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為什麼有些金融公司會跑路

為什麼有些金融公司會跑路

發布時間:2021-07-27 00:44:52

A. 金融行業為什麼發展這么快,像p2p每年跑路的都那麼多,現貨平台也都是對賭的。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金融

關於對賭 是讓資產流動起來 資金一旦流動起來 多少人要為流動的資金服務呢 國家也能從這流動中的資金獲得一定好處 不然都把錢放家裡嗎對群體沒有好處啊

B. 為什麼有些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還在做P2P跑路好嚴重

還做P2P就是因為這個行業現階段還是好的 而且國家政策是有傾斜的
十八大以來一直在說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還有普惠金融的概念
在房地產目前無力繼續支撐GDP高速上揚的情況下廣闊的小微企業市場就是下面的新支點了
P2P Peer to Peer 點對點借貸 或者Person to Person 人對人借貸
國內的P2P理解為點對點更好 因為借貸端更多的就是對接了小微企業而不是個人 這與美國上市的LendingClub不太一樣
跑路多的問題LZ可以去查看一下是哪些公司跑路 什麼樣的平台
一般跑路的以線上就是網上為主 只有一個網站 資金是沒有第三方監管的 運營也完全不透明 也不排除有些黑心老闆純粹就是為了坑一筆錢來搞的
穩定的P2P平台現在也是不少的
宜信的宜人貸 平安的陸金所 銀谷的雲錢袋 等等
穩健的P2P平台最把控的就是風險 只有風險降低才能夠保持整個平台資金運轉正常
手打不容易。。望採納~~
有不明白的追問或者私聊~~~

C. 那種金融公司領導不跑路,是說明公司領導有責任感,還是跑不了了

不跑路的公司,要經濟效益 好, 不虧損 的公司,誰也不知道公司可以運轉多少年,碰運氣,有些人一生運氣好,有些就不一樣了,願你運氣不錯。

D. 為什麼很多平台都跑路了

面對跑路潮的襲擊,部分投資者不知如何維權:有的採取激進投資的做法,不料再次中雷;更有甚者萌生跳樓輕生等極端想法。在此,建議投資者應對跑路不要著急,要積極理性維權。
其一,收集證據。
得知P2P平台跑路後,盡全力從兩方面收集證據:一是自身與平台關系證明資料,比如與該平台簽訂的投資協議、轉賬憑證、網站的服務協議等;二是平台相關資料,如平台網站的截圖、公司內部的照片、經營資料,管理團隊等信息。
其二,抱團取暖。
一般來說,P2P平台跑路後,投資受害人都不會太少,而且很有可能來自五湖四海。作為投資受害人,想盡一切辦法聯系其它投資受害人,團結眾人力量,收集公共證據,通過創建維權QQ群、集體發帖等途徑抱團維權,擴大維權輿論影響力,給跑路平台試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其三,理性協商。
並非所有的跑路平台都是詐騙性質,大部分平台跑路是因為運營不善、資金鏈斷裂、壞賬等原因引起的。如果選擇的P2P平台屬性並非詐騙,此種情況平台多數都有抵押物,比如房產、車產等。如果在跑路前,能與平台的負責人員聯繫上的話,最好採用理性協商的辦法,讓平台方盡可能用現有的一些不動產、抵押物等變現補償。
其四,報警維權。
一旦協商無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向平台所屬地區報警,及時向警方提供證據資料。最好是聯合當地受害者聯合報警,為案件偵破爭取時間。
其五,行政訴訟。
在報警未予立案,或者辦案進度一籌莫展的情況下,可以去提起行政訴訟,向律師求助,一般勝訴50%。但是一般投資受害人比較多,所以行政訴訟的期限也會比較長。
10種P2P碰不得!
第一類:提供20%以上年化收益率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道理很簡單,給投資者的收益率都20%甚至30%了,給融資企業的成本至少40-50%,請問哪個企業能接受這么高的融資成本呢?要麼是銀行不給續貸了,要麼是企業經營周轉出現嚴重問題,已經沒有現金流,否則絕對不要這么高的融資成本。
換個角度講,別的p2p公司15%融資成本,你25%,起點上就多了10%成本差異,你拿什麼和人家拼客戶,如果15%的p2p公司再降融資成本給融資企業,那麼25%融資的企業肯定得不到好客戶了,25%融資的p2p公司還是會死。
第二類:單筆投資都在千萬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本身小微金融、p2p就是做的小額分散,靠區域分散、行業分散、金額分散來規避風險,如果單筆額度幾千萬,一旦有一單出現風險,會導致大量投資人的本金發生損失。
第三類:自融性p2p,堅決遠離。
由於近年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從線下小貸公司借錢成本又高,隨著P2P的火爆,許多缺錢企業就起了成立P2P平台的念頭,而這類自融P2P平台也是當前P2P行業內最大的風險來源之一。很多製造類企業、地產類企業、礦業企業,該類公司主要集中在2個毒瘤,一個是資金集中在單一項目,風險巨大;一個是自己給自己融資,風險控制和盡職調查很難做到第三方那麼公正、客觀。
第四類:團隊人數少於100人甚至少於20人的,堅決遠離。
很簡單,互聯網的確可以給平台提供大量的客戶來源、申請、概念融資,但是你要知道,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而不是互聯網,而金融的核心又是風險控制,一個只有20人團隊的p2p平台號稱管理5個億資產,還全是通過網路審核,這不是騙鬼呢嗎?20人團隊,去掉技術、去掉財務、去掉客服、去掉前台、去掉行政、去掉總經理、副總經理,還能剩幾個人在踏踏實實做業務風控?沒有線下團隊的實地考察及風控,暫且不說如何識別提交材料的真實性,就是簽約和催收這一環節,都能把這20個人玩死,如果客戶在分散在全國,那麼低於100人的團隊,根本無法支持公司業務持續經營。
第五類:區域集中、行業集中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有些p2p公司只做一個行業,比如地產、鋼鐵、建材,酒水飲料,一旦行業風險來臨時,整個盤子都會出現風險,另外因為團隊薄弱,只做一個區域的p2p公司,也會面臨區域集中,客戶相似度高,難逃風險集中的厄運,違背小微金融區域分散、行業分散、金額分散的原則。
第六類:團隊成員80-90%技術出身,擅長互聯網、擅長推廣、擅長客戶體驗,根本不懂的金融,或者不重視金融的p2p公司,堅決遠離。
道理同上,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金融,不是互聯網,風控必須放到足夠重視的位置。
第七類:公司創始人沒有行業經驗或者行業經驗少於3年,公司成立不足1年的p2p堅決遠離。
1、此類公司根本不懂小微金融,也不懂p2p,之所以開p2p公司就是隨大流,根本沒有任何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就像當年的團購網,2年內冒出來上千家,現在只剩不到10家了,其餘都成了炮灰。
2、小微企業客戶及多行業服務經驗需要積累,培養團隊需要血的教訓,新成立的團隊及公司需要觀察。
第八類:先開理財業務後開信貸業務的公司,所有項目都用A、B、C代替,投資人不知道資金流向、也沒有債權列表(一旦出現風險異動,投資人都無處追索債務)的p2p平台,堅決遠離。
不少平台,開始沒有債權,都是虛擬的,真較起真兒來,初始一個像樣的客戶都沒有,一套完整的合同都拿不出來,更別談什麼資金流向,債權列表了!這類平台往往涉及非法集資,尤其是財富管理業務比信貸業務先開展的,一定要遠離。正常狀態都是信貸業務比財富管理業務早開展半年至一年時間,運轉穩定了才會逐步開設財富管理業務。
第九類:沒有自己核心風控技術、風控模型、客戶管理系統,無法做到盡職調查,甚至連第三方支付監管都沒有的p2p平台,堅決遠離。
出於好奇,可能幾個有客戶的銷售,有權利的政府或國企領導,協同一批款爺,就把公司開起來了,反正是成立了公司,不太做業務,虛擬一批客戶或合同,然後去找銀行、找目標客戶融資,主要投資給地產、礦業、周圍朋友的項目。號稱自己在和vc、pe接觸,張口閉口就是多少倍估值,實際就是掛這p2p互聯網金融的掮客。
第十類:網站和別的p2p公司雷同,感覺像是只改了個名字而已。系統也是花幾萬塊錢買的,後台漏洞嚴重,隨時會被黑。此類p2p公司,堅決遠離。
此類p2p公司抱著隨時撤退的想法,連技術團隊都不願意投入,簡直就是皮包公司,唯一的幾十萬注冊資金全部用於網路推廣拉攏客戶了,拉到了客戶就騙,騙完就跑路。或者沒拉到客戶,就沒錢了,自己也倒閉了.
以上回答可能並不盡善盡美,難免有疏漏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望樓主採納,謝謝!

E. 金融公司跑路前有什麼徵兆可以辨別的嗎如何預防盲目投資跑路公司

平台突然短標頻發並且借款金額過度集中平台利率不斷 上 昇平台借款標的利率期限結構出現反轉平台高層頻繁變動平台 投 資大戶相繼撤資平台負 面 消息不斷傳出平台老闆露 面 次數減少平台網站無法打開、電話無法撥通重點還是看平台運營情況, 信 息披露完整、銀行存管、電子公證等 都 具備基本問題不大,但是目前監管還沒落地, 投 資不要盲目,還是要找靠譜平台,杭州這邊懿金服不錯。

F. 金融危機為什麼會讓很多公司倒閉

金融危機通常伴隨著本幣大幅貶值,這樣,那些外貿公司的合同如果規定是用本幣結算的話,收回來的錢就是廢紙了,進而嚴重虧損,甚至倒閉!

G.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平台的跑路潮頻發

一直都很想反駁各路媒體對於互聯網金融的歧視態度,每次有什麼P2P平台跑路媒體都會大肆宣揚,但是那些跑路的平台根本就不是互聯網金融平台。經濟學家郎咸平的團隊統計了從2011年到2015年的數據。有問題的平台一共是660家,其中跑路平台280家占問題平台比重42%,詐騙平台17家佔比3%,停業平台66家佔比10%,提現困難平台297家佔比45%。而其中280家跑路平台和17家騙子平台基本上都不是P2P互聯網金融平台,首先一個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必須是第三方資金託管,而這些跑路的和騙子平台都是沒有第三方資金託管的,都是有存在資金池的情況因而能匯聚大量的資金,才能這些平台跑路的捲款跑路的機會。
而剩餘的66家停業平台以及297家提現困難的平台,才能算是互聯網金融的違約,平均到每一年違約率大概為7.15%,而相對互聯網金融平台帶來每年12-20%的回報率來算,這個違約率是很低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每年只有5%的回報率,而且還是預期,同樣也是存在違約的,因此對於一些平台跑路要謹慎的分析看待,切勿杯弓蛇影,一桿子打翻一船人。而那些有第三方資金託管、有足額優質抵押項目的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不會輕易跑路的。

H. 為什麼布爾金融公司經常拿錢跑路

一看就是詐騙公司了,趕緊的去報警來處理。

I. 為什麼很多金融公司老闆跑路

對,現在生意不好做很多金融類的都失敗了,關門,所以老闆都跑路了,找錢要錢都會要不到的。

J. 為什麼互聯網金融公司經常拿錢跑路

目前已經明確互聯網金融風險主要有三類:
第一是信用違約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能否實現其承諾的投資收益率。第二是期限錯配風險,即互聯網理財產品投資資產是期限較長的,而負債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負債到期不能按時滾動,就可能發生流動性風險。第三是最後貸款人風險。

綜上所述,充分考慮各種潛在風險,筆者認為像共投網這樣的藝術品眾籌理財產品值得我們學習,給了我們一種新思路。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有些金融公司會跑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綿陽安信證券招聘 瀏覽:64
提供專業性金融服務的銀行 瀏覽:358
皖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688
有什麼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246
薪酬收益權理財業務 瀏覽:41
黃金生銹如何處理 瀏覽:481
怎麼關閉淘寶客個別產品傭金 瀏覽:542
廈門象嶼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260
外幣報表折算中利潤表匯率選擇 瀏覽:848
中利集團與義大利 瀏覽:344
農行理財產品本利豐可靠嗎 瀏覽:144
消費金融公司催收部門組建 瀏覽:307
唯品會金融上海有限公司 瀏覽:196
財務融資包括哪些 瀏覽:987
海口廣發證券電話 瀏覽:701
江蘇省信託公司排名 瀏覽:153
小米股票走勢圖 瀏覽:491
理財收益對比表 瀏覽:977
國美金融貸款屬於正規公司嗎 瀏覽:339
哪個投資理財公司大 瀏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