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商業銀行發展趨勢是什麼
1、商業銀行業務多樣化
長期以來,商業銀行主要從事傳統的金融業務,其他金融業務則由非銀行金融機構經營。但是 20世紀 70年代以來 , 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逐漸被打破 , 特別是西方的商業銀行的業務從專業化逐漸向多樣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 商業銀行除短期貸款為主要業務外 , 還兼營其他業務,可以說商業銀行的業務已經逐漸走向多樣化 , 綜合化 ,幾乎所有的金融業務都可以經營。
2、商業銀行業務證券化的趨勢
所謂負債和資產業務的證券化 , 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負債和資產業務方面更加註意通過金融資產的創新和增加債務型資本擴大銀行的資金來源。
3、商業銀行管理電子化的趨勢
商業銀行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大大推動了銀行業務自動化,綜合化和服務全面化, 打破了過去傳統的概念和運作方式, 提高和推動了銀行高層人員的宏觀管理水平,從而大大增強了銀行的競爭力。
4、商業銀行業務經營國際化的趨勢
銀行業務的國際化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而不斷深化的 , 各國監管當局對銀行業監管放鬆 , 導致銀行業務的全球性競爭日益加劇 , 從而促使大的銀行集團在銀行服務的世界市場上佔有越來越多的份額 , 加速銀行業務的國際化進程。
商業銀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縮寫為CB,是銀行的一種類型,職責是通過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以及辦理票據貼現等。一般的商業銀行沒有貨幣的發行權,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經營存款和貸款業務。
自2014年8月1日起有條件免收個人客戶賬戶管理費、年費和養老金異地取款手續費,並降低部分收費標准。個人跨行櫃台轉賬匯款手續費最高50元封頂,對公跨行櫃台轉賬匯款手續費200元封頂。
『貳』 武漢這兩年什麼行業發展最有潛力
一、汽車行業
武漢正在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中國三大汽車製造廠之一東風汽車公司總部已經從十堰遷址武漢。包括神龍汽車、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東風風神、東風渝安、東風電動、三環汽車和3604改裝車,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提愛思全興、德爾福、佛吉亞、法雷奧等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
二、船舶工業
船舶工業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及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現代綜合性產業,被譽為「綜合工業之冠」。武漢雖地處內陸但因為有長江,所以,也是中國造船重鎮之一,中國海軍潛艇有很多都是在武漢的武昌造船廠建造。
三、金融商貿
武漢一直是長江中游的商貿金融中心,歷史上流傳著「貨到漢口活」的說法。明末清初,漢口就躋身全國四大名鎮之列,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上個世紀初,漢口一度成為中國第二大對外通商口岸,中國四大金融中心之一。今天,這座商家必爭之地仍然商賈雲集,千街熙攘。
四、臨港產業
陽邏武漢新港位於天興洲以東70公里的長江岸線上,總投資370億將崛起總億噸級大港,問鼎中國最大內河航運港口,這就是規劃中的陽邏武漢新港。到2020年,武漢新港集裝箱吞吐量將達到500萬標箱,到2030年將達1000萬標箱;貨物吞吐量達3.5億噸,建成後的武漢新港貨物吞吐量僅次於南京,為中國內河航運第二大港口。
五、創意產業
又叫創意工業、創造性產業、創意經濟等,指以創新思想、技巧和先進技術等知識和智力密集型要素為核心。武漢高校雲集,是中國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綜合實力在各類評比中始終處於全國前列,高等教育優勢明顯。
『叄』 簡述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
金融市場國際化是金融業務的發展趨勢之一。金融市場發展超越國界的限制,與世界金融日益融合,逐漸趨向全球一體化。20世紀70年代以來,金融市場國際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和加速。主要表現在:
①金融機構跨國化。不僅發達國家在世界金融中心設立了大批的跨國銀行,而且發展中國家也在境外設立了一批離岸金融中心和金融機構。
②金融資產經營國際化。歐洲貨幣市場、歐洲債券市場和全球性股票市場的建立,使人們可在離岸市場上經營世界任何一國的貨幣金融資產。
③貨幣國際化。黃金作為世界貨幣的職能已經蛻化,人們可以通過國際匯兌來轉移各國間的貨幣購買力。不僅美元、德國馬克、英鎊、日元可作為國際結算貨幣,而且還有大批中等發達國家甚至發展中國家的貨幣也逐漸成為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朝著世界貨幣的方向發展。
從整體來看我對於未來金融市場都是保持樂觀的態度,從未來五年看來金融市場的驅動力十足,製造業升級和相關的改革將持續獲得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支持,金融去杠桿與金融監管作用下,貨幣流動性基本維持中性偏緊基本格局,隨著去產能、脫虛入實相關措施的見效,風險有望得到有效改善,消費升級、產業升級、互聯網的加速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等結構性力量在活躍發力,金融內生結構也在發生積極變化。
『肆』 武漢最近幾年的發展
武漢,人稱「東方芝加哥」。早在宋元之際,漢口就成了知名的港口城市。
在中國商品流通史上,一句「貨到漢口活」的贊語為她贏來無限商機;在中國交通發展史上,一條「九省通衢」的定論更使她名噪天下。
迎著現代工業文明的浪潮,武漢幾經打磨,在共和國的經濟版圖上,爭取本應屬於自己的位置。
從「兩通」起飛到兩翼齊飛,記載著這座城市奮斗的足跡。
「兩通」起飛:「漢正街」成為武漢名片
1989年,一部電視劇在全國各大城市熱播。它的名字叫《漢正街》。
漢正街,武漢市硚口區一條並不起眼的老街。一時間,竟然成了全國小商品通用的商標,成了堂堂大武漢的城市名片。
至今,外地人到武漢,仍要去看看漢正街。漢正街的成名,牽動著武漢市一段改革發展的歷史。
具有水陸空交通立體優勢的武漢,是我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擁有各類交易市場近700個,輻射全國30個省市區的600個縣市。在商家看來,這是一個條件優越得讓人眼紅的城市。
開放之風初起,作為中國中部經濟重鎮的武漢,開始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
經濟學家獻言:武漢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以交通和流通為抓手,以活躍市場為載體,推動經濟起飛。
這一建言冠名為「兩通」起飛,被武漢市政府採納並很快得到國務院批准,成為武漢改革開放初期的發展戰略。
1979年,武漢在全國率先宣布「敞開城門」,對外開放了中國第一個小商品市場———漢正街。
幾年功夫,這個僅有103家個體商戶的窄小街巷,一躍成為延伸10多個社區、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元、輻射全國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並在全國引發了一場小商品流通領域的深層次革命。
1992年,中國商業第一股———鄂武商股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標志著武漢「兩通」起飛戰略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隨後,中商、漢商、中百相繼上市。一個城市擁有4家上市商業公司,全國絕無僅有。武漢「兩通」達到鼎盛時期。
在武漢改革發展史上,「兩通」起飛戰略發揮了它的歷史作用。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武漢市場是搞活了,可一大批骨幹企業卻沒有活起來;而且,「吃廣東糧,喝珠江水」成了武漢的消費潮流。
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大武漢,怎樣打造現代都市的脊樑呢?
中國光谷:高科技為武漢點燃激情
有人說,在武漢經濟發展歷史上,有兩件事曾引起市民空前熱烈的反響。一件是當年中央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一件就是建設「武漢·中國光谷」。
在國內眾多城市爭建光谷的「追光」行動中,武漢100多萬市民自發簽名,支持市政府建設光谷的舉措。
事實證明,建設光谷不僅給武漢市製造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走信息化之路提供了有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她將武漢燃成一片工業熱土,激發了人們的創業激情。
激情中迸發出一連串耀眼的數字。截至去年底,光谷共落戶企業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300多家,上市公司15家,年銷售收入過30億元企業3家,過10億元企業5家,過億元企業55家。
激情中迸發出一個充滿希望的產業集群。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環保能源、機電一體化、高科技農業等競相發展、上下游產品配套齊全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
通過3年多的建設發展,武漢光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國光通信領域實力最強的科研開發基地,中國最大的IC卡網路產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設備生產基地。武漢長飛公司的光纖生產規模排名世界第三。華工科技通過收購澳大利亞企業,逐步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建立了全球市場營銷網路。
武漢光谷獨特的人才、技術和創新優勢,吸引八方資金源源滾來。海內外風險投資界在武漢注冊的風險投資公司由2000年前的1家增至13家;國內外金融機構解囊近280億元,先後支持16個光電子信息領域的大項目在光谷開工、投產,近700家公司注冊。
兩翼齊飛:武漢為中部崛起領跑
今年7月26日,中共武漢市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隆重舉行。會議的議題是:學習貫徹中央關於促進中部崛起的戰略決策,全面加快武漢發展,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
歷史的機遇再一次青睞武漢;武漢人再一次面臨歷史的考驗。
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武漢市委作出重大決策:全面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訓秋認為,大力發展現代製造業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鍵和核心;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服務現代製造業、全面提升城市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也是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兩只翅膀,托起大武漢領跑中部崛起的雄心壯志。
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重要發祥地,武漢曾經創造過無比輝煌的過去:舉世聞名的「漢陽造」風光了一個世紀;漢陽鐵廠的鋼軌托起了縱貫南北的蘆(溝橋)漢(口)鐵路。近年來,武漢人著力重振製造業。從漢陽兵工廠舊址西行幾公里,一座現代化汽車新城拔地而起。武鋼二熱軋、二冷軋等大型項目相繼建成,使武鋼成為我國最大的板材基地。
去年,武漢市政府提出,力爭用10年至15年時間,投資2000億元以上,把武漢初步建成全國性現代製造業基地。
與此同時,一個大力提升武漢在中部地區的金融商貿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科教中心、旅遊目的地和集散中心的功能,促進武漢成為中部現代服務業中心的藍圖正在規劃。
大武漢的宏大氣魄,由此可見一斑。在協調區域經濟、承接梯度轉移進程中,發揮戰略支點作用。作為中部地區唯一的特大城市,武漢責無旁貸,武漢大有作為。
人們把期待的眼光投向了武漢。
『伍』 金融營銷的發展有哪些趨勢
一、金融機構將掀起國際營銷和網路營銷的熱潮: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全球化的加劇,金融機構進行各項活動所依靠的主要因素——資本能夠比較方便地在全球范圍內進行流通。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各金融機構也就不再滿足於僅僅在一個地區或國家中提供金融產品和服務,而是試圖在更大的國際市場上尋找新的機會,獲取新的客戶,得到更快增長,於是金融營銷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國際營銷就此應運而生。另外,移動互聯技術的普及和升級,給了金融企業一種新的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去吸引客戶。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打破了經濟金融活動的地域邊界,網路金融營銷成為國際金融行業新的角力場。
二、為適應金融市場的節奏和變化,金融企業將會實施善變營銷和快速營銷:當今時代是一個飛速發展、加速變型的時代,對於營銷根本無定律可言。因此,首先,未來的金融行業必須訓練員工的客戶導向意識,充分了解客戶不斷更新的需求,捕捉新的市場機會,及時推出新產品、新概念,為客戶提供新的服務。其次,在產品和服務上「快速出擊」「捷足先登」,比競爭對手先行一步。等到其他企業紛紛效仿時,行動迅捷者又製造新的熱點去了。市場競爭猶如競技比賽,勝利者僅僅搶先半步就能脫穎而出。
三、營銷滲透到金融企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突出內部營銷:金融企業作為服務型企業,在滿足客戶需求、達成外部營銷的同時,還要對員工進行營銷理念、方法的輔導和培訓,制定內部工作準則、服務標准,樹立廣大雇員的營銷意識,突出內部營銷。因此,金融營銷將實現由單一渠道向多元化渠道的轉變,走向全面營銷的時代。
四、實現大眾營銷向差異化營銷的轉變:由於金融產品和服務存在同質化,金融機構往往只能滿足大眾客戶的需求,這不利於獲得目標客戶對品牌的認同和忠誠。金融營銷要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必須從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拓展為核心轉變為以客戶服務為核心,了解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設計並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個性化組合,滿足不同客戶的差異化需求。
『陸』 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金融產品多樣化,金融人才專業化,資金渠道多樣化,資金用途多樣化。未來的金融企業必然會受一些企業開展金融業務而逐漸受到現在,比如中國移動的空中充值,其實就是一種金融問題,未來發展肯定是廣闊的,特別是現代企業進一步擴張,金融行業一定要和其他各行各業無縫對接才能保證其利潤最大化。
『柒』 什麼是現代金融服務
現代金融服來務是金融機構源及其員工廣泛運用現代科技和物質文明成果,全心全意為社會提供的金融產品服務、金融勞務服務和金融輔助服務。
金融產品服務是指提供貨幣信用種類和勞務服務的項目;金融勞務服務是指通過金融機構員工的勞動,滿足客戶辦理各種業務的需求,包括員工的服務意識、服務禮儀、服務紀律、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等;金融輔助服務是指實現金融服務的一些設備和設施,如服務手段、環境和為客戶提供辦理業務的條件以及金融經濟情報和信息等。
『捌』 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的特點有哪些
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經濟的迅速崛起,成為二十世紀中葉以後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
著名服務經濟學家鄭吉昌指出:現代服務業是促進其他部門增長的過程產業
(process
instries)。是經濟的黏合劑(glue),灰泥(mortar),是提高經濟效率和產業競爭力的動力源。
中國要實現「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就必須充分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走出一條服務業與製造業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盡快使服務業發展成為中國「十二五」時期的主導產業。
國務院2007年7號文規劃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超過50%,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服務經濟為主轉變。
『玖』 現在服務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趨勢:
(一)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迅猛發展
人力資本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迅猛發展。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體現為服務業從勞動密集型轉向知識密集型,知識、技術含量高的現代服務業逐漸占據服務業的主導地位。
在產業的投入要素中,農業主要受自然資源要素約束,製造業主要受物質資本要素約束,傳統服務業主要受勞動力要素約束,而現代服務業從業人員所具有整體上的高學歷、高職稱、高薪水特徵,說明現代服務業主要受人力資本要素約束。現代經濟發展表明,高質量的經濟增長主要來源於人力資本存量的有效積累,人力資本對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科技含量高的現代服務業將取代傳統服務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聚集和培養高層次服務人才的任務將更為艱巨。由於我國的低工資制度和輕服務業管理人才培養的傳統觀念,再加上在我國目前服務市場有限度的開放,新興服務業相當數量的業務骨幹嚴重流失到外資企業,我國整個服務行業缺少人才的狀況將更為嚴重。
圖2顯示,交通運輸業和批發零售業等傳統部門就業人數從2003年開始逐年下降,而新興現代服務業如計算機軟體業和商務服務業就業人數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003年為183.5萬人,到2009年激增到290.5萬人,接近300萬人,增速達到了50%以上。說明這些部門發展較快,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將會是現代服務業長期發展的一種趨勢。
(二)競爭壓力將推動服務業分工細化和加快發展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特別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企業將繼續重組,分工將進一步細化,大量的中間產品和加工過程獨立出來,此時連結這些節點形成分工網路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這些中間需求是生產性服務業的重要部分。競爭壓力還會引導企業將原本內置於企業的服務活動進行外置,由更加專業化的企業來提供服務,如各種商務服務、營銷服務、技術服務等。服務業將更加細化,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
現代服務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日益明顯,全球經濟分工的深化帶動了對全球服務業的中間需求。圖3表明金融業、計算機軟體業和租賃商務業等現代服務業明顯呈上升趨勢,金融業增速最快,2008年達到14863.3億元,僅次於傳統的交通運輸業16362.5億元。同時分工深化使企業的組織結構發生變革,從而導致管理和市場運作等與生產的信息處理有關的部門逐漸強化,並在專業分工基礎上日趨獨立化,推動了諸如管理、咨詢、廣告、研發、會計等現代新興服務業的發展。這些服務業一方面越來越需要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進步或信息來實現。另一方面,服務業通過運用不斷進步的信息技術使自身的生產率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即服務業的生產技術也在「知識化」和「信息化」,如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服務在全球得到了極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