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金融機構紅線

金融機構紅線

發布時間:2021-07-26 21:26:07

1. 4家銀行踩中的房貸紅線是什麼

根據《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五檔銀行業金融機構被設定了「兩條紅線」。這「兩條紅線」分別是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依次為40%、27.5%、22.5%、17.5%和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依次為32.5%、20%、17.5%、12.5%和7.5%

為避免政策「急轉彎」,《通知》為超限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置了調整過渡期,超出2個百分點以內為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為4年。

(1)金融機構紅線擴展閱讀

中資大型銀行負責人表示新規的影響並不大:

新規對房企融資的影響須通過銀行來傳導,而目前銀行似乎還為來得及充分反應。記者從中國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等第一、第二檔上市銀行處了解到,目前銀行還在研究和梳理新規的過程中,還未有具體實施計劃落實到各支行、分行層面。

有中資大型銀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新規出台之前,在貸款發放的行業佔比方面同樣存在窗口指導,因此新規的影響並不大,「只是這次以文件的形式發布了,以往多是一些指導性的意見。目前銀行內部還沒有太多反映,也可能現在才年初,還沒有到調結構的時候,到半年度的時候大概會根據新增量的情況來把握一下節奏,不過這也是日常的經營行為,不是特地為了配合調控。」

2. 監管層「三道紅線」後再亮劍,設置銀行涉房貸款佔比「安全線」

繼「三道紅線」後,監管層對於房地產資金層面的監管再「亮劍」。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簡稱「《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通知》,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檔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上限,對超過上限的機構設置過渡期,並建立區域差別化調節機制。
在業內看來,此次央行出台的新規,從資金端對房地產信貸進行額度限制,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手段之一,預計從明年開始,銀行業中涉房貸款的擴張速度或將放緩。
防範金融風險,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根據《通知》,為增強銀行業金融機構抵禦房地產市場波動的能力,防範金融體系對房地產貸款過度集中帶來的潛在系統性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穩健性,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決定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通知》指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是指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含境外分行)房地產貸款余額占該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簡稱「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該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的比例(簡稱「個人住房貸款佔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開發性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參照執行。
那麼,為何要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中表示,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要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借鑒國際經驗並結合我國國情,研究制定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同時,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銀行業金融機構內在約束,優化信貸結構,支持製造業、科技等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和小微、三農等薄弱環節融資,推動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此次央行出台的新規是從資金端對房地產信貸進行額度限制,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手段之一,主要目的是為了降低和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推動房地產與金融與實體經濟平衡發展。而就其原因來看,過去一段時間,金融信貸中涉及房地產的比例較高,不僅增加了企業和居民的杠桿水平,也擠佔了社會信貸資源,不利於構建國內大循環。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三道紅線」是對房地產資金需求端的管理,此次「涉房貸」集中管理制度則是對資金供給端的收緊。
分五檔設置涉房貸款佔比上限,個貸佔比最高不超32.5%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央行新規,分檔設置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涉房貸款余額佔比上限,對於超標者設置調整時間並要求制定調整方案。
《通知》稱,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根據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規模及機構類型,分檔對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進行管理,並綜合考慮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規模發展、房地產系統性金融風險表現等因素,適時調整適用機構覆蓋范圍、分檔設置、管理要求和相關指標的統計口徑。
央行新政分五檔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兩個上限。
其中,分五檔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兩個上限,第一檔為中資大型銀行,包括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32.5%;第二檔為中資中型銀行,包括招商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浦發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等,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20%;第三檔為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2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17.5%;第四檔為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1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12.5%;第五檔為村鎮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7.5%。
對於佔比超出管理要求的,超出2個百分點以內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通知》實施之日起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
對於當前超出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知》要求制定過渡期業務調整方案。其中,適用於第一檔和第二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知》實施之日起1個月內將調整方案報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並按季度報告執行情況。適用於第三檔、第四檔、第五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通知》實施之日起1個月內將調整方案報送當地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銀保監會派出機構,並按季度報告執行情況。
許小樂表示,從銀行分類比例來看,規模越小,房地產貸款的比例限制越低,對大型銀行相對比較寬松。潘浩指出,以往「小銀行」通過更「靈活」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拓展該部分業務的空間將受到限制,個人住房貸款的利率、資格等方面的管理將更加嚴格。
業內:未來銀行中涉房貸款的擴張速度或將放緩
央行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設置涉房貸款余額上限,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房地產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中稱,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於市場主體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許小樂表示,央行新政對於短期市場不會造成大的影響。其一,設置的額度比例與今年的情況基本符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業性房地產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28.8%,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佔比為19.8%,平均水平低於管理目標限制。其二,根據年末銀行的實際情況設定了過渡期,超出管理要求越高的,過渡期時間越長,讓銀行和貸款主體有足夠的時間平穩調整,避免過大變動。
具體到單個銀行機構,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泓表示,絕大部分大型和中型銀行指標較為健康,但也存在部分大型或者中型銀行在個別指標上「踩線」的情況,而中小城商行則在涉房貸款業務方面可能需要作出更多調整。具體來看,根據2020年上半年財報,大型銀行中建行和郵儲銀行個人信貸余額佔比超過32.5%的「紅線」,分別為34.4%和33.6%,但兩家大行總體涉房貸款比例都低於40%。中型銀行中,招商銀行個人貸款余額佔比24.7%、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33.2%,均超過「紅線」。中小城商行中,有相當比例的銀行指標超過「紅線」,例如廈門銀行、齊魯銀行等。
「可以預見的是,從2021年開始,銀行業中涉房貸款的擴張速度將有可能放緩,結合貸款質量(不良率)綜合考慮,相較個人住房貸款而言,針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下降的比重可能更多,對住房金融長期風險的平抑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馬泓表示。
馬泓還表示,從趨勢來看,未來對租賃住房的貸款業務有可能將會增加。《通知》指出,為支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

3. 民間借貸紅線劃定,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8月20日最高院發布了民間借貸的適用法律規定,可以說是給民間借貸利率進行了重新調整。從新的法律來看,都以當月的20號最新的LPR報價計算,不能高於LPR利率的四倍,比如說最新一期的LPR報價為4%,那麼受到法律保護的民間借貸利率則為16%,相比於之前的利息來說,已經是大幅度拉低了。

在這一次頒布的新規定出來之後,本人將最高院頒布的全文看了以後,將一些重點羅列出來以供參考。

總結:這個新規定對於長期深受民間高利貸迫害的人們來說是一個好消息,未來的日子裡民間的借貸也將逐步正規化,雖然這個規定沒有把正規金融機構納入進來,那是因為正規機構本身就比民間借貸要低,要正規。因此在這里說一下,如果真的有貸款需求,那麼就應該去找正規的金融機構去貸款,民間借貸的套路太多。一不小心也有可能踩到坑裡去。

4. 五家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超紅線,新規對銀行的影響有多大

由於有四年的過渡期,所以整體影響不會太大,超出的貸款會逐漸消化。眾所周知的是,去年底,監管單位宣布對銀行業的房地產類貸款進行集中管理,同時對銀行劃出兩檔紅線,房企貸款和個人房貸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按照該新政,超出限定標準的,未來四年之內,要完成房貸規模的縮減,從而實現銀行貸款佔比達標。雖然現在依然有不少銀行的佔比數據超標,但長期來看,銀行的房貸規模會不斷縮減,影響不會太大。

5. 8家上市銀行房貸業務「踩紅線」,浦發、招行壓降,多家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負增長

去年年底央行、銀保監會頒布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對銀行的房貸佔比作出「紅線」指標,也因此,年報季中的上市銀行是否「踩線」備受市場關注。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截至4月11日,A股共計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了年報。其中有8家上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或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渝農商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鄭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超標;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青島銀行上述兩項指標均踩「紅線」。房地產貸款是今年的監管重點,超過「紅線」的銀行需要在2~4年內完成整改。

光大銀行金融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記者,「目前壓降房地產貸款的難點主要是因為『誘惑力』大,對於銀行來說,房地產貸款額度大、期限長,有穩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隨著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改變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

8家銀行指標超過監管上限

近期上市銀行集中發布年報。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年報,其中國有大行6家,股份制銀行8家,城商行3家,農商行4家。整體來看,21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超29.5萬億元,有8家銀行「踩線」,佔比近四成。

記者注意到,在總體貸款規模大幅上漲的同時,房地產行業貸款總額增速相對而言有所減緩,其中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渝農商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6家更出現了負增長。

具體來看,民生銀行在貸款總額同比增加5.47%,而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7.81%,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大幅上升22.72%;渝農商行貸款總額同比增加16.20%,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30.32%,個人按揭貸款增加24.96%。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指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後,踩線的銀行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壓縮分子,壓降房地產貸款規模,降低新增房地產貸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貸投放力度,稀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他指出,由於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一般期限較長且單筆額度較小,因此從操作性角度來看,短期內要實現快速壓降的目的,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會更容易實現。

據記者梳理發現,已披露的21家上市銀行,與貸款總額的增速相比,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增速並不遜色,甚至有些大幅超過。比如江陰銀行,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同比減少10.24%,但個人住房貸款卻同比增長40.88%。

房地產行業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何出現分化現象?周茂華向記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來,國內強化銀行房地產信貸監管,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小微民營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同時,2020年出台房企「三條紅線」,引導房企加強負債管理;而個人按揭住房貸款上漲,主要與去年一、二線等熱點城市價格上升較快,樓市銷售活躍有關。」

3月22日,浙江省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住房信貸審慎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全面自查個人住房貸款、消費類和經營類貸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下發通知要求銀行自查經營貸、消費貸情況,嚴防違規資金挪用至房地產。

與北上廣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發布的《通知》還指出了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嚴格審核房地產開發項目合規性,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封閉管理要求,根據項目工程進度放款,杜絕超規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貸款資金挪用。

一位國有大行信貸人士指出,開發貸監管一直較為嚴格,浙江此次發文再次予以了強調,將規范向不合資質的企業項目發放貸款。

呂家進指出,建行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於為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客戶提供支持,開展項目合規審查,嚴格把關貸款的投向和項目用途。對於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滿足人民群眾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廣州、深圳等地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額度緊張,排隊放款已成為普遍現象,除了國有大行以外,許多中小銀行的信貸經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內已無住房貸款額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銀行個人按揭貸款上限落實,不可避免導致部分超標或接近紅線的銀行個人按揭額度收緊,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壓力,但預計影響有限。」周茂華認為,一是銀行個人按揭佔比是個動態比例,如果作為分母的貸款擴張,個人按揭規模也可以隨之擴大;二是這個紅線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壓剛性需求,對於少數額度緊張銀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壓力,對於額度充裕的銀行,尤其是樓市庫存仍高的區域,個人按揭利率將保持利率穩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為房貸利率定價「錨」的5年LPR報價利率走勢還是很平穩的。

房貸規模將進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座談會上,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優化調整重點領域信貸結構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

從本次會議部署的今年信貸投放重點領域看,小微企業、製造業、綠色低碳產業、科技創新等將成為今年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熱門領域,同時,房地產金融將繼續強化嚴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產貸款規模有望進一步降低。

連平指出,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和規范。尤其是在結構上,合理調節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熱點城市的涉房貸款,對緩解局部住房金融風險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周茂華認為,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銀行可能改變和房企合作,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在滿足監管規定同時,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畢竟房貸仍有吸引力;但從中長期看,銀行將逐步調整經營戰略,多元化資產負債結構,推動銀行轉型發展,銀行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並更加註重特色、高質量金融服務供給,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

長期來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監管將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此外,銀行可能會把視角傾向於戰略型新興產業、綠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賃住房、消費領域等符合國家戰略的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6. 房地產銀行貸款「紅線」,對市場影響幾何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為各大銀行發放房地產貸款規模及佔比設置「兩道紅線」,分別設置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兩個上限,對於不符合要求的銀行,監管機構給設置了過渡期,並建立區域差別化調節機制。



那麼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會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什麼影響呢?



01、政策出台背景



房地產貸款佔比連年升高至28.8%



長期以來,房地產行業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捆綁」。近年來監管部門三令五申對房地產貸款進行控制,雖然增速有所回落,但總量仍然不小,佔比依然較高。2011年以來,房地產貸款余額占人民幣貸款余額連年升高,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升高至28.8%。而我國房地產相關貸款占銀行業貸款的39%,此外還有大量債券、股本、信託等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房地產行業仍是現階段我國金融風險方面最大的「灰犀牛」。










僅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過上限,按照目前比例,房貸不會受到影響。第一檔銀行,建設銀行和郵儲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略微超過了32.5%的紅線,業務調整過渡期均為2年。第二檔中有2家銀行「超標」,分別是招商銀行、興業銀行,第三檔中僅成都銀行一家觸碰到上限。



供給端收緊,中長期來看,房企資金壓力加大



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對銀行房地產余額佔比提出上限要求,將從供給側抑制銀行的放貸沖動,有助於降低銀行房地產風險敞口、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從中長期來看,本次新規在房地產行業資金供給端進行了收緊,房地產在融資上會感受到更大的壓力,房企融資渠道、融資能力或是未來其能否快速發展的關鍵。但從目前設定的管理比例要求來看,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況,因此對未來市場相關貸款投放額度的影響相對有限。



總體來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只是防禦性制度安排,新規對不同類別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分檔管理,並且給目前不達標的機構充分的整改空間和時間,有助於保持市場平穩有序發展,總體上對市場影響有限。長期來看,房企供給端資金收緊,有助於引導房地產企業從高周轉、高杠桿模式轉向長期經營模式。



研究員:蔡艷平

7. 如圖所示圖中徵信報告,紅線圈起來的4跟4是指的什麼

第一個4指有和4家金融機構發生了貸款交易,第二個4指這4筆貸款都沒有結清,還有餘額的

8. 互聯網貸款監管升級,新增的三條紅線的目的是什麼

2021年2月20日,中國銀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互聯網貸款監管升級,新增的「三條紅線」定量指標:

上述內容系【投顧吳鵬】原創,僅做學習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特此聲明!如果您覺得內容有點道理,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唄,小編先行謝過!

9. 銀行房地產貸款「紅線」劃定,房地產貸款佔比最高不能超40%

涉房類貸款佔比有了明確限制。

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了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范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制。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設置主要是針對銀行投向房地產的借貸設置「安全邊界」,避免信貸資源流入房地產進而增加金融體系脆弱性,引導金融機構優化資產負債,讓更多資源流入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和戰略新興產業,促進房地產行業健康發展。

具體而言,根據銀行的資產規模、機構類型等因素,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共分為5大檔,每檔設置了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兩個上限。其中,六大國有大行和國家開發銀行為第一檔,兩個上限分別為40%和32.5%,在5檔中最高。

五檔兩上限,最高上限為40%

所謂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主要是指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資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其房地產貸款余額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佔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相應上限。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表示,從佔比限制上看,房地產信貸集中度政策將利好大行,目前大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均未達到該上限。從各檔銀行整體來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壓力不大,且政策設有較長的過渡期,對2021年房地產信貸融資影響中性,預計2021年全口徑房地產貸款增量將達6萬多億。

差異化管理,設置2至4年過渡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設置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時,監管層並未採取「一刀切」方式,而是差異化管理。《通知》表示,為體現區域差異,確定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時,有適度的彈性,同時,管理制度還設置了過渡期,以保證政策的平穩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和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具體要求為,2020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個百分點以內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2年;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的業務調整過渡期分別設置。

周茂華對記者說,這種差異化管理充分考慮了金融機構資產體量、機構類型、存量房地產貸款等因素,也綜合考量了我國國情,市場業務現狀、機構承受力等,進一步確保房地產和金融體系穩定運行。

另至於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對房地產市場會產生的影響,央行、銀保監會在答記者問時表示,總體而言,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利於市場主體形成穩定的政策預期,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已就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開展了廣泛調研,與金融機構進行了充分的溝通,相關指標設定充分考慮了銀行業金融機構實際情況,並採取了分類分檔、差別化過渡期、區域調節機制等多種機制安排。

「目前,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符合管理要求,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將要求其穩健開展房地產貸款相關業務,保持房地產貸款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基本穩定。」央行、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稱。

對於超出管理要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將要求其合理選擇業務調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業務調整規模,確保調整節奏相對平穩、調整工作穩妥有序推進,個別調降壓力較大的銀行,通過延長過渡期等方式差異化處理,確保政策平穩實施。

此外,對於近期市場頗為關注的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是否納入監管,《通知》稱,為支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住房租賃有關貸款暫不納入房地產貸款佔比計算。目前,央行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住房租賃金融業務有關意見,並建立相應統計制度。

同時,為配合資管新規的實施,資管新規過渡期內(至2021年底)回表的房地產貸款不納入統計范圍。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紅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什麼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246
薪酬收益權理財業務 瀏覽:41
黃金生銹如何處理 瀏覽:481
怎麼關閉淘寶客個別產品傭金 瀏覽:542
廈門象嶼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260
外幣報表折算中利潤表匯率選擇 瀏覽:848
中利集團與義大利 瀏覽:344
農行理財產品本利豐可靠嗎 瀏覽:144
消費金融公司催收部門組建 瀏覽:307
唯品會金融上海有限公司 瀏覽:196
財務融資包括哪些 瀏覽:987
海口廣發證券電話 瀏覽:701
江蘇省信託公司排名 瀏覽:153
小米股票走勢圖 瀏覽:491
理財收益對比表 瀏覽:977
國美金融貸款屬於正規公司嗎 瀏覽:339
哪個投資理財公司大 瀏覽:84
山東亨利醫葯融資 瀏覽:571
東方證券義烏營業部 瀏覽:634
中信證券南京分公司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