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意義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意義

發布時間:2021-07-12 01:58:35

『壹』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和傳統的區別。

沒區別,都是想賺你錢的。不然老闆吃飽撐的開它幹啥。

『貳』 什麼是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新型農村金融抄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
金融機構:
1金融機構是指從事金融服務業有關的金融中介機構,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
2金融服務業與此相應,金融中介機構也包括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3同時亦指有關放貸的機構,發放貸款給客戶在財務上進行周轉的公司,而且他們的利息相對也較銀行為高,但較方便客戶借貸,因為不需繁復的文件進行證明。

望採納,謝謝!

『叄』 金融機構對當地政府有哪些意義

區域性銀行來對地方經濟的源影響則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區域性商業銀行發展水平影響該地區投融資水平和效率。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資本積累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之一,在發達的金融體系中,儲蓄被更高效地動員,作用於資本積累,進而推動經濟增長,而在資本配置效率上,金融直接決定投融資效率,通過金融的發展,融資轉化為投資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區域性商業銀行發展水平影響著地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地域經濟結構調整及優化的主要標志之一就是資本在不同的產業中的流動和重新配置,而地方金融業的發展為產業的優化提供資金和資本支持。
因此,地方金融的發展水平會作用於地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金融發展水平才能實質上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肆』 農村合作銀行的組建意義

(一)滿足了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地區的金融需求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部分地區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村經濟發展較快。非農產業已經超過農業成為當地經濟的主體,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從家庭經營收入轉變成依靠工資收入和投資收人。產業的轉變和農民收入來源的變化,使得農民的金融需求發生很大改變。從融資需求來講,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的借款目的主要用於生活支出,表現為金額小、借貸期限長,顯示出與農業生產周期同步的對應性;而發達地區的農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已得到滿足,其借款目的更多的用於生產性投入所需的資金周轉,表現為借款金額大、期限短。同時,調查還表明,農戶金融活動的頻度會隨著收人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從非信貸金融服務的需求來講,發達地區的農民對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最普通的儲蓄服務以外,逐漸也對銀行卡服務、投資理財產品、支付結算服務等金融產品產生新的需求。傳統的農信社經營規模、經營業務都難以支持發達地區農戶金融需求的轉變,迫切需要改革傳統體制來因應時代的進步。將經濟比較發達、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地區的農信社適時改制為農合行,正是呼應了這樣一種改革的要求。農合行的資產規模大,抗風險能力強,經營地域廣,業務種類多,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滿足多層次的金融需求。
(二)對合作金融的探索與創新
農合行所採用的股份合作制,是合作制與股份制有機結合的創新型產權制度。股份合作制既具有合作經濟的社區性與互助性,又同時兼具有營利性與商業化特徵。這主要體現在農合行的股權設置對傳統農信社的突破上。農合行的股本金來源不僅有自然人股,還有法人股,區別於農信社的股金主要來源於轄內的農民社員;自然人股和法人股都分別設置了資格股和投資股兩種股權。資格股就是傳統的農信社合作股份,具有「人合性」,以「一人一票」為原則;投資股則引進了股份制觀念,具有「資合性」,以「一股一票」為原則。農合行保留了合作制特徵,有利於對轄內的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支持;同時,引進股份制有利於農合行進行規模化整合,提高營利能力。雖然有學者質疑農信社改制為農合行模式的發展前景,但至少是對合作金融的一種有益探索與創新。
(三)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重大成就
1996年國務院出台《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時就提出,要建立以合作金融為基礎,商業金融和政策金融分工協作的新農村金融體系。農信社被定位於主要為農戶服務的合作金融機構,並倡導在城鄉一體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已經商業化經營的農信社可合並建成農村合作銀行。農合行從性質上來說,是介於合作金融與商業金融之間的一個過渡層次。組建農合行,豐富了我國農村金融機構的種類,滿足了不同層次農戶的金融需求,促進了符合「三農」特點的「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架構的完成。農信社是整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中最重要的部分,而農合行作為農信社改革的組織模式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農信社改革的目標。2003年中央明確提出,農信社改革的總體要求是「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
農信社在改革為農合行之前,普遍存在產權不清、約束機制失效、行政不當干預等問題。而在改制為農合行之後進行了清產核資、增資擴股,股東身份一一得到確認,實現了產權明晰的改革目標。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託代理關系得以理順,有利於農合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與農信社相比,農合行由於投資股的設立,股東參與經營管理與監督的積極性顯著提高,也有利於農合行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形成。同時,股東身份的落實與農合行經營能力的提高,實現了農合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目標,使得政府得以擺脫最後風險承擔者的角色,減少了政府進行行政干預的理由和機會。

『伍』 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

1.金融中介機構是專業化的融資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結算服務;融通資金;降低交易成本並提供金融服務便利;改善投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轉移與管理。

2.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3.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4.金融機構體系分為國家金融機構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體系。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彼此間形成的關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類。在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中,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和監督職能的機構;商業經營性機構是指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發行與交易、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

5. 國際性金融機構是多國共同建立的金融機構的總稱,可分為全球性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開發協會、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清算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6.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在業務上不斷創新,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兼並重組成為現代金融機構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創造性更強、風險性更大、技術含量更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頻繁創新。
15.金融中介機構的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建設之路要靠市場開拓和在市場開拓基礎上的政府規范。

根據這個資料 再看看書的這章 在用自己的話聯起來 就ok了 有個400字就成

『陸』 為什麼要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由於二元經濟結構的長期制約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嚴重滯後,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仍然不斷擴大,城鄉金融資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農村金融體系不完善,體制機制不健全,機構功能不完備,基礎設施不配套,扶持政策不到位。

這些問題使得我國的農村金融成為整個金融體系的瓶頸和「短板」,難以滿足農村金融服務多樣化的需求,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發展的需要,難以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因此,針對農村金融需求多樣化的特點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必須積極培育分工合理、投資多元、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農村金融機構,著力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農村金融體系。

『柒』 研究農村金融發展有哪些意義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從建國後到上世紀90年代期間各大銀行縣級及以下分支機構網點眾多,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大銀行進行商業化股份制改革紛紛撤出農村金融市場,導致出現很多農村金融服務空白的地區。而此時沒有城市大本營的農村信用社只能「留守」農村,被迫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壟斷者。根據經濟學原理可知,壟斷意味著低效率、資源配置不當。可以說,90年代以來的農村金融改革一直發展緩慢效果不佳,除了法律體制不健全的因素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作為農村金融的壟斷者缺乏改革的動力。農村金融機構的存款在不斷增加,但實際上,農戶從以農信社為代表的農村金融機構獲得的貸款仍不足其向農信社存款的1/3,這種狀況一直延續至今。[3]而此時農村金融機構卻出現了嚴重的非農化趨勢,農村資金繼續大量外流。以山東農信社為例,2009-2011年資金凈流出量分別達到211.2億元、413億元和330.7億元。①這一切表明,以農信社為代表的農村金融機構改革發展全力為三農服務的內部動力不足。而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定位就是服務三農,貸款資金80%以上都投向農戶(農村小微企業),其在農村金融市場正在從星星之火不斷發展壯大,這勢必會對原有農村金融機構造成沖擊(特別是有利於提升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程度)。面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迅速發展,原有農村金融機構要居安思危,將其面對現實的和潛在的威脅和壓力轉化成內部深化改革發展的動力。
針對目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帶來的影響,筆者認為,其發展給以農信社為代表的原有農村金融機構帶來如下思考:(1)必須要積極深化改革,完善內部治理機制,提高員工素質,提升金融服務水平;(2)要始終牢記自己的金融陣地是農村金融市場,存款要「取之於農村、用之於農村」,不能再做農村資金外流的抽水機,要做發展農村經濟、促進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3)將自己放在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處於全力為「三農」服務的同一起跑線上,將其視為地位平等的競爭者,否則將來有可能被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搶走大量儲戶,甚至被其取而代之。

『捌』 農村金融機構意義目的有什麼

意義是打破銀行壟斷,為有權勢的人和有錢人進入金融領域賺大錢擺平道路,把明著坑人變成暗著坑人。

閱讀全文

與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職業外匯交易員 瀏覽:70
如何跟客戶談融資融券話術 瀏覽:652
廣東銀績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瀏覽:670
理財產品到期無法退出 瀏覽:294
金融投資公司的名稱大全 瀏覽:21
離蘭州金融國企近的金融公司 瀏覽:34
九鼎集團e租寶 瀏覽:919
王少華中誠信託 瀏覽:801
炒股票蛋糕 瀏覽:125
返錢是金融機構 瀏覽:774
全國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 瀏覽:362
金融投資公司招操盤手 瀏覽:395
上港集團價值鏈 瀏覽:92
股東增持的st股票 瀏覽:932
股票什麼崗 瀏覽:313
公司理財第九版11答案 瀏覽:800
股票明細p 瀏覽:776
融資管理的啟示 瀏覽:28
傳智集團郭 瀏覽:675
威創股份金色搖籃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