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爾集團的全資和控股的企業有哪些謝了!
海爾集團簡介
創立於1984年崛起於改革大潮之中的海爾集團,是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名牌戰略」思想的引領下,海爾經過十八年的艱苦奮斗和卓越創新,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發展壯大成為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美譽的跨國企業。
海爾集團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到海外的發展業績,可以濃縮在下面這組數字中:
2002年海爾實現全球營業額711億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爾躍居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之首。
18年前,工廠職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爾不僅職工發展到了3萬人,而且拉動就業人數30多萬人。
1984年只有一個型號的冰箱產品,目前已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家居集成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爾產品的用戶。
用戶的忠誠度是與海爾產品的美譽度緊緊聯系在一起的,19年間,海爾的無形資產從無到有,2003年海爾品牌價值評估為530億元,再次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榜首。
海爾產品依靠高質量和個性化設計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2003年,海爾獲准主持制定四項國家標准,標志著海爾已經將企業間競爭由技術水平競爭、專利競爭轉向標准上的競爭。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均擁有30%左右的市場份額。在海外市場,據全球權威消費市場調查與分析機構EUROMONITOR最新調查結果顯示,海爾集團目前在全球白色電器製造商中排名第五,海爾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場佔有率排序中躍居第一。海爾集團堅持走出國門創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路、製造網路、營銷與服務網路。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其中國外2個,分別位於美國和巴基斯坦;國內8個,其中5個在青島,合肥、大連、武漢各有一個,海外工廠13個)。營銷網點58800個,服務網點11976個。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10家大連鎖店的9家。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製造、營銷三位一體的本土化布局。其中國外最大的工業園在美國南卡州,2000年3月,美國本土生產的海爾冰箱已經進入美國消費者的家庭。2002年,海爾海外十三個工廠全線運營。
隨著海爾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海爾與國際著名大公司之間也從競爭向多邊競合關系發展。2002年1月8日和2月20日分別與日本三洋公司和台灣聲寶集團建立競合關系,實現優勢互補、互換市場、資源共享、雙贏發展。
2002年3月4日,海爾買下紐約中城格林尼治銀行大廈這座標志性建築作為海爾在北美的總部,表明海爾品牌已初步得到了美國消費者的認可,海爾要在美國紮下根去。2003年8月20日,海爾燈箱廣告在日本東京銀座四丁目這一黃金地段點亮,這是中國企業第一個在東京銀座豎起的廣告牌,也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影響力上升的標志。
2002年海爾實現海外營業額10億美元,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
海爾十八年來的高速發展,最主要的就是靠創新。海爾的創新三原則即創新的目標、本質和途徑分別是:創新的目標就是創造有價值的定單,創新的本質就是創造性的破壞,創新的途徑就是創造性的借鑒和模仿。
在海爾的創新體系中,戰略創新起著關鍵作用。
在1984年到1991年名牌戰略期間,別的企業上產量,而海爾撲下身子抓質量,7年時間只做一個冰箱產品,磨出了一套海爾管理之劍:「OEC管理法」,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管理基礎。
在1992年到1998年的多元化戰略期間,別的企業搞「獨生子」,海爾走低成本擴張之路,吃「休克魚」,建海爾園,「東方亮了再亮西方」,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成功地實現了規模的擴張。
在1998年至今的國際化戰略階段,別的企業認為海爾走出去是「不在國內吃肉偏要到國外喝湯」;而海爾堅持「先難後易」、「出口創牌」的戰略,搭建起了一個國際化企業的框架。
2002年,海爾通過在產業領域創出的品牌信譽進入金融業,在金融領域迅速啟動,發展順利:海爾控股的青島商業銀行進入良性發展,2002年成立的保險代理公司、海爾紐約人壽保險合資公司、財務公司為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奠定基礎,為集團日後的發展搭建更為廣闊的舞台。
18年前,海爾名不見經傳;18年後,海爾美譽飄香:美國《家電》雜志統計顯示海爾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家電企業;英國《金融時報》評選「亞太地區聲望最佳企業」,海爾名列第七;美國科爾尼管理顧問公司也將海爾評為「全球最佳運營企業」。同時,張瑞敏也獲得了中國企業家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的最高美譽,1999年12月7日,英國《金融時報》評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業家」,張瑞敏榮居第26位。2002年12月26日出版的美國《遠東經濟評論》公布亞太最佳企業排名,海爾位居中國最佳企業第一名。2003年1月,著名的英國《金融時報》發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業名單,海爾雄居中國最受尊敬企業第一名。2003年8月美國《財富》雜志分別選出「美國及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在「美國以外全球25位最傑出商界領袖」中,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排在第19位。
近年來,海爾已經有十幾個成功的案例進入哈佛大學、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的案例庫,成為全球商學院的通用教材,這在中國企業界是唯一的。這標志著海爾已經從18年前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管理方法發展到以自己的創新管理進入國際管理界的前沿。
海爾的近期目標是進入世界白色家電前三強,並在此基礎上向該領域的頂峰沖擊。
❷ 有沒有被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騙的
你確定他們是騙子公司的話,如果又有證據的話,你可以到司法部門去指證他的。
❸ 海爾金融保理(重慶)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海爾金融保理(重慶)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05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以受回讓應收賬答款的方式提供融資等。
法定代表人:劉中錫
成立時間:2015-05-28
注冊資本:10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90500803698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渝北區龍興鎮迎龍大道19號
❹ 海爾公司是國有企業嗎
翻閱海爾的歷史,就是歷史環境下特殊的集體企業,只能說沒有哪家集體企業做得像海爾那麼大規模呢
海爾前身青島電機廠,是50年代組織起來的一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最初是幾個人湊錢干起來的,後來國家有贖買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潤給他們退了股,這個企業就變成了集體所有制。國家贖買之後,企業屬於集體公有,主導產品是一種家庭用的電葫蘆(吹風機),虧損147萬元,瀕臨倒閉。
1984年張瑞敏進入,轉產冰箱,二輕聯社用自身積累的利潤在此時投入200餘萬,上市的時候又把這一投資作為法人股權。要知道張瑞敏生產冰箱的時候,1700多萬投資,全部是從銀行貸的款。
1993年青島海爾的上市報告中,對它的初始資本說得非常清楚,也有非常清楚的原始股份票據,上市之後,這些股份越來越值錢了
2004年12月,海爾在20周年紀念會上啟動新標識,二輕聯社主任還作為上市公司股東代表上台一起參與。
❺ 全國合法的金融有沒有海爾金融
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是我國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范圍後第一家經銀保監會批准開業的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也是我國首家由產業發起設立的產融結合消費金融公司。
❻ 海爾集團的股權結構
海爾集團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占股41.07%,境內外投資者占股58.93%,海爾智家股份有限公司在海爾集團占股43.72%。
前十名股東持股情況:
海爾電器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64%
海爾集團公司:17.59%
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7.29%
GIC PRIVATE LIMITED:4.42%
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99%
青島海爾創業投資咨詢有限公司:2.83%
KKR HOME INVESTMENT S.A R.L. :2.64%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四組合:1.66%
中央匯金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1.14%
全國社保基金一零三組合:0.99%
(6)海爾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海爾創業於1984年,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浪潮中。30年來,海爾始終以創造用戶價值為目標,一路創業創新,歷經名牌戰略、多元化發展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四個發展階段,2012年進入第五個發展階段——網路化戰略階段,海爾目前已發展為全球知名白色家電品牌。
海爾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美好生活解決方案。海爾通過建立人單合一雙贏的自主經營體模式,對內,打造節點閉環的動態網狀組織,對外,構築開放的平台,成為全球白電行業領先者和規則制定者,全流程用戶體驗驅動的虛實網融合領先者,創造互聯網時代的全球化品牌。
❼ 海爾金融是做什麼的
1、海爾金融是來一個海爾集團下自的一個金融公司,公司的任務是將金融業務覆蓋到產業投資公司(基金)、財務公司、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行業,形成較完整的金融產業鏈,進一步開發融資租賃、消費信貸等業務,豐富金融產品,同時運用產業投資基金、上市公司等平台,開發直接投資、並購重組、上市安排等業務,促進海爾集團其他產業的發展。
2、海爾金融集團簡稱CAP(英文全稱:HAIER CAPITAL),根據海爾集團全球化、多元化發展戰略,金融業務將是海爾集團重點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海爾集團2007年將旗下金融資產及業務整合,正式組建海爾金融集團。 海爾金融集團旗下擁有海爾財務公司及海爾房地產,控參股青島銀行、長江證券、海爾紐約人壽等多家金融企業。同時,海爾集團在上海和香港資本市場擁有青島海爾(600690)和海爾電器(01169)兩個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