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場世界性經濟危機發生在美國當時總統胡佛主張最好的經濟是什麼
自由放任經濟。
(1)胡佛的反危機措施:①經濟大危機爆發後,胡佛政府繼續奉行自由放任主義,讓經濟進行「自我治療」,他反對政府幹預經濟,拒絕穩定股市的建議,否決國會的救濟方案,他只要求工商界和勞工自願組織起來,共同維持生產和投資,穩定工資和物價,並削減個人和公司所得稅,以鼓勵企業投資。1930年,胡佛政府大幅度提高關稅,導致其他國家也紛紛高築關稅壁壘,加劇了世界性經濟危機。②1932年是總統大選年,為贏得選舉,胡佛被迫採取兩大措施:一是成立復興金融公司,向大銀行、大企業、大農場提供貨款,並允許復興金融公司向各州發放貨款,進行救濟。二是簽署緊急救濟與工程建設法,擴大公共工程項目。但是,胡佛依然實行通貨緊縮政策,削減政府開支,反對聯邦政府進行救濟。胡佛政府所採取的反危機措施猶如杯水車薪,最終沒有實現制止危機的效果。
(2)胡佛反危機政策失敗的根本原因是:①固守傳統的「自由放任」政策,錯誤地認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是完美無缺的制度,自身可以進行調節,因而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活,鼓吹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但是自由放任造成的生產、流通、分配等領域內的無政府狀態,使經濟長期處於混亂、失衡的狀況中,從而無法擺脫危機。②胡佛在三十年代大危機期間屢次否認危機的原因在於美國自身,而把危機說成是由於外部原因所致。如果認為危機的根源不在美國國內,胡佛也就絕不可能採取任何大的行動來改善和修補美國本身的經濟制度,也絕不可能採取任何含有大變革意義的反危機措施;即使迫於惡劣的經濟形勢而採取了某些措施,也不可能真正治癒或戰勝這場危機。這也是胡佛的反危機措施之所以不疼不癢、縮手縮腳,以至最終徹底失敗的根本原因之一。
當時的種種跡象表明:這一失敗絕不僅僅是胡佛個人的失敗。胡佛干預經濟的失敗,正如他採取干預經濟的政策一樣,都標志了統治美國經濟百年之久的放任主義政策的失敗。統治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生活百年之久的古典放任主義經濟理論已經無可挽回地衰落了,國家作為一種高踞於社會之上的力量對經濟生活進行干預已經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資本主義經濟生活中的一個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即將開始。
② 羅斯福為復興美國經濟在金融農業和工人就業採取的措施
一、羅斯福新政
1、特徵:在維護資本主義社會民主制前提下加強國家干預。
2、含義:是指羅斯福政府為克服經濟危機在金融、農業、工業、社會福利等方面採取的改革措施。以克服經濟危機為主要目標,進而推動了政治、經濟和社會改革。(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二、新政內容
1、面對金融危機,整頓財政金融體系(首要措施),主要內容:銀行休業整頓、實行美圓貶值;目的:恢復銀行信用,刺激出口。
2、面對工業危機,對工業加強計劃指導(中心措施),主要內容: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目的: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
3、面對農業危機,調整農業政策,主要內容:獎勵農民壓縮產量;目的: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4、面對失業現象,積極推行以工代賑,主要內容:興辦公共工程,減少失業人數;目的: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
三、羅斯福新政啟示:(了解)
1、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實行正確的貨幣政策,防止金融風險。
2、以工代賑 , 啟動市場。
3、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
4、重視農業,強本固基。
5、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大力促進再就業工程。
6、建立健全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7、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
8、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③ 美國把軍事力量用於金融領域主要是想達成什麼目的
軍事和經濟是相輔相成的
只有經濟實力的強大 才能打造出強大的軍事力量
同樣 強大的軍事力量也能保障經濟上的建設成果 甚至能夠運用軍事實力改變經濟發展(通俗的講就是掠奪財富)
比如美軍在打阿富汗 那是為了報復 打伊拉克呢?除了政治需要,我們也要看到,伊拉克是世界上第3大產油國 石油就是經濟發展的燃料。
同時軍事技術的發展也可以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 比如武器出口 軍事科技轉變民用等等 都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軍事力量 應用於金融領域的目的根據上面的資料就好解說了。還來談美國最近的2場戰爭 美國跟很多國家是簽署了戰略同盟的,美國打伊拉克,其實是整個北約在打, 美國把庫存的武器全部打掉,耗費了多少武器摺合成貨幣數據,再讓同盟國分擔。庫存武器積壓著也是積壓 還要付寬里費用,打掉了就等於把這些東西賣出去了。經濟上,又可以刺激軍工企業的發展的。
同時,美國經濟持續下滑,國內很容易出現動彈,但是發動對外戰爭就可以轉移民眾注意力,在政治上有利,還能影響到股市波動,再乘機出台一些相關的經濟措施,由於是戰爭時期,很多以往難一實現的政策都可以實施下去。
用戰爭手段還可以控制一些原料產地,經濟運行的命脈,航線,道路。再經濟活動中掌握主動權
不管是經濟實力的發展,還是軍事實力的展現,目標只有一個維持住美國的霸權
④ 美國復興金融公司是什麼類型的公司
嚴格的說,這個公司屬於經濟開發政策性金融機構,也就是專門為經濟開發提供長期投資或貸款的金融機構。你肯定知道20世紀30年代席捲資本主義世界的那次大蕭條吧。美國發生經濟大蕭條後,美國政府成立復興金融公司拯救金融市場,這個公司一直到50年代才解散。當初美國全國擁有房地產的居民有40%無力償還,到公司解散時其中的80%已重新具備償債能力,公司賬面上最後略有盈餘。
因為太久遠,所以現在對這個公司的研究已經不多了。
⑤ 美國提出「歐洲復興計劃」的根本目的是
即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也稱為歐洲復興計劃。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首先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馬歇爾計劃。他說,當時歐洲經濟瀕於崩潰,糧食和燃料等物資極度匱乏,而其需要的進口量遠遠超過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沒有大量的額外援助,就會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危機。他呼籲歐洲國家採取主動共同制訂一項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則用其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1947年7月至9月,英、法 、意 、奧、比、荷、盧、瑞士 、丹、挪、瑞典、葡、希、土、愛爾蘭、冰島16國的代表在巴黎開會,決定接受馬歇爾計劃,建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了要求美國在4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的總報告。1948年4月,德國西部佔領區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區也宣布接受1948年4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正式執行。計劃原定期限5年(1948年至1952年),1951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代之以《 共同安全計劃 》。 美國對歐洲撥款共達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佔88%,余為貸款。
馬歇爾計劃實施期間,西歐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馬歇爾計劃是戰後美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最成功的計劃。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對西歐的聯合和經濟的恢復起了促進作用。
⑥ 美國新政的目的
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資本主 義,以克服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是他醫治資本主義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
:①金融方面,下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的信用。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②工業方面,通過工業復興法,要求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章程,規定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准和工作日時數等,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③農業方面,獎勵農民調整生產結構,穩定農產品價格,改善農業生產環境。④社會福利方血,救濟失業的同時,積極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
特點:①政府對經濟實行全方位的干預。②避免國有化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自由企業制度。③採取了一些有利於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