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央行: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中新網3月25日電 據央行網站消息,3月22日,全國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3月22日,央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
會議認為,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金融系統認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安排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有序實施好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全力支持抗疫保供、保市場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金融系統要充分認識持續優化調整信貸結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會議強調,下一階段,金融系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疏通政策傳導,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把握一個「穩」字。總量上要「穩字當頭」,保持貸款平穩增長、合理適度,把握好節奏。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繼續「量增、價降、面擴」。推動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把握一個「進」字。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綠色金融標准,創新產業和服務,強化信息披露,及時調整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支持,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增加高新技術製造業信貸投放。
三是把握一個「改」字。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前瞻性地綜合考量資金投放、資產負債、利潤、風險指標等因素,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改善經營理念,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強化對企業實質信用風險判斷。在管控好風險的同時,優化內部考核和激勵措施,因地制宜增加經濟困難省份信貸投放,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B. 央行強調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央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此外,會議強調,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綠色金融標准,創新產業和服務,強化信息披露,及時調整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支持,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增加高新技術製造業信貸投放。
全文如下:
全國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在京召開
2021年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要精神和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會議並講話,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主持會議,銀保監會副主席肖遠企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認為,2020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金融系統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迎難而上,主動作為,認真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合理安排信貸投放總量和節奏,有序實施好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全力支持抗疫保供、保市場主體和經濟社會發展,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金融系統要提高政治站位、統一思想認識,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充分認識持續優化調整信貸結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會議強調,下一階段,金融系統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疏通政策傳導,進一步提升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把握一個「穩」字。總量上要「穩字當頭」,保持貸款平穩增長、合理適度,把握好節奏。保持小微企業信貸支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實現普惠小微貸款繼續「量增、價降、面擴」。推動金融系統繼續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把握一個「進」字。圍繞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商業銀行要嚴格執行綠色金融標准,創新產業和服務,強化信息披露,及時調整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加大對科技創新、製造業的支持,提高製造業貸款比重,增加高新技術製造業信貸投放。
三是把握一個「改」字。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前瞻性地綜合考量資金投放、資產負債、利潤、風險指標等因素,持續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的能力。改善經營理念,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強化對企業實質信用風險判斷。在管控好風險的同時,優化內部考核和激勵措施,因地制宜增加經濟困難省份信貸投放,支持區域協調發展。
座談會上,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優化調整重點領域信貸結構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發言。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同志,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主要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C. 融資租賃是金融服務嗎
金融服務是指金融機構運用貨幣交易手段融通有價物品,向金融活動參與者和顧客提供的共同受益、獲得滿足的活動。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附件的內容。
內容
保險及其相關服務,還包括所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其內容主要有:
1.直接保險(包括共同保險 保險、壽險、非壽險)。 2.再保險和轉分保。 3.保險中介,如經紀和代理。 4.保險附屬服務,如咨詢。精算、風險評估和理賠服務;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保險除外)。 5.接受公眾存款和其他應償還基金。 6.所有類型的貸款,包括消費信貸、抵押信貸、商業交易的代理和融資。 7.財務租賃。 8.所有支付和貨幣轉移服務,包括信用卡、賒賬卡、貸記卡、旅行支票和銀行匯票。 9.擔保 貸款
和承諾。 10.交易市場、公開市場或場外交易市場的自行交易或代客交易,包括:貨幣市場工具(包括支票、匯票、存單),外匯,衍生產品(包括但不僅限於期貨和期權),匯率和利率工具(包括換匯和遠期利率協議等產品),可轉讓證券,其他可轉讓票據和金融資產,包括金銀條塊。 11.參與各類證券的發行,包括承銷和募集代理(無論公開或私下),並提供與該發行有關的服務。 12.貨幣經紀。 13.資產管理,如現金或證券管理、各種形式的集體投資管理、養老基金管 信用卡
理、保管、存款和信託服務。 14.金融資產的結算和清算服務,包括證券、衍生產品和其他可轉讓票據。 15.提供和傳送其他金融服務提供者提供的金融信息、金融數據處理和相關軟體。
D.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據報道,多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有了較大發展,但目前市場仍以售賣為主,住房租賃則發展較慢,所以要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要解決住房問題,就需要租售「兩條腿」走路,補齊住房租賃這個短板。秦虹說,我國住房市場雖然規模很大,但還遠不夠成熟,其中主要原因是租賃市場發展不夠成熟,需要通過資源整合,各地租賃住房供給穩定上升。
過去幾年,政府為了發展租賃市場,降低了一些租賃稅費;但對於機構租賃,稅還沒有完全降下來。對於機構租賃的金融服務也缺乏有效支持,缺乏相關金融政策和工具。
E. 金融資本大舉進入住房租賃市場需要警惕什麼呢
金融資本大舉進入住房租賃市場 須警惕樓市「加杠桿」
從政策支持到土地出讓的嬗變,從企業探索轉型到金融配套的實現,住房租賃市場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多方資本競逐萬億租賃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貫穿租賃業務「開發-運營-消費-退出」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撐體系有望逐步確立。但與此同時,住房租賃制度體系建設必須進一步加快,而今後大量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湧入租賃金融領域是必然趨勢,要防止租賃貸款變為樓市「加杠桿」的工具。
金融風險須防
業內人士表示,今後大量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湧入租賃金融領域是必然趨勢,要防止租賃貸款變為樓市加杠桿的工具。
對於租賃消費端的「按居貸」這類極大方便租客的產品,也有不少人表示質疑。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租賃貸款變相給了租賃加杠桿的機會和概率,要是能貸款,那麼租賃就會被投資者利用。「過去租賃漲幅遠遠低於房價漲幅,原因是沒法用杠桿,如果租房都要貸款,都有杠桿,那麼未來租金很可能會出現大漲」。「從理論上講,租賃貸款進入樓市投機者手中其實並不難。」
F. 住房租賃企業不得變相開展金融業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26日消息,為加強住房租賃企業監管,引導住房租賃企業回歸住房租賃服務本源,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銀保監會六部門聯合發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加強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監管的意見》。
《意見》指出,近年來,我國住房租賃市場快速發展,市場主體總體平穩,租金水平穩中有降,為解決居民住房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部分從事轉租經營的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利用租金支付期限錯配建立資金池,控制房源、哄抬租金,有的甚至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信貸資金,變相開展金融業務。近期,少數住房租賃企業資金鏈斷裂,嚴重影響住房租賃當事人合法權益。
《意見》從加強從業管理、規范住房租賃經營行為、開展住房租賃資金監管、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合理調控住房租金水平、妥善化解住房租賃矛盾糾紛、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在住房租賃資金監管方面,《意見》明確,住房租賃企業應當在商業銀行設立1個住房租賃資金監管賬戶,向所在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備案,並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向社會公示。住房租賃企業發布房源信息時,應當同時發布住房租賃資金監管賬戶信息。住房租賃企業單次收取租金超過3個月的,或單次收取押金超過1個月的,應當將收取的租金、押金納入監管賬戶,並通過監管賬戶向房屋權利人支付租金、向承租人退還押金。
在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方面,《意見》要求,住房租賃企業不得變相開展金融業務,不得將住房租賃消費貸款相關內容嵌入住房租賃合同,不得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住房租賃消費貸款,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金融機構發放住房租賃消費貸款,應當以備案的住房租賃合同為依據,貸款額度不得高於住房租賃合同金額,貸款期限不得超過住房租賃合同期限,發放貸款的頻率應與借款人支付租金的頻率匹配,貸款資金只能劃入借款人賬戶,同時強化貸款資金用途管理,避免資金挪用風險。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告訴記者,輕資產的租賃企業更容易出現「長收短付」的資金池行為,「管住了資金,長租公寓的風險就降低了一大半」。打擊「租金貸」成為近期監管工作發力的重要方面,而在加大力度「堵歪門」的同時也應合理「開正門」,繼續在住房普惠金融上下功夫,補上金融服務在這方面的短板。
G. 上海正制訂集中式租賃房基本運營管理規范
4月21日,在中國建設銀行聯合相關機構發起主辦的首屆「浦江住房租賃高峰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王江在致辭中表示,建設銀行承擔國有大行使命,探索住房租賃可持續發展模式,通過實施新金融實踐,助力上海住房租賃市場培育和發展。
王江強調,改革開放40年以來,建設銀行在住房金融領域塑造了多個第一。在住房租賃領域精準發力,源自於在住房金融服務領域30餘年的深厚沉澱,有著對國家住房制度改革深刻的理解,形成了住房金融服務的獨特優勢。建行將通過此次高峰論壇,與研究機構、行業協會、金融企業各方嘉賓共同研究住房租賃創新發展之路,探討住房租賃可持續發展之道。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建行住房租賃綜合服務平台推廣覆蓋全國超96%的地級及以上行政區,累計上線房源超2400萬套。積極開展存房業務,累計簽約房源120萬套。建設「建融家園」230多個,提供長租房源超14萬套。與城市更新、舊城改造、城鄉協調發展相配合,與11個城市簽署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協議,有力支持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
據介紹,建行與上海市各級政府密切合作,積極推動與上海市政府全面合作協議落實落地,通過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支持上海加大租賃住房建設供應力度,發揮科技金融優勢,幫助上海建設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台,成立建信住房公司,向廣大租房群眾提供品質租賃住房,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及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另外,上海正在制訂集中式租賃房基本運營管理規范,加快落地稅收支持政策,為長租企業運營提供更「解渴」的政策。
上海是中國經濟金融中心,創新之都,也是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先驅。緊密結合上海市場特點,建行著重破解住房租賃痛點難點問題,努力探索住房租賃可持續發展的「上海模式」。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中國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從供給側出發探索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的方案。陸銘在論壇上表示,目前商服用地相對過剩,住宅用地供應不足。價格上,商業用地的價格相對住宅用地的價格出現不斷下降的趨勢,出現了結構性錯配。對此,陸銘建議,可以將閑置的商業用地變成租賃用地,工業用地和商住用地的比例可轉換成租賃用地,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比例要有所調整,這些對增加住房供應都有好處。另外, 陸銘還建議,要多渠道地增加租賃房的供應。在安全的前提下,包容各種低成本的居住形態、閑置工業、商服用地「變性」、企業參與城市更新。
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對於如何有效提高住房租賃收益率給出了建議。可實施的措施包括:降低租賃住房的取得成本、降低租賃住房的運營費用、提高租賃住房的經營收入和提高收益率的其他綜合性措施。
柴強表示,要有效解決大額長期低成本資金缺乏問題。長租房一次性投入大,長期逐漸回收。據住房租賃企業測算,新建租賃住房的投資回收期一般在25年以上,改建的投資回收期一般在5-8年。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在論壇上談及住房租賃時認為,各地從圍繞加強住房租賃金融業務監管,針對「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租賃合同網簽及備案、建立企業信用評級等方面完善市場監管體系,響應中央號召,單列租賃用地,增加租賃住房供應量。
從住房租賃用地方面來看,截至今年3月,全國范圍內累計共推出租賃用地約269塊,規劃建築面積超過1643萬平方米,相較2019年,2020年租賃用地供應力度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共成交56宗土地,總成交建築面積約365萬平方米,環比下跌約3.25%。而全國租賃土地供應的93%分布在上海、杭州、南京、成都、廣州和深圳這些重點城市。
目前,全國已有18個城市出台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方案,部分城市明確提出建設目標,多數城市租賃需求與承租壓力不大。
丁祖昱預計,未來隨著「租購並舉」政策的全面落地,聚焦經營質量,提升開業轉化效率,堅持穩中求進仍將是2021年市場主旋律。
H. 六部門聯合發文:住房租賃企業不得變相開展金融業務
我國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租市場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長租公寓亂象也頻頻發生。
近年來,部分從事轉租經營的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利用租金支付期限錯配建立資金池,控制房源、哄抬租金,有的甚至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信貸資金,變相開展金融業務。同時,一些住房租賃企業發生資金鏈斷裂,也嚴重影響了住房租賃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基於此,加強對住房租賃企業的監管,引導住房租賃企業回歸住房租賃服務本源,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問題,已經引起了主管部門的重視。
4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網信辦、銀保監會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監管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從業管理、租賃經營、資金監管、消費貸款等七方面入手,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監管。
住房租賃企業不得變相開展金融業務
《意見》針對從事轉租經營的輕資產住房租賃企業,明確要求各地加強從業管理的同時,規范住房租賃經營行為,住房租賃企業應當將經營的房源信息納入所在城市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單次收取租金的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個月,支付房屋權利人的租金原則上不高於收取承租人的租金。
《意見》提出,住房租賃企業應當在商業銀行設立1個住房租賃資金監管賬戶,向所在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備案,通過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台向社會公示。住房租賃企業發布房源信息時,應當同時發布住房租賃資金監管賬戶信息。住房租賃企業單次收取租金超過3個月的,或單次收取押金超過1個月的,應當將收取的租金、押金納入監管賬戶,並通過監管賬戶向房屋權利人支付租金、向承租人退還押金等。
《意見》明確,禁止套取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住房租賃企業不得變相開展金融業務,不得將住房租賃消費貸款相關內容嵌入住房租賃合同,不得利用承租人信用套取住房租賃消費貸款,不得以租金分期、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使用住房租賃消費貸款。金融機構應當嚴格管理住房租賃消費貸款,加強授信審查和用途管理,發放貸款前必須採取有效手段核查借款人身份信息,評估還款能力,核實借款意願,並做好記錄。
合理調控住房租金水平
金融機構發放住房租賃消費貸款,應當以備案的住房租賃合同為依據,貸款額度不得高於住房租賃合同金額,貸款期限不得超過住房租賃合同期限,發放貸款的頻率應與借款人支付租金的頻率匹配,貸款資金只能劃入借款人賬戶,同時強化貸款資金用途管理,避免資金挪用風險。《通知》指出,對於已實際發放給住房租賃企業的存量住房租賃消費貸款,金融機構應制定妥善處置方案,穩妥化解存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要與金融機構共享有「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高風險經營行為的住房租賃企業名單,金融機構要對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加強名單式管理,對列入上述名單的企業不得發放貸款。
《意見》還提到,要合理調控住房租金水平。住房租賃市場需求旺盛的大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應當建立住房租金監測制度,定期公布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租賃住房的市場租金水平信息。積極引導住房租賃雙方合理確定租金,穩定市場預期。發揮住房租賃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住房租賃企業在穩定市場租金水平方面的示範作用。加強住房租賃市場租金監測,密切關注區域租金異常上漲情況,對於租金上漲過快的,可以採取必要措施穩定租金水平。
「此次政策是長租公寓市場首個系統監管的政策,也成為今年在經營貸管控基礎上,房地產市場迎來的第二個金融市場監管政策。」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前述規定直擊長租公寓企業各類違規做法,有助於規范市場經營,同時防範經營方面出現金融風險。
2020年底,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完善長租房政策,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到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提出「大力發展租賃住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是今年要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住房租賃已經成為房地產行業的關鍵詞之一。政策會逐漸體現出「出實招、見實效」,這也將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的規范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有望迎來長效發展。