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我國首家金融服務在哪個城市

我國首家金融服務在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2021-07-24 07:33:50

Ⅰ 上海進入全球金融中心三強,那麼前兩名是哪個城市

前兩名分別是紐約和倫敦,都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中心了,不少全球性的重要交易所都設立在這兩座城市裡。而上海此次則是超越了東京1分拿到了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三名,而有趣的是去年我們上海也剛好落後了東京1分,總的來看上海和東京之間的競爭依舊很激烈。而從全國范圍上來看,我們國家一共有12座城市入選了這個榜單。

不得不承認,上海想要趕超上面兩座城市,成為金融業內新的“老大哥”還有待時日,但相信依靠我們黨的英明決策和人民的辛勤勇敢,這不是難以企及的夢。

Ⅱ 我國有哪些金融機構

我國金融機構按其地位和功能劃分大致有以下四類:①貨幣當局。又稱中央銀行,即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是一個國家金融機構體系的核心,沒有這個銀行,國家的貨幣運轉就會發生紊亂。中央銀行是發行貨幣的銀行,只有它能發行貨幣,它是銀行的銀行,當銀行沒有錢的時候,可以向中央銀行借錢,中央銀行是整個社會最終的支付者。②銀行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又分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合作銀行以及住房儲蓄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商行、郵政儲蓄銀行、村鎮銀行。③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及股份制的保險公司、城市合作社及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貸款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證券公司、證券交易中心、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登記公司、財務公司,及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④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包括外資、僑資、中外合資的銀行、財務公司、保險機構等在我國境內設立的業務分支機構及駐華代表處。

Ⅲ 我國首家雲計算交易平台在哪個地方誕生

清末民初,我國旅遊業為少數洋商所壟斷,在上海登陸的有英國的通濟隆、美國的運通和日本的國際觀光局等,但他們服務的對象只限於外國人和白領華人。陳光甫留美多年,又酷愛旅遊,他之所以決心創中國第一家旅行社,據原上海銀行天津分行經理資耀華(解放後曾任上海銀行總經理)口述:「上海銀行的中國旅行社是我國第一家。陳光甫創中國旅行社的動機,開始時還不是作為一種業務,而是對抗洋人,為國爭氣。舊中國旅行社都是英、美、日等帝國主義的洋商所,中國人要出國,旅遊手續都要經過他們之手。洋商不僅收費高昂,而且態度傲慢無禮,根本看不起中國人。陳光甫時常出國,時常受氣。有一次洋商事的人傲慢無禮,使他實在忍受不住了,同對方爭執了幾句,對方冷笑著說:『你不滿意,你們中國人為什麼不自己一個呢?』對陳光甫非常蔑視。陳一怒之下,決心創中國旅行社。」除了愛國和爭回祖國的權利外,陳光甫還認為,為了讓國人及各國人士了解中國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勝古跡,也必須建立健全為旅客服務的機構,這是他要創中國旅行社的又一動因。1923年4月,由陳光甫任總經理的上海銀行正式呈文北洋政府交通部,提請代售火車票,旅行業務。當時交通部正召開全國鐵路聯運會議,該案一經交議,立即遭到身居要職的鐵路洋員反對。表面理由是英、日、美、法等國在華均有旅行機構,絕無再設的必要,實際上是擔心會削減外國在華旅行機構的既得利益。幸好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路政司司長劉景山及各路華員皆竭力支持,所以經激烈辯論後終獲通過。是年8月1日,上海銀行旅行部正式宣告成立。這一天,是中國旅遊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天。因為按國際慣例,商業性旅行社的產生是一個國家近代旅遊業誕生的標志。旅行部成立一個月後,即在杭州設立分部,以後陸續擴大規模,5年間,共設立分部11處。1927年,經上海銀行董事會開會研究,決定投資5萬元(後增資至50萬元),旅行部自立門戶,6月1日,正式改名「中國旅行社」,並向國民政府交通部申請注冊,經該部核准,於1928年1月拿到了第一號旅行業執照。「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的社宗旨早在創上海銀行時,陳光甫就提出了行訓:「服務社會,輔助工商實業,抵制國際經濟侵略」。中國旅行社繼承了這一口號,以「顧客至上,服務社會」為宗旨,確立了「發揚國光,服務旅行,闡揚名勝,改進食宿,致力貨運,推進文化」的二十四字方針,開始了旅行社的創業之路。剛開始,旅行社的業務比較簡單,以客運為主,先是代售國內火車及輪船票,復與美、日鐵路公司及美、法、英、日等輪船公司洽妥,代售國外鐵路、輪船公司客票,待中國航空公司成立後,再代售飛機票。第一任經理朱成章為累積經驗,曾多次身穿招待員制服上車站迎送旅客或親自駕車為旅客購票,提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中國旅行社在設立之初是虧本的,以後也長期不能盈利,因此上海銀行內部不少人反對這項生意,但陳光甫始終堅持。他曾對大家說:「天地間萬物有重於金錢者,好感是也。能得一人之好感遠勝於得一人之金錢。今旅行社博得社會人士無數量之好感,其盈餘為何好耶?」陳光甫同時認為,經過積累經驗,改進經營管理,增加服務項目,這種「有形的虧損」,也是可以轉變為「有形的盈餘」的。陳光甫終以「人爭近利,我圖遠功,人嫌細微,我寧繁瑣」的服務態度和實際行動,贏得了眾多顧客的好評,旅行社也在與洋商的競爭中站穩了腳跟,並逐漸扭虧為盈。1936年即盈利60萬元。這正如金融史專家、上海市金融學會副會長洪葭管先生所說的:陳光甫最終創造成功奇跡的最重要一條,就是他提出了服務社會的理念。中國旅行社業務大發展中國旅行社業務發展最迅速的階段是1931年至1937年,陸續增設的分社和事處達45所,其拓展有一特點,即與國內新開辟的交通線相同步。中國旅行社的業務范圍非常廣泛,既客運,又貨運;既招待所、旅館、飯店,又代火車上的餐飲;既組織國內旅遊,又組織國外觀光;既代出國手續,又發行旅行支票;既設立旅行社游覽團體,又直接投資開發景點;並牢牢抓住大型會議的機會開展業務。組織旅行游覽是中國旅行社的主要業務,社內專設游覽部,每年春季與鐵路局協商特開游杭專列,並適時組織海寧觀潮、惠山游湖、超山探梅、富江攬勝及游覽各地名勝古跡,其中行程較長的如1933年招待爪哇華僑實業考察團游京滬,1937年組織的贛、閩、湘、桂、粵五省旅行團,都深得社會人士的歡迎。1935年8月起,中國旅行社還主了一種旨在營造集體旅遊氛圍、領略祖國名勝風光的經常性旅遊團體——「中旅社旅遊團」,凡參加者可以得到各種優惠,並在總社辟有專室供團員聚會、消閑、聯絡感情,到1937年春,團員人數已從初創時的150人增加到900人。這種團體對穩定和發展客源,增強旅遊部門的凝聚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929年杭州舉行首屆西湖博覽會,盛況空前。中國旅行社從香港、南京、天津等地組織團體赴杭參觀,在會議期間提供旅舍、租汽車、代雇向導等,還特別編輯《西子湖》一書散發和在通往博覽會的沿途豎立指路牌,為外來者提供游覽指南,受到人們的普遍贊譽。此後如1933年在青島舉行的華北運動會,1934年在上海舉行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第十二屆全國大會,i935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等多次重要會議和活動中,都能看到中旅社的身影。甚至1932年因日本侵略東三省而由「國聯」(即國際聯盟,是一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二戰後被聯合國取代)派來的「李頓調查團」(因團長英國人李頓爵士而得名,由英、美、法、德、意等5國代表組成,於當時赴中國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也由中國旅行社這一民間企業負責接待和一應事宜,可見其聲譽之隆。1926年暮春,中旅社首次赴日本觀櫻團。此後,海外市場不斷開拓。從1933年起,每年組織中國伊斯蘭教信徒赴麥加朝聖團;1936年中國參加柏林第11屆奧運會的代表團及參觀團的出國手續、票務及行前指導等亦由中旅社。僅1931年春與日本國際觀光局合作,中旅社就接待了日本游覽團體計20餘批,參加者3000餘人,他們在我國共消費了20餘萬元,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中旅社代出國手續,深得出國留學生的歡迎。因為從介紹歐美著名大學的章程起,到登記名單、留學證書、出國護照、入境證、訂艙位、代換外幣,直至對方國家派員到碼頭迎候,再送上火車去應考、留學的學校,這一切都由中國旅行社一手操。至於中旅社發行的中外旅行支票,不僅為旅客提供了方便,還為上海銀行多了一筆活期存款,這在解放前的金融史上也是值得一書的。嚴格管理與宣傳教育中國旅行社有著一套嚴格的管理制度和獨到的宣傳教育方法。陳光甫曾對旅行社人員說:「吾人有必須注意者,吾人經營斯業,宗旨在輔助工商服務社會,平時待人接物宜謙恭有禮,持躬律己宜自強不息,務求旅客之歡心,博社會之好感,庶幾無負創業初衷。」他要求對顧客要笑臉相迎,衣著整齊,手面清潔。對員工一律招考錄用,通過培訓、實習,達到一定水平後才安排工作,工作後先在各部門輪流循環工作,多年後便成為一名旅遊業的多面手。至於人員的升降,一律以才能學識為標准,學歷僅作參考,但對導游則要求基本上是大學文科畢業生,上崗後先經培訓,還擇才送英美深造,並經常請外國專家來進行授課。人們一接觸到中國旅行社,處處能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工作人員一律穿著標志性制服,到車船碼頭的接待人員還頭戴專門制服帽,帽上的「旅」字標識熠熠生輝,五角星紅光閃爍,引人注目。工作人員的服務極為周到,不以貌取人。為廣泛宣傳旅行對社會人生的意義,中國旅行社於1927年創刊《旅行雜志》,為中國第一本旅行類雜志,初為季刊,後改為月刊,由名家執筆,特約撰稿,內容豐富,每期印有數十幅精美照片,公開發行,並分送中外交通機構及其高級職員,以求加強社會各界對中國旅行社的印象。為加強對國外宣傳,1931年中國旅行社通過在美國西雅圖所設的通訊社,向美國各界發出招待游華專售邀請信5000封,信箋都經過熏香,富麗精美,賞心悅目,不失為一種極好的宣傳。1933年又聘美籍記者斯諾撰寫中國風景名勝的英文小冊五種,分寄外洋各機關、各輪船公司、各鐵路及航空公司。當時許多名人致函中旅,嘖嘖稱道。陳光甫認為:「為社會便利計,又為本行之宣傳計,此種宣傳力甚大,人人知有中國旅行社,即知有上海銀行。」不愧是一位精明的金融企業家。陳光甫首創中國旅行社,以服務社會為理念,悉心經營,開拓發展,使之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家大型旅遊服務企業,並躋身於世界級旅行社之列。作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正規的旅行社,中旅社自1923年成立直至1953年宣告結束,以其30多年的不凡旅程,為後人留下了服務社會的寶貴理念和豐富經驗,值得後人借鑒與仿效。

Ⅳ 最早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哪個城市

英國倫敦 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的國家
倫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區總產值為446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歐洲第一),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大都會區GDP達到6690美元,佔英國GDP的30%。 倫敦城(City of London)或稱為「一平方英里」(Square Mile)是倫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許多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全球大約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倫敦港同時也是英國第二大的港口,每年吞吐量約五千三百萬噸。 倫敦城共有500多家銀行(至1991年),銀行數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國銀行有470家,在倫敦擁有的資本總額達1000多億英鎊。倫敦城每年外匯成交總額約3萬億英鎊,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倫敦城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

Ⅳ 我國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回答來自:V大張(價值立方)
國內金融機構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首先是金融業五大業,金融五大業是指銀信保證基
1. 商業銀行。銀行業包括外資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
2. 信託。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信託的本來含義是「受人所託、代人理財」,指委託人基於對受託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託至受託人,由受託人按委託人的意願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行業內的主要金融機構主體是信託公司,目前已衍生出了很多類型的投融資業務。目前上市場上存在的是68家信託公司。
3.證券業。證券業是指從事證券發行和交易服務的專門行業,是證券市場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主要由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證券業協會及金融機構組成,並為雙方證券交易提供服務。
4. 保險業。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5. 基金業。基金業是指從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的行業。行業內最主要的主體是基金管理公司(公募)
其次是其他金融子行業。其他金融子行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保監會及其下屬監管機構;其他還包括金融控股集團,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期貨、金融租賃、擔保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等。

Ⅵ 聚鼎民投 是中國首家O2O城鄉金融投資平台嗎

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較強的地域性和層次性,農村金融主體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表現出較強的層次性特徵。對於貧困型和處於初級階段的普通型農戶以及小部分的農村企業來說由於長期缺乏金融服務的供給及信息不暢等原因,對金融作用的認識非常有限,但並不能因此就認為農村金融需求不足,很多金融服務只有在提供的過程中人們才會發現其方便快捷的好處,才能激發人們潛在的需求。因此,聚鼎民投農村金融市場業務開展選擇了走供給領先型的金融供給模式。「羊群效應」在農村、城市各階層人士中都普遍存在,但在農民中「羊群效應」最為突出,這與農村特別是落後地區農村信息渠道不暢有關,也與農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有關。對於大多數普通型和市場型農戶以及農村企業來說,他們對金融的作用認識比較充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金融服務的供給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聚鼎民投選擇需求追隨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的做法是:聚鼎民投加盟機構選擇向農村中有影響力的人、有能力的人、開拓型的人以及農村企業提供針對性的新的金融服務和工具,讓少數的他們首先嘗到金融服務的甜頭,再帶動其他農民利用這些金融服務和工具,不斷滿足他們對金融服務提出的要求,促進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農村經濟和農村金融通過聚鼎民投得到共同發展。同時,這些首先從聚鼎民投受益的人,將很可能與聚鼎民投進一步合作,在當地建立起聚鼎民投的特許加盟機構更好的帶動當地農民利用聚鼎民投的金融服務和工具受益。

Ⅶ 在中國哪個城市金融業最發達

1949年以前,上海是中國的商業金融中心、亞洲主要的金融中心和遠東國際金融中心。當時上海匯集著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民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的中國國家資本與官僚資本金融機構及數量眾多的私人資本經營的銀行、錢庄和信託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的國內銀行占銀行同業公會會員的81%。經歷了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的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的私營行庄公司已達105家。上海同時是當時外國金融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據統計,到1936年外國在華銀行家數共有32家;其中,上海就有27家,而香港同年只有17家外國銀行。這些外國銀行大多集中在外灘一帶:英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及台灣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了「東方華爾街」。上海當時的金融市場非常發達,擁有同業拆借、貼現等貨幣市場,內匯、外匯市場和標金(黃金)市場與大條銀(白銀)市場。在資本市場方面,上海當時是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和第三大債券市場。上海當時既是全國資金調劑中心,也是遠東國際交易活躍的金融中樞:1936年,上海的黃金市場全年成交數實際達到3116萬條,摺合美元1100餘萬元。這一數字超過日本的東京和大阪之和,也超過法國的巴黎。每日交易額之巨,雖不足與倫敦、紐約媲美,然凌駕法、印、日之上。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時,上海私營金融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削弱,但仍有119家私營銀行、80家錢庄和5家信託公司。在1949年以後,有些上海的資本家都已經逃離到香港,台灣,或者海外其他地方。也有一些留在上海,繼續經營。最後在1956年初,都被公私合營。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的數量減至60餘家。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並為統一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所有資本市場也被關閉,上海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後被東京、新加坡和香港取代。現今的上海是中國大陸經濟發達的城市,據上海統計局初步統計,全市2009年經濟總量達14901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分別佔0.7%、39.9%、59.4%。2009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555美元,全年地方財政收入2540.3億元,比上年增長7.7%,GDP總量也已經超過香港。第三產業主要包括了金融業、房地產業、保險業、信息服務業、商貿業、餐飲業以及運輸業等。位於浦東新區的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在上海揭牌,主要職能是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上海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和辦事處。上海現有的本地銀行有交通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2月21日,由全球著名的畢馬威咨詢公司參與制定,法國巴黎大區投資促進協會發表公布的「世界最具吸引力」城市排行榜中,英國倫敦位居榜首,排名第二的是中國上海。改革開放以後成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不論是技術手段還是交易規模均獲得較快發展,目前,上交所新一代交易系統峰值訂單處理能力達到80000筆/秒,系統日雙邊成交容量不低於1.2億筆,相當於單市場1.2萬億元的日成交規模,並且具備平行擴展能力。截止2009年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的總市值為18.3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五、成交金額居全球第三、新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居全球第六,並在近幾年吸引了眾多優秀的大型企業來滬上市融資,其中包括金融企業里盈利能力冠居全球第一、第二的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此外,還包括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神華、中國銀行、中國建築等一批業績優良的藍籌公司。

Ⅷ 從事金融服務行業在哪個城市發展比較好

至於金融行業.服務於股票,我也有過參考、研究過,我覺得還是在北京好點!
為什麼?."因為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很多外國朋友都集中的地方,也繁華,金融行業也很有發展空間.當然有利也有弊的,不好的呢就是:"北京畢竟是首都,金融這行業肯定也多,競爭也激烈.所以這就得靠個人的能力了"

Ⅸ 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

全國首個實現國家金融服務標准落地的城市是
杭州

閱讀全文

與我國首家金融服務在哪個城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
奧克股份電解液溶劑 瀏覽:573
國瀚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25
杠桿偶然性改變力的大小 瀏覽:50
開通騰訊理財通賬戶會同時基金賬戶 瀏覽:82
山西晉能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645
金融服務於經濟 瀏覽:681
理財賬號有基金未賣出 瀏覽:501
歐洲油運股票 瀏覽:191
綿陽安信證券招聘 瀏覽:64
提供專業性金融服務的銀行 瀏覽:358
皖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