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用大數據分析金融數據
有大數據分析工具的,免費的,你找一下大數據魔鏡。
② 互聯網金融基於大數據使用有哪些內容
談自己熟悉的一個方面吧。
互聯網金融會涉及到公司上市時期的資料搜集,競爭對手的情報獲取,網路對公司的評價以及負面的信息。因此,大數據的挖掘技術的應用就顯得非常必要了。
目前來說,效果比較好的技術是網路信息的採集技術。
這種採集技術的功能如下:
這類採集系統的應用領域較為廣泛:
:輿情監測,品牌監測,價格監測,門戶網站新聞採集,行業資訊採集,競爭情報獲取,商業數據整合,市場研究,資料庫營銷等領域。都會運用到的。
③ 大數據在金融業的應用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有了大數據,自然就要有大數據技術,即從各種各樣類型的巨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價值信息的技術,強調快,這是大數據技術與傳統數據挖掘技術的重要區別。
從巨量數據中提取的有價值信息,即是大數據在各個領域的具體運用,比如基於大數據進行客群的細分,進而提供定製化服務;基於大數據模擬現實環境,進而進行精準評估和預測;基於大數據進行產品和模式創新,降低業務成本、提升經營效率等等。
④ 請舉例金融機構銀行大數據的應用有哪些
1、精準營銷: 互聯網時代的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迫切的需要掌握更多用戶信息,繼而構建用戶360度立體畫像,即可對細分的客戶進行精準營銷、實時營銷等個性化智慧營銷。
2、風險控制: 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統一管理銀行內部多源異構數據與外部徵信數據,可以更好的完善風控體系。內部可保障數據的完整性與安全性,外部可控制用戶風險。
3、改善經營:通過大數據分析方法改善經營決策,為管理層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使經營決策更加高效、敏捷,精確性更高。
4、服務創新: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改善與客戶之間的交互、增加用戶粘性,為個人與政府提供增值服務,不斷增強銀行業務核心競爭力。
⑤ 金融科技的大數據主要運用有哪些
平
安科
技的
肖
京表示
,
大
數
據
主
要
的
運
用主要
側
重於風
險
管
理
,
例如
風
險
控制、保
險定價、
欺
詐識別、精準營
銷
、運營
優
化
等
⑥ 金融行業中的大數據應用有哪些方面
金融行業會運用到很多大數據,從投資結構上來看,銀行將會成為金融類企業中的重要部分,證券和報表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國內不少銀行已經開始嘗試通過大數據來驅動業務運營,如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使用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實時營銷,廣大銀行建立了社交網路信息資料庫,招商銀行則利用大數據發展小微貸款等等。我這邊常會涉及到的大數據應用工具有finereport報表工具。
⑦ 金融科技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方面有哪些應用
近年來,人工智慧有一系列的突破,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發展很快。我們做FDT的時候心目中有一個偶像,就是美國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它旗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在1989年到2009年間達到35%,比索羅斯和巴菲特高出10個百分點。2015年9月花旗做了一個預測,未來10年智能理財管理會增加5萬億美元的收入。高盛預測2025年AI為金融行業帶來的增值每年達到430億美元。2017年3月摩根大通發布了一款金金融合同解析軟體,只需幾秒就能完成以前律師們36萬小時的工作。這說明人工智慧很可能大規模的在商業,特別是在金融領域應用。而且,在金融領域應用大數據也有一些先天的優勢條件和基礎。剛才黃院士講了,人工智慧的前提是必須有海量的大數據,數據越多越能說明問題,而金融公司天生就是數據公司,銀行也好,交易也好,每天和數據打交道,而且這個數據的質量和數量也能達到一定的要求,這是人工智慧得以應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基礎。另外,銀行金融的業務相當多的是預測和決策類的,正是人工智慧模型最擅長的領域。還有一點,金融作為全社會資源的配置工具,用AI對其加以優化,無疑有很大的社會意義和商業意義。
下面講講智能教育。FDT最初的宗旨就是為了培養交易員,是一種公益教育。FDT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有智能的訓練軟體作為教育工具,還有一套完整的教育准則和評價體系。這套教育准則和評價體系就是FDT財商指數,這不僅是我們評價交易員的標准,也是個性化教育的工具。這個財商指數本質上是通過大數據給用戶畫像,我們的用戶就是交易員和散戶,以加深對他們交易行為和交易心理的理解。我們根據海量的模擬交易數據發明了FDT財商指數。大家看這張圖,這張圖的橫坐標是風險控制能力,縱坐標是盈利能力,用這個可以分清不同的交易員的情況,然後對他進行個性化教育。我們把交易員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優秀的模擬交易員。他們相對於龐大的FDT用戶是很少的,佔比不足1%,這部分交易員收益風險俱佳,可以重點培養,甚至可以給他實盤操作。第二類就是高級模擬交易員,佔比約9%,他們交易的意願比較強,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智能教育和培訓幫助他提高。第三類就是中極模擬交易員,佔比超過40%,他們風險意識較強,可以考慮被動投資。第四類是初級模擬交易員,FDT財商指數值比較低,但人數最多,佔比超過50%,需要繼續幫助他們上金融教育課。
FDT財商指數的創新,在於它結合了人工智慧+大數據+行為經濟學。傳統的金融方法都是靠問卷,基於人工設定的許可權規則,對設定之外的行為特徵就無能為力了,而FDT的財商指數是基於人工智慧,通過非線性的機器學習模型,將上百個交易特徵結合在一起,自動地抽取大量的判定規則,最終形成了財商指數的分數排序。傳統的金融是基於結算後的「天」級別的數據,數據量少,非常簡單,而且是單機計算,無法發現隱藏的風險和行為特徵,而FDT的財商指數是對大數據按照毫秒級的行情識別,進行實時的分步式並發處理,可以深刻地了解交易員的心理和行為,數據越多,對交易員的個性化描繪越清楚,從而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做個性化的教育和訓練。在特徵方面,傳統金融方法都是基於盈利或者回撤數據,而FDT財商指數是基於行為金融學來刻畫用戶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偏差,這背後需要大數據架構的技術支持。綜合來看,FDT財商指數的交易行為特徵,是基於行為金融學和對沖交易的專家經驗的緊密結合。這是我們對每個交易員提供的FDT財商指數的報告,這是一個大報告,四個象限,包括盈利、風險、一致性、活躍度等,每一個後面都有一些具體的分析。其他的都好理解,只解釋一下「一致性」,簡單來說就是「穿越牛熊」的能力,能夠在變化的市場中靈活調整策略來實現穩定的盈利輸出。下面是我們根據財商指數,對參與交易的這些學校做的一些排行。
下面講智能交易。交易的核心,一個是止損,一個是預測,一個是配比。我們傳統的交易都要設止損線,不管誰不管什麼情況,到了止損線一律清倉,以免出現無法承受的交易損失,這種情況實際上是忽視了個性差異。有了人工智慧以後,在大量歷史數據情況下,利用機器學習的模型,可以給每個交易員設定不同的止損線,比如可以根據交易員的歷史盈利情況設定不同的止損線,也可以根據交易員的不同風格來設定,有些交易員喜歡也善於在大起大落中把握機會,你就給他設定個性化的止損線。FDT可以根據財商指數來設定精確細致的止損線。再就是對波動的預測。搞交易的人都知道,資產的波動性很重要,因為它既代表風險也代表盈利,所以好的交易員是在風險波動中賺錢。怎麼樣預測和判斷這個波動?現在有了大數據和AI,就可以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對A股、期貨做出一個波動的預測。還有就是資源的分配。對優秀的交易員,可以給他特定的交易機會。就像婚姻介紹所一樣,我們用這個評價指數對交易員做一個評價,對股票做一個評價,不同的交易員做不同情況的市場,這樣可以發揮每一個交易員的才幹,這也是我們利用人工智慧對交易的一種應用。
最後講一下智能投資。中國的資產管理市場在迅速增長,到2020年,估計有180萬億人民幣需要財富管理,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4%。但是目前大部分用戶投資不理性,買賣的時機不當,導致大部分基金產品盈利,但是大部分用戶還是虧損。所以我們用人工智慧的辦法嘗試解決。首先,是智能的用戶理解,我們藉助模擬交易平台和大量的數據,用FDT 財商指數,從金融行為學的角度評價用戶的風險偏好。二是跟哥倫比亞大學的FDT智能資產管理中心合作,研究了一套智能資產組合優化的頂級演算法。三是智能投資的風險管理,對每一個投資組合做未來盈利的虧損的概率估計。四是智能個性化的資金分配,對不同的客戶,不同的風險偏好,給他不同的產品,這也是智能化和個性化的基金推薦,把合適的基金推銷給最合適的客戶。當然,由於中國的資本市場仍不成熟,市場運行還不完全是市場規律的反映,所以智能投顧的市場環境不穩定,所以我們還要創造一些條件。
總而言之,我們的金融交易市場結構不合理,要去散戶化,美國用了70年,我們不要用那麼多年。我們要培養優秀的交易員,通過FDT創新工廠探索有效的辦法。我們通過培養交易員掌握大量的模擬交易的數據,再與科研機構合作來挖掘這些數據的價值,用以研發智能教育,智能交易和智能投顧,應該說在人工智慧在金融市場應用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相信在這方面我們還有非常大的空間,這件事不僅具有社會價值,而且具有商業價值。謝謝。
⑧ 金融大數據平台應該如何搭建及應用是否有金融案例可以借鑒的
金融大數據平台的搭建和應用是兩個部分,對於金融大數據平台來說,這兩個部分都很重要。所以以下的部分我們從大數據平台和銀行可以分析哪些指標這兩個角度來闡述。
大數據平台的整體架構可以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一個客戶
客戶主題:客戶屬性(客戶編號、客戶類別)、指標(資產總額、持有產品、交易筆數、交易金額、RFM)、簽約(渠道簽約、業務簽約)組成寬表
2.做了一筆交易
交易主題:交易金融屬性、業務類別、支付通道組成寬表。
3.使用哪個賬戶
賬戶主題:賬戶屬性(所屬客戶、開戶日期、所屬分行、產品、利率、成本)組成寬表
4.通過什麼渠道
渠道主題:
渠道屬性、維度、限額組成寬表
5.涉及哪類業務&產品
產品主題:產品屬性、維度、指標組成寬表
鑒於篇幅問題,此處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華夏銀行:大數據技術服務業務需求,實現銷售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