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市場利率互換案例分析題
由於兩者的信用程度不一樣,借款利率不同,在借固定利率款中,甲比乙利率低0.7%,而借浮動利率款,乙利率比甲高0.40%,顯然乙貸浮動利率款有相對優勢,甲借固定利率款有相對優勢.
現在,甲:需要浮動利率資金,乙:需要固定利率資金,進行利率到換,即甲借固定利率款,乙借浮動利率款,共可省下利率為:(LIBOR-0.10%+10.7%)-(10%+LIBOR+0.30%)=0.3%;手續費10個基點,即0.1%,兩者通過互換各省下0.1%的利率水平.
互換後,甲貸固定利率款,利率10%,由乙承擔
乙借浮動利率款,利率LIBOR+0.30% ,其中LIBOR-0.25%由甲承擔
這樣:甲需要浮動利率資金,支付浮動利率LIBOR-0.25%
乙需要固定利率資金,支付固定利率10%+0.55%=10.55%
甲乙各支付0.05%的利息費給中介.
最終:甲承擔利率LIBOR-0.20%
乙承擔利率:10.6%
⑵ 金融市場學利率互換作業題
有點煩,分是少了點,呵呵,共同討論吧。
A先借固定借款,那麼成本為12%,B先借浮動借款,那麼成本為L+0.6%。
銀行與A做利率互換,銀行支付12.3%,收到L,那麼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綜合來看A實際借款是成本為L-12.3%+12%=L-0.3%浮動利率借款,比直接借入浮動利率借款成本L+0.1%低0.4%。
同時,銀行與B做利率互換,銀行支付L,收到12.4%,那麼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綜合來看B實際借款是成本為L+0.6%-L+12.4%=13.0%固定利率借款,比直接借入固定利率借款成本13.4%低0.4%。
而銀行在不考慮信用問題的情況下從A收到L,再支付給B,從B收到12.4%,再支付給A12.3%,綜合為賺0.1%。
⑶ 金融工程利率互換練習題
(1)在固定利率市場B公司比A公司多付1.00%,但在浮動利率市場只比A公司多付0.4%,說明B公司在浮動利率市場有比較優勢,而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場有比較優勢。現在假如B公司想按固定利率借款,而A公司想借入浮動利率資金。由於比較優勢的存在將產生可獲利潤的互換。通過互換可節省總利率:(LIBOR+0.10%+12%)-(LIBOR+0.50%+11%)=0.6%,均分利益各節省0.30%
(2)操作:A公司可以11%的利率借入固定利率資金,利息由B支付;B公司以LIBOR+0.50%的利率借入浮動利率資金,其中LIBOR-0.20%的利率由A支付。然後他們簽訂一項互換協議,以保證最後A公司得到浮動利率資金,B公司得到固定利率資金。
(3)結果:A想借入浮動利率借款,支付的也是浮動利率,達到其財務目標,共支付LIBOR-0.20%的利率水平,比自己去借要節省0.30%的利率成本,B想借入固定利率借款,支付固定利率,達到財務目標,共支付11%+0.70%=11.70%的利率成本,節省0.30%
⑷ 金融工程關於利率互換的題目
你可以藉助網路平台來進行利率轉換題的細節搜索。
⑸ 求解 ,金融衍生工具中關於利率互換的一個題目
各種互換都是以分歧作為基礎的,說白了就是對賭,金融裡面有個狗屁雙贏
這里必須要有分歧銀行才能拿到它夢想的手續費,這里的浮動因素唯一的就是LIBOR,對賭的當然就是這個,要不A幹嘛要跟B換?還不就是看漲或者看跌LIBOR,這里低評級公司需向高評級公司支付一定補償,使得交易看起來是雙贏的----------------具體實例見網路利率互換條目
請記住本質是對賭--------------金融從來就是骯臟的,出生的時候就這個樣子
⑹ 利率互換案例分析題
不用糾結,這只是個案例,舉例隨便說的數據而已
IR swap整個過程重新說一遍的話
首先,現在兩家公司的利率水平是
甲 乙
固定 10% 10.7%
浮動 Libor-0.1% Libor+0.3%
按題目要求,甲需要浮動利率,乙需要固定利率
那麼兩家公司總利率水平是
甲(浮動)+乙(固定)
=Libor-0.1%+10.7%
=Libor+10.6%
但是如果換一個借款方式,總利率水平變成
甲(固定)+乙(浮動)
=10%+Libor+0.3%
=Libor+10.3%
這樣,剩下了0.3%的利率
這個Libor+10.3%在甲乙兩家公司中分配
甲不能高於Libor-0.1% 要不然他就不做swap了
同理,乙不能高於10.7%
一種可能的分配是,0.3%的利率優惠,兩家"對半分"
甲用 Libor-0.1%-0.15% = Libor - 0.25%
乙用 10.7%-0.15% = 10.55%
其實這個0.25%只是一種可能的情況(利益平分),實際要甲乙兩家公司商定
你可以認為是已知條件...
不知道這樣你明白了沒有。。
⑺ 金融工程習題(期權期貨 利率互換),求解,急!!高分。
1.多頭同價對敲,就是看漲和看跌的期權費一樣,就都假設為c吧。那麼那標的資產的價格波動大於2c是將可以獲得盈利。也就說,無論標的資產(一般是股票)的價格從你購買期權的日到期權到期日的價格上漲還是下跌,只要漲跌的程度大於2c都可以獲得盈利,且波動幅度越大,盈利越大。若波動幅度小於2c,則虧損。且若股價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時,虧損最大,為2c。
(圖形類似於倒三角形的性狀)
2.這個我也不是很明白,這樣理解吧。
若現貨價格x小於88元,平掉期貨合約,損益為89-x,放棄執行期權合約,損失期權費3元,所以總損益為86-x,因為x小於88,所以損失小於2元。
若現貨價格x大於等於88元,則在期貨市場上,平掉期貨合約,收益為89-x,在期權方面,選擇執行該看漲期權,收益為x-88,期權費3元,總損益為-2元。
所以,可以看到,選擇這樣的一個結構合約,最大虧損為2元,即總成本鎖定在2元。 所以可以認為合成後的期權費是2元。
總之,期貨合約肯定要平的,期權根據當時的市價選擇執行或不執行。
3.
a,可行。甲公司的固定利率上比乙公司優惠1%,乙公司在浮動利率市場上比甲公司貴0.5%,可以通過互換降低平均成本。
b,合計降低融資成本即0.5%。站在甲乙公司上看,本來甲公司需要浮動利率,成本為LIBOR+0.25%,乙公司需要固定利率,成本為10%。現在通過互換,甲公司成本變為LIBOR+0.75%,乙公司變為9%。所以合計成本降低0.5%。
c,范圍是大於等於9.5%,小於等於10%。理論上可取等號,實際上若取等號的話,就與直接從銀行借一樣了,所以實際上不應取等。
可以這樣理解,甲從處借入浮動利率的貸款,比他直接從銀行借成本要高0.5%,所以他要從乙處取回這部分費用,所以他借給乙的錢的利率要比銀行高至少0.5%,為9.5%,這是下限,如果比這個低的話,甲就直接從銀行借了。而上限就是乙直接從銀行借入其所需的固定利率的成本,就是10%。比這個高的話,乙就直接從銀行借了。可見,二者可以共同節省的費用加起來就是0.5%,他們的協商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
⑻ 一道關於利率互換的題目
甲籌集固定利率資金成本比乙低2%,而浮動利率資金比乙只低0.25%,顯然甲籌集固利率款有相對優勢,乙籌集浮動利率款有相對優勢。根據相對優勢,互換的條件是甲需要浮動利率資金,乙需要固定利率資金。互換節省的總成本:LIBOR+0.125%+13%-(11%+ LIBOR+0.375%)=1.75%,如果沒有中介,節省的成本兩者共享。即各節省:0.875%
互換設計:乙需要的固定利率資金由甲來籌集。利率11%全部由乙來支付
甲方需要的浮動利率資金,由乙來籌集,利率LIBOR+0.375%,其中LIBOR-0.75%由甲來承擔,乙承擔其中的1.125%。
結果:甲需要浮動利率資金,支付的為浮動利率,滿足需要,支付利率成本:LIBOR-0.75%,節省成本:(LIBOR+0.125%)-(LIBOR-0.75%)=0.875%
乙需要固定利率資金,支付固定利率,滿足需要,支付利率成本:11%+1.125%=12.125%,節省成本0.875%
⑼ 有一道關於利率互換的題目,有沒有哪位大神給解答一下,求詳細過程
A公司和B公司之間有信用利差,固定貸款市場的利差是2.5%,浮動貸款市場的利差是1%,信用利差1.5%,通過利率互換各家均可以節省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