規范安全生產管理,提高管理軟實力, 既有現實意義,又有戰略意義。體系從風險控制出發,提出了一套安全生產管理模式和方法,解決安全生產「管什麼、怎麼管,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它從管理理念、內容和方法上確保安全生產風險可控在控。風險管理體系是安全生產風險管理控制的方法,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危害進行辨識、再進行風險評估,制定並優化組合各種風險管控措施,對風險實施有效的控制,降低或消除風險可能造成的後果。風險管理的重要性表現在事前控制和過程管理,風險管理的實質是以最經濟合理的方式消除或降低風險導致的各種災害後果,它包括危害辨識、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等一套系統而科學的管理方法。風險管理是構成管理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整個過程按照S E C P (系統建立的充分性、系統執行的完整性、執行與系統的一致性、執行的效果)四個環節進行,體系運行循環PDCA管理模式,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運行的主線是風險控制過程,而基礎是危害辨識、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的策劃。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的基本思路是:基於風險、以人為本、規范行為,注重安全生產過程分析,強化安全風險評估,實施安全風險動態管理,堅持糾正與預防。安全生產風險管理體系由9個單元、51個要素、159個管理節點和480條管理子標准組成。
⑵ 什麼是應急機制
指針對特殊事件、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機制,屬於一種應急預案,事先做好防備及應對策略,避免事件進一步擴大或事態加重,使損失最大化減小。
應急機制的主要內容是:組成應急小組,制訂工作計劃;確定聯絡方案,保障信息暢通;開設熱線電話,收集各方資訊;協調有關單位共同開展工作。
應急機制的啟動,並非一種單純的技術操作,它是面對突發事件反應能力增強的一種表現,它更代表處理突發事件的觀念轉變,危機意識在不斷加強。
(2)金融機構應急處理機制擴展閱讀:
改善措施:
1、完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組織體系
通過建立應急聯動中心,實現信息資源、預測預警和快速反應力量的共享,形成『縱向一條線、橫向一個面」的組織格局。一旦突發公共事件爆發,應急聯動中心便可以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級別進行決策,統一指揮或調撥人力、物力和財力。
2、完善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監測是預警、應急的基礎工作。要優先加強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瞥系統建設,在軟體方面,要建立健全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指數和等級標准,制定綜合預警體系建設的技術標准,制定突發事件監測制度和信息管理規定;要做好突發事件的統計、評估工作。
在硬體方面,在各突發公共事件專項指揮部、相關委辦局之間,應建立起突發事件預測信息網路,並納人預測信息系統,實現信息的共享共用和有效傳遞。
⑶ 以下哪些屬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原則
根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印發《銀行業重要信息系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規范(試行)》的通知
第九條 突發事件依照其影響范圍及持續時間等因素分級。當突發事件同時滿足多個級別的定級條件時,按最高級別確定突發事件等級。
(一)特別重大突發事件(l 級)
1 .銀行業金融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中斷或重要數據損毀、丟失、泄露,造成經濟秩序混亂或重大經濟損失、影響金融穩定的,或對公眾利益造成特別嚴重損害的突發事件;
2 ,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異常,在業務服務時段導致銀行業金融兩個(含)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
3 個小時(含)以上,或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6 個小時(含)以上的突發事件;
3 .業務服務時段以外,重要信息系統出現的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產生上述1 至2 類的突發事件。
(二)重大突發事件(n 級)
1 .銀行業金融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中斷或重要數據損毀、丟失、泄露,對銀行或客戶利益造成嚴重損害的突發事件;2 .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異常,在業務服務時段導致銀行業金融兩個(含)以上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半個小時(含)以上,或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3 個小時(含)以上的突發事件;
3 .業務服務時段以外,出現的重要信息系統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產生上
述1 至2 類的突發事件。
(三)較大突發事件(flI 級)
1 .銀行業金融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中斷或重要數據損毀、丟失、泄露,對銀行或客戶利益造成較大損害的突發事件;2 .由於重要信息系統服務異常,在業務服務時段導致一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業務無法正常開展達半個小時(含)以上的突發事件;
3 .業務服務時段以外,出現的重要信息系統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產生上述1 至2 類的突發事件。
⑷ 當銀行發生突發事件時,有什麼應急機制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
第三章 銀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255.銀行突發事件通常分為五類,即金融案件類(如貪污、挪用、金融詐騙、盜竊、搶劫銀行等重大刑事案件以及違法違規經營案件)、治安案件類(如金融擠兌事件、聚眾圍堵銀行辦公和營業場所、聚眾上訪鬧事、聚眾罷工等)、安全事故類(如火災事故、交通事故、重大設備運行事故、信息中心事故等)、自然災害類(如台風、地震、洪水等)和其他突發事件(如兇殺、綁架、新聞造謠、誹謗等)。
256.銀行突發事件一般分為四個級別:即特別重大突發事件(Ⅰ級)、重大突發事件(Ⅱ級)、較大突發事件(Ⅲ級)和一般突發事件(Ⅳ級)。
257.銀行處置突發事件的方針是:預防為主,嚴密防範;統一指揮,各負其責;快速反應,協同處置;科學決策,依法處置。
258.應急預案是銀行安全保衛部門事先制定的、在重要防衛目標發生危急情況時的緊急援救方案。所謂危急情況,通常是指重點防護目標發生搶劫、盜竊、火災、運鈔車肇事等突發性犯罪案件和災害事故等等。只有制訂完善的應急預案,並將預案的各項任務逐一落實,使銀行要害部門的每一個員工熟悉自己在處置突發情況中的分工和任務,才能掌握處置突發情況的主動權。各級銀行的安全保衛部門必須十分重視應急預案的作用,認真細致地制訂應急預案。
259.應急預案依據防範部位分類,有金庫、營業場所、儲蓄網點、運鈔車、大中型電腦及其軟體庫、高層辦公樓等等。這些要害目標的性質、作用以及周圍環境各不相同,在制訂處置突發情況的應急預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各個防護目標的特殊性,依據各自的特性制訂不同的應急預案,以使應急預案具行很強的針對性。依據侵害因素的性質分類,既有敵意型的,也有災害事故型的,必須依據不同類型的侵害因素制訂不同的應急預案。
260.根據銀行安全保衛工作的實踐,主要應制訂防盜竊、防詐騙、防搶劫、防爆炸、防滋擾、防火災、防車禍、防災害事故等類型的應急預案。尤其要重視制訂防搶劫、防爆炸等惡性案件的應急預案,深入細致地調查研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
261.制訂應急預案,要緊緊圍繞各種侵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後果,有的放矢地擬定計劃,從而使應急預案能在危難時刻充分發揮作用。在制訂應急預案時應遵循合理合法原則、因地制宜原則 、靈活處置原則。
262.制訂應急預案的注意事項要防止雷同、片面,要根據不同的預案制訂不同的報警信號,明確現場指揮及其責任和許可權、將預案中規定的任務分工到人。
263.應急處置培訓和演練的指導思想應以加強基礎、突出重點、逐步提高為原則。 264.應急處置培訓與演練的基本任務是鍛煉和提高隊伍在突發事件情況下的快速搶險處置、及時營救傷員的能力,正確指導和幫助員工撤離,有效消除危害後果,降低事故危害,減少事故損失。
265.應急處置培訓應包括政府主管部門的培訓,全員培訓,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培訓等。
266.應急演練應包括總體預案的演練、各專項應急預案的演練。
267.應急處置培訓及預案演練是指對參與應急行動的所有相關人員進行相關的應急
同時,推薦您去看看下面的文檔:
http://wenku..com/link?url=6JA9-A--DEVPl_8dW5hVZ-CXILvp9sXHuqZOTerWOWG8cn6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