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公司人員流動

金融公司人員流動

發布時間:2021-07-10 20:15:19

Ⅰ 我們公司是做金融行業的,人員流失有點嚴重,最近想參加一些企業績效管理的課程,請問哪個老師的好

個人覺得人員流失嚴重,應該與公司文化,公司薪酬有很大關系。應該去考慮這兩方面的課程。

Ⅱ 為什麼有的金融投資詢問公司老是招人

你說的問題確實存在,切很頻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員工流動性大,金融公司業績壓力大,且現在人對金融投資警惕性很高,抵觸心理很強,業績不好做。通常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和業績提成組成,業績不達標,每個月就只能拿很低的生活費,所以離職率高。
2、人脈需求:,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人脈圈,當老員工自身的人脈圈用完後,新人的人脈圈就成了業績的關鍵,就如同很多保險公司什麼人都要一樣,熟人營銷的成功率遠遠大於陌生營銷。

Ⅲ 公司的人員流動性大嗎是否適合長期發展

薪水可以,假期優厚,有加班費,充足的實驗設施,有效的勞動保護設備,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盡情地發揮你的聰明才智去完成你的工作項目並獲得豐厚的項目獎勵。
保諾算CRO人員流動很小的,很多都是工作了10年的老員工,感覺其他企業幾乎沒有。

Ⅳ 在金融公司工作的人來說說風控怎麼做。

風控並不是個新職業,不過近幾年它的發展勢頭變得越來越好。無論在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它都成了一個緊俏的職業。這跟近幾年金融領域形態的多樣化有關,用戶對於風險控制變得越來越關注。

總體來說,風控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業務審查(業務發生前的審核,通常未通過審核,業務不能執行)、風險監測(業務發生後的持續風險監測,包括預警及應對等)以及業務綜合管理(數據的統計分析等)。

一、工作內容(在銀行、保險、信託期貨、P2P互聯網金融平台內部,風控的工作側重不盡相同。)

1.銀行

相比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更為成熟。「巴塞爾委員會」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爾協議》里為全球商業銀行確立了明確的風險管理標准,確定了管理哪幾類風險。尤其對怎麼管控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說得非常清晰。

貸款業務是占銀行風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類業務。處於中端的風控部門往往在客戶閱讀貸款細則時就開始進入風險審核,看貸款對象的個人風險評估是否符合要求,經過風險評估後的業務才會被提交到更高管理處審批—也就是說,風控的工作存在於交易的過程中。

銀行風控的這種運作方式也成為許多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險行業大多是參照銀行的做法。

2.期貨、信託、小額貸款、融資租賃企業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期貨、信託、小額貸款、融資租賃企業都算是比較新興的類型。它們的風險管理以風險為核心,側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交易對手風險等等。

這些行業的新興之處還體現在業務的復雜和創新需求上。比如信託,以房地產作為信託產品和以汽車作為信託產品是不一樣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項目都需要開發一套創新的金融產品。當一個創新產品出來的時候,這個產品是不是能變成一隻基金,或者變成某一種產品推到市場上去,它們的風險管理部就要進行審核。這種情況下,風險管理部需要判斷這個新產品的風險是否可控?風控敞口有多大?萬一出現問題,項目坍塌了,儲戶或者是投資者來向公司要錢時,剛性兌付的資金壓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這個項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來錢?

風險管理部對於新產品的審批意見非常重要,如果風險管理部或風險管理委員會不批的話,這個新業務真的可能會被否掉。這是一個權力很大的部門。

3.網上個人信貸(P2P)

相對傳統金融領域來說,P2P還處於初期階段,因此風險管理工作可能並不是很完善。有一些企業在做這類金融產品的時候,可能只是從金融企業挖一兩個人來就開始管理風險,他們的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風險審核。

二、崗位要求(論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風控都算是一個硬性技能要求比較高的崗位,但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對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傳統金融領域及P2P中,金融行業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是很重要的。

對於畢業生來說,盡管大部分金融機構和企業都抱著一種「反正都是白紙,我可以用我們的體系來培養」的觀念,但如果是金融專業同時具備一些比如FRM金融風險管理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等專業證書會更有競爭力。

對於社會招聘來說,風控人才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從其他類似機構找人;另一個則來自於大會計事務所或咨詢公司,後者出來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業審批或企業風控的外部服務經驗。

三、工作狀態及挑戰

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及企業的風控因為其職能的不同,所呈現出的工作狀態會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銀行的風控部門由於業務穩定,規模較大,人員充足,因此工作負荷不大,屬於行業中工作壓力較小的部門。不過一些跨國銀行的風控職能往往集中在國外總部或區域中心,中國的風控部門更多地扮演執行的角色,個人的能力體現和成長空間都會受到一定的局限。

在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風控的工作重點在於如何將領導的風險偏好轉化為合理的風控工作指標,凸顯自身價值。

一些中小型金融企業,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控,由於業務類型復雜、創新性高、變化大,原本就不夠充沛的風控人員,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工作負荷。這類風控人員的職能壓力往往來自於不僅要控制風險,同時還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錯殺好項目,不漏殺壞項目,同時也不能延誤業務時機。這種時候還有可能受到來自業務部門的壓力,如何在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壓力下,堅持風控的專業判斷,都是一個好的風控人需要考慮的。相對來說,這類企業的風控人員壓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都面臨著不斷發展和迭代的挑戰,這使得風控人員必須保持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

四、職業發展方向

在大部分金融機構里,風控崗位的職業晉升往往通向首席風險官,最終可能成為銀行的副行長,或是其他金融機構的副總經理,主要還是偏重風險管理和控制類的工作。

五、薪酬狀況

根據統計數據表明,在金融行業各職能部門的薪酬漲幅里,盡管中後台部門仍然沒有前台部門的15%高,大約在5%至10%之間,不過風控在中後台其他職能部門中算是漲幅比較高的。

之所以能有這樣比較有優勢的漲薪,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原因之一在於人才貯備不足。過去很多人都沒能認識到風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願意入行,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因此整體而言從業者不多。原因之二是因為這兩年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台的出現催生了風險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銀行、保險、期貨、信貸、小貸、小微貸、PE、VC這些行業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風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這類人才出現缺口。這些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也把風控人員的收入拉到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從具體行業來說,銀行業風控的薪資漲幅平均在5%至10%之間;保險業相對平穩,因為保險業圈子狹窄,風控流動率較小,薪資漲幅不大。證券基金業內中資外資風控的薪資漲幅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沒法得出一個明確的參考標准。P2P行業的風控人員大多是來自銀行或是同行業。在跳槽的過程中,他們的薪資會得到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增長幅度可達30%至50%。

從區域上來說,風控人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需求量雖大,但薪酬偏低。

一線城市有5年到10年經驗的銀行風控人員平均年薪在30萬到60萬元之間;保險業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風控在外企的薪資約為70萬元,在本土企業為60萬元;證券基金業有5年至8年工作經驗的風控經理在本土企業的年薪一般在30萬至80萬元之間

Ⅳ 一個公司人員流動性很大,那麼在這個公司里能有好的發展嗎

額 ,首先你說的是餐飲行業,,這個怎麼說呢?這種可重復的體力勞動很難得到提升,就你自己來說,你看裡面能夠學到什麼,一般來說,一個流程,另外一個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角度;另外,打工,一直都是為自己打工!想干就好好乾,乾的不爽那就走唄!很簡單

最後,看你是個哥們,不知道有沒有自學能力如何,如果OK,搞計算機吧,,,不過,打工都是青春飯,想好自己以後的路,,,

Ⅵ 關於公司內部人員流動的說法

不對。「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員工流動了企業也就沒有新鮮血液了。員工流動率可以分為「主動離職率」(員工主動)和「被動離職率」(企業主動),保有一定的離職率是好事,無論主動離職還是被動離職都要有。但是,企業必須關注「核心人員主動離職率」,核心人員是指「在重要崗位上業績出眾的人員」,他們的主動離開是企業應該避免的。

Ⅶ 在金融公司上班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每天早九晚六,什麼事情也沒有做,有單做不了有錢得不到

Ⅷ 高手幫忙: 我們是一家信託公司,感覺最近人員流失挺嚴重的,尤其是一些優秀的核心員工,

就個人與信託公司接觸的情況來看,解決流失問題,必須明白流失原因,個人有以下觀點:
第一,收入。一方面收入多少是核心問題,員工流失的原因多半如此,在貴公司加入收入為年薪60,到另外一家信託公司為80,作為員工當然選擇80,所以有必要考慮公司的員工收入是否公允。
第二,收入差距大。信託公司業務部門一些團隊負責人的收入和普通人員的差距,你懂的。
第三,公司背景實力。在同等收入的情況下,背景好的企業吸引的員工自然是更優秀一些。
第四,領導與員工的關系,盡管信託公司基本都是國企,但如果企業的國企作風過強,是很難留得住好員工的。
針對上述問題,個人建議如下:
第一,重新衡量薪酬體制,薪酬是否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基本工資和獎金能否快速發下?能否達到承諾的工資要求?收入分配是否合理?如果薪資過低,必須改變薪資,這是核心,如果想依靠高薪吸引人才,但人才來到以後覺得收入不行,這個基本都要離職的。
第二,重新公司內部治理和管理體系是否合理完善,若風控過嚴,斃掉的項目過多,會打擊業務部門的積極性。管理體系雖講究等級分明,但不要過於讓員工感到過於壓抑或者受到領導的嚴厲管制。
第三,信託公司大量人員流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放寬心,只要是有走的優秀員工也能有來的優秀員工就行。
第四,發展企業文化,多半情況下,信託公司在急忙走通道的時候,忘記了發展企業文化,良好的企業文化能夠讓員工覺得自己和公司是一條戰線上的,能夠感受到濃厚的集體氛圍。
PS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信託實習生,我可以推薦一下法大的師弟。
望採納,祝您工作順利、順心!

閱讀全文

與金融公司人員流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棕櫚股份2017業績 瀏覽:660
上市公司股權協議轉讓定價 瀏覽:688
金融機構杠桿測算 瀏覽:99
osc指標公式源碼 瀏覽:587
湖北鄂信鑽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417
通達信supertrend指標 瀏覽:904
開匯金融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70
投資型理財基金 瀏覽:954
吉安市汽車金融公司 瀏覽:510
外匯會計要處理的對象有 瀏覽:945
職業外匯交易員 瀏覽:70
如何跟客戶談融資融券話術 瀏覽:652
廣東銀績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670
理財產品到期無法退出 瀏覽:294
金融投資公司的名稱大全 瀏覽:21
離蘭州金融國企近的金融公司 瀏覽:34
九鼎集團e租寶 瀏覽:919
王少華中誠信託 瀏覽:801
炒股票蛋糕 瀏覽:125
返錢是金融機構 瀏覽: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