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規範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的意義

規範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8-03 09:22:42

A. 試論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意義

可以考慮從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的區別與聯系著手,把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對現代商業銀行的主要意義說清楚就好了:它是商業銀行競爭的目標和提升利潤空間、謀求生產的重點,由於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直接或間接轉化為商業銀行的表內資產或負債業務,而負債業務是中間業務的基礎,這樣又可以擴大中心業務。

個人感覺這個題目很米意義,典型的學院傳統,無用。

B. 金融機構存在的意義

1.金融中介機構是專業化的融資中介,其基本功能是:提供支付結算服務;融通資金;降低交易成本並提供金融服務便利;改善投融資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風險轉移與管理。

2.金融機構是特殊的企業,與一般經濟單位之間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金融機構的經營對象是貨幣資金,經營內容是貨幣的收付、借貸及各種與貨幣資金運動有關或與之相聯系的各種金融業務;金融機構與客戶之間主要是貨幣資金的借貸或投資關系,金融機構在經營中必須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原則;金融機構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風險、擠兌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金融機構的危機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構成威脅,甚至引發嚴重政治或社會危機。

3.金融服務業與一般產業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具有其他產業無法比擬的極高比率;所支配運營的資本規模與權益資本的比率相對其他產業高;屬高風險產業。

4.金融機構體系分為國家金融機構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體系。國家金融機構體系是指在一個主權國家裡存在的各種金融機構及彼此間形成的關系,主要包括管理性機構、商業經營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三類。在國家金融機構體系中,管理性機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具有金融管理和監督職能的機構;商業經營性機構是指經營工商業存放款、證券發行與交易、資金管理等業務,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是指專門配合宏觀經濟調控,根據政策要求從事各種政策性金融活動的金融機構。

5. 國際性金融機構是多國共同建立的金融機構的總稱,可分為全球性金融機構和區域性金融機構兩大類。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主要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國際開發協會、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國際清算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包括:亞洲開發銀行、泛美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6.20世紀50年代特別是70年代以來,金融機構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變化,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在業務上不斷創新,向綜合化方向發展;兼並重組成為現代金融機構整合的有效手段;金融機構的組織形式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創造性更強、風險性更大、技術含量更高;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頻繁創新。
15.金融中介機構的多樣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其建設之路要靠市場開拓和在市場開拓基礎上的政府規范。

根據這個資料 再看看書的這章 在用自己的話聯起來 就ok了 有個400字就成

C. 商業銀行開展表外業務的意義及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在信貸比不達標時可提高收益水平(但佔用風險資本);表內業務表外化的創新能夠有效規避監管

D. 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的意義

不進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不佔用銀行資本金,符合低資本消耗的發展趨勢.

E. 發展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有什麼意義請正確回答。

所謂中間業務即在不動用自有資金的情況下,利用自己的資源與網路及網點優勢來用別人的錢賺取手續費的業務。在一些發達國家的銀行中間業務在利潤的佔比已達到了70%左右,也就是說已經成了商業銀行營利的大頭,而我國商業銀行中間表外業務僅占利潤的20%以內。而中間業務在不動用自有資金的情況下營利,所以說風險可以說為零,所以,中間表外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優化營利的發展方向。

F. 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是什麼意思

表內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欄目可以揭示的業務:例如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透支、各項墊款等。

表外業務是指資產負債表不能揭示的業務,例如保證、銀行承兌匯票等。

從財務角度看,銀行業務可以分為表內業務和表外業務。

G. 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有那些

所謂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現行的會計准則不記入資產負債表內、不形成現實資產負債但能增加銀行收益的業務。表外業務是有風險的經營活動,形成銀行的或有資產和或有負債,其中一部分還有可能轉變為銀行的實有資產和實有負債,故通常要求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揭示。

表外業務一般包括以下三種類型:

1.擔保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接受客戶的委託對第三方承擔責任的業務,包括擔保(保函)、備用信用證、跟單信用證、承兌等。

2.承諾業務,是指商業銀行在未來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約定的條件向客戶提供約定的信用業務,包括貸款承諾等。

3.金融衍生交易類業務,是指商業銀行為滿足客戶保值或自身頭寸管理等需要而進行的貨幣(包括外匯)和利率的遠期、掉期、期權等衍生交易業務。

主要內容
貿易融通業務
金融保證業務 包括 保函 備用信用證 貸款承諾 貸款出售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極易混淆。
其聯系是:二者都不在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二者有的業務也不都佔用銀行的資金、銀行在當中發揮代理人、被客戶委託的身份;收入來源主要是服務費、手續費、管理費等。其區別是:中間業務更多的表現為傳統的業務,而且風險較小;表外業務則更多的表現為創新的業務,風險較大,這些業務與表內的業務一般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轉化表內的業務。

H. 什麼是資管新規它對金融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發布。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繫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繫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繫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沖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杠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

I. 請簡單論述: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的意義.

只能幫你找點資料了……實在是困難啊

中間業務與表外業務

( 1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但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
的業務。中間業務可分為如下九大類(中國人民銀行):
1 )支付結算類中間業務
支票
匯票
本票
2 )銀行卡業務
3 )代理類中間業務
代理政策性銀行業務
代理中國人民銀行業務
代理商業銀行業務
代收代付業務
代理證券業務
代理保險業務
4 )擔保類中間業務
銀行承兌匯票
備用信用證
商業信用證
各類保函業務
5 )承諾類中間業務
貸款額度
票據發信便利
6 )交易類中間業務
遠期
期貨
期權
互換
7 )基金託管業務
8 )咨詢顧問類業務
企業信息咨詢業務
資產管理顧問業務
財務顧問業務
現金管理業務
9 )其他類中間業務
其他類中間業務包括保管箱業務以及其他不能歸入以上八大類的業務
( 2 )表外業務
1 )狹義的表外業務是指商業銀行所從事的,按照通行的會計准則不計入資產負債
表內,不影響資產負債總額,但能改變當期損益及營運資金,從而提高銀行資產報酬
率的活動。這些業務雖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但在一定的條件下會轉變成為資產業
務或負債業務,因此需要在表外進行記載、反映、核算、控制和管理(上述中間業務中
的 4 )、 5 )、 6 )即為狹義的表外業務)。
2 )廣義的表外業務指所有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的業務,包括金融服務類表外業
務和狹義的表外業務。

閱讀全文

與規範金融機構表外業務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 瀏覽:140
信託份額代持協議書範本 瀏覽:40
理財投資怎麼算收益 瀏覽:534
長城vvv5價格 瀏覽:594
成都豐程鼎業是非法融資嗎 瀏覽:894
期貨量價時空理論 瀏覽:247
2015年香港平均匯率 瀏覽:560
騰訊通理財基金取出凈值如何算 瀏覽:95
淘寶客以什麼方式獲取傭金 瀏覽:624
薛瑞鋒興業信託 瀏覽:432
5倍股票杠桿利率 瀏覽:646
股票補一檔 瀏覽:264
保險公司理財可靠嗎 瀏覽:552
文化企業融資租賃案例 瀏覽:769
北京長峰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605
中國財富傳媒集團面試 瀏覽:571
公司金融te 瀏覽:500
單位開設外匯賬號百科 瀏覽:866
印度尼西亞外匯清算所是 瀏覽:103
潞安集團暖氣 瀏覽: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