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業政策對金融服務產業的正面影響分析
產業政策調整了,話對金融服務產業的正面影響還是有很大的,因為它可以調整金融服務的方向
2. 金融產業集聚的金融產業集聚競爭力研究
金融產業集聚的競爭力研究主要集中於對國際金融中心的研究當中。對國際金融集聚區的形成和發展進行研究比較有影響的是Sagaram(2004)。他根據2O世紀9O年代的有關資料、選擇指標,選取包括集聚在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內銀行總部數、國際金融中心通過對國內銀行總部數與外部國際金融中心聯系的個數、國際金融中心的國外銀行總部數等在內的指標分析了除美國以外的37個IFC國家的發展和競爭力狀況,得出提高競爭力是促使金融資源集中的重要誘因。Lee和S.Marwde(1993/1995)具體研究了集群內金融生產和創新的運作方式與金融產業集群彼此間競爭的關系,認為金融產業集群間的競爭關系是金融服務業生產環境、生產條件與金融產業集群的生產能力之間的辨證。他們特別強調「金融生產」的作用,認為金融業也有其實質生產條件,金融產業集聚正是市場、服務和組織間互動網路發生的場所;金融中心本身的競爭力來自其中運作廠商地方能力的總和,即金融服務業的本地化。Audress和feldman(1996)的研究表明,知識技術的外溢效應隨空間距離的擴大而下降,因此,集聚所帶來的知識溢出,有利於集聚區內經驗共享和提高技術創新能力。Richard Mc Gahey(1990)等也從競爭力角度探討了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指出了區位成本和區域優勢,勞動力和人力資源優勢,通訊和技術,法治與稅收四因素決定金融中心的競爭力。殷興山(2003)構建了金融綜合競爭力的指標體系,指出金融綜合競爭力由金融聚集力、金融區位力和金融資源力構成。倪騰飛和孫承平(2005)~q用模糊曲線關系模型和樣本城市的相關數據,計量了城市金融功能競爭力指數及其對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影響權重,並對哪些城市能夠成為全國性金融中心和區域性金融中心進行了判斷。
3.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專負債表中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有極高屬的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4. 產業金融的定義
產業金融(Instrial Finance)
產業金融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主要研究產業與金融的相互融合,互動發展,共創價值。產融結合,產業為本,金融為用,產融一體化是必然大勢。產業金融是一個系統工程,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指出其商業模式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產業金融是一個產業發展的金融整體解決方案;第二、產業金融的基本原理為四個資本化,即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知識產權資本化、未來價值資本化;第三、產業金融的實現路徑有三個階段,即前期的資金融通,通過資源的資本化解決資金的融通;中期的資源整合,運用融通資金培育核心能力,通過核心能力整合社會資源;後期的價值增值,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價值,通過資本運作放大價值。發展產業金融前景廣闊。
產業金融 VS 商業金融
以滿足生產者的融資需求為主要功能的金融體系稱為「產業金融」;以滿足儲蓄者的投資效用為主要功能的金融體系稱為「商業金融」。 典型的產業金融模式是日本和德國模式。日本產業金融模式是以主辦銀行制度為特徵的,德國產業金融模式是以綜合銀行制度為特徵的。雖然產業金融在促進產業成長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一些問題。在後工業化社會中,包括日本、德國在內的產業金融體系面臨改革,向商業金融體系轉變。產業金融就是利用金融為產業服務,產業是根本,金融是工具,利潤是目的。產業金融形式多樣,應用靈活,創新無限,無處不在,對於有些企業而言只要能夠找到一兩種適合自己的模式就會產生巨大的效益,比如GE租賃,比如UPS的信貸。借鑒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國際證券聯合會、國際保險監管協會對金融控股公司的定義,產業金融混合集團可以界定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在各實體產業、以及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金融服務業中至少一個行業以上大規模提供服務的由產業公司發展而成的混合經營控股集團」。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資本基礎來源於實體產業的利潤積累,採用控股公司的組織形式,其主要資產是不同子公司的股票,經營范圍橫跨含金融業的多個行業。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控股母公司為一個非金融機構的經濟實體,不具有金融許可證,但其全資或控股擁有包括銀行、證券、信託、保險等一種或多種金融性實體和其他非金融性實體。這些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子公司獨立對外開展業務,承擔相應責任。由於控股關系,子公司的最高決策層及其重大決策都直接或間接受制於控股母公司,子公司的具體經營單元戰略服從和服務於產業金融混合集團的發展戰略。
5. 產業金融是什麼意思
產業金融是在現代金融體系趨向綜合化的過程中出現的依託並能夠有效促進特定產業發展的金融活動總稱。產業金融(Instrial
Finance)
產業金融是一門全新的學科,主要研究產業與金融的相互融合,互動發展,共創價值。產融結合,產業為本,金融為用,產融一體化是必然大勢。產業金融是一個系統工程,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指出其商業模式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產業金融是一個產業發展的金融整體解決方案;第二、產業金融的基本原理為四個資本化,即資源資本化、資產資本化、知識產權資本化、未來價值資本化;第三、產業金融的實現路徑有三個階段,即前期的資金融通,通過資源的資本化解決資金的融通;中期的資源整合,運用融通資金培育核心能力,通過核心能力整合社會資源;後期的價值增值,在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創造價值,通過資本運作放大價值。發展產業金融前景廣闊。
6. 如何分析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
1、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異同之處:
(1)金融服務業的資產回負債表中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答有極高的比率;
(2)金融服務業的營運資本規模是其自有權益資本的十幾、幾十倍,甚至更高;
(3)金融服務業的風 險性很高,同時對整體經濟產生較強的聯動作用;
(4)金融中介機構受到政府的嚴格監管; (5)金融服務業的目標同樣是追求利潤。
2、金融服務業即從事金融服務業務的行業。我國金融服務業目前包括(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四個分支:銀行,證券,信託,保險。金融、保險業包括: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信用合作社、信託投資業、證券經紀與交易業、其他非銀行金融業和保險業等。金融服務業主要提供金融的存貸、社會資金收縮、擴放,金融領域消費的管理和設計,對金融產品設計,對消費支付方式提供和創新,金融服務業成為現代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務手段。
7. 金融產業管理是研究什麼的
市場約束、法院訴訟、管制實施、國家所有。選擇何種方式取決於金融制度可能性邊界(IPF)的形狀,即依賴於各國金融部門的特定狀況。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的關系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金融業與整個經濟金融環境相聯系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系,即宏觀管制型;二是金融產業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系,即產業(中觀)管制型;三是單個金融機構層面上的管制與競爭關系,稱之為微觀管制型。這三種層面相互聯系,共同構成一國金融業管制與競爭的狀況,並決定了一國的金融管制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